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阶段巩固测验1.4-1.5考试范围:1.4-1.5;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 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 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 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 标尺上的光斑左移2.有一装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A. 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B. 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C. 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 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下平移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A处应是紫光B. 只有AB之间有光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会感光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不会升高4.现有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然后又从玻璃砖射出到空气。下列四个光路图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是()A. B.C. D.5.如图为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 眼睛应从蜡烛B这一侧观察成像情况C.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与物不再重合6.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的行驶方向为()A. 向东行驶,向右拐弯 B. 向北行驶,向左拐弯C. 向南行驶,向左拐弯 D. 向西行驶,向右拐弯7.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C. 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的“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是光的色散现象D. 莲花湖湿地公园岸边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实像8.如图所示,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 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C. 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 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 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像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11.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人们在购物时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付款码,即可完成付款,非常便捷。当用手机扫描付款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扫描的付款码是光源B. 付款码在摄像头的焦点以内才能成清晰的像C. 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D. 手机靠近付款码时,手机中的像会变小12.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A. 缩小的虚像 B. 放大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 D. 放大的实像13.小科学习光学知识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小科补全后应为()A. ①凸面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 B. 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C. 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实像 D. ①凸透镜 ②光的色散 ③正立实像1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 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15.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B. 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C. 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D. 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5.0分)16.有一束光线在有机玻璃和空气这两种物质间进行传播,在它们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其中MM′、NN′分别是分界面或法线,则折射角为________度,空气在________侧(填“MM′上”“MM′下”“NN′左”或“NN′右”)。17.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请回答:(1)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碗内照射,则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2)若将碗加满水,则从A处看到铜钱像的位置将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18.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实验中,位于光屏________(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紫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紫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________。如果一束红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则红光的折射光线与OC比较更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19.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cm。20.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上发生了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____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手机摄像头。21.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40cm处的过程中,为了在光屏上依旧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像逐渐变______(填“大”或“小”)。22.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的行驶方向是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_____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________。23.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若希望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则应将高脚杯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黑白卡片。24.OK镜,全称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它是与人眼角膜表面形态相反的逆几何设计,戴在眼表可使角膜发生塑形效应(如图),从而降低近视度数,显著提高视力,控制近视发展。某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光线通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经过OK镜塑形后,人眼对光的聚焦能力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使所成像相对晶状体________(填“前”或“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25.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6.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个字的书上,则“科学”两个字是________。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27.请试着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读以下两个类似的实验现象,感受神奇科学带来的魅力。实验一:如图甲所示,一束激光射入装有液体的玻璃缸中,看到光在液体中传播发生了弯曲;实验二:如图乙所示,用激光笔沿出水口方向照射,看到光会顺着水流方向向下弯曲。(1)实验一中光在液体中传播发生了弯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结果显示,产生实验二现象涉及的科学原理是光的反射和折射。请依据其中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丙中作出其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28.某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处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图甲所示位置______(填“仍然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像是由光的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撤去不透明纸,小华又拿另一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成______(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记录下物、像的位置A、。