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素养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分析实验现象,获取证明有关观点的证据;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含义;3.初步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化学学习的重要性;4.经历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进一步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2、4)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3)5.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4)课前学习任务1.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 分解成 ,原子又 成新的 。2.托盘天平的使用:检查天平是否平衡(游码在 处,若不平,调节 );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的或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 里);左物右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物质质量= 质量+ 质量);称量完毕,砝码回盒,游码回零。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思考: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短。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变少了?通过准确测量,发现金属生锈后质量变大了。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质量是不是增加了?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吗?作出假设: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学习任务二】实验一: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1.铜粉加热的原理: 。2.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名称 铜粉加热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反应前后质量结论3.思考与讨论:(1)实验装置中,橡胶塞的作用?(2)锥形瓶上小气球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原理: 。2.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名称 铁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现象反应前后质量结论【学习任务三】小结与拓展:根据上述2个实验的分析,完成下面思考。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冰融化后,得到水的质量与原来冰的质量相等,这个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变化。冰变成水是 变化。3.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学习任务四】实验三:碳酸钠和稀盐酸1.原理: 。2.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名称 碳酸钠和稀盐酸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结论3.思考与分析:没有称到 的质量,所以天平不平衡。实验四:镁在空气中燃烧1.原理: 。2.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名称 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结论3.思考与分析:(1)没有称到 的质量。(2)坩埚钳上面残留了一部分氧化镁。(3)实验过程中随白烟跑走一部分 。所以天平不平衡。4.小结:从上述2个实验中得出反思?最好选择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变化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候,必须在 中进行。【学习任务五】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与归纳总结1.以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为例: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 分解成 ,原子又 成新的 ,在反应前后原子的 没变,原子的 没有增减,原子的 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2.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肯定没有变化,哪些量一定发生变化,哪些量可能发生变化?六不变:①宏观:物质 不变;元素 不变;元素 不变;微观:原子 不变;原子 不变;原子 不变;②两个一定变:物质的 ;分子 ;③两个可能变:分子 ;元素 ;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课后任务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A. ① ④ ⑥ B. ① ③ ⑤ ⑥ C. ① ② ⑥ D. ② ③ ⑤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g水结成冰仍然是10g,是因为其遵守了质量守恒定律B. 若气体参与了化学反应,则该反应可能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g氢气与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0g水D.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绝无例外3.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m g水受热形成m g水蒸气 B. 纸燃烧留下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 10 g食盐溶于70 g水中得到80 g食盐水 D. 湿衣服晾干后质量变小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为混合物B. 质量减少C. 原子总数减少D. 分子总数不变5.A和B反应生成C和D。若15g A跟6g B完全反应,生成5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 )。A. 16g B. 8g C. 4g D. 6g6.二氧化碳能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丙的化学式为H2OC. 丁中含有6种元素 D.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7.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湿衣服晾干 B. 铁钉生锈 C. 酒精挥发 D. 干冰升华8.真空热还原法生产钙的主要转化过程如下: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从元素守恒角度说明理由: ________,所以固体一定含有氧元素和铝元素。Ⅲ中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参考答案课前学习任务1.分子 原子 重新结合 分子2.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玻璃器皿 砝码 游码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作出假设:等于【学习任务二】实验一:1.铜+氧气氧化铜2.实验现象:(1)铜粉加热由红色变黑色;(2)气球先变大后变小。反应前后质量:m1=m2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3.(1)防止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2)气球:起缓冲作用,防止加热时瓶内压强忽然增大,将橡胶塞冲出。实验二: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实验现象:铁丝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从蓝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前后质量:m1=m2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学习任务三】1.各物质的质量 质量总和2.化学 物理3.不存在【学习任务四】1.实验三: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2.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天平不平衡,指针偏向右侧结论: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和盐酸的质量大于生成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3.二氧化碳实验四:1. 镁+氧气氧化镁2. 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天平不平衡,指针偏向左侧结论: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小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3.氧气 氧化镁4.密闭容器【学习任务五】1.分子 原子 组合 分子 种类 数量 质量2.质量 质量 种类 种类 数目 质量 种类 种类 数目 化合价课后任务1.B 2.D 3.B 4.A 5.A 6.C 7.B8.(1)CaCO3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Ⅱ中反应物中有钙、铝、氧三种元素 (3)物理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及书写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素养目标1.能说明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质”和“量”的意义等信息,体会事物变化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2.