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有答案)

资源简介

哈113中学202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语文
期中学生学业水平阶段反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慢步文学名著花园,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②当你徘徊其中,与心仪的书藉不期相遇,③明昧的阳光便渐渐占据了你荒芜的心房。亲爱的同学们,笔走龙蛇的汉字,你是否认得?浩如烟海的经典,你是否读过?诸子百家,经千载磨砺,其苍劲处,岂是浅尝能及;④唐诗宋词,忽急遽忽缥缈,其高情逸态,百遍犹见。共享传统文明的滋养,哺育心灵成长,阅读便会悦读。
1. 语段①②③④四句中,无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语段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徘徊(huái) 千载(zài) 苍劲(jìn) 急遽(jǜ)
B. 徘徊(huí) 千载(zài) 苍劲(jìn) 急遽(jǜ)
C. 徘徊(huái) 千载(zǎi) 苍劲(jìng) 急遽(jù)
D. 徘徊(huí) 千载(zǎi) 苍劲(jìng) 急遽(jù)
3. 下面四个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多读书、乐读书,让生活充满诗意,让生命盈满书香。
B. 通过阅读名著,一定能使我们的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C. 读书越多,越会发自内心由衷为中华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
D. 欢迎大家走进图书馆,借阅图书,选取图书,与他人分享读书心得。
4. 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腊八粥》
B. 丹尼尔·笛福(英)——《海底两万里》
C.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D. 马克·吐温(美)——《汤姆·索亚历险记》
5. 下面情境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五一假期,正在紧张备战期中考试的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爷爷。一进门,爷爷就乐呵呵地说:“我的乖孙儿,怎么这么久没来呢,今天好好在爷爷家玩一天吧。”原本计划下午回家复习的小明,这时怎么说合适呢?
A. 爷爷,这才多久不见啊,您说话也太夸张了吧,我也想玩呀,可是今天下午还得回家复习呢。
B. 爷爷,真羡慕您这么悠闲啊,我最近复习很紧张,哪有时间过来呀,我都要累死了。
C. 爷爷,我也想您呀,可是快期中考试了,为了取得好成绩,我下午还得回家抓紧复习,等到暑假了我来多陪陪您,好不?
D. 爷爷,还是您最心疼我,爸爸妈妈怕耽误我学时不让我多来,今天下午还让我回家复习呢,要不,您帮我求求他们吧,好吗?
6.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短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在乍暖还寒初春时节,如期而至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颁奖活动让我们柔软的心底顿生暖意,是什么使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入?为何他们能让神话大地潸然泪下?是因为他们 ① ,真诚得让人感动;因为他们 ② ,纯粹得让人感动;因为他们 ③ ,执着得让人感动 ;因为他们 ④ ,无私得让人感动。
①大爱而无疆 ②朴素而高贵 ③善良而坚强 ④信诺而重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①②
7. 按课文原文填空。
诗歌是文学殿堂的瑰宝。诗可绘景,“春城无处不飞花,①______”描绘了暮春时节京城美景;诗可状物,“咬定青山不放松,②______”,刻画了山上竹子的外在形貌;诗可传情,“③______,脉脉不得语”,在静默中蕴蓄着织女强烈的思念之情;诗可言志,《石灰吟》中,“④______,⑤______”表明诗人于谦持身清白,坚贞不屈的心性。青春年华,光阴宝贵,古人在《长歌行》中慨叹:“少壮不努力,⑥______”;现代作家朱自清在《匆匆》一文中则发出:“聪明的,你告诉我,⑦______?”的疑问,启发人们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二、阅读(45分)
(一) (10分)
阅读《两小儿辩日》与《明帝说日》,回答各题。
【甲】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选自《列子·汤问》)
【乙】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晋明帝:司马绍(299-325),字道畿。晋元帝的长子,东晋的第二位皇帝。
8.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去: (2)汤: (3)故:
9.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孰为汝多知乎?
