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金色的草地》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金色的草地》课件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金色的草地
15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一阶:课前预习
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2.了解作者和背景资料。
3.认写生字、词语。
课文大意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展现了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作者简介
普里什文,苏联作家,出生于一个破败的商人、地主
家庭。
文学成就: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他的创作拓宽了苏联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许多作品表现了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
主要作品:《在飞鸟不惊的地区》《人参》《大自然的日历》等。
背景资料
蒲公英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整株植物
含有白色乳状汁液,根垂直或分枝,叶莲座状平铺,倒披针形或卵形,边缘羽毛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果实成熟时形似一白色绒球,有毛的果实可随风飞散。根茎都可入药。
会认字
蒲公英 玩耍 茸毛 哈欠 合拢

yīng
shuǎ
qiàn
lǒng
qiàn
我会认



yīng

我会认
玩 耍


打哈欠
qiàn
shuǎ
我会认
茸 毛


合 拢
róng
lǒng
易读错
“蒲”读pú,不读pǔ,“盛、耍、察”是翘舌音。
会写字



上下结构



会写字



独体字
上中下结构

书写指导
上扁下大。“艹”居上居中;“浦”左窄右宽,右部横画间距均匀,中间竖笔在竖中线右侧。

上窄、扁,下宽、大,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祭”撇、捺舒展,“示”短横在横中线上,“亅”的竖段在竖中线上。

结构:
部首:
书写:
上中下

上下窄,中间宽。“吉”居上居中,上宽下窄,竖笔写在竖中线上。 长横托上盖下。下“口”稍扁,略宽于上“口”。
书写指导
喜鹊

易写错

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上部是“而”,不要写成“西”。
词语听写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使劲 钓鱼
观察 合拢 喜爱 草地 一本正经
张开 脸面 哈欠 朝上
近义词
假装—伪装 快乐—高兴 观察—察看 喜爱—喜欢 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反义词
张开—合拢 喜爱—讨厌引人注目—默默无闻
一本正经—嬉皮笑脸
理解词语
[一本正经]正经,端庄正派。形容很庄重,很认真。有时含有讽刺意味。
[引人注目]引,引起,吸引。注目,注视,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合拢]合到一起,闭合。
第二阶:阅读理解
学习内容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长满、盛开”这是草地变成“金色”的条件。如果蒲公英花很少,即使开放也不会使草地变成金色;如果蒲公英花没有开放,即使很多也不会使草地变成金色。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阅读理解
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我”和弟弟天真、活泼、顽皮,表现了我们的生活是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
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茸毛吹到他的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神态描写
阅读理解
“我”为什么要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弟弟打哈欠的目的是什么?
“我”装着一本正经,是哄骗弟弟回头;弟弟假装打哈欠,是为了把蒲公英花吹到哥哥脸上。
阅读理解
交代“我”过去没这样早起过,所以才一直误以为草地本来就是金色的。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阅读理解
写出“我”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了草地的变化。
阅读理解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表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阅读理解
早晨 中午 傍晚
蒲公英花的变化
草地的颜色
合拢
张开
合拢
绿色
金色
绿色
比喻词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蒲公英的花”比喻成“我们的手掌”。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草地也是金色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草地就是绿色
草地颜色的变化与蒲公英的花朵的开合有关。早上,蒲公英的花朵合拢,所以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变成金色,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张开了;傍晚,草地又变绿了,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又合拢了。
读完这个自然段我知道了:
阅读理解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呢?
阅读理解
蒲公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我们”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脸上寻开心;蒲公英还给“我们”带来了观察与发现的喜 悦——“我”通过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与蒲公英的花朵张开、合拢有关。可爱又神奇的蒲公英当然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这是因为:
阅读理解
指的是开满蒲公英花的草地。
读完全文,你知道“金色的草地”指的是什么吗?
阅读理解
结构图示
金色的
草地
金色草地藏奥秘
细致观察乐无穷
蒲公英盛开
草地变成金色
带来快乐
早晚合拢——绿色
中午张开——金色
有趣
草地上玩耍
颜色有变化
喜爱蒲公英
第三阶:方法学用
学习内容
学习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课文中的“我”不只观察了草地的颜色,还在不同时间观察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进一步观察后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和蒲公英花朵张开、合拢的关系,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我”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所以可以从平凡的大自然中,看到有趣的变化,发现变化的秘密。
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角度观察
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连续观察
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第四阶:课后练习
学习内容
1.课后习题。
2.随堂检测。
(1)在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2)看拼音,写词语。
(3)阅读原文,回答问题。
课后习题1
解题说明
本文意境优美,好像一幅流动的画卷。我们可以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了解“我”观察到的事物和场景。如,第1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窗前草地一片金黄的场景。第2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中出现小兄弟俩在金色的草 地上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场景。
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
课后习题2
早上,草地 ,因为蒲公英 ;
中午,草地 ,因为蒲公英 ;
傍晚,草地 ,因为蒲公英 。
仔细读读第3自然段,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是绿色的
是绿色的
的花合拢了
的花合拢了
是金色的
的花张开了
课后习题3
欢欢:猪笼草,只要有虫子进入它的“笼子”,它的“笼盖”就马上盖上,虫子就成了它的食物。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随着太阳转动,害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的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课后习题3
乐乐:捕蝇草的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当有小虫闯入时,捕蝇草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
美美:猫的眼睛早晨、中午、晚上会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光很强时,猫的瞳孔几乎闭合成一条细线,而在默暗的环境中,它的瞳孔则变得很大。
丽丽:事物的影子会随着光线照射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随堂检测
B
一、在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
shuǎ( ) yēng( )
耍笑 英明
suǎ( ) yīng( )
lǒng( ) róng( )
聚拢 茸毛
lěng( ) rǒng( )




