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哈三中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一次验收考试语文答案(教师版)
【答案】A 【解析】材料一指出明清白话小说发展是“小说作家把学识、修养融入创作之中”且“借鉴传统文学,主要是古文的叙事技巧,而又掺以戏曲手法”的结果,并非“直观体现”,
【答案】B 【解析】材料二第2段比较叙事长文与短文的情节处理,仅为“客观说明不同文体的适配性叙事策略”——长文因篇幅长需“情节曲折”抓读者,短文因篇幅短需“聚焦一点”显深度,并未对二者“吸引读者的优越性”做比较。
【答案】D 【解析】A项,材料一只有第1段涉及到“题材变化”,其余段落未涉及,材料一重点论述的 “叙事艺术发展”“金圣叹的理论与实践”“叙事模式的艺术效果” 等核心内容,故不选。
B项,围绕材料一第7—8段 “第三人称局限叙事” 展开,未覆盖“明清时期”的时间背景、“白话小说”的论述范畴及“叙事艺术多方面进展”的整体脉络,太片面,故不选。
C项,仅聚焦材料一的局部案例(金圣叹修订《水浒传》),未涵盖材料一开篇 “明清白话小说创作方式与题材变化对叙事艺术的推动”、结尾 “明清叙事艺术发展提升作品品格” 等核心内容,太片面,故不选。
D项,既包含材料一的时间范围(明清)、论述对象(白话小说叙事艺术),又涵盖 “发展突破”(创作与题材变化推动叙事进步、理论批评探索),全面匹配材料一“梳理明清白话小说叙事艺术进展及典型案例”的核心主旨,故选D。
4.【参考答案】:①将a处“婆子问道”改为“床上问道”,b处“宋江道”改为“门前道”,c处“婆子道”改为“床上道”,d处“宋江也不回话”改为“这边也不回话”,e处“宋江回来”改为 “宋江了”;②改后更能强调楼下所有的情景只从阎婆惜的局限视角听得;③使叙事角度从散漫多变的状态集中于阎婆惜,读来令人身临其境,耐人寻味。(改动1处1分,原因2分)
【解析】遵循材料一“金氏的改动强调店中的所有变故都是武松听到与猜想的”,将阎婆惜在楼上的感知限定为听觉,用“床上”“门前”“这边”等模糊指代替代明确的人物称谓,贴合其无法直接目睹楼下情景的局限。材料一指出金圣叹修改使叙事“由全知的散漫多变状态集中固定到了武松身上”,此处修改同理。楼下情景通过“听得”呈现,“床上”“门前”等词强调一切信息均来自阎婆惜的听觉判断,让所有情景严格限定在她的局限视角内。
材料一提到“叙述人的观察角度固定在作品某人物身上……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修改后叙事角度从全知集中于阎婆惜,读者随其听觉感受紧张氛围,增强代入感,让情节更显真实耐品。
5.【参考答案】:①选择“内视角聚焦”,强化真实体验,拉进读者距离;②增加情节起伏,保证详略得当,避免无差别平铺直叙;③挖掘细节,以小见大,增强真实感、现场感和情感表达;④融入真实体验,结合学识修养,深刻作品情感内涵。(每点2分,写满三点即可)
【解析】由材料二第1段“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去观察和叙述,也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内视角(从故事中人物角度叙事)具有亲切感,且能通过限定视角筛选有效内容”。且题干中明确 “流水账” 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全知视角下无差别罗列事件,可知中学生写作可切换为内视角,聚焦自身或特定人物的真实体验,筛选有价值的内容。由材料二第2段“高明的作者,往往善于把较多的内容、较长的过程压缩到一霎时间、一个场面中,这不仅使故事更集中,而且便于更好地刻画人物、表达思想”可知,写作时注重真实性还要注意聚焦细节,以小见大,压缩到具体场景;材料二指出 “叙事短文需聚焦一点(人物侧面、时间点),避免散乱”。“流水账” 常因 “贪多求全” 导致重点模糊(如 “从早到晚记录一天琐事”),中学生写作可选取 “小切口”,对关键场景详写,次要内容略写。由材料二第3段“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要使读者如临其境,给读者以真实感、现场感,离不开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富有意味的细节,既可以再现生活,又可以使人因小见大。”“让人难忘的细节总是凝聚着人物(或作者)强烈的感情,人们的感情活动总是和事情的具象、生活的细节联系在一起”。由材料一第1段“小说作家把学识、修养融入创作之中,作品反思人生、批判社会的意识渐趋浓厚,同时也在艺术手法上求新求变。”“流水账” 缺乏情感真实体验,可结合具体体验,让情感自然流露,内涵深刻。
6.【答案】B 【解析】“暗含对封建伦理的虚伪维护”错误。根据选段,凤姐与王善保家的对话明确强调“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岂有抄起亲戚家来”,核心是遵循“亲戚不抄检”的封建伦理规范,属于当时社会普遍认可的礼法逻辑,而非“虚伪维护”。选段中未提及凤姐此举有“表里不一”的动机,此选项将“正常礼法回避”过度解读为“虚伪”,偏离了文本客观内容。
