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 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素养目标1.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2.知道原子可以结合为分子;3.通过具体的反应,能说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3)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2)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4)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回忆分子的概念。【学习任务二】回忆微观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分子由原子构成。(1)在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 , 重新组合成 。(2)思考水由什么构成?(3)水分子由什么构成?一个水分子是如何构成的?(4)化学变化中,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分解?【小结】分子由___________构成,原子可以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二】分子和原子的区别观察氧化汞加热分解、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1)在氧化汞加热分解时,氧化汞分子分解成 和 ,每两个 构成1个氧分子,许多 聚集成金属汞;(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时,氢分子和氯分子分解成 和 ,每一个 和一个 结合构成1个氯化氢分子。【知识小结】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原子 ,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学习任务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1.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水、氧气、二氧化碳等。那么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的粒子,它能不能再进行分割呢?氢气由 构成,氢分子由 构成,1个氢分子由 构成;水由 构成,水分子由 构成,1个水分子由 构成;氧气由 构成,氧分子由 构成,1个氧分子由 构成;二氧化碳由 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刚石由 构成,金属铜由 构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 原子定义构成物质区别联系【学习任务四】微观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由___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下同)分子构成;混合物由_________分子构成。本课小结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课后任务下图是水通电分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三种分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D.该反应不需要任何条件2.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3.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C.氧化汞分子是该变化中最小的粒子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4.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A.酒精 B.铜 C.食盐 D.水5.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将氮气制成液氮体积变小氮分子体积变小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原子都可以再分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D.食物腐烂变质食物中的分子种类不变,但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 A 原子,“●”表示 B 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从宏观角度看,物质丙属于混合物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 3:27.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的间隔之中B.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分子的运动速率明显加快了D.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8.下面关于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反应说法正确的有( )A.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氢原子,氯分子变成氯原子,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氯化氢分子B.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C.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原子D.该反应的类型属于分解反应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___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__________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10.合成氨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为化肥工业奠定了基础,以下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1)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___________不同。除分离液态空气外,现在还有一种膜分离技术制氧气,原理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够,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氮分子比氧分子体积___________(填“大”或“小”)。(2)根据上面流程图,写出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3)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图,合成氨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顺序为___________(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11.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在化学的学习中要善于运用微观的角度看问题。(1)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水在常温下的挥发和水受热加快蒸发的情况,从以上如图中能够读出的结论是:物理变化的微观本质是 _________改变;(2)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上图中能够看出: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是_______________;(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原子和氢原子、氧原子和氧原子 氢气、氧气(2)水由水分子构成(3)水分子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4)不能小结:原子 分子【学习任务二】(1)氧原子 汞原子 氧原子(2)氢原子 氯原子 氢原子 氯原子【知识小结】可以分为原子 不能再分 化学变化中【学习任务三】1.氢分子 氢原子 2个氢原子水分子 氢原子、氧原子 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氧分子 氧原子 2个氧原子二氧化碳分子 碳原子和氧原子 1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碳原子 铜原子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水、氧气等 铜、铁等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分子由原子构成【学习任务四】同种 不同种课后任务1.D 2.D 3.A 4.B 5.C 6.D 7.D 8.A9.(1)混合物 (2)化合反应 (3)分子10.(1)沸点 大 (2) (3) ③①②11.(1) 分子之间的间隔 (2)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的过程课题2 原子结构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素养目标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原子(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3.通过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知道原子可转化为离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的化学观念。4.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3)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4)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3、4)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根据老师提供的原子结构素材和自己知识储备或查阅资料编排节目《我是电子》。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看视频、阅读教材66页内容,填空。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出现,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此现象叫做 ,按电子 高低,分别排布在离核从近到远的电子层内,电子能量 排在离核近的层里,电子的能量 排在离核远的层里,离核最远的电子层叫作 。(2)原子的第一层最多排_________电子,第二层最多排_________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2.画出氢原子和钠原子的原子结构图【学习任务二】原子结构示意图1.为了简洁的表示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小圈表示 ,圈内的数字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 。2.电子层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交流讨论:根据下图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写下列表格。相对稳定结构:像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2个电子也是稳定结构(如:He是2个)。【总结】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思考】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如果一个钠原子和一个氯原子相遇,会发生什么呢?