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8 昆明的雨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篱笆(lí) 鲜谀(yú) 辟邪(bì)B.菌子(jūn) 苔痕(tái) 乍看(zhà)C.扳尖(bān) 格调(diào) 鸡(zōng)D.炽红(chì) 绿釉(yòu) 择净(zé)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中,句子主干为“我和德熙到莲花池”。B.“昆明的杨梅很大”——句中“很”是副词。C.“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句中补语为“真好”。D.“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谓语。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引号表强调)B.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破折号表解释说明)C.(卖杨梅的)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引号表讽刺和否定)4.下列对文章《昆明的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明人家挂仙人掌以辟邪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很受人喜爱。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不是连续地下。C.作者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昆明火炭梅的味道似乎更优于洞庭山和井冈山的杨梅。D.房东送来的缅桂花使作者的心软软的,表现出他对那一对孤苦的母女的深切同情。二、填空题5.*《昆明的雨》 P86(1)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bì xié ,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2)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 yú 。★(3)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lián mián bù duàn ,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ɡé diào 比牛肝菌高。★(5)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zhānɡ mù jié shé 。(6)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mù nián 投莲花池而死。(7)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qínɡ wèi 。(8)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tái hén 一寸深。6.文学常识填空。《昆明的雨》的作者是 ,江苏高邮人,作家。著有散文集《蒲桥集》,小说集《邂逅集》,小说 、 等。7.根据课文《昆明的雨》,梳理出作者想念的昆明的人、物和事。物人事三、语言表达8.以书为楫,漫sù( )初中三年的文学长河,驶向人生更深处。鲁迅先生笔下异想天开的百草园,曾让童真在碧绿的菜畦( )间跳跃;朱自清刻印下父亲蹒( )跚的背影,用岁月将亲情的褶皱熨平; 。在散文中与名家邂逅,温暖的心语潜滋暗长地yí( )养了性情。与诗词中的生命心弦起伏共振□随苏轼踏过“一蓑烟雨□在风雨大作中感受杜甫悲天悯人的襟怀,醉意中品味辛弃疾的目空一切的壮志豪情□青春的书页终将翻篇,但那些被经典吻亮的眼眸,照见了生命的宽度□厚度与深度。化虚为实,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能使表达更加生动。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语境,补写画横线的句子,句式不限。A.宗璞《紫藤萝瀑布》 B.汪曾祺《昆明的雨》 C.刘成章《安塞腰鼓》四、综合性学习9.学习了《昆明的雨》后,请你参加“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相关的练习。(1)【导入“雨诉说”】请你写一段生动的话语,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诉说”这一话题。(2)【收集“雨词汇”】请摘录含“雨”字的诗句、成语、俗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①诗句:②成语:③俗语:(3)【批注“雨诗意”】阅读,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对下面这段话的批注,最恰当的一项是(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昆明的雨》)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五、现代文阅读10.阅读课文《昆明的雨》选段,完成问题。雨,有时是会引起人一点淡淡的乡愁的。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为许多久客的游子而写的。我有一天在积雨少住的早晨和德熙从联大新校舍到莲花池去。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我们走不了,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写了一首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我想念昆明的雨。(1)选文中诗歌写出了那天什么样的情味?(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选文中划横线的语句。(3)“我想念昆明的雨”在选文最后单独成句,有何表达效果?