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子一中 2025—2026 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C C B C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D D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答案】(1)图一:内外服制;图二:宗法制。(4 分)
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2 分,答出一点即
可)
不同点: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则按地域来划分;分封制下的官员世袭,
郡县官员由皇帝任命(分封制是贵族血缘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具有
较强的独立权,郡县制下的郡和县绝对服从中央;分封制后期形成诸侯割据,郡县制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6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答案】
(1)主要措施:实行官员回避制度;设立两套独立的监察体系;制定严苛的法律法规、严惩贪
腐官员;准许民间力量参与反腐。(6 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有较完善的法律保障;监察机构独立性强;对监察对象行为规范较为具体;惩罚措
施坚强有力。 (6 分,答出三点即可)启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与监察法律相结合的反腐倡廉
法规体系;加快公务员从政道德及财产申报的立法进程;推进政务公开及政治生活的透明度。
(2 分,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
(1)措施:地方举荐人才;重用维新人士;精简机构;淘汰冗员。(6 分,答出三点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原因:守旧势力的反对(或新旧官僚的矛盾);改革策略过于激进;地方官员的敷衍;
维新派实力弱(与守旧派实力对比悬殊)(6 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启示:改革要循序渐进;要采取策略减少改革的阻力;要有强有力的领导者(2 分)
20.【答案】(12 分)
“探索”——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历程。(2 分)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立足国情寻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成立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等法令,这是中国借鉴苏联经验建
立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2 分)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陕北延安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通过“三
三制”原则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是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尝试,适应了抗战形势
需要。(2 分)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顺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在各个解放区设置军政委员会及人民政府,毛
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及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及理论基础。(2
分)
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召开政协会议、全国人大会议,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凸显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2 分)
总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探索,逐步完善了社会主
义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2 分)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首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题目为:“探
索”——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历程。然后进行阐述,可以从土地革命时期的
工农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角度进行说明。
如: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立足国情寻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成立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等法令,这是中国借鉴苏联经
验建立的第一个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陕北延安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通过“三三制”原则加强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是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的重要尝试,适应了抗战形势需要。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顺应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在各个
解放区设置军政委员会及人民政府,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及政权
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及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召开政协会议、全国人大会议,
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确立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凸显人民当家作主
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最后,进行总结升华。
如:总之,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探索,逐步完善了社
会主义民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长子一中 2025-2026 学年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愿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评价周王朝的某制度时指出:“也正是因为您者对诸侯的软性约束,才让已经变微的
东周王室又得以存续了五百多年,周王朝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问最久的朝代,当然
更是价值观输出方面最成功的朝代。”该学者所评价的制度是( )
A.礼乐制度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内外服制
2.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况。这些变( )
A.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B.起到了监管皇权的作用
C.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D.体现了皇权加强的趋势
3.唐初,门下省给事中魏征驳回了中书省起草的救书( 以下体壮者》,认为“竭泽而渔,非
长策也”,要求重新拟定。中书省官员坚持已见,双方争论不休,最终唐太宗采纳魏征建议,
下令停止征兵。这一事件反映出唐朝三省六部制
A.门下省实际举握最高决策权 B.通过权力制衡保障决策合理性
C.削弱相权降低了行政的效率 D.中书省与门下省矛盾不可调和
4.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议事会、官员、和陪审员由抽签产生。
在斯巴达,设公民大会,国王世袭,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检察官由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可以主持公民大会、审国王。由此可知( )
A.雅奥民主制优于贵族寡头制 B.斯巴达体制体现了权力制衡
C.两种体制都包含了民主因素 D.公民大会享有实际最高权力
5.罗马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统治者的权力膨胀而设立的职务。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其
权力来自三方面的限制,一是通过选举产生,二是任期设置为一年,三是实行双位同制,莫
定了共和国官制的三大原则基础。该职务最有可能是
A.监察官 B.执政官 C.元老院长老 D.议事会议员
6.下表是秦至元的地方行政区划统计。由此可知古代中国行政区划演变的特点(邵(府、县(侯、
①行政区划由两级制发展到三级制 ②地方监察区逐渐演交为行政区
③边疆内地的管理渐趋一体化 ④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改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图 2 是一幅历史地图,它将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事件、时间流变反映在具象的平面上,
下列标愿最为贴切的是( )
A.《民国初年形式上统一与实质分裂》 B.《民国初年共和与帝制的斗争历程》
C.《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状况》 D.《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尝试与失败》