随堂检测
B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 kāi hā qian diào yú
( ) ( ) ( )
guān chá hé lǒng xǐ huān
( ) ( ) ( )
盛开
哈欠
钓鱼
观察
合拢
喜欢
随堂检测
B
三、阅读原文,回答问题。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 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A. 语段中有一对反义词,请写下来。
( )——( )
B. 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 拟人 b. 比喻
张开
合拢(合上)
b
第五阶:课外拓展
学习内容
1.与观察相关的名言。
2.作家作品欣赏。
与观察相关的名言
课外拓展1
1.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美国]爱默生
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意大利]伽利略
3.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
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柱子上的母鸡》(节选)
作者:普里什文
春天,邻居给了四只鹅蛋。我们把它放到我家那只外号叫黑桃皇后的母鸡窝里,黑桃皇后孵出了四只淡黄色的小鹅。它们唧唧叫着,口哨吹得和小鸡完全不同。黑桃皇后一副自高自大的样子,蓬起了羽毛,它压根儿不想分辨,依然像对待小鸡那样,以母亲般的关怀来对待小鹅。
  夏天来了,到处都是蒲公英,小鹅伸伸脖子几乎比它们的母亲还要高了,但是它们还是跟着它到处走。有时母鸡用爪子刨地,招呼小鹅跟着它学。可它们只管玩着那些蒲公英,用嘴打它,把蒲公英的团团绒毛打得随风飞扬。这时黑桃皇后就朝它们那边瞅一瞅,似乎有几分怀疑。有时它竖起羽毛,一连几个小时咯咯叫着、扒着。可那些小鹅只唧唧叫着啄食绿草。有时,一只狗想从母鸡身边经过,嗬,没门儿!母鸡猛扑过去,把狗赶走,然后瞅一眼小鹅。有时候母鸡一边瞅它们,又似乎在想什么……
作家作品欣赏
课外拓展2
梳理与交流
  能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梳理总结留心观察的好处。初步了解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交流目标
梳理与交流
  先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交流文中最让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好玩的事物、场景,也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再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结合具体事例梳理出留心观察的好处;最后结合“初试身手”的两个样例,进一步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处。
交流指导
  《搭船的鸟》中,最让我感到有趣的是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金色的草地》中,最让我感到新奇的是蒲公英像个魔术师,能让草地变色。这些有趣、新奇的现象都是作者通过细致观察发现的。
范例展示
  通过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我知道了在生活中先要留心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再对发现的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才能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如,《搭船的鸟》中,作者先发现了“搭船”的翠鸟,然后对翠鸟的外貌、动作进行了细致的观察;《金色的草地》中,作者先发现了草地的奇妙变化,然后对草地变化的原因进行观察探究,最后得出结论。
  “初试身手”的两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在生活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如,过马路的小蜗牛、初春的小草、小区前面的报亭……对这些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就会有新的收获。 
初试身手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
初试身手
  这部分内容要求我们试写观察实践的所得,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并为单元习作做好铺垫。文中的两个样例,都是学生观察所得的开头部分。第一个样例描写了买菜路上看到的过马路的蜗牛,说明再平常的事物,只要留心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第二个样例记录了对芒果的观察,说明为了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
一起说内容
初试身手
  1.认真读教材中所给的两个样例,并与两篇精读课文描写的事物进行对比,感受到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也值得我们观察,观察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
  2.进行观察实践时,除了可以模仿这两个样例,还可以模仿本单元两篇精读课文中作者细致观察的样例。
  3.加快自己的观察实践,按照观察记录,初步把自己的观察所得与大家交流。交流时要声音响亮,表达清楚。
不妨这样做
初试身手
  欢欢:我发现每次下大雨前,都会有很多蚂蚁向高处爬。
  乐乐:我发现小狗高兴的时候,会不停地摇尾巴;小猫饿的时候,会在主人的脚上来回蹭。
  美美:我发现最近奶奶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走路也没有以前那么快了。
  丽丽:我发现只要我轻轻一碰我家阳台上的含羞草,它的叶子就会合拢,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一起学范例
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