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心念巴丹吉林苏俊①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在什么地方度过,就会对那里留下深深的记忆。对于我而言,巴丹吉林沙漠某场区就是这样的地方。②巴丹吉林沙漠沙丘连绵,如同金色的海洋,波涛起伏,无边无际。阳光下,沙粒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似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映现着岁月的沧桑。在这里,我度过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③某场区隐匿于巴丹吉林沙漠,是一片奋斗的热土。在这里,沙漠的宁静与战机的呼啸交织成一曲雄壮的交响。每一次升空、每一次翱翔……都在这寂静的沙海上描绘出振奋人心的图景,也生动诠释着官兵扎根大漠、忠诚报国的坚定追求。④30多年前的一个冬季,19岁的我离开家乡,坐了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走进巴丹吉林广阔的怀抱,被分到某场区的通信连。⑤在这里,我遇到了让我感念至今的指导员。当时,连队没有热水器,只能每周组织一次去澡堂洗澡。习惯于每日洗澡的我,很不适应。一次,外出工作回来,我的身上实在难受,就在连队豆腐房偷偷洗澡,结果被人发现。我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怎么能在豆腐房里洗澡呢。我心中充满了自责和后悔,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责罚。指导员让我去他办公室:“听说你在豆腐房洗澡了?”我点了点头,喉咙有些哽咽:“是的,指导员,我知道错了……”宁指导员沉默了一会儿说:“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重要的是要有勇气承认并从中吸取教训。你现在就去豆腐房,打扫干净……”说着,他递给我两本书——《雷锋的故事》和《神箭摇篮》,“你拿去读一下,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我接过书,感觉书上仿佛承载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重量。这两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激励着我不断前行。至今我仍珍藏着这两本书,指导员当年的教诲也让我永远铭记在心。⑥在巴丹吉林有太多的人和事,至今温暖着我的心。在那里,我遇到了李班长。一次,直工科的一部座机没有信号,他带我前去维修。这是我第一次外出维修,心里不免紧张,担心自己修不好。班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给我加油鼓劲。经过检查,我发现座机没有问题,是电话线路的问题。于是,我们来到机关院内的电线杆旁,班长教我如何从配线室到分线盒再到座机依次检查,查找故障点。当我爬上七八米高的电线杆却无法定位故障、正手足无措时,班长快速爬上电线杆,和我一起检查线路,查找到断裂处并重新接好。听到检测电话传来的清晰铃声,我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和自豪感。返回连队,我的脚步在寒风中轻快了许多。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个下午,我们两人的身影在晚霞中拉得很长,脚步声在寂静的戈壁滩显得格外清晰。⑦在这里,我遇到了好战友张清杰。我们是同年兵,当时他在警卫连,我在通信连。那年春天,直工科抽调我俩去农场种地。白天,我们不停地翻地、修埂子、浇水。晚上刮大风,房顶的电视天线无法正常使用。这时,张清杰就会弹他那把缺了一根弦的吉他,领着我对着大漠吼唱,为枯燥的生活增加几分乐趣。有一天晚上,我去农场附近的牧民家,回来时迷了路。正在迷糊时,我看到了灯光。当我精疲力竭地跑过去,才知道自己来到了一个小点号。在那里,我喝了些水,给张清杰打了电话。半夜,他牵着一头小毛驴来到点号接我。在戈壁滩前前后后跑了7个多小时后,我才骑着毛驴回到农场。⑧在通信连当兵两年后,我离开戈壁滩去军校上学。3年后,我带着学成的喜悦,回到了熟悉的巴丹吉林。不久后,我被安排在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⑨宣传干事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难忘的是,每年春节前要去礼堂布置节日文化氛围,这可是一件并不轻松的差事。我和放映员小吴用铁丝把灯笼扎好,手上都被磨出了血泡。天气寒冷,我们把各式灯笼、装饰物布置在礼堂前,手不一会儿就冻得不听使唤。然而,看着红灯笼与温暖的灯光,我们的心是暖融融的。⑩后来,我离开巴丹吉林来到北京工作。但我一直关注着戈壁滩上的人和事,时常梦回那片曾经培养我的土地。 多少次,我心念的巴丹吉林走进我的梦里。那片金色的沙海留下我美好而珍贵的青春记忆。当我离开巴丹吉林的时候,大漠长调悠扬,云上战机呼啸……巴丹吉林这片热土,永远燃烧着青春的火焰。(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11.文章围绕“在巴丹吉林有太多的人和事,至今温暖着我的心”写了哪些人和事?请简要概括。1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⑤段画线句,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宁指导员的内心独白。(2)阅读下面的句子,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班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给我加油鼓劲。1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题目“心念巴丹吉林”的作用。14.仔细品读本文结尾画线句和【链接材料】,分析它们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链接材料】我想念昆明的雨。