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 《走月亮》 课时练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一、基础知识综合新情境 读文段,完成练习。宁静的月夜,群星闪烁( ),我①qiān着妈妈的手去散步。我们走过河床铺满②é luǎn shí的小溪,走过用新土③tián平的村道,走过被月光镀( )亮的田埂( ),走过鱼儿④yuè出水面的池塘,走过谷穗( )低垂的⑤dào tián,走过⑥pú tao挂满棚架的果园……我们是多么快乐啊!1.在文段中括号里给加点字注音。2.根据拼音写字词,注意把字写规范。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二、选择题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若隐(yǐng)若现 归巢(cháo) B.悄(qiāo)无声息 潜(qián)水C.系(xì)铃铛 半明半昧(mèi) D.家雀(qiǎo)儿 屏(píng)幕4.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振耳欲聋 浩浩荡荡 B.鸦鹊无声 响彻云宵C.人生鼎沸 悄无声息 D.坑坑洼洼 风平浪静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我们往坑坑洼洼的地方填上碎石和新土。B.清晨,村边池塘里的鱼儿纷纷跃出水面。C.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清澈的花瓣。D.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三、语言表达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照样子,用“春雨”开头,写一句话。7.按要求写句子。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写一个排比句。)四、综合性学习实践题 四(1)班要举行一次“月亮知识知多少”的竞赛。请你完成下列任务。8.月亮的别称有哪些?( )(多选)A.金乌 B.银盘 C.玉镜 D.玉盘9.园园找了几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不合适的一组是( )A.众星捧月 月黑风高 B.月朗星稀 春花秋月C.披星戴月 花好月圆 D.日积月累 长年累月10.同学们搜集了与月亮有关的传说,下面不合适的一项是(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牛郎织女 D.天狗吞月五、现代文阅读①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②啊,我和阿妈走月亮……11.根据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溪水 ( )的香味 ( )的鹅卵石 ( )的小水塘( )的月亮 ( )的花瓣12.你是如何理解“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的?13.填空。读了文段,我们仿佛看到了 ,闻到了 ,想到了 。14.文章几次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对此,最合适的理解是( )A.这是为了说明“我”和阿妈走了很长时间,走了很多地方。B.这样更能表现出这件事给作者带来最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留恋。C.这样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写出“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具体过程。山里的月亮(节选)①月,穿一身美丽的素装,款款地走来了……②在山里,他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就格外高兴起来——③当一片片皎洁的光辉轻轻洒向远远近近的房屋、树林、山冈、田野时,你会觉得仿佛是一阵隐隐约约的歌声在山野里飘散开来,那景致,可美极啦。④他款款地走来,不声不响地为草丛里的蟋蟀、瓜蔓上的纺织娘、豆棚里的蝈蝈儿,为稻田中的青蛙,为欢乐的萤火虫,布置出一个银色、恬静的舞台,让它们尽兴地弹琴、歌唱、跳舞。⑤他款款地走来,来到河边芦苇丛上空,静静陪伴我们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大伙儿的笑声呵,被月儿用银粉涂得亮亮的,从河湾像芦花一样飞起……⑥望着月儿,我常常想: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圆的脸庞永远是那么柔和地微笑着,漫山遍野的月光多像他飘拂的白胡须啊!⑦有时候,他还摇着一只弯弯的船儿停在村头树梢尖,是来接我们去跟天上的孩子……⑧午夜,大伙儿都睡了,他还没有离去,又给每个孩子的梦插上透明的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⑨在山里,月亮一走进我们的夜晚,大伙儿的梦就格外香甜。15.按要求写词语。(1)远远近近 (2)不声不响 16.根据解释写词语。(1)朴素淡雅的装束。( )(2)不明显,模糊不清。( )(3)布满山冈原野,形容数量很多,到处都是。( )17.望着月儿,“我”常常想到什么?18.读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月亮接“我们”去跟天上孩子干什么呢?参考答案题号 3 4 5答案 D D C1.shuò dù gěng suì 2. 牵 鹅卵石 填 跃 稻田 葡萄【解析】略3.D【详解】A若隐若现(yǐn)B悄无声息(qiǎo)C系铃铛(jì)4.D【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形。A振耳欲聋——震耳欲聋B响彻云宵——响彻云霄C人生鼎沸——人声鼎沸5.C【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A.填上:把空缺的地方塞满或补满。句中写在坑坑洼洼的地方放入碎石和新土,符合语境,故正确。B.跃出:指跳出、飞跃出。