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单元测试)(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A版(2019)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单元测试)(含解析)2025-2026学年人教A版(2019)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 B.(1,+∞) C.(1,2) D.
2.(5分)AB是抛物线y2=2x的一条焦点弦,|AB|=4,则AB中点C的横坐标是(  )
A.2 B. C. D.
3.(5分)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2,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2 B.3 C. D.
4.(5分)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O是原点,若|AF|=3,则△AOB的面积为(  )
A. B. C. D.
5.(5分)已知椭圆E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且斜率为2的直线交椭圆E于P,Q两点,若∠F1PF2为直角,则椭圆E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6.(5分)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m>0),如果直线yx与椭圆的一个交点M在x轴上的射影恰好是椭圆的右焦点F,则m的值为(  )
A.2 B.2 C.8 D.2
7.(5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直线 B.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8.(5分)过双曲线1(a>0,b>0)的右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B、C.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9.(5分)已知A,B,P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三点,且A,B连线经过坐标原点,若直线PA,PB的斜率乘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10.(5分)设点P为椭圆C:上的动点(除左、右顶点外),椭圆C的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I为△PF1F2的内心,则直线IF1和直线IF2的斜率之积为(  )
A. B. C. D.
11.(5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准线为l,过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P(x1,y1),Q(x2,y2),点P在l上的射影为P1,则(  )
A.若x1+x2=6.则|PQ|=8
B.以PQ为直径的圆与准线l相切
C.设M(0,1),则|PM|+|PP1|
D.过点M(0,1)与抛物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至多有2条
12.(5分)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AP、BP相交于点P,且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m,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当m=﹣1时,点P的轨迹圆(除去与x轴的交点)
B.当﹣1<m<0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除去与x轴的交点)
C.当0<m<1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
D.当m>1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除去与x轴的交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则实数k的值为    .
14.(5分)已知点,椭圆与直线交于点A、B,则△ABM的周长为    .
15.(5分)过点(3,﹣1)且与双曲线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是    .
16.(5分)已知双曲线x21的左顶点为A1,右焦点为F2,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 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点在双曲线上,且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与双曲线的一个焦点重合.
(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过焦点F作一条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当直线l的斜率为时,求线段AB的长度.
18.(12分)已知椭圆经过点(0,1),过右焦点F且不与x轴重合的动直线L交椭圆于A,C两点,当动直线L的斜率为2时,坐标原点O到L的距离为.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F的另一直线交椭圆于B,D两点,且AC⊥BD,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S时,求直线L的方程.
19.(12分)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yx2的焦点,离心率为.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交y轴于M点,若λ1,λ2,求λ1+λ2的值.
20.(12分)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1的一个焦点为F1(0,3),M(x,4)(x>0)为椭圆C上一点,△MOF1的面积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是否存在平行于OM的直线l,使得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且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1.(12分)已知抛物线x2=4y的焦点为F,准线为l,经过l上任意一点P作抛物线x2=4y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
(I)求证:PA⊥PB;
(2)求2的值.
22.(12分)已知椭圆C:1(a>b>0)的焦距为4,其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三角形.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F为椭圆C的左焦点,T为直线x=﹣3上任意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C于点P,Q.
①证明:OT平分线段PQ(其中O为坐标原点);
②当最小时,求点T的坐标.
第三章 圆锥曲线的方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 B.(1,+∞) C.(1,2) D.
【答案】C
【分析】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得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方程中,x2、y2的分母均为正数,且y2的分母较大,由此建立关于k的不等式组,解之即得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解之得1<k<2
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1,2)
故选:C.
【点评】本题给出标准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求参数k的取值范围,着重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概念,属于基础题.
2.(5分)AB是抛物线y2=2x的一条焦点弦,|AB|=4,则AB中点C的横坐标是(  )
A.2 B. C. D.
【答案】C
【分析】先设出A,B的坐标,进而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AB|=x1+x2+p求得x1+x2的值,进而求得AB的中点的横坐标.
【解答】解:设A(x1,y1),B(x2,y2)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
|AB|=x1+x2+p=x1+x2+1=4,
∴,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在涉及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时,常需要借助抛物线的定义来解决.
3.(5分)已知直线l1:4x﹣3y+6=0和直线l2:x=﹣2,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到直线l1和直线l2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是(  )
A.2 B.3 C. D.
【答案】B
【分析】设抛物线上一点P的坐标,求出P到直线l1的距离d1和P到直线l2的距离d2,利用函数的性质求出d1+d2的最小值.