——汪曾祺《昆明的雨》《18 昆明的雨》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答案 C D D D1.C【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A.鲜谀——鲜腴;B.菌子(jūn)——jùn;D.择净(zé)——zhái;故选C。2.D【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D.“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中“在我心中”作状语;故选D。3.D【详解】本题考查标点使用。D.“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此处引号表特定称谓,并非是表讽刺和否定。故选D。4.D【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了解。D.“表现出他对一对孤苦的母女的同情”表述有误。他的心软软的,是因为陶醉于雨中缅桂花的明亮、丰满和浓郁的馨香;因为感受到房东大娘的惜花又送花的纯朴;故选D。5. 辟邪 鲜腴 连绵不断 格调 张目结舌 暮年 情味 苔痕【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辟邪,bì xié,避免或驱除邪祟。鲜腴,xiān yú,新鲜肥美。连绵不断,lián mián bù duàn,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格调,gé diào,文艺作品的风格。张目结舌,zhāng mù jié shé ,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 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暮年,mù nián,晚年、老年。情味,qíng wèi,情趣。苔痕,tái hén,苔藓滋生之迹。6. 汪曾祺 《受戒》 《大淖记事》【详解】这道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散文集《蒲桥集》,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7.答案物 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各种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数不清的木香花人 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事 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概括。物:原文第5段,肥大的仙人掌:展现了昆明独特的植物景观,富有生机和特色;第6段,好吃与不太好吃的各种菌子:突出了昆明丰富的物产,菌子的种类繁多,是昆明的特色美食;第7段,火炭般的杨梅:形象地描绘了杨梅的颜色和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8段,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表现出花朵的清新美丽,富有诗意;数不清的木香花:展现了花的繁多和繁茂,增添了昆明的浪漫氛围。 人:第7段,卖杨梅的苗族女孩:通过对女孩的描写,展现了昆明的人文风情和少数民族的特色;第8段,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体现了昆明人的淳朴善良和热情。 事:第9段,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描绘了在昆明与友人相聚的悠闲、惬意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令人感受到昆明生活的舒适和美好。 8.示例一:宗璞邂逅紫色藤萝,让悲痛随紫色长河流尽,在沉思中振奋精神示例二:汪曾祺回味昆明雨季的绵长,把对昆明的怀念酿成一壶与友对酌的小酒示例三:刘成章聆听那捶破荒原的安塞腰鼓,将生命的热情化作暴雨一般飞溅的鼓点【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根据示例“朱自清刻印下父亲蹒跚的背影,用岁月将亲情的褶皱熨平”可知,先要写作家写了什么内容,再要写这些内容里蕴含的情感。注意要紧扣文本意象,化抽象为具体。从给出的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答,符合语境即可。宗璞《紫藤萝瀑布》:文章写于1982年5月6日,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汪曾祺《昆明的雨》:这篇文章前两段交待文章创作缘由,第三至五段集中叙写昆明雨季带给作者自己的让人感到“舒服”的感受,第七至九段对昆明雨季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的描写,侧面展示了昆明雨季的特点,最后两段写从由雨而生的淡淡的乡愁。这篇文章写昆明的雨及雨季特定的人物、事物、情景,将昆明的雨写得“有趣”“有味”“有情”,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思念。刘成章《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是当代作家刘成章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安塞腰鼓,没有细致描绘一次演出的过程,而是精心选择片段来写。先写演出的场面,然后写鼓声,再写击鼓人,三个乐章都用“好一个安塞腰鼓!”作结,反复咏唱,充分表现了安塞腰鼓的雄阔,豪迈奔腾的艺术境界。示例:宗璞凝望那盛开的紫藤萝,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淡紫色,将生命的蓬勃化作流动的光辉。9.(1)我是快乐而沉静的雨。我从天空中飘落,伴着我快乐的足音,花草荡漾出陶醉的笑意。我和着自然清新的空气,将温柔的脸轻轻地贴近土地,在泥土中消融。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你是否读懂了我?(2)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未雨绸缪。 