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2024六上·丰润期中)地球的结构由内到外依次是 、 、和 。2.(2024六上·丰润期中) 北半球一年中物体影子最长的季节是 ,最短的季节是 。3.(2024六上·丰润期中)放大镜的镜片属于 ,它的特点是中央 、边缘 ,而且 。4.(2024六上·丰润期中)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说有托勒密的“ ”和哥白尼的“ ”;1851年,傅科利用摆锤证实了地球的 。5.(2024六上·丰润期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 组成的,苍蝇的眼睛是 。6.(2024六上·丰润期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 向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自转形成 的现象。7.(2024六上·丰润期中)“地心说”和“日心说”共同的观点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8.(2024六上·丰润期中)取鱼缸里的水,倒入装有( )的烧杯中,一个星期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点。A.食盐 B.酒精 C.干草9.(2024六上·丰润期中)北极狐在夏季换毛,刺猬冬眠,都是受( )的影响。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地球自转10.(2024六上·丰润期中)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到微生物的是( )A.面包 B.酸奶 C.豆腐11.(2024六上·丰润期中)我们在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可以用手电筒模拟( )。A.月球 B.太阳 C.地球12.(2024六上·丰润期中)小科同学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了蝴蝶的足,并做了记录,( )是用显微镜观察时做的记录。A.B.C.13.(2024六上·丰润期中)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只与太阳有关,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14.(2024六上·丰润期中)与电子显微镜相比,光学显微镜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更大。( )15.(2024六上·丰润期中)北京比乌鲁木齐先看到日出。( )16.(2024六上·丰润期中)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17.(2024六上·丰润期中)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是相同的。( )18.(2024六上·丰润期中)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19.(2024六上·丰润期中)夏季温度高,所以地球距离太阳近。( )20.(2024六上·丰润期中)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随着观察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细胞了。请你结合本学期所学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为了便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我们一般把( )放到显微镜下。A.整个洋葱B.洋葱片C.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2)请你试着画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 )。A.衣藻 B.草履虫 C.线虫(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下列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 B. C.21.(2024六上·丰润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1)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正是我国春光明媚的季节。(2)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4)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此时最有可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A.冬至 B.夏至 C.春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地核;地幔;地壳【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成分与状态差异明显。地核半径约3480千米,分液态外核与固态内核,以铁镍为主,外核对流形成地球磁场,内核温度超5000℃,是地球内部热量源。地幔厚约2885千米,占地球体积84%,以硅酸盐矿物为主,上部100-410千米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下部为下地幔,呈固态。地壳是最外层,平均厚17千米,大陆地壳以花岗岩为主,海洋地壳以玄武岩为主,是地震、火山活动主要区域。2.【答案】冬季;夏季【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3.【答案】凸透镜;厚;薄;透明【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属于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而且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是其能放大物体的核心原理。凸透镜的“中央厚、边缘薄”是典型形态特征,区别于中央薄、边缘厚的凹透镜。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镜片多为单片凸透镜,材质常为玻璃或光学塑料,通过打磨成“中央厚边缘薄”的弧形,精准控制光线会聚程度,从而实现不同放大倍数。4.【答案】地心说;日心说;自转【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中,著名学说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1851年傅科用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地心说:中世纪占主导地位,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行星等围绕地球旋转。