(2)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10.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展现了孔子的坦率诚实,说明知识无止境,即使大圣人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B. [甲]文第一个孩子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近大远小的规律,得出了“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
C. [乙]文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他的聪明表现在面对元帝两次提问,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判断长安与太阳的远近。
D. 两文都主要以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文中的三个小孩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和独到的思考。
(二)(10分)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①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接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昆曲、珠算、剪纸、端午节、古琴等都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特色鲜明、开放包容的完整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高系统性保护认知,构建系统性保护格局,提升系统性保护效益,有利于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定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
【材料二】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为圆形,内部为方形,图形中心造型为鱼纹;鱼纹外是一双抽象的手,上下围合。
②外部的圆形象征着循环往复;内部的方形与外部圆形对应,象征天圆地方,表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的鱼纹,“纹”通“文”。“文”隐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鱼纹外的手上下围合,寓意着同心协力,共同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国的精神家园。
【材料三】①哈市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9项,哈市要求,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
②哈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9项,其中包括21项传统技艺、6项传统美术、1项民间文学、1项民俗、3项曲艺、1项传统音乐、1项传统舞蹈和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与以往不同,本次很多冰城市民熟识的小吃、美食等列入名录保护范围。这当中包括关东大院铁锅炖、老李太太熏酱、“李家10号”熏酱、老仁义、双城烤醋等。
【材料四】①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通过还原绝技、创新秀演出等方式,展示了非遗发展的新格局、新气象,成为以非遗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创新实践典范。
②节目用每集90分钟的体量对各地的非遗精粹进行集中展示,在内容设置上,或个案深描,或群像扫描,让观众见识了琳琅满目的非遗珍宝,并对非遗文化的地域特色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③编导高度重视时光流转中的古今对话、在传承的基础上突显创新的品质。该节目以叙事内容、形态、风格和手法等多层面的创新。讲述新时代各地非遗项目赓续文脉、锐意创新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节目创作到其所描绘的非遗传承图景,都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辉映、有序与灵动结合、底蕴与活力并蓄的东方美学和中国气派。
11. 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非遗,有助于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 中国非遗标识传递出同心协力,共同继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中国的精神家园的讯息。
C. 哈市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39项,本次很多冰城市民熟识小吃、美食等列入名录保护范围。
D. 《非遗里的中国》对各地所有非遗进行展示,呈现出传统与现代辉映的东方美学和中国气派。
1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13. 材料三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4.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四简要说明。
(三)(12分)
阅读《那个星期天》,完成各题。
①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②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③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④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5. 第①段中,作者为表现出“这段时光不好挨”列举了哪四个事例?请简要概括。
16. 分析第②段三个划线句子,“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7. 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18. “我”为什么不直接拉着母亲出门,一定要等母亲忙完呢?从中你觉得“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13分)
阅读记叙文《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完成下面小题。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丁立梅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桶。丢的时候,我祖母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唯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感觉日子都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19. 围绕“牛皮纸包着的月饼”概括梳理⑤—⑨段情节:
店主包月饼——_________——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大人藏月饼)——__________
20. “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感觉日子都能滴出蜜来。”句中加点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1. 文中两次写到扔掉月饼,其原因和心情分别是什么?
22. 文章着重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美的月饼说起?
23.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祖母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请问“我”明白了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瞬间,让心灵泛起涟漪:母亲藏在唠叨里的担忧,老师举手投足间的温暖,朋友沉默背后的体谅……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感动、遗憾、激动、难过等,都是值得记录的真情。请结合自身经历,写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以“藏在细节里的真情”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哈113中学2025学年度上学期八年语文
期中学生学业水平阶段反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 A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 ①. 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 立根原在破岩中 ③. 盈盈一水间 ④. 粉骨碎身浑不怕 ⑤.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⑥. 老大徒伤悲 ⑦.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阅读(45分)
(一) (10分)
【8~10题答案】
【答案】8 (1)距离(2)热水(3)原因、缘故
9. (1)谁说你很聪明呢?