【学习任务三】离子形成离子的形成原子 →阳离子→带正电原子 →阴离子→带负电离子的定义与分类定义:带电的 或 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离子符号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离子所带电荷(电量为1的省略不写)如阳离子: 阴离子:表示意义:表示一种离子和一个离子,如:Mg2+ ——表示镁离子,也可以表示一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右上方数字的含义: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符号前面有数字的含义:2Mg2+——表示2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即:【学习任务四】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1.原子与离子的联系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分子和原子。本课小结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课后任务1.我国圆满完成了“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并采回月球土壤样品。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氦-3,有望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A. B. C. D.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He B. H2 C. C D. NaCl4.下列关于Na、 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 比Na稳定;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A. ①②⑤ B. 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5.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B. 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C. 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D. 原子得失电子后成为阴阳离子6.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粒子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B. 该粒子呈电中性C.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D. 该粒子易形成阳离子7.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A. F B. S2- C. D. 8.下图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各粒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 ①②属于原子 B. ①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C. ④属于阴离子 D. ③④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9.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而原子和离子是不能运动的B. 原子得到电子后可以转化为阳离子C. 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组成和结构都不同D. 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微粒构成的10.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m,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 ) A. m+1 B. m C. m-1 D. m+211.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2)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下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________ ,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________决定的。(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___(填微粒符号)。参考答案: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能量 低 高 最外层(2)2 82.略【学习任务二】1.原子核 核电荷数 电子层 最外层电子数2.总结:最外层电子数【学习任务三】1.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2.原子 原子团 阳离子 阴离子3.【学习任务四】1.= > 小于原子 < 等于原子原子不显电性,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原子大多数在反应中易得失电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因为结构相对稳定,故性质一般比较稳定2.离子课后任务1.B 2. A 3. D 4. C 5. A 6. D 7. D 8.D 9. C 10. A11.(1)A和B (2)C和E (3)失去12. (1)3;失去(2)最外层电子数(3)Na+ 、Cl-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素养目标1.知道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2.能利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3.通过观察并解释氨水挥发使酚酞溶液变红等真实情境,能从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4.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3)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2)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4)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回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学习任务二】回忆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请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56-57页,结合实验现象了解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呢?在热水中品红扩散快,为什么?【知识小结】物质由 、 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学习任务二】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阅读感悟】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以 滴水为一毫升),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 和 都很小。【实验探究】微粒(分子)的运动现象实验内容 现象①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②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小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 烧杯A:烧杯B: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2:【学习任务三】分子间有间隔【提出问题】你能设计实验证明物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吗?【实验设计】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等于100mL吗?说明什么?【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3:【提出问题】你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状态变化和物体的热胀冷缩吗?物体受热从液态变成气态,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增大;气体可被压缩于钢瓶中,是因为压强变大 。【学习任务四】分子概念的建立物理变化:观察水蒸发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水蒸发属于 变化,在水蒸发过程中,改变的是 ,水分子本身 ,化学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化学变化:观察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过氧化氢分解属于 变化,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变成了 ,过氧化氢分子本身 ,化学性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3.分子的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本课小结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课后任务1.如图为安装在宾馆、仓库等处天花板的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室内起火时,密封在装置内的液体体积膨胀,冲破水管阀门,实现喷水灭火。起火时,液体体积膨胀是因为液体分子( )A. 质量变大 B. 间隔变大 C. 数量变多 D. 引力变大2.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冰刻机”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带来希望。冰刻机中的水蒸气在-130℃凝结成无定形冰膜,该冰膜能对芯片实现精细的三维微雕。下列从微观角度对水蒸气形成“冰膜”的分析合理的是( )A.水分子不再运动B.水分子间隔变小C.水分子体积变小D.水分子发生了分解3.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固、液、气”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不断运动 B.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D.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4. (2023 枣庄中考)“宏观拼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 事实 解释A 好酒不怕巷子深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C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5.一定条件下,水在空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发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B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C .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①-②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6. (2023.