该学说符合当时人们的直观感受,且得到教会支持,长期影响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日心说:哥白尼提出,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身还会自转。这一学说颠覆了传统认知,虽最初遭质疑,但为后续天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傅科摆实验:傅科在巴黎用长摆演示,摆锤摆动方向随时间缓慢变化,因地球自转,地面发生转动,而摆的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直观证明了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5.【答案】鳞片;复眼【知识点】简易显微镜【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微小鳞片组成的,苍蝇的眼睛是复眼,二者的结构特点分别适配了它们的生存需求。蝴蝶翅膀的鳞片呈扁平片状,排列紧密且有序,像屋顶的瓦片。鳞片本身含色素(如黑色素),能呈现基础色彩。苍蝇的复眼由数千个独立的“小眼”组成,呈半球形。每个小眼负责接收特定方向的光线,所有小眼的视觉信号汇总后,能让苍蝇快速感知周围环境的运动变化,拥有广阔视野和极强的动态捕捉能力,这对其躲避天敌、寻找食物至关重要。6.【答案】西;东;24小时;昼夜交替【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约24小时,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还间接影响了地转偏向力等地理规律。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则为顺时针。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自转时面向太阳的半球为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黑夜,随着自转动,昼夜区域不断更替,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同时,自转还导致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影响洋流、气流的运动方向。7.【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核心分歧在于“宇宙中心”的认定:前者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后者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二者在此观点上完全对立。但两者存在关键共识——均认可地球是球形。地心说通过月食时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弧形影子、不同地区观测星空的差异,推断地球呈球形;日心说要解释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也需以“地球是球形”为基础逻辑前提。这一认知突破了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是当时天文学观测与逻辑推理的共同成果。8.【答案】C【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解析】【分析】干草中含有有机物质,一个星期后开始分解,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会在水中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霉点。食盐和酒精则不具有这样的效果,食盐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酒精则是一种消毒剂,可以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故选C。9.【答案】B【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北极狐夏季换毛、刺猬冬眠,均是对环境温度、食物资源等周期性变化的适应,而这些变化的根源是四季更替。夏季气温升高,北极狐换上轻薄的短毛以散热;冬季寒冷,刺猬通过冬眠降低代谢、减少能量消耗,二者行为均与四季带来的温度、资源波动直接相关。选项A“昼夜交替”主要影响生物的昼夜节律,与换毛、冬眠无关;选项C“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成因,同样不直接作用于季节性生理行为。因此,这两种生物现象的主导影响因素是四季变化。选项B正确。10.【答案】C【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常被用于发酵等过程,而豆腐的制作无需微生物参与。面包制作利用酵母菌发酵,酵母菌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蓬松。酸奶制作依靠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形成酸奶的酸味和质地。豆腐的制作是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大豆磨浆后煮制,再加入石膏或卤水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整个过程没有微生物的参与。11.【答案】B【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手电筒能持续发光,与太阳通过核聚变释放光和热的特性一致,可模拟太阳的光照功能;通常用地球仪或球体模拟地球,通过转动球体模拟地球自转;而月球的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光,并非光源,与手电筒的发光属性不符。实验核心是通过手电筒(太阳)照射球体(地球),转动球体模拟地球自转,观察球体受光面(白天)与背光面(黑夜)的交替变化,以此还原昼夜交替的原理。因此,手电筒的角色是模拟太阳。故答案为:B。12.【答案】C【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显微镜观察记录的核心特征是能呈现蝴蝶足的细微结构,且细节远超肉眼和放大镜的分辨范围。肉眼观察仅能看到蝴蝶足的整体形态;放大镜可观察到足上较粗的绒毛、刺状结构,但无法看清微观细节;显微镜能突破人眼分辨率极限,清晰呈现足的表皮纹理、绒毛根部形态等细微特征。选项中,C选项视野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节最多,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13.【答案】错误【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是太阳的光照特性与地球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只与太阳有关。太阳是太阳系的光源,能持续发光,但仅靠太阳无法形成昼夜交替——若地球静止不动,朝向太阳的一面会始终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会始终是黑夜,不会有昼夜轮换。而地球的自转运动才是昼夜交替的关键。地球自转时,同一地点会周期性地朝向或背对太阳,朝向太阳时为白天,背对太阳时为黑夜,由此形成24小时左右的昼夜交替周期。