8.中古西欧纠建创度中,下列现象或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
A.封君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组带,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B.庄园内的农奴可自由买卖土地,参与商品经济活动
C.基督教会通过控制教育和文化,成为精神领域的主宰
D.城市自治权完全接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
9.下列关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名无实丧失权力
B.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会掌握行政权,总统掌握立法权
C.法国 1875 年宪法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D.德国 1871 年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掌握最高权力
10.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下列说法与下图所体现的政权
建设理念相符合的是
A.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C.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D.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11.1928 年由国民政府审定通过的教科书反复宜传孙中山的军政、训政与宪政三阶段论。教
科书强调“以党治国”,即“以整个的党华握治权,根据党的主义和政纲,去治理国家”。由
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
A.塑造政府抗日形象 B.企图构建一党专政
C.严格控制青年思想 D.培育国民宪政理念
12.北魏孝文帝留心刑法,多次下诏改定刑律,其中太和元年诏令提到“参详旧典,务从宽
仁”“民由化穆,非产刑所制”“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从上述诏令可知,孝文帝修定律法
( )
A.意在托古改制 B.借鉴南朝经验
C.沿袭鲜卑传统 D.深受儒家形响
13.考核是一个制度体系,也是一个治理体系,张居正在(请查章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提议:
"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展省,上无综接之明,人怀且之念,虽使舜为君,再为佐,
恐亦难以底缋而有成也。”该提议在当时采用的配套措施是( )
A.上计制 B.九品中正制 C.考课制度 D.考满与考察
14.习近平主席在谈到某一制度时,强调“要深入进行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积极开展民主
督,讲真话、进诤言,出实招、谋良策”。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村民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城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5.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面有关科举考试的诗句与历史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16.有学者认为,回顾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十一届
三中全会到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问题”: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的前夕,解决了“借
力发展”的问题:从中共十七大开始,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这反映了( )
A.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B.实践突破与理论创新间的良性互动
C.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全球化进程 D.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二、非选择题:本愿共 4 小题,共 52 分(17 题 12 分,18 题 14 分,19 题 14 分,20 题 12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重要的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
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
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
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都在边远地区。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刺。部守与县长官均由
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
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
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都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制度 (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后,置御史台,于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并初设监察御史,
分为十二道,后又几经调整,洪武十七年,更定都察院官制,设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
御史,左、右金都御史,下辖有直属机构和内外监察御史。与此同时,洪武二十年,正式定
分设于六部的大科给事中监察大部。在朱元璋的主持下,先后刺定了《出巡相见仪礼》《奏
请点差》和《历事例》。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 兄弟、叔侄者,皆须
从卑回避”,更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明大诰》有载:“若民从朕命,着实为
之,不一年之间,贪宫污吏尽化为贷矣。为何 以其良民自辨是非,奸那难以横作,由是逼
成有司以为美官。其正官、首领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挡者,其家族。"
-摘编自曾丽玮《明代监察制度的特色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二:1978 年经美国国会批准、由卡特总统签署的《监察长法》明文规定,监察长及其办
公室是负责审计和刑事调查的独立部门。法律规定各部委的监察长都由总统直接任命,并须
经参议院同意,只有总统有权撤换监察长。《政府道德法》对财产申报的种类、人员、内容、
审查以及利益冲突的解决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还要求设立联邦政府道德署,政府各部门也要
设立道德官员办公室,并对这些专门机构的职能、权限和运作程序作出规定,从而使执法主
体、执法内容和监督对象在同一部法律之中予以明确。美国《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 副
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以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
告并公开自己以及配偶的财务情况,包括收入、个人财产等,以后还须按月申报。美国《联
邦刑法典》规定,任何政府官员如果收受的财物价值超过 7000 美元,就要处以相当于其收
受财物价值了倍的罚金,或者判 15 年以下的监禁,或者取消其政府官员的资格。
-摘编自类盈莉《西方国家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朱元璋为加强监察制度建设面采取的主要措施,(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国家行政监察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明初
中国和现代美国行政监督对我国的启示。(8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 :改革官僚机构是戊成变法的重头戏。有学者认为封建王朝末期的改革之所以成效极其
有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统治者用于发动改革的官僚队伍本身就是一支腐败之师。因此,封
建王朝的历次改革都将精简机构与人员作为挽救王朝命运的措之一,戊成变法也不例外。甲
午战后,光绪帝为奋发自强,命督抚廷臣保举人才以备调用,于是各方保举折片络绎不绝,
然光绪帝尤对维新党人青有加,授于他们极高的品衔,有利于推动维新变法的同时,也使维
新派陷入与老资格官员的尖锐对立之中。此外,光绪帝还对官僚机构以大刀阔斧之势进行改
革。1898 年 6 月,仅京师一地被裁撤街门就达十余处,被裁的官员吏“将及万人”,以致“朝
野晨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凡遇新政诏下,枢臣俱模梭不奉,或言不懂,或言未办过”。
地方督抚看到京师乱象后,其原本的观望态度变成敷衍,裁诏令在地方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能小欣《再论戊成变法失败的原因》
(1)据材料,概括戊戌变法改革官僚机构的举措。(6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中改革官僚机构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改革的启
示。(8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探索。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写一则以“探索”为题的历史短文。(12 分)(要求:表述成文,叙
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