吉林中考)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170秒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秒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曲线AB段和BC段,答案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 。(2)300秒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答案推理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7. 解释要点: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或原子间间隔发生变化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请在下列现象后的括号内填解释要点的代号(1)墙内开花墙外香( )(2)温度计能指示气温的高低( )(3)水电解后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4)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8.吴梁在距一支粉笔的粗端2cm处点上一滴蓝墨水,将粉笔插入盛有酒精的培养皿中。过了一段时间,吴梁发现随着酒精的上升,蓝墨水也在粉笔上不断移动,最后蓝墨水在粉笔上分为两个区域,上半部分是蓝色,下半部分是紫色(如图所示).根据上述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蓝墨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由此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测是_____(填序号)。①用滤纸条代替粉笔重复上述实验,也能得到相似的实验现象②不同分子在同种介质(如粉笔)中的运动速度不同③不能用上述实验的原理分离混合物9.图 Ⅰ 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查阅资料】1.浓氨水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氨气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一种气体3.氨气污染环境【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10.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酚酞和氨水相互接触会变红,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方案一】如图1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②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方案二】如图2、图3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小纸花是用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白色滤纸折叠而成,再用细线固定在瓶中,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浓氨水均落到瓶底,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迅速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约10℃)和热水(约40℃)中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温度越__________(填“高”或“低“),分子运动得越快②图2、图3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变量只有一个,被控制的量有多个,以下被控制的量设计合理的有_________。A.滴加浓氨水的量相同 B.塑料瓶大小相同 C.纸花相同 D.温度相同【方案三】如图4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比一个氨分子的质量大。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浓氨水和浓盐酸探究分子运动速度与分子质量大小的关系”用W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过一会儿后,从图4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多次实验均如此,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分子质量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分子运动得越快。11.小美学习了分子以后,对分子不断运动这一说法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决定探究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问题】分子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与假设】①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②分子运动快慢与分子的质量有关。探究一: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实验1:取相同体积的烧杯,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然后用_____各滴入2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快,冷水中红墨水扩散得_____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且_____实验2:取相同体积的水,分别放入两个蒸发皿中,一个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露置在空气中,观察现象 被加热的水蒸发得快,而不加热的水几乎无变化探究二:分子运动快慢与分子的质量有关【查阅资料】①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HCl);②氨气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小颗粒;③氯化氢分子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实验设计与探究】小花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进行探究。(1)图甲中浓氨水与盐酸并未接触,但仍然发生了变化,在两棒之间产生大量白烟,由此说明_____。(2)如图乙玻璃导管中也产生大量白烟,而白烟较多较浓的点在C点,则说明_____,分子运动越快。参考答案: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不断扩散而使溶液变红2.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溶液变红快。知识小结:分子、原子【学习任务二】【阅读感悟】20 【知识小结】质量 体积【实验探究】①溶液不变色 ②溶液变为红色 ③溶液变为红色 溶液不变色烧杯 B 中浓氨水挥发出来,氨分子进入烧杯 A 中,形成的氨水使酚酞变红色【知识小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学习任务三】【知识小结】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提出问题】分子之间的间隔 分子之间的间隔减小【学习任务四】1.物理 分子间的间隔 没有变化 保持不变 没有变化2.化学 水分子和氧分子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 发生变化3.保持其化学性质课后任务1.B 2.B 3.D 4.C 5.A 6.(1)在加热条件下,温度升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7.(1)A (2)B (3)D (4)C8.(1)混合物 (2)①②9.(1)作对照或进行对比(2)B中酚酞慢慢变红,C中酚酞快速变红(3)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或能够说明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快慢10. 酚酞溶液变红色 装置不密闭,挥发出的氨气会污染空气 ①小纸花由下而上依次变红色,并且图3比图2变色快 高 ② ABC 小11.胶头滴管 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子质量越小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素养目标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到该元素的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3.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3)。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1)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收集有关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元素周期表1. 1869年2月,俄国化学家______编制了他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表中除收入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外,还给尚未发现的元素留下了27个空位,并大胆地预言了11种未知的新元素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同时根据它们的性质取了名字,如类铝、类硼、类硅等,后来都一一得到了验证。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表共有 横行,每一个横行叫做 ,共有七个周期。每一个纵列叫做 。周期表中的18个纵列中,第8、9、10三个纵列组成一族,共有16个族。(横是周期,纵是族)(2)每周期开头是 (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 ,结尾的是 。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性的变化。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任务二】元素周期表的信息(1)从中获取那哪些信息?(2)原子序数 = __________= __________= 核外电子数【学习任务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观察1-18号元素元素周期表,填空(1)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中原子的电子层数___________。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纵列化学性质有何特点?为什么?【练一练】看谁找得快。请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出以下元素位置填表格:名称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周期(横行) 族(纵列)硫氯氮钙本课小结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课后任务1.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C.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 D.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2.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硒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硒原子质子数是34C.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 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3.碘元素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要成分。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B.