【解答】解:设抛物线y2=4x上一动点P(,a),a∈R;
则P到直线l1的距离为d1(a2﹣3a+6),
P到直线l2的距离为d22;
∴d1+d2a2a,
则a时,d1+d2取得最小值是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应用问题,是中档题.
4.(5分)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O是原点,若|AF|=3,则△AOB的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C
【分析】由抛物线的定义可求出xA=2,yA=2,进而得到直线AB的方程,再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求出点B的坐标,再利用面积公式S△AOB|OF| |yA﹣yB|即可求出结果.
【解答】解:如图所示,抛物线y2=4x的焦点F(1,0),准线方程为x=﹣1,
∵|AF|=3,
∴xA=2,代入抛物线方程可得yA=2,
∴kAB2,
∴直线AB的方程为y=2(x﹣1),
联立方程,解得或,
∴,
∴S△AOB|OF| |yA﹣yB|,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考查了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
5.(5分)已知椭圆E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F1且斜率为2的直线交椭圆E于P,Q两点,若∠F1PF2为直角,则椭圆E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通过椭圆的定义可得|PF1|、|PF2|,利用勾股定理及离心率公式计算即得结论.
【解答】解:∠F1PF2=90°时,
由题可知:2,即|PF2|=2|PF1|,
又|PF2|+|PF1|=2a,∴|PF1|,|PF2|,
由勾股定理可知:(2c)2=(a)2+(a)2,
即:c2a2,
∴e,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求椭圆的离心率,涉及到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等基础知识,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
6.(5分)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m>0),如果直线yx与椭圆的一个交点M在x轴上的射影恰好是椭圆的右焦点F,则m的值为(  )
A.2 B.2 C.8 D.2
【答案】B
【分析】椭圆方程右焦点坐标(,0),M(,),把M点代入椭圆方程能求出m.
【解答】解:由椭圆方程得到右焦点的坐标为(,0),
∵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M在x轴的射影恰为椭圆的右焦点F得到MF⊥x轴,
∴M的横坐标为,
代入到直线方程得到M的纵坐标为,
则M(,)
把M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得:1,
化简得:(m2)2+8m2﹣128=0,
即(m2﹣8)(m2+16)=0
解得m2=8,m2=﹣16(舍去),
∵m>0,∴m=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值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椭圆的简单性质的灵活运用.
7.(5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面BB1C1C内一动点,若P到直线BC与直线C1D1的距离相等,则动点P的轨迹所在的曲线是(  )
A.直线 B.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答案】D
【分析】由线C1D1垂直平面BB1C1C,分析出|PC1|就是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则动点P满足抛物线定义,问题解决.
【解答】解:由题意知,直线C1D1⊥平面BB1C1C,则C1D1⊥PC1,即|PC1|就是点P到直线C1D1的距离,
那么点P到直线BC的距离等于它到点C1的距离,所以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定义及线面垂直的性质.
8.(5分)过双曲线1(a>0,b>0)的右顶点A作斜率为﹣1的直线,该直线与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交点分别为B、C.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答案】C
【分析】分别表示出直线l和两个渐近线的交点,进而表示出和,进而根据求得a和b的关系,进而根据c2﹣a2=b2,求得a和c的关系,则离心率可得.
【解答】解:直线l:y=﹣x+a与渐近线l1:bx﹣ay=0交于B(,),
l与渐近线l2:bx+ay=0交于C(,),A(a,0),
∴(,),(,),∵,
∴,b=2a,
∴c2﹣a2=4a2,
∴e25,∴e,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要求学生有较高地转化数学思想的运用能力,能将已知条件转化到基本知识的运用.
9.(5分)已知A,B,P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三点,且A,B连线经过坐标原点,若直线PA,PB的斜率乘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A,B关于原点对称,设出A,B和P的坐标,把A,B点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可求得直线PA和直线PB的斜率之积,进而求得a和b的关系,进而根据a,b和c的关系求得a和c的关系即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答】解:根据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A,B关于原点对称,
设A(x1,y1),B(﹣x1,﹣y1),P(x,y),
则,,.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简单性质.涉及了双曲线的对称性质,考查了学生对双曲线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10.(5分)设点P为椭圆C:上的动点(除左、右顶点外),椭圆C的焦点为F1,F2,离心率为e,I为△PF1F2的内心,则直线IF1和直线IF2的斜率之积为(  )
A. B. C. D.
【答案】B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e,由,则xG,xIx0,根据斜率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连接PI并延长交x轴于G,
由角平分线定理可得:,,
∴e,
设P(x0,y0),I(xI,yI),G(xG,0),由题意可知:1,则b2,
∴,则yI,
∵,即,
则xG,,得xIx0,
∴,,则 ,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椭圆的简单性质及椭圆定义的应用,考查了内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1.(5分)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准线为l,过点F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P(x1,y1),Q(x2,y2),点P在l上的射影为P1,则(  )
A.若x1+x2=6.则|PQ|=8
B.以PQ为直径的圆与准线l相切
C.设M(0,1),则|PM|+|PP1|
D.过点M(0,1)与抛物线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至多有2条
【答案】ABC
【分析】利用抛物线的性质,结合抛物线的方程,得出结论.