俗语:雷声大,雨点小;听风就是雨。(3)C【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用生动的语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雨”的身份导入“雨诉说”这一话题即可。示例:我是欢快的地雨。我在空中飘荡,落在花朵上,花朵绽开笑容;落在小草上,小草扭动腰肢。我欢心地靠近你,想让你读懂我,听懂我的诉说。(2)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摘录含“雨”字的诗句、成语、俗语即可。示例: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成语:春风化雨、和风细雨、雨过天晴、呼风唤雨、倾盆大雨、风雨同舟、狂风暴雨、牛毛细雨、翻云覆雨。俗语: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绵。(3)本题考查诗句理解。A.意思是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此句描写了秋雨时节,诗人送别好友的情景,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离别的感伤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B.意思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诗人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可见诗人其心境之郁闷、孤寂;C.意思是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诗人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黄梅时节,蒙蒙烟雨,处处蛙声,语言十分清丽;D.意思愁云淡淡,小雨淅淅沥沥,雨声日日夜夜传入耳畔,让人生愁。淡云无语,细雨有声,淅淅沥沥的雨声触动词人的愁绪;故选C。10.(1)“情味”既包括雨引起的淡淡的乡愁,也含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的闲适、恬淡之感。(2)“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表达作者对花的繁密的赞叹之情。(3)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的深切怀念;结构上,单独成句,简短有力,总结全文。【导语】文章节选自《昆明的雨》,这是一篇描写昆明雨的散文,文章抒写了作者在昆明期间对雨季的见闻和感受。文章开篇不落俗套,视角新颖,寥寥数笔,清新地勾画出昆明雨季的形象:明朗、丰满、浓绿、下下停停、不使人气闷。接着作者仍不直接写雨,而是写昆明雨中的菌子、杨梅、缅桂花。整篇文章的描写看似与雨无关,实是以此为衬托,将昆明的雨季写得饱满、切实、形象,将昆明的雨季立体、现实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详解】(1)本题考查对引用诗词作用的分析。“莲花池外少行人”描绘出环境的清幽,行人稀少,凸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野店苔痕一寸深”通过“苔痕深”体现出野店的古朴、幽远,仿佛历经岁月沉淀;“浊酒一杯天过午”,在这样的环境中,两人对饮一杯浊酒,消磨时光,增添了些许闲适与慵懒;“木香花湿雨沉沉”描绘出木香花在雨中被打湿的景象。根据文中“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可知,这句诗描绘了雨中木香花美丽的姿态,这种美景令人陶醉,油然生出一种闲适恬淡之感;同时“沉沉”一词更强化了那种阴沉、幽寂的氛围,整体透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无奈和忧愁,传递出一种清淡的乡愁情怀。(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这里将植物“木香”赋予了人的动作“爬”,形象地描绘了木香花藤蔓攀附的生长姿态,使得院子被遮盖得“严严的”。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描写更生动,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木香花繁茂的状态和院子的静谧氛围。表达作者对花的繁密的赞叹之情。(3)本题考查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1)内容上:直接而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的思念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使读者在阅读完上文对昆明雨的具体描述后,更加明确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核心,强化了文章的主旨。(2)结构上:单独成句,简洁有力,既总结全文,又给文章留下了一个开阔而又悠长的结尾。它让读者在读完文章后,脑海中依然萦绕着作者对昆明雨的思念之情,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回味,使文章具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11.①宁指导员发现我在豆腐房洗澡后,教诲我;②李班长帮助我共同维修电话线路;③战友张清杰深夜牵着一头小毛驴到点号接我回农场;④放映员小吴和我一起在礼堂布置节日文化氛围。(意思对即可) 12.(1)这个苏俊怎么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啊!一顿惩罚肯定是少不了的。让他打扫豆腐房。不过,好在他态度诚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得想办法引导他具备战士的品质与精神。每个人都会犯错,一会儿我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方法。(2)“拍”字运用动作描写,写出班长对我的关爱和鼓励,表达“我”对班长的感激之情。 13.