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共5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李白的诗歌如天马行空,充满奇幻色彩。今天,我们将跟随他的脚步,踏上一场神奇的旅程——这场旅程不是真实的行走,而是一场瑰丽的梦境;目的地不是寻常山水,而是传说中仙人出没的天姥山。这场梦境为何如此迷人?诗人又想通过这场梦境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同走进《梦游天姥吟留别》,探寻李白笔下的奇幻世界与精神家园。
课堂导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1.梳理梦游历程,分析各阶段的景物描写与情感变化。
2.赏析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想象、夸张、虚实结合等)。
3.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内涵与诗人的精神追求。
1.理解梦境与现实的关系,把握诗歌主旨的多元性。
2.体会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与深层意蕴。
3.理解古体诗形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学习目标


称号
朝代
诗派
爱好
诗风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唐代
浪漫主义诗人
饮酒、赏月、作诗、漫游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701年—762年)
作者简介
(701年—762年)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 轻视财货。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 被“赐金放还”,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卒。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他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
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写作背景
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yǎn)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这已是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写作背景
梦游
梦中游览
天姥
古代诗歌体式,属歌行体的一种。一般用于抒发吁嗟慨叹,悲忧深思的情感。“歌”“行”“吟”是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

诗人即将由东鲁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留别
记梦诗
(想象)
游仙诗
题解
活动:自主拆解诗题,小组讨论“梦游天姥吟留别”各部分的含义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标注拼音,并思考:
本诗围绕着“梦”写了什么内容?

梦游之由(起)—— 叙述
梦游之景(见)—— 描写
梦游之 感(叹)—— 议论、抒情
海客谈瀛洲
第一段
诵读第一段,小组合作思考:
1.李白笔下的天姥山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手法写天姥山?
2.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梦游之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天台山)就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方一样。
仕途难贪恋,我去访神仙
深入研读——梦由
1.李白笔下的天姥山有何特点?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姥山?
衬托: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使人产生神游天姥之念。
对比:用五岳、赤城、天台与天姥山对比,凸显其高大巍峨。
夸张:“向天横”、“拔”“掩”等描绘出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形势。
2.既然题为“梦游天姥”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
我欲因之梦吴越
第二段
诵读第二段,小组合作思考:
1.以地点为序,找出这一部分有哪些画面?并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
思考:每幅画面包含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情感如何?
梦境之景
所梦之境 所梦之景 境之特点 作者情感
月夜剡溪图
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清幽宁静
恬静幽美
愉悦神往
夜登天姥图
青云梯、海日、天鸡
雄奇壮美
迷醉神荡
乐而忘返
山中奇景图
迷花、奇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
惊心动魄
光怪陆离
悸动惊恐
仙人盛会图
列缺霹雳、丘峦、洞天石扉、浩荡青冥、日月、金银台、霓衣、风马、纷纷云君、虎鸾、如麻仙人
光辉灿烂
富丽堂皇
热闹绮丽
盛大和乐
惊叹艳羡
令人神往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概括意境特点。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
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
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
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
③情——品情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特点:清幽、寂静
意境:清幽宁静
感情:愉悦神往
月夜剡溪图
意象: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1.“一夜飞度”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急切兴奋之情。
2.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1.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遭遇相似,折射出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月夜剡溪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
意象:青云梯、海日、天鸡
意境:雄奇壮美
感情: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梦登天姥图
特点:壮美、雄奇
山中奇景图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境:险怪阴森
感情:悸动惊恐
意象:迷花、奇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
特点:恐怖、惊悚(离奇险怪)
山中奇景图
1.“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使用了什么句式?
有何作用?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仙人盛会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电闪雷鸣,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以彩虹为衣,以清风为马,云中的神仙一个接一个地飘然而下。老虎弹着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
仙人盛会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人
意境: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热闹绮丽、盛大和乐
感情: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
愉快的心情
特点:热闹盛大
仙人盛会图
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个短句有何特点?与内容有何联系?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此时景象有何变化?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月夜飞渡
登山奇观
仙人盛会
恬静幽美
壮观雄奇
险怪阴森
盛大欢乐
梦游之旅
愉悦神往
迷醉神荡
悸动惊恐
惊叹艳羡