能准确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并能应用于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3.初步学会配平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规范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4.通过应用化学方程式规范地表示相关化学反应,初步学习化学方程式学科表征的方法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2)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3、4)课前学习任务【课前任务】化学有自己的语言,元素符号和化学式都属于化学用语。你能从元素符号O、化学式O2中得到哪些信息?O:O2:2.请写出碳、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并计算与化学式对应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课堂探究】【学习任务一】化学方程式环节一 初始化学方程式1.氧气化学性质活泼,很多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如碳、氢气等,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有哪些方式能表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一化学反应呢?这些表示方式的优缺点有哪些?2.化学方程式集结了三种表达式的优点,你觉得什么是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 ,观察部分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写?环节2 理解化学方程式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是化学用语,你能类比化学式的意义,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来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吗 ①请同学们尝试从宏观定性的角度进行描述。提示: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②请同学们尝试从定量的角度进行描述。提示:表明了反应中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即粒子个数比);表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例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①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发现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生成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 CuSO4=Cu + FeSO4②氢气是有广阔发展前途的清洁能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利用的化学基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学习任务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环节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阅读教材P97,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分析下列三个式子,哪个可以正确表示上述反应?并说明原因。(1)H2+OH2O(2)H2+O2H2O(3)H2+O2H2O2交流讨论:怎样才能使H2+O2H2O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呢?环节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阅读教材P119,总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本课小结课后任务1.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2.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A.27:32:102 B.27:24:43 C.4:3:2 D.9:8:173.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读法,错误的是( )A.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B.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体积的磷和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C.在点燃的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4. 雷电交加的天空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可用以下模型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C.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数比为1:1:15.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D.水通电分解: 2H20=2H2+O26.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硫在氧气中燃烧(2)镁在氧气中燃烧(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4)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7. “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为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3)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填粒子名称)参考答案课前学习任务【课前任务】1.宏观意义表示氧元素,微观意义表示一个氧原子;宏观意义表示氧气这种物质,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微观意义表示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2.C,O2,CO2,C的相对原子质量=12,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CO2的相对分子质量=1×12+16×2=44。【课堂探究】【学习任务一】环节一1.1.文字表达式:能表示化学反应事实,但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不便于书写和交流。2.微观示意图:能直观体现出化学反应前后粒子的种类和数量关系,但表示复杂结构时很烦琐。3.符号表达式:比文字表达式更直观,国际通用,但用化学式和反应条件直接写出的符号表达式,大部分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有些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有数字,这是为了使等号两边同种原子的数量相等,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环节2①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②反应中的碳原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的粒子个数比为1:1:1。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① Fe + CuSO4 =Cu + FeSO4定性: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定量:微粒个数比 1 : 1 : 1 : 1相对质量 56:(64+32+16×4):64:(56+32+16×4)质量守恒 56 + 160 = 64 + 152物质质量比 56 : 160 : 64 : 152②定性: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定量:微粒个数比 2 : 1 : 2相对质量 (2×2) : (16×2) : (2×18)质量守恒 4 + 32 = 36物质质量比 4 : 32 : 36【学习任务二】环节1(1)符合客观事实;(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1)氧气的化学式写错;(2)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3)不符合客观事实。在这个式子中,反应前H原子的个数是2,O原子的个数是2,而反应后H原子的个数是2,O原子的个数是1,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相等,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需要在H2和H2O的化学式前面都加上“2”,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就相等了,化学方程式就配平了。环节21.描述反应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若不止一种,就分别用加号连接起来;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一条短线,上方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常用“△”号表示)、点燃、催化剂等。2.配平化学方程式:检查式子左、右两边各元素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通过选取合适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再将短线改为等号。3.标注生成物的状态:标明生成物状态“↑”或“↓”课后任务1.A 2.D 3.C 4.A 5.B6.(1)(2)(3)(4)7.(1)2H2+O2 2H2O (2)升高 (3)氢原子和氧原子课题2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素养目标1.