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诫子书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第二课时情 境 导 入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及后人的谆谆教诲。精读课文本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精读课文作者开篇提出“修身养德”,他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修身养德”呢?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要“静”与“俭”。“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屏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就是节俭、俭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精读课文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说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前提条件,即作者认为只有做到“淡泊”“宁静”,才能使志向明确、坚定,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阐述了“静”“学”“才”“志”之间的关系,即人的才学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的,而学习时要静,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先立志。作者强调了这四者的关系,其核心是学习,途径是静,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精读课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是从什么角度阐述“静”的?又是怎样阐述的?从反面阐述“静”。这句话强调了“淫慢”“险躁”所造成的危害,强调了“静”的价值。“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句阐述了什么道理?惜时。时光飞逝,如果不珍惜时间对社会做出贡献,到年老志衰,却还一事无成时后悔就来不及了。精读课文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小结:①成才要具有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②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宁静淡泊以立志,立志是成才的前提;静心专一以立学,学习是成才的基础;惜时是成才的保障。精读课文根据上面的内容分析,讨论本文的写作思路,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淫慢险躁精读课文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为一个君子必须修身养德,他为什么强调君子要修身养德?中国儒家的先贤大德又是怎样修身养德的?结合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儒家经典《大学》中就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成为儒家推崇的人生规划,即从一个人内在的修养出发,到外在事业的成功,而其中修身是中心。精读课文材料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精读课文(1)“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基础。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诸葛亮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修身养德成为君子。(2)儒家的先贤大德也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孔子、颜回“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一箪食,一瓢饮”,体现出他们的生活俭朴;“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明颜回淡泊名利。精读课文小结:修身养德是一个人立身之根本,是基础,我们要以静来修身养德,屏除心中的各种杂念,不汲汲于富贵,不被外界的物质诱惑所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专一,这样才能达到修身养德的目的。精读课文观点一:从立志的角度,“非志无以成学”。立志,即树立人生理想。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不会奋发向上,也无法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有志者,事竟成。青春年少的我们,应树立自己的志向和梦想。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后的认识和收获。精读课文观点二:从学习的角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这对处于终身学习时代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走出“舒适区”,不断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精读课文观点三:从惜时的角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告诫我们一定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时光,不要等到老年一事无成之时才悲叹浪费的时间。课 堂 小 结古语有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诸葛亮在生命垂危之时,仍对儿子的前程充满担忧和期待,这封家书虽仅仅八十六字,却凝结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最深的关切、最浓的情意!他充满智慧与理性的嘱托,伴随了诸葛瞻的一生,也希望给在座的各位以启迪。拓 展 延 伸诫子书淡泊立志惜时培养品德厚望拓 展 延 伸“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宋 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 “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 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 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疾病是可以用汤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思想上的绝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 “人无志,非人也。”(三国 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人若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没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布 置 作 业1.背诵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