山中奇景


镜湖、谢公住处
寂静清幽
轻快
半壁
雄奇壮美
清醒
山路、岩泉
迷离恐怖
惊惧迷茫
金银台
壮丽辉煌、光彩夺目
欢畅、快慰
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思考诗人的情感为何如此波澜起伏?
天宝元年,四十二岁,秋,自南陵奉诏入京,玄宗召见于金銮殿,命待诏翰林。冬,侍从温泉宫。
天宝二年,四十三岁,待诏翰林,自以为升迁有望。秋,遭谗见疏,遂有归隐之念。
天宝三载,四十四岁,上疏请还山,玄宗赐金放还。
天宝四载,四十五岁,与杜甫同游东鲁。
天宝五载,四十六岁,复思游越,告别东鲁诸公,写有《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境应是一年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 。梦的及时醒来表明与这种生活的彻底决裂。
1.“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就是他被选召入宫时的心情,“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初入官场的成功体验。
2.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曾经热切向往的宫廷并非那么纯净:“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是对官场的迷茫;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象征官场让人心惊胆战;”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象征官场的变幻莫测;“云之君”“仙之人”是达官显贵;
4.“日月照耀金银台”是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宫殿;
5.“虎鼓瑟兮鸾回车”是达官显贵们出行的鸣锣开道。梦中仙境即现实官场。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猛然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梦境消失,失意留恋,痛苦惆怅
我欲因之梦吴越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所表现的梦境空虚。人生也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象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
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
“且放”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向往自然,追求个性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得露出开心的容颜!
“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卒章显志。诗人对权贵的傲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自己的人生愿望未能实现的充满愤懑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段写了什么内容?
梦后感慨。
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后者是主要的感情。
“古来万事东流水”,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都像流水一样流逝。“且放白....访名山”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
“安能.....开心颜”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无论是显荣还是失意,都是清高脱俗,豪放旷达。
深入研读——梦游之悟
消极
积极旷达
总的来说,李白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他的儒家思想,使他想要积极入世,有所作为。但是他的侠客情怀,却使他向往自由,放浪不羁,使他与世俗、与官场格格不入。入世不成,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便不免消极避世,游山访仙,故其游仙诗既有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又暗含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
深入研读——梦游之悟
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醒长叹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仙境之美妙
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反衬现实的丑恶
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对自由的追求
第2段:以梦的形式曲折表达
第3段:直抒胸臆
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和不满,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
全诗脉络
全诗以“梦”为主线,按照梦游之由——梦游之景——梦游之感的顺序来写。
梦游之由:天姥山巍峨高耸,有气贯长虹之势,诗人对其充满了向往。
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
梦游幻境:月夜飞渡--登山奇观-- 山中奇景--仙人盛会--梦醒神伤
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游之感:世事无常、人生如梦;蔑视权贵;向往自然、追求自由。