7.【答案】A 【解析】A“平静—冲突—高潮”的叙事节奏分析错误。选段开篇抄检婆子处已暗藏紧张(“喝命上锁”),至探春掌掴王善保家的达到高潮,整体节奏是“紧张—激化—爆发”,并非从“平静”开始。
8.【参考答案】①清醒的危机意识:提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直指家族衰亡源于内部矛盾;
②刚烈的反抗精神:掌掴王善保家的并怒斥“狗仗人势”,以“亲自解衣卸裙”维护人格尊严,反抗等级压迫;
③理性的批判态度:反对抄检的集体猜忌,指出“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预见礼教崩塌的必然性。(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处即可,如果其他答案可酌情参考,意思对即可)
9【参考答案】
相同点:揭示社会矛盾:均借“笑”暴露群体问题——《红楼梦》反映家族内斗与主奴异化,《阿Q正传》揭示国民愚昧与精神麻木。强化悲剧氛围:《红楼梦》的“笑”暗含权力倾轧的悲凉,《阿Q正传》的“笑”加剧个体被侮辱的悲剧性。
不同点:人物塑造:《红楼梦》的“笑”是个体性格外化(如凤姐“陪笑”显圆滑);《阿Q正传》的“笑”是群体性符号(未庄人“哄笑”代表国民劣根性)。
情节作用:《红楼梦》的“笑”直接推动冲突(如王善保家的“嘻嘻笑”引发探春掌掴);《阿Q正传》的“笑”是环境背景,强化讽刺基调。(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可以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BEF
【翻译】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
11.【参考答案】A(A.错误。两个“与”含义不同,前者为“给予、赠与”,后者为“赞同”。B.正确。两个“善”含义不同,前者是形容词“好”,后者是形容词或用作名词“善行”。C.正确。“暴”和“泣”的用法不同,“暴”形容词用作名词,“泣”使动用法。D.正确。两个“居”含义不同,前者是“做、担任”的意思,后者是“停留”的意思。)
12.【参考答案】 C.(“那么明君治国应先公义后私心”错,曲解文意,根据“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有分”可知,原文中肯定公义,否定私义,并未将两者排序。)
13.【参考答案】
(1)明君的处事原则,一定要明白公私的区别,彰明法制,舍弃私人恩惠。
(采分点:道:处事原则;分:区别;明:彰明;去:舍弃。每个采分点1分。)
(2)赏罚分明,百姓就能拼死;百姓拼死,兵力就会强盛,君主就会尊贵。
(采分点:赏刑:赏赐和刑罚,或者赏罚;明:分明、明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转译为拼死,尽死力;尊:尊贵、变得尊贵,或者翻译为“被尊重”都可以。每个采分点1分。)
14.【参考答案】 ①材料一,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出发,侧重强调公正无私的品德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性;②材料二,则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强调明君要分清公私,严明法制。(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他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询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县令,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说:“说得好。”于是任用了解狐。国人都对此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道:“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是问谁可以担任军尉,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又任用了祁午。国人都对此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祁黄羊的这些话太好了!举荐外人不避开仇人,推举家里人不避开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最公正无私的了。”