(2)抬头看得见太阳,却看不见长安。 10. B
(二)(10分)
【11~14题答案】
【答案】11. D 12. 介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形状(外形)和文化内涵。
13. 举例子 说明“本次很多冰城市民熟识的小吃、美食等列入名录保护范围。”
14.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或:提高系统性保护认知,构建系统性保护格局,提升系统性保护效益。) 在传承的基础上突显创新的品质。
(三)(12分)
【15~18题答案】
【答案】15. 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
16. 动作描写,写出我当时紧紧跟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的情景,体现了我内心的急切。同时写母亲的双腿不停晃动,展示了母亲劳碌的情景。
17. 环境描写,写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越来越晚,体现了我的期盼落空后的失望。
18. (1)懂得体谅母亲的辛劳;
(2)懂事、乖巧,内敛。
(四)(13分)
【19~23题答案】
【答案】19. ①. 祖父买月饼 ②. 祖母送月饼
20. “托”写出我们对月饼格外喜爱与珍惜之情。“能滴出蜜来”,表达了我们终于得到月饼时的甜美喜悦之情。
21. 第一次因为月饼味道怪异,受不了狠心丢掉;体现了因为浪费粮食而感到可惜。(纠结后的释然)第二次祖母想留月饼给孩子们吃,却因藏的太久导致月饼变质,不得不扔掉:体现了因为喜欢吃的月饼变质而心疼(痛心)。
22. 写包装精美的月饼,意在引出对儿时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的回忆。包装精美的月饼虽精美贵重,却不合家人口味,最终被扔掉,与儿时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令人垂涎形成对比,突出对牛皮纸月饼的怀念之情。
23. 祖母淳朴善良,帮助邻家孩子才觉得心安;希望邻家孩子能在艰难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慰藉;邻家孤儿寡母,生活更艰难,境遇凄凉,比我们更需要月饼。
三、作文(50分)
【24题答案】
【答案】例文:
藏在细节里的真情
那个周末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父亲的书桌上。我帮他整理多年未动的抽屉时,一本棕皮笔记本滑落在地。拾起的瞬间,一张泛黄的纸片飘然而出——那是我的小学作业纸,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和计算公式。
纸片上方,稚嫩的铅笔字写着:“爸爸的工资:3500元”。下面是一条条认真又笨拙的减法算式:
“我的学费:800元”
“书包:120元”
“铅笔盒:25元”
“零食:50元”
……
最后一行写着:“还剩:2505元”。旁边是用红笔添加的批注:“下月可买《百科全书》”。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是三年级时,老师布置的“家庭理财”作业。当晚我缠着父亲问东问西,他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还夸我算得认真。可我从未想过,这张幼稚的作业纸会被他珍藏至今。
我翻开那本棕皮笔记本,更多细节映入眼帘:扉页上贴着我的满月照,内页记录着我每次生病时的体温数据,还有我各年龄段的鞋码尺寸。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写着这样一段话:“2009年9月1日,今天送儿子上小学。他蹦蹦跳跳地走进校门,甚至没有回头说再见。我知道,从今天起,他走向的世界将越来越广阔,而我在他生命中的分量,会越来越轻。”
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那个总是沉默寡言、早出晚归的父亲;那个被我抱怨从不参加家长会的父亲;那个在我炫耀新球鞋时只会问“钱够不够”的父亲——原来他用这样一种方式,默默参与着我的成长。
我轻轻抚过那些已经褪色的字迹,忽然明白最深沉的父爱,就藏在这些细节里:是深夜回家时刻意放轻的脚步声,是每次出差带回的当地习题集,是在我抱怨学校饭菜时默默学会的红烧肉。他从不说什么,却什么都记得。
那张泛黄的作业纸,我小心地放回原处。有些真情,不需要大声宣告,它藏在时光的细节里,静默如谜,深沉如海。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轻轻打开记忆的抽屉,发现那些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晶莹的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