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文言文二则 曹冲称象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文言文二则 曹冲称象 第2课时 课件 --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25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曹冲称象
情 境 导 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有没有见过称象?如果让你称象,你该怎么办?然而早在约1 800年以前,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曹冲称象》。
学习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及解释。
2.能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积累重点字词。
3.理解文中阐述的道理。
学 习 目 标
文学文化常识
陈寿,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侍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太康元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基础知识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基础知识
智:同“知”,智慧。
及:达到。
致:送,送达。
访:询问。
咸:都。
理:方法。
置:安放。
校:计数。
施行:按这个方法做。
精读课文
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译文:(曹冲)五六岁时,(他)所表现出的智谋,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
精读课文
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译文:曹操想知道这只大象到底有多重,询问部下有什么办法(称一称),可是他们都不能说出方法。
精读课文
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译文:把象牵到大船上,在船舷边标出吃水线,然后把大象牵下船;把称过的东西放到船上,直到船下沉到所刻记号为止,这样就可以计算大象的重量了。
精读课文
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
聪明的曹冲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从而得到圆满的解决办法。
精读课文
各自的论据
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故事把曹冲和大臣们面对称象时的不同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曹冲的语言描写,突出了曹冲是个聪明、善于观察的人。
精读课文
“曹冲称象”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本是称赞曹冲幼时过人的智慧。后用来比喻年龄不在大小,关键是遇事要善于观察,开动脑筋想办法,小孩也能办大事。
精读课文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曹冲一样,遇到事情要多动脑、勤思考。
课堂小结
这个故事把曹冲和大臣们面对称象时的不同描写进行对比,通过曹冲的语言描写,突出了曹冲是个聪明、善于观察的人。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曹冲一样,遇到事情要多动脑、勤思考。
作 业 布 置
熟读并背诵课文。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