【解答】解:若直线的斜率存在,设y=k(x﹣1),
由,联立解方程组k2x2﹣(2k2+4)x+k2=0,
,x1x2=1,
A,若x1+x2=6,则k2=1,故k=1或﹣1,|PQ|,故A正确;
取PQ点中点M,M在l上的投影为N,Q在l上的投影为Q',根据抛物线的定义,|PP1|=|PF|,|QQ'|=|QF|,
M,N为梯形的中点,故|MN|(|PP1|+|QQ'|)|PQ|,故B成立;
对于C,M(0,1),|PM|+|PP1|=|MP|+|PF|≥|MF|,
过M(0,1)相切的直线有2条,与x轴平行且与抛物线相交且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有一条,所以最多有三条.
故选:ABC.
【点评】考查抛物线的性质,抛物线与直线的关系,中档题.
12.(5分)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0),(1,0),直线AP、BP相交于点P,且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m,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当m=﹣1时,点P的轨迹圆(除去与x轴的交点)
B.当﹣1<m<0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除去与x轴的交点)
C.当0<m<1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
D.当m>1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除去与x轴的交点)
【答案】ABD
【分析】设出P的坐标,利用斜率乘积转化求解轨迹方程,通过m的范围,判断选项的正误即可.
【解答】解:点P的坐标为(x,y),直线AP的斜率为,
由已知得,
化简得点P的轨迹方程为,
当m=﹣1时,点P的轨迹圆(除去与x轴的交点)所以A正确;
当﹣1<m<0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除去与x轴的交点).所以B正确;
当0<m<1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不正确,应该是双曲线,所以C不正确;
当m>1时,点P的轨迹为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除去与x轴的交点),所以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轨迹方程的求法,以及轨迹的判断,命题的真假,是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则实数k的值为 或3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当K>5时,由 e求得K值,当0<K<5时,由 e,求得K值.
【解答】解:当K>5时,e,K.
当0<K<5时,e,K=3.
综上,K或3.
故答案为:或3.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以及简单性质的应用,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易漏讨论焦点在y轴上的情形.
14.(5分)已知点,椭圆与直线交于点A、B,则△ABM的周长为 8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确定椭圆的几何量,再利用椭圆的定义,即可求△ABM的周长
【解答】解:椭圆中,a=2,b=1,c,
∴为椭圆的右焦点,直线过椭圆的左焦点,
∴△ABM的周长为4a=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椭圆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15.(5分)过点(3,﹣1)且与双曲线有公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是 1  .
【答案】1.
【分析】据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的一般形式设出双曲线的方程,将(3,﹣1)的坐标代入求出待定系数λ,即得到要求的双曲线方程.
【解答】解:设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双曲线λ(λ≠0),
将点(3,﹣1)代入得λ=2,
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双曲线方程的求法,求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与1有共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λ(λ≠0).
16.(5分)已知双曲线x21的左顶点为A1,右焦点为F2,P为双曲线右支上一点,则 最小值为 ﹣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根据题意,设P(x,y)(x≥1),根据双曲线的方程,易得A1、F2的坐标,将其代入 中,可得关于x、y的关系式,结合双曲线的方程,可得 4x2﹣x﹣5=45,由x的范围,可得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设P(x,y)(x≥1),
易得A1(﹣1,0),F2(2,0),
(﹣1﹣x,y) (2﹣x,y)=x2﹣x﹣2+y2,
又x21,故y2=3(x2﹣1),
于是 4x2﹣x﹣5=45,
当x=1时,取到最小值﹣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方程的应用,涉及最值问题;解题的思路是先设出变量,表示出要求的表达式,结合圆锥曲线的方程,将其转化为只含一个变量的关系式,进而由不等式的性质或函数的最值进行计算.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已知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点在双曲线上,且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与双曲线的一个焦点重合.
(1)求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2)过焦点F作一条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当直线l的斜率为时,求线段AB的长度.
【答案】(1)双曲线标准方程为,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2).
【分析】(1)设双曲线的方程为(a>0,b>0),通过离心率结合点在双曲线上,解得a2=9,b2=3,得到双曲线方程.求出抛物线焦点为,得到p,然后求出抛物线方程.
