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飞夺泸定桥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 飞夺泸定桥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0. 飞夺泸定桥
情 境 导 入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学习目标
学 习 目 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了解红军战士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桥的。
3.梳理文章的顺序,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文学文化常识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而国民党的追击部队离红军只有几天的路程,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基础知识
妄想 关键 激战 搏斗
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铁链 增援
奋不顾身 浩浩荡荡 天险 瓢泼
基础知识

jiàn
写法:左窄右宽,偏旁窄长;“建”比单独成字略窄。
组词:键盘 琴键 键位
基础知识
诡计:
关键:
击溃:
千钧一发:
水流湍急:
奋不顾身:
狡诈的计策。
打垮;打散。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及其危险。
形容水势急速,水流非常急。
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初步感知
1.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成了几部分?
初步感知
第一部分(1):北上抗日,必夺泸定桥。
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第二部分(2—4):叙述了红军抢时间飞速赶到泸定桥的过程。
第四部分(8):
第三部分(5—7):红四团夺桥的过程。
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为什么红军要飞夺泸定桥?
水流湍急,无法通过;两岸都是高山峻岭,无法通过;
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初步感知
2、不仅如此,敌人还有两个团把守,后来又调来两个旅赶去增援。暗示了什么?
暗示了夺桥难度很大,必定有一场恶战。
初步感知
如果不能赶在援兵和原来防守敌人会合之前,红军夺取泸定桥就更困难。
  3、于是28日接到命令,29日夺下。情况紧急,必须抢在敌人前头,才是战胜的关键,为什么?
精读课文
4、默读第4段,讨论:一天一夜的急行军,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详写了晚上的行军,略写了白天的行军。这样写更能突出战士们不怕困难的精神。
精读课文
5、再默读课文第3、4段,围绕着“飞”,文中哪些地方令你非常感动?找出重点词句。
“翻山越岭”“击溃阻击的敌人”“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把他们都淋透了”“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等。
精读课文
6、阅读课文第5段。同样情况,红军和敌人不同的是什么呢?
红军不怕困难,忘记饥恶和疲劳,不宿营,冒雨摸黑前进。
精读课文
就这样,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用飞一样的速度抢先赶到泸定桥,为夺取泸定桥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
精读课文
7、可是,当战士们来到泸定桥时,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觉?
由铁链组成,铺上木板时,走路摇摇晃晃,现在木板抽掉,只剩铁链。叫人心惊胆寒。
精读课文
小结:所以敌人凭借着天险,认为红军过不来,气焰嚣张。但是红军战士们并没有退缩,激烈的夺桥战斗打响了。
精读课文
8、夺桥时有哪些地方令人非常感动?自读课文第6、7段,找到相关的语句和词语,谈感受。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这些动词说明战士做好战斗的充分准备,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冲锋在前,奋勇杀敌。
精读课文
“穿过、冲进、展开、搏斗”这些动词说明红军战士面对大火包围,敢于冲进去与敌人搏斗,更加说明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
精读课文
小结: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是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文章结构
北上抗日
奔赴前线





没顾吃饭
冒雨前进
点火赛跑
桥 险
水 急
敌 狂
士 勇
起因


结果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北上的红军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赞扬了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本课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先交代原因,然后叙述经过,最后点出结果。中心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作 业 布 置
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了解飞夺泸定桥在长征中的重要意义。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