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十里长街送总理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 十里长街送总理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19.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吴瑛
情 境 导 入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的爱戴。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从北京医院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途经长安街,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上街为总理送行,含着巨大的悲痛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揭题)。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送总理的情景描写中,体会人们对周总理无限敬爱、怀念的思想感情。
2.自学生字新词,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文学文化常识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县,1976年1月8日9时57分因患癌症病逝,终年78岁。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1月11日,周总理的灵车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课文记叙的就是当时的真实情景。
基础知识
拄着 洋槐 泪痕 装饰 腮边 陪着 矫健 检阅 五洲四海 不约而同 挽幛
基础知识
挽幛:题有挽词的整幅绸布。
肃穆:(气氛、表情等)严肃而恭敬。
矫健:强壮有力。
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初步感知
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初步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告诉我们什么?
2. 从哪些词句看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非常多?
3. 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初步感知
课文第一句既写了天气阴沉寒冷,又暗示了当时“四人帮”陷害周总理、不准人们悼念周总理的阴暗气氛。写人多,着重理解第二、三句中的“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第五至七这三句话,选取老人、青年和儿童的代表,通过对他们的动作、神态、心情的描写,来表现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当时的心情。“焦急而又耐心”是表达人们心情的重点词语。“焦急”,是盼望能早一点看到总理的灵车;“耐心”,是说不管要等多久,也一定要看到总理的灵车。
精读课文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两旁”“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些都说明在长安街等灵车的人非常多,而三个“都”说明人们都为悼念总理而来。在阴冷的天气里,这么多的人来送别总理,说明总理深受人民的爱戴、尊敬。
精读课文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地等待着。
老奶奶年岁那么大了,行动不便,拄着拐杖来长安街送总理,可见她非常尊敬总理。“焦急”表现了老奶奶盼望早点见到总理灵车,表达了老奶奶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精读课文
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挤下”“探着”“踮着”等词语反映了青年夫妇、“红领巾”深切怀念总理的心情。
精读课文
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对总理的怀念。
精读课文
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无声地指挥” “不约而同”说明大家的表现非常一致,从而间接写出人们同悲共痛的心情,以及对总理的无限热爱。“眼睁睁”写出了人们望着灵车缓缓前行,想留却留不住的那处无可奈何的神态,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心愿:希望灵车停下,多看一眼周总理。“顾不得”既反映了人们十分珍惜这一去不复返的历史时刻,又表现了人们完全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其余一切浑然不觉。
文章结构
等灵车,心沉痛
望灵车,忆总理
送总理,心相随
十里长街送总理
课堂小结
周总理的逝世已成事实,遵照总理的遗愿,把骨灰撒在了祖国大地上。总理的身躯与大地同存,总理永远活在祖国亿万人民的心中。
作 业 布 置
1. 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体会。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举办朗读比赛。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