(2)设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联立得,利用韦达定理,结合抛物线的定义,推出结果即可.
【解答】解:(1)设双曲线的方程为(a>0,b>0),由题设
所以①,又点在双曲线上,所以②
由①②解得a2=9,b2=3,
故双曲线标准方程为;
设双曲线的焦距为2c,因为c2=a2+b2=12,得,所以抛物线焦点为,
即,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
(2)设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
联立得即,
故,
由抛物线定义知,,
所以.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简单性质的应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是中档题.
18.(12分)已知椭圆经过点(0,1),过右焦点F且不与x轴重合的动直线L交椭圆于A,C两点,当动直线L的斜率为2时,坐标原点O到L的距离为.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F的另一直线交椭圆于B,D两点,且AC⊥BD,当四边形ABCD的面积S时,求直线L的方程.
【答案】(Ⅰ);
(Ⅱ)x﹣y﹣1=0或x+y﹣1=0.
【分析】(1)先设F(c,0)表示出直线L的方程,再由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出c的值,将点(0,1)代入椭圆可求出b的值,最后根据a2=b2+c2得a的值,进而可得到椭圆方程.
(2)先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1)、点A(x1,y1)、C(x2,y2),然后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y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进而得到x1+x2、x1x2的表达式,代入|AC|得到关于k的表达式,再由AC⊥BD表示出直线BD,同理可得到|BD|的表达式,最后根据可求出k的值,确定直线L的方程.
【解答】解:(Ⅰ)设F(c,0),则直线L的方程为2x﹣y﹣2c=0,
∵坐标原点O到L的距离为,
∴,c=1.
∵椭圆经过点(0,1),
∴,b=1,由a2=b2+c2得a2=2.
∴椭圆的方程为
(Ⅱ)由(Ⅰ)知,直线L过点F(1,0),设其方程为y=k(x﹣1)(k≠0),点A(x1,y1),C(x2,y2),
解得,(2k2+1)x2﹣4k2x+2k2﹣2=0.
∴,
(*)
∵过F的另一直线交椭圆于B,D两点,且AC⊥BD,k≠0,
∴直线BD的方程为y(x﹣1).
把(*)式中k换成,类比可得,
∴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得k=±1,∴直线L的方程为x﹣y﹣1=0或x+y﹣1=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基本性质和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题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对象,要着重复习.
19.(12分)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yx2的焦点,离心率为.
(Ⅰ)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过椭圆C的右焦点F作直线l交椭圆C于A、B两点,交y轴于M点,若λ1,λ2,求λ1+λ2的值.
【答案】(Ⅰ).
(Ⅱ)﹣10.
【分析】(Ⅰ)设椭圆C的方程为,由已知条件推导出b=1,,由此能求出椭圆C的标准方程.
(Ⅱ)设A(x1,y1),B(x2,y2),M(0,y0),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代入方程,得(1+5k2)x2﹣20k2x+20k2﹣5=0,由此利用韦达定理结合已知条件能求出λ1+λ2的值.
【解答】(Ⅰ)解:设椭圆C的方程为 (a>b>0),
抛物线方程化为x2=4y,其焦点为(0,1),…(2分)
则椭圆C的一个顶点为(0,1),即b=1,
由e,解得a2=5,
∴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5分)
(Ⅱ)证明:∵椭圆C的方程为,
∴椭圆C的右焦点F(2,0),…(6分)
设A(x1,y1),B(x2,y2),M(0,y0),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代入方程,
并整理,得(1+5k2)x2﹣20k2x+20k2﹣5=0,…(7分)
∴,,…(8分)
又,,,,
而,,
即(x1﹣0,y1﹣y0)=λ1(2﹣x1,﹣y1),(x2﹣0,y2﹣y0)=λ2(2﹣x2,﹣y2),
∴,,…(10分)
∴λ1+λ210.…(12分)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方程的求法,考查两数和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等价转化思想和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合理运用.
20.(12分)已知中心在原点的椭圆C:1的一个焦点为F1(0,3),M(x,4)(x>0)为椭圆C上一点,△MOF1的面积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是否存在平行于OM的直线l,使得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A,B两点,且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原点?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椭圆C的方程为;
(2)存在,直线方程为y=4x.
【分析】(1)根据椭圆C的焦点为F1(0,3),可得椭圆C的方程为,利用M(x,4)(x>0)椭圆C上一点,△MOF1的面积为,求出M的坐标代入椭圆C的方程,即可确定椭圆C的方程;
(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l存在,设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可得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结合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原点,,即可求得结论.