能理解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和 “量”的关系,规范地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2.通过应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习用定量思维方法解决问题;3.认识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3)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2)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3)课前学习任务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P-31 S-32 K-39 Mn-55 Ca-40【课前任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 量 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生成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 量 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探究】【学习任务一】1.你能写出煤(主要成分是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吗?化学方程式中表达了哪些信息?交流讨论:若12吨碳完全燃烧,会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2.分析下列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并进行总结。2H2 + O2 2H2O 4P + 5O2 2P2O5【学习任务二】1.阅读教材P120,解答例题。在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加热分解7.9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解题步骤 书写格式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4.列比例式求解5.简明地写出答案2.工业上,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产生的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可分别用于生产建筑材料和化肥。制取5.6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2瓶氧气,根据体积和密度折合出氧气的总质量约为0.64 g,求反应中实际消耗的过氧化氢质量。4.找出下列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习任务三】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需要哪些注意事项?【学习任务四】被称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甲烷(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2t甲烷完全燃烧后,会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本课小结课后任务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11。若2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则在此反应中,B与D的质量比为( )A.10:11 B.8:11 C.4:9 D.31:44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五氧化二磷,该反应中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A.4:5: 2 B.31: 24: 47C.31: 32: 142 D.124 : 160: 2843.在反应 中,已知2.3gA跟B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2.7gD。又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88 B.48 C.44 D.164.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 g,加热完全反应后得到B g氧气和C g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A.(A+B-C)g B.(A-B-C)g C.(A+B+C)g D.(A+C)g5.(2022·云南昆明)将下列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质量/g 30 20 5 0反应后质量/g 14 16 a 20A.a=5 B.甲和乙为反应物C.丙可能是催化剂 D.甲、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26.在2A +3B= C +2D反应中,36 g A与56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7:1 B.7:8 C.7: 16 D.7: 327.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分子由氢分子和碳原子构成B.该反应中有3种氧化物C.反应生成的丙、丁物质的质量比为22:9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8.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人过氧化钙(CaO2),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若要产生3.2 g氧气,应向水中投人过氧化钙的质量为( )A.14.4 g B.7.2 g C.2 g D.18.2 g9.(2022·湖北孝感)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理念,首次采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计算完全燃烧0.4kg氢气,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10.叶子同学用14.0g氯酸钾样品(样品不纯,且杂质受热不分解)和2.0g二氧化锰混合在大试管中加热,并对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在不同时刻作了记录,记录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试分析并计算:(1)叶子同学共制得氧气______g。(2)所用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11.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O2,加热混合物至不再产生气体后,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0g。请计算:(1)生成O2的质量为 9.6 g。(2)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分数。参考答案【课前任务】①2KMnO4 K2MnO4 + MnO2 + O2↑、316:197:87:32;②CaCO3 CaO + CO2↑、25:14:11。【课堂探究】【学习任务一】1.交流讨论: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质量比可以得知12吨碳完全燃烧,会排放44t二氧化碳2.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学习任务二】1.书写格式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KMnO4 K2MnO4 + MnO2 + O2↑2×(39+55+4×16) 1×(2×16) 7.9g xx==0.8 g答:可以得到0.8g氧气。2.解:设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 CaO + CO2↑100 56x 5.6tx=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10t。3.解:设反应中实际消耗的过氧化氢质量为x。2H2O22H2O +O2↑68 32x 0.64gx= 1.36g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1.36g。4.【学习任务三】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写上“质量”二字,未知数后面不带单位;2.写出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注意配平,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完整;3. 一定要注意用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4.求解出未知数的值后要带上单位。【学习任务四】解:设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CH4 + 2O2 2H2O + CO216 4412t xx==33t答: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3t。【课后任务】1.A 2.D 3.C 4.B 5.D 6.B 7.C8.A9.设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为x,根据方程式为答:理论上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10.(1)4.8(2)解:设14.0g氯酸钾样品中KClO3的质量为x。x=12.25g所用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答:所用氯酸钾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87.5%。11.解:(1)生成O2的质量为29.6g﹣20.0g=9.6g;(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2KClO32KCl+3O2↑ 149 96 x 9.6gx=14.9g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分数为×100%=74.5%。答:剩余固体中KCl的质量分数为74.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5.2化学方程式第1课时化学方程式及书写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5.2化学方程式第2课时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