(3)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自备器材做该实验,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如图甲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小金对人眼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的原因进行了研究。(1)图乙中的光屏相当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2)小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人眼的视网膜到晶状体中心的距离是不变的,于是他猜测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变化。为验证猜想,小金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实验时,调节装置直至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为模拟人眼成像的特点,保持步骤①的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______________,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③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物体高度)实验次数 像距/cm 焦距/cm 物距/cm 像的高度/cm1 15.0 8.0 17.1 4.42 15.0 10.0 30.0 2.53 15.0 12.0 60.0 1.3④根据实验数据,请说明“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0.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现向广大同学征集——为学校设计《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图纸》。地下球馆的篮球场是最热门的区域,为保证篮球场有充足的光照,小山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如图甲所示。[方案设计]小海提出小山的方案中光线直接进入人眼会造成眩晕,并给出方案乙:先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后,让光线斜射到球场顶端,再经过漫反射后照射到篮球场,光路如图乙所示。(1)为了让更多光线射到球场,漫反射区域的墙面有何要求?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2)请在图乙中根据所给的光路,确定并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方案改进](3)某同学指出方案乙仍存在缺陷,为将该设计真正投入使用,现向同学们征集改进方法。请描述待改进细则,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改进方案征集表待改进细则 改进方法环境光线较弱时,室内补光不足 增加平面镜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31.如图甲所示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平行光经过晶状体等结构未会聚在视网膜上。请在图乙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并将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的A点。第1页,共8页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阶段巩固测验1.4-1.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 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 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 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 标尺上的光斑左移【答案】C【解析】略2.有一装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入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下列操作将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A. 保持水面的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的入射角减小B. 保持水面的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C. 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D. 保持激光射入的角度不变,使激光笔向下平移【答案】C【解析】略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A处应是紫光B. 只有AB之间有光C. 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的外侧,底片会感光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不会升高【答案】C【解析】略4.现有一束光从空气射入玻璃砖,然后又从玻璃砖射出到空气。下列四个光路图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略5.如图为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 眼睛应从蜡烛B这一侧观察成像情况C.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与物不再重合【答案】B【解析】略6.如图所示,公路边设有一个大平面镜,我们从镜中看到一辆汽车向东驶到十字路口向右拐弯,这辆车实际上的行驶方向为()A. 向东行驶,向右拐弯 B. 向北行驶,向左拐弯C. 向南行驶,向左拐弯 D. 向西行驶,向右拐弯【答案】B【解析】略7.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B. 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C. 张志和在《玄真子》中记载的“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是光的色散现象D. 莲花湖湿地公园岸边的美景在湖水中的倒影是实像【答案】C【解析】略8.如图所示,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 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C. 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 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答案】A【解析】略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C. 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成正立、放大的像【答案】C【解析】略10.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B.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 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 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答案】C【解析】略11.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人们在购物时只需用手机扫描一下付款码,即可完成付款,非常便捷。当用手机扫描付款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扫描的付款码是光源B. 付款码在摄像头的焦点以内才能成清晰的像C. 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D. 手机靠近付款码时,手机中的像会变小【答案】C【解析】略12.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是()A. 缩小的虚像 B. 放大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 D. 放大的实像【答案】D【解析】略13.小科学习光学知识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小科补全后应为()A. ①凸面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 B. 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C. 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实像 D. ①凸透镜 ②光的色散 ③正立实像【答案】B【解析】略1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 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略15.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B. 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C. 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D. 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答案】A【解析】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5.0分)16.有一束光线在有机玻璃和空气这两种物质间进行传播,在它们的分界面上发生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图),其中MM′、NN′分别是分界面或法线,则折射角为________度,空气在________侧(填“MM′上”“MM′下”“NN′左”或“NN′右”)。【答案】30 NN′左【解析】略17.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请回答:(1)若用激光笔从A点向碗内照射,则向_______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2)若将碗加满水,则从A处看到铜钱像的位置将_______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答案】(1)E(2)变高【解析】略18.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实验中,位于光屏________(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紫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紫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________。