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C.碘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D.碘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质子数不同4.硅和锗都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已知锗原子序数为32,相对原子质量为72.5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硅为非金属 B.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C. ①为72.59 D. 锗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7和15的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元素的原子 。(2)O2﹣核外电子排布与 原子相同。(3)铝、硅、磷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是因为三种元素的原子 。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探索未知世界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图一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图二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得到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填字母编号,下同)。A.徐寿B.卢瑟福C.侯德榜D.门捷列夫(2)图一中镁元素与铝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3)图一中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 (2023·荆州中考节选)下图为氟、钠、氯、溴四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2)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3)上述元素中,与溴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有______。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中①、②为氧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周期,铝元素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C粒子是_______(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是原子,则X=_______;(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上图中___________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9.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一是锌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由图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2)图二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D形成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E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____周期。参考答案: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门捷列夫2.(1)7 一个周期 族 (2)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学习任务二】(1)原子序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2)质子数 核电荷数【学习任务三】(1)相同(2)相似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课后任务1.B 2.A 3.A 4. C 5.(1)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氖(3)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6.(1)D;(2)B(3)20.18 7.(1)9 (2)三 (3) 氟元素和氯元素8.(1)二 金属 (2)阴离子 8 (3)B、C (4)B9.(1)65.38 (2)AC Cl- 四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和元素符号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素养目标1.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在联系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作用、意义;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能对元素进行简单分类3.了解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1、4)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2)5.完成学习任务五(检测目标2)6.完成学习任务六(检测目标2)7.完成学习任务七(检测目标3)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收集一些资料卡片。【学习任务二】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 元素名称碳-12 _____ 6 6 碳碳-13 6 ______ 7 碳碳-14 ______ 6 8 碳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构建元素概念。1.填表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 元素名称氢-1(氕 ) _____ 1 0 氢氢-2(氘 ) 1 ______ 1 氢氢-3(氚 ) 1 1 2 氢氢元素是指 的一类原子。2.定义: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注意:①元素用于描述________物质的组成,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______不讲______;③不同的物质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也可由相同种元素组成,如氧气、臭氧均由氧元素组成。【学习任务二】地壳中元素的分布(1)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排前五位的是:___、___、___、___、___。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2)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___。【学习任务三】填写空白1.原子和元素的比较元素 原子定义区分适用范围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联系2.【学习任务四】下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习任务五】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头一个或两个字母来表示该元素。2.元素符号的书写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_______,如H、C、S、P、K等。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_____,第二个字母要______(一大二小)。如Na、Mg、Ca、Zn、Si等。【学习任务六】元素符号的意义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________(宏观);②表示这种元素的________________(微观);③有时还能表示一种________,如稀有气体、金属和固态非金属。He:氦气;Fe:铁;C:碳。【注意】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就只有微观的意义!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如: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个氧原子;3O只能表示三个氧原子。【学习任务七】元素分类(1)金属元素:汉字偏旁为“钅”旁,汞和金除外。如: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等。(2)非金属元素:汉字偏旁为“气”“氵”“石”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况下存在的状态。如氢、溴、碳等。(3)稀有气体元素:“气”字头包括氦、氖、氩、氪、氙、氡。本课小结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课后任务1.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是指( )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离子 D.钙单质2. C919客机部分机身采用了铝锂合金,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 质子数不同3.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如图,其中区域②代表的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4.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氮 N B. 氮 Ne C. 氖 N D. 氖NE5.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种原子,还可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Cu B. N C. H D. O6.关于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N B. 属于金属元素 C.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D.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07.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O B.NaCl C.CH4 D.P2O58.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③⑤ B. 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②③C.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⑤ D.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的原子是①9.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C. 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D.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10.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有 (填数字)种。(2)与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填元素符号)。11.用化学用语填空。(1)氮原子________;(2)镁元素________;(3)钠离子________。(4)7个硫原子________。12.