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单 元 概 述语文要素:1.感知课文内容,激发探知未知的好奇心;2.品味课文语言,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3.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科学发现的价值和魅力。写作要求:1.围绕中心合理进行想象和联想;2.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和联想。22 表里的生物冯至情 境 导 入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捉蛐蛐、扑蚂蚱、追蜻蜓。童年里总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鱼睡觉为什么睁着眼睛?蝉为什么会叫?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认识表里的生物。学习目标学 习 目 标1. 会写“脆、拦”等8个字,会写“机器、钟楼”等17个词语。2. 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 能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文学文化常识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诗人、学者。发表了许多诗与散文。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鲁迅评价他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基础知识蝎子 钵子 蝈蝈 机器 钟楼 街心盲人 单调 齿轮 玻璃 唯恐 丑恶恐怖 证实 蟋蟀 蛰xiēbōguōmángdiàoèbùxī shuàizhē初步感知1.说一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默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初步感知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初读课文,勾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小时候”“一天”“过了许多天”“此后”“后来”。(2)梳理在以上时间点上发生的事,概括课文大意。小时候的“我”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精读课文2.“表里的生物”有什么特别之处?“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精读课文3.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证明文中的“我”是个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爱思考的孩子。精读课文(1)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心理描写,证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精读课文(2)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心理描写,证明“我”爱思考。精读课文(3)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心理描写,证明“我”爱思考。精读课文(4)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为什么呢?”我又问。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语言描写,证明“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精读课文4.怎么理解“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这句话的意思?以前“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而父亲的表“嘀嗒,嘀嗒”响,所以里面一定有生物,父亲告诉“我”里面是小蝎子,“我”就真的相信了,后来慢慢明白其实表里没有生物,就不再说了。课堂小结“我”的探究过程看似幼稚,其实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思路,基于生活经验,依托各种证据,并大胆展开想象。作 业 布 置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懂得要对周围事物抱有好奇心的道理。课后请同学们阅读《逝世前的科学记录》,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尝试像他一样记录自己生活中的发现,争取将自己的观察成果在科普长廊进行展示。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