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百合花茹志娟一、 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情节,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2、通过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对比分析的思维能力;探究小说“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3、感受小说中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培养学生对纯洁高尚情感的审美能力。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人物形象;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如百合花被子、馒头、破洞等)及其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揭示主题的作用。难点:把握作者通过平凡事件和人物展现重大主题的“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第一课时回忆小说的相关知识,梳理情节,感知人物形象。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小说与诗歌、散文、戏曲,并称“四大文学体裁”。提问导入:一提到“战争”、“革命”,大家会想到什么词语?(宏大、激烈、牺牲、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风格截然不同的战争小说——茹志鹃的《百合花》。它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像一朵纯洁的百合花,在硝烟中静静绽放,讲述着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作家作品简介茹志鹃(1925-1998),当代著名女作家,“清新俊逸”是其创作风格的代表。她的作品常以小题材、小人物反映时代主题,笔调细腻,情感丰富。《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何时何地何人何事1946年的中秋前沿包扎所我,通讯员,新媳妇带路、借被、牺牲、献被1946年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一起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最后新媳妇执意将新被献给为救人而牺牲的小战士。(三)整体感知,梳理情节1、用记叙文的要素来说说小说的主要内容。2、梳理情节脉络(以“我”的视角为线索):开端:带路 (从“我”去前沿包扎所途中遇到通讯员开始)发展:借被 (到新媳妇家借被子)高潮:牺牲与献被 (通讯员牺牲,新媳妇为他缝衣角、献新被)结局:盖棺 (“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四) 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典型的事件或场景正面描写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细节侧面描写次要人物的衬托、环境的烘托、他人的评价人物描写方法人物 描写手法 具体文本 性格特征通 讯 员热爱生活朝气蓬勃执拗腼腆朴实、通情达理关爱同志勇敢、舍己救人7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34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21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39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42 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54 这都是为了我们……他就一下子扑在那个东西上了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动作、神态动作、语言动作、语言侧面描写答案规范:性格+手法+文本具有( )性格,文本通过( )描写,在“ ”中塑造了这一点。人物 描写手法 具体文本 性格特征新 媳 妇美丽30 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留海……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动作动作、神态30 ……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34 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善良、朴素友善、热情无私高尚勇敢坚强56 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57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小说是以 为中心,通过 和 描写来反映 的文学体裁。三要素情节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诗歌、散文、戏曲,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我”具有( )性格,文本通过( )描写,在“ ”中塑造了这一点。人物 描写手法 具体文本 性格特征我课堂练习:参照前面的分析,完成以下表格。“我”是一个活泼开朗、 爱开玩笑、热情大方、干练的革命女战士形象。人物 描写手法 具体文本 性格特征“我”幽默……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一头大汗,这都怪我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爱开玩笑干练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课堂练习:参照前面的分析,完成以下表格。小说中的“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①“我”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是事件的亲历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②“我”是线索人物,贯穿全文,连接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人物。③通过“我”的观察和心理感受,从侧面烘托了主要人物的形象。(五) 布置作业精读课文,找出文中三处最重要的细节描写,并思考其作用。思考:题目“百合花”有什么深刻含义?第二课时:深入探究,品味细节(一) 复习导入(二) 合作探究一:品析细节,感受人性美分组讨论以下细节,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1、两次“撕扯”衣服的破洞:2、两个“馒头”:3、百合花被子:两次“撕扯”衣服的破洞: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第一次出现时,新媳妇要给他缝,他“高低不肯”;牺牲后,新媳妇“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表现了通讯员的羞涩朴实表现了新媳妇的愧疚、敬意与悲痛。两个“馒头”:通讯员给“我”开饭的两个馒头。表现了通讯员关心他人、善良纯朴的品质,也为后文“我”的悲痛埋下伏笔。百合花被子: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最后盖在了通讯员身上。这条被子是全文的核心意象,象征着通讯员和新媳妇洁白无瑕的美好心灵,也象征着军民之间纯洁深厚的感情。(三) 合作探究二:探究主题与手法题目“百合花”有何象征意义?指新被子上的图案。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象征了军民之间纯洁深厚的鱼水情。让整个故事笼罩在一种诗一般的美好、纯洁的意境之中。“以小见大”手法“以小见大”手法:作者通过“借被子”这件小事,和两个平凡的小人物,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年代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这一重大主题。(四) 课堂小结《百合花》如一首抒情诗,它用细腻的笔触、精彩的细节,让我们看到了战争背景下的青春、生命和崇高的人性美。它告诉我们,英雄不仅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也是每一个心怀善念、纯洁质朴的普通人。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撂( )下 讷讷( )忸怩( ) 执拗( )尴尬( ) 讪讪( )瞅( )着 挟( )被子1、小通讯员具有( )性格,文本通过( )描写,在“ ”中塑造了这一点。2、分析人物形象特点2、新媳妇具有( )性格,文本通过( )描写,在“ ”中塑造了这一点。课后作业:品味文章的语言。结合课文,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