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穿越千年归田园:陶渊明《归园田居》教学深读01情境导入:古今归田热李子柒:田园为何成流量东晋诗人陶渊明早在1600多年前就以归田行动回应了这种向往,他的《归园田居》记录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为后世文人树立了榜样。陶渊明的归田情怀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出圈宣言02知人论世:三阶段人生知人论世《归园田居》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及农村生活,抒发了归隐后的愉悦心情。陶渊明(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隐逸诗人之宗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开创田园诗)(41岁归隐田园)(自号,门前五棵柳)(私谥“靖节”)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也曾任安成太守,但到陶渊明时家道中落。陶渊明的家世家世与门阀:理想碰壁的社会背景东晋末年,门阀制度森严,士族垄断官场,寒门难有出头之日,陶渊明虽有抱负,却因出身非顶级士族,仕途充满挣扎。门阀制度的影响0102仕途挣扎:十三年尘网往复陶渊明在彭泽令任上仅八十余天便辞官,写下《归去来兮辞》,正式告别仕途,此后再也没有出仕,坚守本心。归隐的决心陶渊明一生多次出仕,但每次都因与官场格格不入而辞职,从江州祭酒到彭泽县令,他在‘入世’与‘出世’间反复挣扎。陶渊明的仕途经历陶渊明在官场中察觉到刘裕的夺权野心,不愿同流合污,多次因看不惯官场腐败而辞职,最终在彭泽令任上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与官场的矛盾彻底归隐:二十余年的自我救赎陶渊明辞官后隐居于柴桑的田园之间,亲自参与耕作,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归隐后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在归隐期间经历了饥荒、疾病等困境,但他拒绝了南朝宋朝廷的多次征召,直至63岁病逝于家中,坚守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坚守本心的精神010203诗眼破题:归字三问诗眼?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诗眼的确定2.从何而归?1.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归因:少无适俗韵的性情自白陶渊明在诗中写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他自幼就不适应官场的世俗风气,而是热爱自然的田园生活。诗人将归隐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本性,这种本性与官场的虚伪和束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他后来的归隐生活奠定了基础。01性情自白02归隐的原因04文本细读:从尘网到乐园尘网:官场意象群批判①“尘网”“樊笼”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生活。②误落、久在,是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厌恶。③“三十年”用夸大的数字,说明误入时间之长、痛苦之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何而归开荒南野际:归的行动宣言“羁鸟”“池鱼”,运用比喻,是陶渊明的化身,表明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0102归向何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是和官场中权谋机诈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指远离官场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方宅十余亩:白描中的田园地图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思考:诗人描写了园田的哪些景物?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白描中的田园地图诗中描写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墟烟、狗吠、鸡鸣’等田园景物,这些景物平常而自然,充满生机。田园意象的罗列诗人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不加雕饰,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白描手法的运用诗中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全方位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多维度的描写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白描中的田园地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方宅、草屋(近景)村落、炊烟(远景)榆柳、桃李狗吠、鸡鸣(声音)宁静、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静动归向何处白描白描又叫简笔勾勒,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常见写景手法(1)写景物之角度(高低、远近、俯仰变化)(2)写景物之方法(绘形、绘声、绘色)(3)说明描写景物之技巧(狭义表现手法)①虚实结合②动静结合③点面结合④正侧结合⑤白描与工笔细描(4)弄清景情之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5)修辞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衬托(正、反)(6)语言特色清新自然、质朴自然 平淡自然、真淳质朴、明快清新、简洁质朴户庭无尘杂:双关的净与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抒发了回归园田的乐趣,与开头两句遥相呼应,使全诗有击首尾应,击尾首应之妙。归向何处双关的净与静尘网樊笼田园:方宅 草屋榆柳 桃李村庄 炊烟狗吠 鸡鸣恋归黑暗官场:厌弃宁静、优美、和谐归园田居双关的净与静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叙述平生志趣和描写田园生活,表现了对仕途生涯的厌恶和摆脱尘网的快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主旨05精神归旨:复得返自然樊笼与自由:陶渊明的存在主义选择陶渊明在诗中写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达了他从官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回归自然的自由与欣喜。存在主义的选择这种选择与现代人追求‘情绪自由’的理念相呼应,启发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自由。现代启示陶渊明的归隐并非地理上的逃离,而是心理上的坚守。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减少物欲、亲近自然等方式守护内心的宁静。守护本心的方式当代启示:如何不逃离城市而守护本心在高压的都市生活中为自己保留一片‘南野际’,实现都市里的诗意栖居,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都市中的诗意栖居010206总结与延伸从一首诗到一种生活态度回顾《归园田居》的结构,从‘归因—归景—归情’三线并进,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全过程。诗歌结构回顾布置写作任务《我心中的归园田》,将对陶渊明的理解转化为个人价值宣言,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实现诗意栖居。写作任务布置THANK YOU感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