因此,地球运动(自转)是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该说法错误。14.【答案】错误【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核心差异在于放大倍数,实际是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远大于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依赖可见光成像,受光的波长限制,其最大有效放大倍数约为1000-2000倍,无法突破这一物理极限;而电子显微镜利用波长极短的电子束成像,不受可见光波长制约,放大倍数可轻松达到数万至数百万倍,能观察到病毒、细胞内部细胞器等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的微观结构。因此,该说法颠倒了两者的放大能力,是错误的。15.【答案】正确【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考查日出时间,位置越东的地方越早看到太阳,北京在乌鲁木齐东。16.【答案】正确【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 在生活中有很多微生物,像细菌、真菌等,它们能 “吃” 掉有机垃圾和污水里的有机物 。比如一些腐生细菌、真菌,可以分解有机垃圾中的剩饭剩菜、落叶等,把它们变成简单的无机物,让垃圾得到处理 。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也能分解污水里的有害物质,净化污水 。所以人们确实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来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7.【答案】错误【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解析】【分析】同一地点四季正午太阳位置不同,核心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位置最高;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位置最低;春秋季,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位置介于夏冬之间。南半球情况相反,但同样存在四季正午太阳位置的差异。因此,同一地点四季正午太阳位置不同,该说法错误。18.【答案】正确【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小露珠落在树叶上时,因为表面张力会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球状凸起,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凸透镜。凸透镜的放大原理是通过折射光线,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更大的像。露珠的透明特性和弧形结构,能像放大镜一样让光线发生偏折,从而把叶片纹理、小虫等物体的图像放大。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盛水的圆形玻璃杯侧面,也能暂时充当放大镜使用,这和露珠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 “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明结构对光线的折射作用。19.【答案】错误【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温度高低的关键并非与太阳的距离,而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与太阳的距离确实有远近差异,但这种距离变化对温度影响极小。真正决定夏季温度高的原因是: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该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阳光照射更集中,且白天时间更长,吸收的太阳热量更多,因此温度高。故题目说法错误。20.【答案】(1)C(2)(3)B(4)A【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细胞【解析】【分析】(1)显微镜观察有明确要求——需观察材料薄而透明,且需制成规范玻片标本。A.“整个洋葱” 体积庞大、不透明,光线无法穿透,显微镜根本无法成像;B.“洋葱片” 虽比整个洋葱薄,但仍较厚(包含多层细胞和组织),且未经过脱水、染色等玻片制作步骤,无法清晰观察到单个细胞结构;C.“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是选取洋葱表皮,经展平、染色、盖盖玻片等步骤制成,符合显微镜观察的 “薄、透、平” 要求,能让我们清晰看到洋葱细胞的形态,因此选C。(2)洋葱表皮细胞为植物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以下特征:细胞壁:无色透明,呈长方形,维持细胞形态,使细胞紧密排列成网格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深色,位于细胞中央或一侧; 细胞质:浅色,填充于细胞壁与细胞核之间;液泡:较大,占据细胞大部分空间,呈无色或浅色区域。此图准确呈现了洋葱表皮细胞的典型结构及排列方式。(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属原生生物,常见于淡水环境,草履虫体型似倒放的草鞋,长约0.15-0.3毫米,显微镜下可见透明身体,无细胞壁和叶绿体;体表布满细密纤毛,通过纤毛快速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观察可知,图中生物为草履虫。选项B正确。(4)含叶绿体的有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幼嫩茎的皮层细胞,以及单细胞藻类。选项中,A是绿色植物叶片细胞,B是神经细胞,C是血红细胞。选项A正确。21.【答案】(1)C(2)D(3)一年(4)A【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围绕太阳,且地轴倾斜,导致不同位置接收太阳热量不同,形成四季。我国位于北半球,季节与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为夏半年,直射南半球时为冬半年。(1)观察可知,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正是我国(北半球)春季。(2)观察可知,当地球公转到D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昼长夜短。(3)地球公转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其周期约为365天,即1年。这一周期由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决定,与地球自转(每天约24小时)不同。(4)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是冬至。