月下渡湖
着屐登山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现实
梦境
现实
仙人登场
山中奇景
主旨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青冥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
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思考2:概括本诗的艺术特点
①全诗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②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浪漫主义)
③语言精炼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四言、五言、六言、九言交错运用、节奏有缓有急,富有音乐美,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活动2:李白的人生经历与诗歌中的梦境有何关联?
“一夜飞渡镜湖月”可联系李白奉诏入京的兴奋。
“仙境盛会”可象征长安朝堂的繁华。
“忽魂悸以魄动”暗喻被“赐金放还”的失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对现实中权贵排挤的反抗。
总结:梦境是现实的折射,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探究情感根源
活动1:讨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命追求?
对自由的向往
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对权贵的蔑视
对精神独立的坚守
感悟生命追求
活动2:联系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思考:李白的“生命诗意”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他不向权贵低头的骨气,体现在他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体现在他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与想象的创作中。
感悟生命追求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也正是这种追求自由的内心要求,诗人蔑视权贵,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课后心得
这首诗大部分时间都在描绘此番梦境的奇谲与辉煌,让人感慨其想象之丰富瑰丽。但如果仅停留于此,尚不足以引发读者深思。更打动人的是,他在梦醒后的“决绝”。这种“决绝”是选择斩断过去那个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自己。
因此这首诗更像是一份“宣言”,选择向全天下人宣告,我李白最终还是想要“做回自己”。就像《世说新语·品藻》里说的那样“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以后可能会面临的工作中的诸多“不得不”。其实更多也是一种激励,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强大自我、不断成长,从而才有更多说“不”的权利与自由。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李白这样的才华与底气。
当你正在做一场美梦,梦里或许是见到了你最想见的那个人,或许是得到了你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又或许是去到了最想去的地方。但此时梦突然被打破,你不得已惊醒,你会做何选择 很多人或许会选择倒头继续呼呼大睡,努力把这个梦接上,让自己在梦中得到圆满。
可是李白并没有这么想,他选择回到现实。全诗绝大部分都在写他的这场大梦,多么奇谲多变,多么浪漫辉煌。但最后一句话,却最为写实、最具批判性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将所有人一下子从梦境拉回现实。
李白一生多次到访长安,但屡次未能得到重用,几乎每次都是带着无比的失童落寞离开长安。曾经他也在面对一些所谓的高官贵族时,不得不摧眉折腰、卑躬屈膝地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说着自己不愿意说的话,写着自己不愿意写的诗。但是突然这个梦告诉他,这样的日子,他不想再过了。
或许多年后,当我们步入工作岗位,也会碰到类似情形。难免你会碰到一些你不愿意做的事,不愿意面对的人。我们可以再具象一点,或许以后我们会碰到这样的场景:老板带着你去见客户,在饭局上,迫不得已一定要喝酒,但是你其实不喜欢喝酒,你也喝不了太多酒,甚至你今天还恰好生了一场病,你更不能喝酒了。可是老板告诉你必须得喝,你得讨好这个客户才能拿下这单生意。
那么请问各位,你会选择喝还是不喝
类似的两难处境常常会出现。在身不由己之时,到底是选择坚持自我、遵从内心,还是选择卑躬屈膝、听命他人 这是很难抉择的。
而李白在他的政治生涯前期,不得已做过很多身不由己的事。但从这一刻开始,梦境中的一切突然让他意识到,他不想在现实当中再过这样“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或许我们很多人也会私下里有过这样的想法,在日记里,在和密友的对话里,在那些不是公之于众的场合,我们肯定也狠狠吐槽过,挣扎过。但对李白来说,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将这些想法写进了诗里。
这首诗的标题叫《梦游天姥吟留别》。“留别”告诉我们这首诗是送给他留在山东的这帮朋友的。也就是说,这是一封“公开信”,这是一次“公开宣言”。我向我的好朋友们宣示:我以后不会再做这样摧眉折腰的事,我不会再去刻意取悦任何人,我想选择自己能接纳的方式,一种能让我自己得到“开心颜”的方式。
同时李白作为一个大诗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或许隔天、隔月,老百姓们也都能看得到他写的这句诗,甚至当朝的名臣重臣也都能看得见。所以他其实并不忌惮这些。他既然敢写下这句诗,敢说出这句话,就说明他做好了接受一切“被凝视”的准备。
就好像如果你在朋友圈里面宣示,“从今往后,我某某某再也不在饭局上喝酒了”。你是否有勇气发出这些字 而李白敢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是真的富有勇气。这股勇气当然也来自李白的底气。他是有底气的,他可以选择不这么做,是因为他有另外一种选择,他可以选择用他的诗歌、用他的才情,让他的名字一直留下来。
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样,我们的人生有没有另一种选择 就像刚刚那样的场景,在你可以选择说“不”的时候,你有没有勇气去说出这个“不”。如果你选择硬刚那些你看不惯的陈旧规则,能否做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个人专业能力,你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让自己得到成长。只有这样,在你需要说“不”的时候,你才有勇气说出“我拒绝,谁爱干谁干去!”
对当下的李白来说,他不在乎所谓的高官厚禄、所谓的他人眼光,此刻他只在乎一件事,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开心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