句中写鱼儿跳出水面,符合语境,故正确。C.清澈:形容清而透明,大多用来搭配溪水、山泉、眼眸、心灵等词。与“花瓣”不搭配,故错误。D.闪闪烁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句中形容星星,符合语境,故正确。故选C。6.春雨滋润着碧绿的草芽,滋润着枝头的花蕾,也滋润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照样子,用“春雨”开头写一句话。注意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合理即可。例句以“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照亮了”句式写出了月亮照亮了的景物,故在仿写时,注意运用相同的手法即可。示例:春雨滋润了翠绿的树叶,滋润了娇嫩的花蕾,也滋润了,滋润了山坡上的野草和野花。7.风改变了雨滴降落的路线,改变了叶片纷飞的队形,也改变了,改变了花儿起舞的姿态……【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题目给出的句子有结构相同的“照亮了……”,构成一个排比句,表达了月亮的明亮。排比句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语构成。据此仿写一个排比句即可。示例:凉爽的秋风送来了飘香的瓜果,送来了沉甸甸的稻穗,也送来了,送来了红彤彤的高粱……8.BCD 9.D 10.C【解析】8.本题考查其它文学常识。“金乌” 是太阳的别称(古代神话中太阳里有三足乌 ),A 选项错误;“银盘”“玉镜”“玉盘” 都因月亮形状、光泽,常被用作别称,B、C、D 正确。选 BCD 。9.本题考查)解释成语。A 组 “众星捧月”(众人拥护核心,与月相关 )、“月黑风高”(没月光的夜晚,含 “月” ),都关联月亮;B 组 “月朗星稀”(月亮亮、星星少 )、“春花秋月”(春天花、秋天月,美好景物 ),与月有关;C 组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辛苦 )、“花好月圆”(花儿美、月亮圆,象征美好 ),含月意象;D 组 “日积月累”(长时间积累,“月” 指时间 )、“长年累月”(经历很长时间,“月” 表时长 ),“月” 是时间单位,并非关联月亮景物 / 文化意象 。D 组 “月” 表时间,与月亮文化无关,选 D 。10. 本题考查其它文学常识。A “嫦娥奔月”(嫦娥飞向月亮,经典月亮传说 );B “吴刚伐桂”(吴刚在月中砍桂树,关联月亮 );C “牛郎织女”(是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传说,关联银河、鹊桥,和月亮无关 );D “天狗吞月”(天狗吃月亮,即月食,是月亮传说 )。依据神话传说的内容(区分 “月亮传说” 与 “其他神话” ),“牛郎织女” 核心是银河、爱情,不涉及月亮。故选C。11. 细细 野花 灰白色 可爱 水塘里 新鲜 12.每一个小水塘都倒映着月亮,从一个“抱”字,感受到亲切、可爱的味道,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3. 月光下的小溪 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阿妈洗衣裳,“我”把树叶当船运送花瓣 14.B【导语】这篇散文以细腻地笔触描绘了月夜溪边的温馨画面,通过儿童视角展现自然之美与亲情之暖。文本运用通感手法(“流着香味”)、拟人修辞(“小水塘抱着月亮”),将视觉、嗅觉、触觉交融,营造出梦幻般的诗意氛围。反复出现的“走月亮”意象形成情感韵律,既是对自然景致的沉醉,更是对母子亲情的深情回望。短句与感叹词的交错使用,形成童真稚气的语言节奏,使月下溪景与人间温情相互映照,展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及词语搭配。从文中第①段的“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可知是:细细的溪水、野花的香味。从文中第①段的“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可知是:灰白色的鹅卵石。从文中第①段的“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可知是:可爱的小水塘。从文中第①段的“看看水塘里的月亮”可知是:水塘里的月亮。从文中第①段的“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可知是:新鲜的花瓣。1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第①段“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写出了天上的月亮倒映在小水塘中,水中就有无数的月亮的倒影,就像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一样。从一个抱字,感受到亲切、可爱的味道,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晃的情景。1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填空。通过阅读文段,我们可以想象出具体的场景,包括月光下的小溪、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以及阿妈洗衣裳、我用树叶当船运送花瓣的情景。这些想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感官体验,还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章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从第①段“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可得出:我们仿佛看到了月光下的小溪。从第①段的“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可得出:我们闻到了山草和野花的香味。从第①段的“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可得出:我们想到了阿妈洗衣裳,“我”把树叶当船运送花瓣。