1 /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1.(2024六上·丰润期中)地球的结构由内到外依次是 、 、和 。【答案】地核;地幔;地壳【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由内到外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三层成分与状态差异明显。地核半径约3480千米,分液态外核与固态内核,以铁镍为主,外核对流形成地球磁场,内核温度超5000℃,是地球内部热量源。地幔厚约2885千米,占地球体积84%,以硅酸盐矿物为主,上部100-410千米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下部为下地幔,呈固态。地壳是最外层,平均厚17千米,大陆地壳以花岗岩为主,海洋地壳以玄武岩为主,是地震、火山活动主要区域。2.(2024六上·丰润期中) 北半球一年中物体影子最长的季节是 ,最短的季节是 。【答案】冬季;夏季【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解析】【分析】一年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变化是由于太阳公转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北半球夏至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影子最短;而在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影子最长。3.(2024六上·丰润期中)放大镜的镜片属于 ,它的特点是中央 、边缘 ,而且 。【答案】凸透镜;厚;薄;透明【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属于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而且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是其能放大物体的核心原理。凸透镜的“中央厚、边缘薄”是典型形态特征,区别于中央薄、边缘厚的凹透镜。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镜片多为单片凸透镜,材质常为玻璃或光学塑料,通过打磨成“中央厚边缘薄”的弧形,精准控制光线会聚程度,从而实现不同放大倍数。4.(2024六上·丰润期中)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其中比较著名的学说有托勒密的“ ”和哥白尼的“ ”;1851年,傅科利用摆锤证实了地球的 。【答案】地心说;日心说;自转【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中,著名学说有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1851年傅科用摆锤证实了地球的自转。地心说:中世纪占主导地位,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行星等围绕地球旋转。该学说符合当时人们的直观感受,且得到教会支持,长期影响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日心说:哥白尼提出,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身还会自转。这一学说颠覆了传统认知,虽最初遭质疑,但为后续天文学发展奠定基础。傅科摆实验:傅科在巴黎用长摆演示,摆锤摆动方向随时间缓慢变化,因地球自转,地面发生转动,而摆的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直观证明了地球在围绕地轴自转。5.(2024六上·丰润期中)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 组成的,苍蝇的眼睛是 。【答案】鳞片;复眼【知识点】简易显微镜【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微小鳞片组成的,苍蝇的眼睛是复眼,二者的结构特点分别适配了它们的生存需求。蝴蝶翅膀的鳞片呈扁平片状,排列紧密且有序,像屋顶的瓦片。鳞片本身含色素(如黑色素),能呈现基础色彩。苍蝇的复眼由数千个独立的“小眼”组成,呈半球形。每个小眼负责接收特定方向的光线,所有小眼的视觉信号汇总后,能让苍蝇快速感知周围环境的运动变化,拥有广阔视野和极强的动态捕捉能力,这对其躲避天敌、寻找食物至关重要。6.(2024六上·丰润期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 向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自转形成 的现象。【答案】西;东;24小时;昼夜交替【知识点】地球自转【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约24小时,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的现象,还间接影响了地转偏向力等地理规律。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则为顺时针。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自转时面向太阳的半球为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黑夜,随着自转动,昼夜区域不断更替,形成昼夜交替现象。同时,自转还导致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影响洋流、气流的运动方向。7.(2024六上·丰润期中)“地心说”和“日心说”共同的观点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答案】C【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解析】【分析】“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核心分歧在于“宇宙中心”的认定:前者认为地球是宇宙中心,后者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二者在此观点上完全对立。但两者存在关键共识——均认可地球是球形。地心说通过月食时地球投射在月球的弧形影子、不同地区观测星空的差异,推断地球呈球形;日心说要解释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运动,也需以“地球是球形”为基础逻辑前提。这一认知突破了古代“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是当时天文学观测与逻辑推理的共同成果。8.(2024六上·丰润期中)取鱼缸里的水,倒入装有( )的烧杯中,一个星期后可以发现水面上出现了大量的霉点。A.食盐 B.酒精 C.干草【答案】C【知识点】水中的微小生物【解析】【分析】干草中含有有机物质,一个星期后开始分解,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会在水中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霉点。