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寓言四则伊 索《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吕氏春秋》《列子》第二课时情 境 导 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了两则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中国古代有许多这样的寓言故事,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布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用它们作为论据来阐明事理,非常具有说服力,如《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学习目标学 习 目 标01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积累生字词。02探究寓言的寓意,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学文化《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文学文化《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文学文化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清静无为。文学文化《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篇篇珠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具有较高的文学意义和思想价值。基础知识杞人忧天 躇步跐蹈 身亡所寄日月星宿 舍 然充 塞 中 伤qǐchúcíxiùxiǔ sùzhòngsèsāi sàiwúshì(一宿 宿营)(堵塞 边塞)初读课文重点词语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① ,常一人居外。及②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③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①溉汲:打水浇田。②及:待,等到。③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挖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我家挖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水井挖到了一个人。”初读课文重点词语国人①道②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③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①国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②道:讲述。③对:应答,回答。译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精读课文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的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姓丁的人家挖水井挖出了一个人。精读课文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初读课文重点词语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 ,身亡所寄② ,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③之,曰:“天,积气耳④ ,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⑤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①天地崩坠:天塌地陷。②身亡所寄:无处存身。③晓:告知,开导。④耳:罢了。⑤奈何:为什么。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果真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初读课文重点词语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① ,亦不能有所中伤② 。”其人曰:“奈地坏何③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⑤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①只使坠:即使坠落。②中伤:伤害。③奈地坏何:地塌了怎么办?④四虚:四方。⑤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消除了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了疑虑,也非常高兴。精读课文1.从《杞人忧天》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精读课文2.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也不会伤害什么。”这句话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的忧虑。精读课文3.你是如何看待杞人的行为的 “晓之者”的话你赞成吗 今天看来,杞人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看成过分忧虑的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的观点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结 构 梳 理结 构 梳 理杞人忧天起因:杞人担心天地崩坠发展:有人去开导他结局:杞人恍然大悟课 堂 小 结《穿井得一人》: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过分忧虑和担心。拓 展 延 伸杞人尚且知道忧天,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你,将为我们目前的环境做点什么呢 谈谈你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环境,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现象 你能否对此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布 置 作 业1.课外阅读《列子》。2.完成课后练习。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