①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巴丹吉林”;②表达了作者对巴丹吉林的思念之情;③“心念”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④文章题目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引起下文;⑤以“心念”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14.表达方式:本文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链接材料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情感:本文表达作者对戈壁滩上的人和事的感激和怀念,以及对广大官兵扎根大漠、忠诚报国的坚定追求的赞美和讴歌;链接材料表达作者对昆明的喜爱和思念。【导语】文章《心念巴丹吉林》围绕作者在巴丹吉林沙漠的经历展开,讲述了青春岁月里与指导员、班长、战友等的故事,如指导员宽容教诲、班长维修鼓励、战友深夜接人、与小吴布置礼堂。以“心念”为线,借这些温暖人事,抒发对巴丹吉林的怀念,赞颂扎根大漠、忠诚报国的精神,展现青春奉献与深厚情谊,让读者感受那段难忘的岁月与情怀。11.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第⑤段“当时,连队没有热水器……宁指导员沉默了一会儿说:‘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你拿去读一下,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可知,宁指导员发现“我”在豆腐房洗澡后,没有严厉惩罚,而是教诲“我”并送书,让“我”汲取教训。依据第⑥段“在那里,我遇到了李班长。一次,直工科的一部座机没有信号……班长快速爬上电线杆,和我一起检查线路,查找到断裂处并重新接好”可知,李班长带“我”维修电话线路,“我”遇困难时,班长协助“我”,让“我”收获成就感。从第⑦段“有一天晚上,我去农场附近的牧民家……半夜,他牵着一头小毛驴来到点号接我”可知,战友张清杰在“我”迷路时,深夜牵毛驴接“我”回农场,体现深厚情谊。由第⑨段“难忘的是,每年春节前要去礼堂布置节日文化氛围……我和放映员小吴用铁丝把灯笼扎好……看着红灯笼与温暖的灯光,我们的心是暖融融的”可知,放映员小吴和“我”一起布置礼堂节日氛围,虽辛苦但内心温暖。12.本题考查赏析语句与表达。(1)根据第⑤段“‘听说你在豆腐房洗澡了?’我点了点头,喉咙有些哽咽:‘是的,指导员,我知道错了……’宁指导员沉默了一会儿说:‘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重要的是要有勇气承认并从中吸取教训。你现在就去豆腐房,打扫干净……’说着,他递给我两本书——《雷锋的故事》和《神箭摇篮》,‘你拿去读一下,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可知,宁指导员面对“我”犯错,既想让“我”认识错误,又想引导“我”成长。宁指导员沉默时,心里会先觉得“我”犯错不该,但看“我”认错态度好,就想着以恰当方式教育,让“我”明白犯错要改,还能从书中汲取精神力量,所以内心独白可围绕“对战士犯错的惋惜、思考教育方式、期望战士成长”来写,比如:这小战士,咋犯这么糊涂的错!不过认错挺诚恳。得让他记住教训,又不能打击积极性,让他打扫干净,再送书引导,希望他能懂军人该有的担当,从雷锋故事里学精神,以后别再犯啦。(2)第⑥段“班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给我加油鼓劲”“拍了拍”是动作描写。从语境看,“我”第一次外出维修紧张,班长这个动作,传递出对“我”的鼓励、安抚,体现战友间的关爱,也让“我”后续能放松去排查故障。表达“我”对班长的感激之情。13.本题考查分析题目作用。根据全文内容,尤其是第①段“对于我而言,巴丹吉林沙漠某场区就是这样的地方”、第②段“巴丹吉林沙漠沙丘连绵……在这里,我度过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可知,“心念巴丹吉林”直接点明故事发生地是巴丹吉林,让读者明晰叙事空间。从第⑩段“后来,我离开巴丹吉林来到北京工作。但我一直关注着戈壁滩上的人和事,时常梦回那片曾经培养我的土地”、第 段“多少次,我心念的巴丹吉林走进我的梦里……永远燃烧着青春的火焰”能看出,“心念”二字直接抒发作者对巴丹吉林的思念、眷恋之情,是情感的凝练表达。文章围绕在巴丹吉林的青春岁月展开,第③—⑨段从回忆在巴丹吉林的经历,到第⑩ 段抒发对巴丹吉林的怀念,“心念巴丹吉林”的情感贯穿始终,是行文的情感线索,串联起往昔故事与当下怀念。开篇第①段“一个人的青春岁月在什么地方度过,就会对那里留下深深的记忆……巴丹吉林沙漠某场区就是这样的地方”,奠定了怀旧、深情的感情基调,“心念巴丹吉林”强化这种基调,使读者能提前感知文章情感走向。“心念”一词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会引发读者好奇:为何心念巴丹吉林?巴丹吉林有怎样的故事?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想探究作者与巴丹吉林的渊源。1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情感对比分析。(1)表达方式根据本文第 段“当我离开巴丹吉林的时候,大漠长调悠扬,云上战机呼啸……巴丹吉林这片热土,永远燃烧着青春的火焰”可知,作者通过“大漠长调悠扬,云上战机呼啸”,对巴丹吉林的环境、场景进行描写,用画面感传递情感。链接材料“我想念昆明的雨”,直接以抒情(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昆明雨的情感,无场景、细节描写,是纯粹的情感抒发。(2)情感表达结合本文第⑤—⑦段宁指导员教诲、李班长维修、张清杰接人等分析,作者回忆巴丹吉林的指导员、班长、战友,结合结尾“永远燃烧着青春的火焰”,可知作者借场景描写,表达对巴丹吉林人和事的怀念、感激;再联系第③段“生动诠释着官兵扎根大漠、忠诚报国的坚定追求”,结尾的“青春火焰”也暗含对官兵扎根大漠、报国精神的赞美。②链接材料“我想念昆明的雨”,直接且单纯,表达对昆明雨及背后昆明生活的喜爱、思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