如果一束红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则红光的折射光线与OC比较更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法线。【答案】三棱镜 a 30° 远离【解析】略19.如图所示,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20cm处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这个现象提示我们: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_作用;若将该透镜向纸面再靠近一小段距离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小,由此可以判断该透镜的焦距一定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cm。【答案】会聚 小于【解析】略20.二维码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能看见二维码是由于光在二维码上发生了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如图所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____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大只需将二维码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手机摄像头。【答案】反射 凸透 靠近【解析】略21.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40cm处的过程中,为了在光屏上依旧呈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像逐渐变______(填“大”或“小”)。【答案】10 照相机 靠近 小【解析】略22.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的行驶方向是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_____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________。【答案】靠近反射的光很弱熄灭【解析】略23.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玻璃杯前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装水部分“黑白颠倒”的现象,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若希望看到“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则应将高脚杯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黑白卡片。【答案】凸靠近【解析】略24.OK镜,全称角膜塑形镜,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它是与人眼角膜表面形态相反的逆几何设计,戴在眼表可使角膜发生塑形效应(如图),从而降低近视度数,显著提高视力,控制近视发展。某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光线通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经过OK镜塑形后,人眼对光的聚焦能力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使所成像相对晶状体________(填“前”或“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答案】前减弱后【解析】略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25.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两图进行实验,这样选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答案】(1)BD 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而其余的变量保持不变(2)油【解析】略26.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乙”)。(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个字的书上,则“科学”两个字是________。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答案】(1)甲(2)等于(3)A【解析】略27.请试着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读以下两个类似的实验现象,感受神奇科学带来的魅力。实验一:如图甲所示,一束激光射入装有液体的玻璃缸中,看到光在液体中传播发生了弯曲;实验二:如图乙所示,用激光笔沿出水口方向照射,看到光会顺着水流方向向下弯曲。(1)实验一中光在液体中传播发生了弯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结果显示,产生实验二现象涉及的科学原理是光的反射和折射。请依据其中的一条入射光线,在图丙中作出其反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答案】(1)液体密度是不均匀的(2)如图所示【解析】略28.某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华在竖直的玻璃板前A位置处放置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挡在玻璃板与像之间,她在图甲所示位置______(填“仍然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这说明像是由光的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2)撤去不透明纸,小华又拿另一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像的位置,发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平面镜成______(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记录下物、像的位置A、。(3)经过三次实验得到三组物、像位置点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自备器材做该实验,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看到玻璃板后出现两个蜡烛的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仍然能 反射( 2)等大(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玻璃板太厚导致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发生了反射,两个表面都成虚像【解析】略29.如图甲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小金对人眼既能看清远处,又能看清近处的原因进行了研究。(1)图乙中的光屏相当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2)小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人眼的视网膜到晶状体中心的距离是不变的,于是他猜测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变化。为验证猜想,小金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实验时,调节装置直至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此时像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②为模拟人眼成像的特点,保持步骤①的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______________,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③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物体高度)实验次数 像距/cm 焦距/cm 物距/cm 像的高度/cm1 15.0 8.0 17.1 4.42 15.0 10.0 30.0 2.53 15.0 12.0 60.0 1.3④根据实验数据,请说明“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视网膜(2)①倒立、缩小的实像②换用其他焦距的凸透镜④在像距不变时,人看的物体越远,晶状体的焦距越大【解析】略四、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0.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现向广大同学征集——为学校设计《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图纸》。地下球馆的篮球场是最热门的区域,为保证篮球场有充足的光照,小山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如图甲所示。[方案设计]小海提出小山的方案中光线直接进入人眼会造成眩晕,并给出方案乙:先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后,让光线斜射到球场顶端,再经过漫反射后照射到篮球场,光路如图乙所示。(1)为了让更多光线射到球场,漫反射区域的墙面有何要求?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2)请在图乙中根据所给的光路,确定并画出平面镜的位置。[方案改进](3)某同学指出方案乙仍存在缺陷,为将该设计真正投入使用,现向同学们征集改进方法。请描述待改进细则,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改进方案征集表待改进细则 改进方法环境光线较弱时,室内补光不足 增加平面镜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较粗糙(白色,合理即可)(2)如图所示(3)太阳光的入射角度会随时间不断变化设计自动装置,使平面镜随太阳光的角度而转动【解析】略31.如图甲所示是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其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平行光经过晶状体等结构未会聚在视网膜上。请在图乙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并将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的A点。【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略第2页,共1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阶段性巩固测验1.4-1.5-原卷版.docx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阶段性巩固测验1.4-1.5-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