1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文章中多次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其含义并不仅仅是描述我和阿妈走了很长时间或很多地方,也不仅仅是写出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具体过程。更重要的是,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强调和抒情的作用,它表达了作者对与阿妈走月亮这一美好时光的深深留恋和热爱。因此,选项B“这样更能表现出这件事给作者带来最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留恋”是最合适的理解。故选B。15. 大大小小 高高兴兴 平平安安 不三不四 不言不语 不明不白 16. 素装 隐隐约约 漫山遍野 17.老爷爷微笑的脸,白胡须;摇着一只弯弯的船儿接“我们”去跟小星星们玩耍;给孩子的梦插上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 18.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跳舞。【导语】此文以孩童视角描摹山月,赋予月亮人格化温情。“款款走来”的素装月,既是万物的舞台设计者,又是藏猫猫的玩伴,更化作慈爱的老爷爷与载梦的船儿。银辉、笑声、梦的翅膀,在诗意想象中交织,将月光的皎洁与山野的灵动熔铸一体,字间满是纯真的欣喜,尽显自然与童心的和谐之美。15.本题考查词语仿写。(1)“远远近近”是AABB式词语,且由一对反义词(远、近)重叠构成,强调不同的范围或程度。仿写时符合这些要求即可。例如:多多少少、上上下下、前前后后。(2)“不声不响”是“不A不B”式词语,其中“声”和“响”意义相近,整体表达一种否定的状态或态度。仿写时符合这些要求即可。例如:不慌不忙、不折不扣、不偏不倚。1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素装”指朴素淡雅的衣着打扮,“素”有朴素、淡雅之意,“装” 指装束,与“朴素淡雅的装束” 这一解释完全匹配,精准体现了装束的简约、不艳丽的特点。除“素装”外,还可以是“素服”。“素服”指颜色朴素、不华丽的服装,“素”体现朴素淡雅,“服”指衣物装束,与 “朴素淡雅的装束” 含义一致,常用于形容衣着简约不张扬的状态。(2)“隐隐约约”形容事物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晰、不真切,存在一种模糊的状态。比如文中第③段“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这里的“隐隐传来”与“隐隐约约”意思相近,都体现了声音最初不明显、模糊不清的特点,与“不明显,模糊不清”的释义完全匹配,侧重于感官上对事物感知的模糊性。除“隐隐约约”外,还可以是“朦胧”。“朦胧”常用来形容事物不清晰、模糊的状态,无论是视觉上的模糊(如朦胧的月色),还是抽象意义上的不明显(如朦胧的记忆),都符合“不明显,模糊不清”的解释,是表达此类状态的典型词语。(3)“漫山遍野”中,“漫山”指布满山野,“遍野”指遍布原野,整体词义为数量极多、遍布山冈和原野,与“布满山冈原野,形容数量很多,到处都是”的描述高度契合,生动展现了事物分布广泛、数量庞大的景象。除“漫山遍野”外,还可以是“铺天盖地”。“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铺天”“盖地”体现了覆盖范围极广,与“布满山冈原野,数量很多,到处都是” 的描述相契合,强调分布的广泛性和数量的庞大,且适用范围更宽泛,不仅限于山野场景。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想到月儿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出自第⑥段“他是一位慈爱的老爷爷,圆圆的脸庞永远是那么柔和地微笑着,漫山遍野的月光多像他飘拂的白胡须啊!”可知,这句话将月亮比作“慈爱的老爷爷”,用“圆圆的脸庞”形容满月的形态,用“漫山遍野的月光”比作“飘拂的白胡须”,赋予月亮温暖、亲切的人格化特征,体现了“我”对月亮的喜爱与亲近感。想到月儿摇着弯弯的船儿来接“我们”:出自第⑦段“有时候,他还摇着一只弯弯的船儿停在村头树梢尖,是来接我们去跟天上的孩子……”可知,这里将弯月比作“弯弯的船儿”,想象月亮是来接孩子们与天上的孩子相聚的,充满了童真童趣,展现了 “我” 对月亮的浪漫想象。想到月儿给每个孩子的梦插上透明的翅膀:出自第⑧段“午夜,大伙儿都睡了,他还没有离去,又给每个孩子的梦插上透明的翅膀,去遥远的天地飞翔……”可知,这句话进一步赋予月亮守护与祝福的意象,想象月亮在夜晚守护孩子们的梦,并为梦境增添飞翔的翅膀,体现了“我”对月亮的依赖与美好憧憬。这些想法均围绕月亮展开,通过拟人化的想象,将月亮与慈爱、陪伴、梦想等温暖的元素联系起来,既展现了“我”对月亮的细致观察,也流露了孩童纯真的情感。18.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月亮接“我们”去跟天上的孩子,大概率会一起做些与文中“欢乐、恬静”氛围相契合的事,结合第④段和第⑤段的描写可推测:文中第④段提到月亮为草丛里的蟋蟀、瓜蔓上的纺织娘等布置“银色、恬静的舞台,让它们尽兴地弹琴、歌唱、跳舞”,第⑤段写月亮陪伴“我们”玩“藏猫猫”,笑声“被月儿用银粉涂得亮亮的”。这些内容展现了月亮带来的欢乐、和谐的场景,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童真的乐趣。由此可想象,月亮接“我们”去跟天上的孩子,或许会像人间的伙伴们一样,在月光搭建的“舞台”上一起唱歌跳舞——就像草丛里的小生物们那样;或许会在银河边玩“藏猫猫”,躲在云朵后面让对方寻找,笑声像“被银粉涂得亮亮的”那样清脆;还可能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我们”讲给天上的孩子田野里萤火虫的舞蹈,他们告诉“我们”星星如何在夜空中“弹琴”(闪烁)。这些想象既延续了文中月亮营造的欢乐、恬静的氛围,也呼应了孩子们在自然中嬉戏的纯真场景,让天上与人间的欢乐相互交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