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3)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②氧和硫两种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相同;③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不相同。参考答案: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二】6 6 6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1 1 质子数为12.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3.宏观 种类 个数【学习任务二】(1)氧 硅 铝 铁 钙 氧 铝 (2)氮【学习任务三】1.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从宏观角度描述物质的组成 从微观角度描述分子的构成或物质的构成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元素与原子是总体与个体的关系,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2. 氧气、氢气 铁、汞、金刚石 硫酸铜、氯化钠【学习任务四】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种类未发生变化,元素种类未发生变化【学习任务五】2.大写 大写 小写【学习任务六】1.①元素 ②一个原子 ③物质课后任务1. A 2. D 3. B 4.A 5. A 6. C7. B 8. C 9. C10.(1)3 (2)S11.(1)N(2)Mg(3)Na+(4)7S12. (1)原子(2)A(3)7;最外层电子数;质子数课题2 原子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素养目标1.了解原子和原子核的构成。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会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3.初步学会分析证据,根据证据进行推理,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4.体会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永无止境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 重要作用。5.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评价任务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2、3、4)。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5)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回顾知识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2.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_________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_________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_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_,只是重新_________新分子。因此,_______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 原子的构成(1)画出道尔顿原子模型(2)画出汤姆生原子模型(3)画出卢瑟福核式模型2.用框图形式表示原子的构成情况,并标明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学习任务二】原子中各粒子关系1.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即:核电荷数= = ,因此,原子不显电性。2.原子构成微粒中各量的关系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分析上述表格可获得的信息有:(1) ;(2) ;(3) ;(4) 。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选择合适的答案。(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2)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有:(3)不显电性的粒子有:(4)带正电的粒子有:(5)带负电的粒子有:(6)构成原子的微粒有:(7)构成原子核的微粒有:【学习任务三】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符号: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3.公式表达: 。4.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不同之处:(1)相对原子质量跟原子质量意义上不同,值也不同原子质量是 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 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成正比,即原子质量大的,相对原子质量也大;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间实际质量之比,它的国际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5.交流讨论:观察下面表格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粒子种类 质量质子 1.6726×10-27kg中子 1.6749×10-27kg电子 质子质量的1/18366.查阅资料,填写表格中的空格。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氦 2 2氟 9 10磷 15 16镁 12 12从上表中我们发现: 。本课小结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课后任务1.国之重器东风——41 弹道导弹采用了钛合金前后接头。钛原子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2 B.26 C.48 D.70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 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空隙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⑤ D.③④⑥3.制造北斗三号卫星使用了钛合金材料,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8,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2 B.48 C.70 D.264.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5.原子中一定含有的微粒( )A. 质子、中子、电子 B. 质子、中子C. 中子、电子 D. 质子、电子6.下列粒子不显电性的是( )A.质子 B.电子 C.原子核 D.分子7.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N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B. C. D.8.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原子的内部结构C.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形成 D.反应中原子的运动9.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C.构成原子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D.电子绕原子核沿一定轨道运动10.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梳理,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为氧分子 B.b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C.c为电子 D.d为原子核11.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12.2021年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氘 1 1 1氚 x 2 1①上表中x=_______。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2)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 B. C. D.13.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所示:①放射源 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②金箔 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③荧光屏 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④显微镜 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已知金的原子核带79个单位的正电荷,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7,则金原子核内含有的粒子及个数分别是________。(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3)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A.原子是实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C.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D.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核参考答案:课前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分子、原子2.没有 没有 分为原子 不能再分 结合 原子课堂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合理即可2.不带电 原子核 正 质子 正电荷 中子 电子 负电荷【学习任务二】1.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1)同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相同(2)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的质子数不同(3)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4)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3.(1)分子、原子(2)原子(3)分子、原子、中子(4)质子(5)电子(6)质子、中子、电子(7)质子、中子【学习任务三】1.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2.Ar 13.4.(1)实际 比较6. 4.002 18.998 30.973 24.30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后任务1.A 2.B 3.A 4.B 5.D 6. D 7. A 8.B 9.A 10.B 11.B12.(1) 1 可燃性 (2)A13.(1)质子79个、中子118个 (2)原子核 (3)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结构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和元素符号学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