【解答】解:(1)因为椭圆C的焦点为F1(0,3),∴b2=a2+9,则椭圆C的方程为
∵M(x,4)(x>0)椭圆C上一点,△MOF1的面积为
∴,∴x=1,∴M(1,4)
代入椭圆C的方程,可得
∴a4﹣8a2﹣9=0
∴a2=9
∴椭圆C的方程为;
(2)假设存在符合题意的直线l存在,设直线方程为y=4x+m,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可得18x2+8mx+m2﹣18=0
设A(x1,y1),B(x2,y2),则x1+x2,x1x2,
因为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恰好经过原点,所以
∴x1x2+y1y2=0.
∴x1x2+16x1x2+4m(x1+x2)+m2=0
∴174mm2=0

此时Δ=64m2﹣72(m2﹣18)>0
∴直线方程为y=4x.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韦达定理的运用,确定椭圆方程,正确运用韦达定理是关键.
21.(12分)已知抛物线x2=4y的焦点为F,准线为l,经过l上任意一点P作抛物线x2=4y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
(I)求证:PA⊥PB;
(2)求2的值.
【答案】(1)证明:准线l的方程为:y=﹣1,F(0,1),
设P(n,﹣1),A(a,),B(b,),
∵x2=4y,∴yx2,∴.
∴kPA,即a2﹣2an﹣4=0.kPB,即b2﹣2bn﹣4=0.
∴a,b是方程x2﹣2nx﹣4=0的两根.
则ab=﹣4.即1.
∴PA⊥PB;
(2)0.
【分析】(1)由抛物线方程求出抛物线的准线方程和焦点坐标,设出A,B的坐标,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利用导数相等列式得到a2﹣2an﹣4=0,b2﹣2bn﹣4=0.从而得到a,b是方程x2﹣2nx﹣4=0的两根,则答案得证;
(2)求出,2,作差后得答案.
【解答】(1)证明:准线l的方程为:y=﹣1,F(0,1),
设P(n,﹣1),A(a,),B(b,),
∵x2=4y,∴yx2,∴.
∴kPA,即a2﹣2an﹣4=0.kPB,即b2﹣2bn﹣4=0.
∴a,b是方程x2﹣2nx﹣4=0的两根.
则ab=﹣4.即1.
∴PA⊥PB;
(2)解:(﹣a,1) (b,1)=﹣abn2+4.
(﹣n,2),2=n2+4
∴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程,考查了平面向量在解题中的应用,综合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压轴题.
22.(12分)已知椭圆C:1(a>b>0)的焦距为4,其短轴的两个端点与长轴的一个端点构成正三角形.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F为椭圆C的左焦点,T为直线x=﹣3上任意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C于点P,Q.
①证明:OT平分线段PQ(其中O为坐标原点);
②当最小时,求点T的坐标.
【答案】(1)1.
(2)设T(﹣3,t),P(x1,y1),Q(x2,y2),PQ的中点为N(x0,y0),
①证明:由F(﹣2,0),可设直线PQ的方程为x=my﹣2,则PQ的斜率.
由 (m2+3)y2﹣4my﹣2=0,
所以,
于是,从而,
即,则直线ON的斜率,
又由PQ⊥TF知,直线TF的斜率,得t=m.
从而,即kOT=kON,
所以O,N,T三点共线,从而OT平分线段PQ,故得证.
②(﹣3,1)或(﹣3,﹣1).
【分析】第(1)问中,由正三角形底边与高的关系,a2=b2+c2及焦距2c=4建立方程组求得a2,b2;
第(2)问中,先设点的坐标及直线PQ的方程,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及弦长公式将表示出来,由取最小值时的条件获得等量关系,从而确定点T的坐标.
【解答】解:(1)依题意有解得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2)设T(﹣3,t),P(x1,y1),Q(x2,y2),PQ的中点为N(x0,y0),
①证明:由F(﹣2,0),可设直线PQ的方程为x=my﹣2,则PQ的斜率.
由 (m2+3)y2﹣4my﹣2=0,
所以,
于是,从而,
即,则直线ON的斜率,
又由PQ⊥TF知,直线TF的斜率,得t=m.
从而,即kOT=kON,
所以O,N,T三点共线,从而OT平分线段PQ,故得证.
②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由弦长公式得,
所以,
令,则(当且仅当x2=2时,取“=”号),
所以当 最小时,由x2=2=m2+1,得m=1或m=﹣1,此时点T的坐标为(﹣3,1)或(﹣3,﹣1).
【点评】本题属相交弦问题,应注意考虑这几个方面:
1、设交点坐标,设直线方程;
2、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消去y或x,得到一个关于x或y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
3、利用基本不等式或函数的单调性探求最值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