食盐和酒精则不具有这样的效果,食盐可能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酒精则是一种消毒剂,可以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故选C。9.(2024六上·丰润期中)北极狐在夏季换毛,刺猬冬眠,都是受( )的影响。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地球自转【答案】B【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解析】【分析】北极狐夏季换毛、刺猬冬眠,均是对环境温度、食物资源等周期性变化的适应,而这些变化的根源是四季更替。夏季气温升高,北极狐换上轻薄的短毛以散热;冬季寒冷,刺猬通过冬眠降低代谢、减少能量消耗,二者行为均与四季带来的温度、资源波动直接相关。选项A“昼夜交替”主要影响生物的昼夜节律,与换毛、冬眠无关;选项C“地球自转”是昼夜交替的成因,同样不直接作用于季节性生理行为。因此,这两种生物现象的主导影响因素是四季变化。选项B正确。10.(2024六上·丰润期中)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到微生物的是( )A.面包 B.酸奶 C.豆腐【答案】C【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常被用于发酵等过程,而豆腐的制作无需微生物参与。面包制作利用酵母菌发酵,酵母菌分解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蓬松。酸奶制作依靠乳酸菌发酵,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形成酸奶的酸味和质地。豆腐的制作是通过物理和化学变化:大豆磨浆后煮制,再加入石膏或卤水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固,整个过程没有微生物的参与。11.(2024六上·丰润期中)我们在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时,可以用手电筒模拟( )。A.月球 B.太阳 C.地球【答案】B【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手电筒能持续发光,与太阳通过核聚变释放光和热的特性一致,可模拟太阳的光照功能;通常用地球仪或球体模拟地球,通过转动球体模拟地球自转;而月球的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光,并非光源,与手电筒的发光属性不符。实验核心是通过手电筒(太阳)照射球体(地球),转动球体模拟地球自转,观察球体受光面(白天)与背光面(黑夜)的交替变化,以此还原昼夜交替的原理。因此,手电筒的角色是模拟太阳。故答案为:B。12.(2024六上·丰润期中)小科同学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了蝴蝶的足,并做了记录,( )是用显微镜观察时做的记录。A.B.C.【答案】C【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显微镜观察记录的核心特征是能呈现蝴蝶足的细微结构,且细节远超肉眼和放大镜的分辨范围。肉眼观察仅能看到蝴蝶足的整体形态;放大镜可观察到足上较粗的绒毛、刺状结构,但无法看清微观细节;显微镜能突破人眼分辨率极限,清晰呈现足的表皮纹理、绒毛根部形态等细微特征。选项中,C选项视野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节最多,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13.(2024六上·丰润期中)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只与太阳有关,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答案】错误【知识点】昼夜交替【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是太阳的光照特性与地球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只与太阳有关。太阳是太阳系的光源,能持续发光,但仅靠太阳无法形成昼夜交替——若地球静止不动,朝向太阳的一面会始终是白天,背对太阳的一面会始终是黑夜,不会有昼夜轮换。而地球的自转运动才是昼夜交替的关键。地球自转时,同一地点会周期性地朝向或背对太阳,朝向太阳时为白天,背对太阳时为黑夜,由此形成24小时左右的昼夜交替周期。因此,地球运动(自转)是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必要条件,该说法错误。14.(2024六上·丰润期中)与电子显微镜相比,光学显微镜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更大。( )【答案】错误【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核心差异在于放大倍数,实际是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远大于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依赖可见光成像,受光的波长限制,其最大有效放大倍数约为1000-2000倍,无法突破这一物理极限;而电子显微镜利用波长极短的电子束成像,不受可见光波长制约,放大倍数可轻松达到数万至数百万倍,能观察到病毒、细胞内部细胞器等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的微观结构。因此,该说法颠倒了两者的放大能力,是错误的。15.(2024六上·丰润期中)北京比乌鲁木齐先看到日出。( )【答案】正确【知识点】日出时间【解析】【分析】考查日出时间,位置越东的地方越早看到太阳,北京在乌鲁木齐东。16.(2024六上·丰润期中)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 )【答案】正确【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解析】【分析】 在生活中有很多微生物,像细菌、真菌等,它们能 “吃” 掉有机垃圾和污水里的有机物 。比如一些腐生细菌、真菌,可以分解有机垃圾中的剩饭剩菜、落叶等,把它们变成简单的无机物,让垃圾得到处理 。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也能分解污水里的有害物质,净化污水 。所以人们确实可以利用这些微生物来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7.(2024六上·丰润期中)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是相同的。( )【答案】错误【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解析】【分析】同一地点四季正午太阳位置不同,核心原因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周期性移动。