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短文两篇(二)
记承天寺夜游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复杂的情感。(基础)
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重点)
3.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以及笑对人生的积极心态。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徽宗时获赦北还,途中病逝于常州。
苏轼
作者介绍
苏轼
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这一时期,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创作背景
解读题目
记 承天寺 夜游
记录
地名
在晚上游玩
记录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这件事。
小贴士: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遂至 未寝 竹柏 交横 藻荇
héng
xìng
suì
bǎi
zǎo
qǐn
易错专纠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韵律朗读
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及阅读文言文的经验翻译这篇文章
时间:(10分钟)
文章解读
文章解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 起行。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门窗
高兴的样子
起身出行
想到
没有一起(的人)
于是
寻找
睡觉
一起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窗,(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文章解读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清澈透明
水草
交错纵横
原来是
译文: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文章解读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
清闲的人
译文: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主题思想
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所见的月下美景,赏月的欣喜和漫步的悠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
shì
文言知识
古义:门
今义:窗户
1. 古今异义



古义:想到
今义:思念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
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
相与为一 互相结交
2. 一词多义
相与

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
盖追先帝之殊遇 发语词
文言知识
1) 省略句
(予)解衣欲睡
(月色)水中藻荇交横
2)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
3) 反问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 特殊句式
省略主语
文言知识
1. 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内容?(可结合课文原句,时间4分钟)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起因:月色入户
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结果:相与步于中庭
事件
深入探究
2.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阐明理由。
深入探究
3. 写景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光
竹柏
积水
藻荇
实景
虚景
比喻
写出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写出月影的清丽淡雅、斑驳摇曳
比喻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4. 作者自称“闲人”,那“闲人”的含义是什么呢?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闲?
闲人:不是指无所事事的人,用在此处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与怀民于庭中散步,欣赏月下美景
深入探究
5. 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找关键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
“遂”“寻”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闲人”
欣喜之情
有点遗憾
急切、激动、渴望
心有灵犀的喜悦
从容 闲适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深入探究
6. 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体会作者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发了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派遣的旷达等复杂微妙的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