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第4课时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第4章 4.2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用“去分母”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难点)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能灵活运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五个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3.经历求解过程,体会根据具体方程的特点来选择方程的解法.4.体会化归思想——把复杂变简单,将未知变已知,体会数学的应用.学习目标情境引入解方程:(1)-=4;(2)4x-8=12.比较这两个方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它们是通过怎样变形得到的?从这两个方程的变形中,你发现了什么?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去分母问题 如何去分母?提示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知识梳理一般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一元一次方程转化为x=c(c为常数)的形式.(课本P117例6)解方程=x+1.例1解 两边都乘6,得3(x+1)=8x+6.去括号,得3x+3=8x+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x=6-3,-5x=3.系数化为1,得x=-.反思感悟为了简化运算,在方程两边同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课本P118练习第1题(2))解方程=x+3.跟踪训练1解 两边都乘2,得x-1=2x+6,移项,得x-2x=6+1,合并同类项,得-x=7,系数化为1,得x=-7.(课本P117例7)解方程(2x-5)=(x-3)-.例2解 去分母,得4(2x-5)=3(x-3)-1.去括号,得8x-20=3x-9-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10.系数化为1.得x=2.(课本P118练习第1题(4))(x-1)=2-(x+2).跟踪训练2解 去分母,得5(x-1)=20-2(x+2),去括号,得5x-5=20-2x-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7x=21,系数化为1,得x=3.二、思维拓展若代数式(y+1)与代数式1+(y-3)的值相等,求y的值.例3解 根据题意,得(y+1)=1+(y-3),去分母,得y+1=4+2(y-3),去括号,得y+1=4+2y-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y=-3,系数化为1,得y=3.在解关于y的方程=-1时,小明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右边的“-1”漏乘了最小公倍数6,因而求得方程的解为y=4,则方程正确的解是 .跟踪训练3y=-1解析 按小明的方法去分母,得2=3-1,将y=4代入2=3-1,得2×=3-1,解得a=1,所以原方程为=-1,去分母,得2=3-6,去括号,得4y-2=3y+3-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y=-1,即原方程正确的解是y=-1.步骤 具体做法 依据 注意事项去分母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去掉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均要变号移项 将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等式的基本性质1 移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 把方程变形成ax=b(a≠0)的形式 合并同类项法则 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均不变系数化为1 把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等式的基本性质2 分子、分母不要颠倒1.在解方程=1-时,去分母后正确的是A.4=20-5B.4=1-5C.2x-1=20-5D.4=20-√2.解方程=3-,去分母时,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A.10 B.12C.24 D.6√3.解方程+=1,去分母后,得到的方程是 .2+=84.当x= 时,代数式=4.5解析 去分母,得4x-8=12,移项,得4x=12+8,合并同类项,得4x=20,系数化为1,得x=5,所以当x=5时,代数式=4.5.解方程:(1)=;解 =,去分母,得4(x-1)=x+2,去括号,得4x-4=x+2,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6,系数化为1,得x=2.(2)-1=;解 -1=,去分母,得7(x-1)-14=2(x+2),去括号,得7x-7-14=2x+4,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25,系数化为1,得x=5.(3)5-x=;解 5-x=,去分母,得5(5-x)=x+1,去括号,得25-5x=x+1,移项、合并同类项,得-6x=-24,系数化为1,得x=4.(4)=-1.解 =-1,去分母,得4(x+2)=3(x-2)-12,移项,得4x-3x=-6-12-8,合并同类项,得x=-26.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