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位置最高;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位置最低;春秋季,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位置介于夏冬之间。南半球情况相反,但同样存在四季正午太阳位置的差异。因此,同一地点四季正午太阳位置不同,该说法错误。18.(2024六上·丰润期中)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答案】正确【知识点】放大镜【解析】【分析】小露珠落在树叶上时,因为表面张力会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球状凸起,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凸透镜。凸透镜的放大原理是通过折射光线,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更大的像。露珠的透明特性和弧形结构,能像放大镜一样让光线发生偏折,从而把叶片纹理、小虫等物体的图像放大。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盛水的圆形玻璃杯侧面,也能暂时充当放大镜使用,这和露珠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 “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明结构对光线的折射作用。19.(2024六上·丰润期中)夏季温度高,所以地球距离太阳近。( )【答案】错误【知识点】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温度高低的关键并非与太阳的距离,而是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与太阳的距离确实有远近差异,但这种距离变化对温度影响极小。真正决定夏季温度高的原因是: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所在半球,该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阳光照射更集中,且白天时间更长,吸收的太阳热量更多,因此温度高。故题目说法错误。20.(2024六上·丰润期中)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随着观察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细胞了。请你结合本学期所学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为了便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我们一般把( )放到显微镜下。A.整个洋葱B.洋葱片C.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2)请你试着画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 )。A.衣藻 B.草履虫 C.线虫(4)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下列生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 B. C.【答案】(1)C(2)(3)B(4)A【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细胞【解析】【分析】(1)显微镜观察有明确要求——需观察材料薄而透明,且需制成规范玻片标本。A.“整个洋葱” 体积庞大、不透明,光线无法穿透,显微镜根本无法成像;B.“洋葱片” 虽比整个洋葱薄,但仍较厚(包含多层细胞和组织),且未经过脱水、染色等玻片制作步骤,无法清晰观察到单个细胞结构;C.“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是选取洋葱表皮,经展平、染色、盖盖玻片等步骤制成,符合显微镜观察的 “薄、透、平” 要求,能让我们清晰看到洋葱细胞的形态,因此选C。(2)洋葱表皮细胞为植物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以下特征:细胞壁:无色透明,呈长方形,维持细胞形态,使细胞紧密排列成网格状;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深色,位于细胞中央或一侧; 细胞质:浅色,填充于细胞壁与细胞核之间;液泡:较大,占据细胞大部分空间,呈无色或浅色区域。此图准确呈现了洋葱表皮细胞的典型结构及排列方式。(3)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属原生生物,常见于淡水环境,草履虫体型似倒放的草鞋,长约0.15-0.3毫米,显微镜下可见透明身体,无细胞壁和叶绿体;体表布满细密纤毛,通过纤毛快速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观察可知,图中生物为草履虫。选项B正确。(4)含叶绿体的有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幼嫩茎的皮层细胞,以及单细胞藻类。选项中,A是绿色植物叶片细胞,B是神经细胞,C是血红细胞。选项A正确。21.(2024六上·丰润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1)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正是我国春光明媚的季节。(2)当地球公转到 位置时,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比黑夜时间长。(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4)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此时最有可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 )。A.冬至 B.夏至 C.春分【答案】(1)C(2)D(3)一年(4)A【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四季成因【解析】【分析】地球公转围绕太阳,且地轴倾斜,导致不同位置接收太阳热量不同,形成四季。我国位于北半球,季节与南半球相反。太阳直射北半球时为夏半年,直射南半球时为冬半年。(1)观察可知,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正是我国(北半球)春季。(2)观察可知,当地球公转到D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昼长夜短。(3)地球公转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其周期约为365天,即1年。这一周期由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变化决定,与地球自转(每天约24小时)不同。(4)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是冬至。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