厨师调和五味而不敢私自食用,所以可以做厨师。如果厨师调和五味而私自把它吃掉,那么这样的人就不可以做厨师了。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也是这样。诛杀暴君,自己却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如果他们诛杀暴君而把他们的财产占为己有,那么这样的君主就不能成就王霸之业了。
材料二:
明君的处事原则,一定要明白公私的区别,彰明法制,舍弃私人恩惠。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是君主的公义;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私利,在朋友中取得信任,不能用赏赐鼓励,不能用刑罚阻止,这是臣子的私义。私义风行国家就会混乱,公义风行国家就会平安,所以公私是有区别的。臣子有私心,有公义。修身廉洁而办事公正,做官无私,是臣子的公义;玷污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私欲,求自身的安乐和家族的利益,是臣子的私心。明君在上,臣子就去私心行公义;昏君在上,臣子就去公义行私心。所以君臣不一条心,君主靠算计蓄养臣子,臣子靠算计侍奉君主,君臣交往靠的是算计。危害自身而有利国家,臣子是不做的;危害国家而有利臣子,君主是不干的。至于臣子面临危难一定拼死,竭尽才智和力量,是法度造成的。所以先王明定赏赐来加以勉励,严定刑罚来加以威慑。赏罚分明,百姓就能拼死;百姓拼死,兵力就会强盛,君主就会尊贵。刑赏不分明,百姓就会无功而谋取利益,有罪而侥幸免罚,结果是兵力弱小,君主卑下。所以先王贤臣都竭力尽心。所以说,公私不可不明,法禁不可不察,先王是懂得这个道理的。
15.【参考答案】C 【解析】:白诗将松比喻为麈尾、紫龙麟,杜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
16.【参考答案】:①白诗将古松的苍劲长存与人的短暂生命作对比(答出诗中的对比表述1分,不侧重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慨叹。(答出情感2分)②杜诗描绘了战乱后残破的古松和荒废的古寺(答出图景特征1分),表达了对国家动乱后民间凋敝破败的悲悯和忧虑。(答出情感2分)
17.【参考答案】: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5)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6)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8)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9)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10)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①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②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2)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诗歌参考资料:
白诗译文:
松叶如烟般繁茂,枝干似麈尾苍劲舒展;风霜剥蚀的树皮,露出龙鳞般的紫纹。
若问松龄几何?且看尘封的寺壁题诗;当年题诗之人,如今几存于世?(译文参考《白居易诗歌选译》中华书局)
名家点评:通过“物是人非”的典型场景,表达对生命局限性的哲学思考(《白居易与佛教思想》)“烟叶葱茏”“霜皮剥落”以松之苍劲写时光流逝,尘壁题诗暗扣人事无常,禅意与哲思并重。(现代辑录《全唐诗评注》)陈寅恪曾评此诗“以小见大,由松及人,折射中唐士人对生命长度的焦虑”(《元白诗笺证稿》补遗)。
杜诗译文:
战乱后古松依然挺立,僧人离散寺庙已成荒墟。
蛀蚀的树皮上留着虎爪痕迹,枯秃的枝干挂满蛛网。
夕阳下悲风呼啸,空荡的佛堂中野鼠躲藏。
何时能重续香火?青苔早已爬满诵经的旧台。
名家点评:以“松存寺废”对比,写战乱之惨烈,“虎迹蛛网”具象化荒凉,实为民生凋敝之叹。(仇兆鳌《杜诗详注》)杜诗咏物必含家国之忧,废寺松蠹实写安史乱后唐室倾颓。(仇兆鳌《杜诗详注》)分析诗中“松”的意象与杜甫晚期“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关联。(莫砺锋《杜甫评传》)
【参考答案】甲:他们“社交体力”流失/下降 乙:向外探寻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19.【参考答案】:胚——坯(毛坯);衷——钟(钟情);亲——青(青睐)
20.【参考答案】:D。
【解析】“降低”应改为“减少(或“减轻”)”;“提升生活质量”应改为“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而”应改为“而非”。
21.【参考答案】:“零糖社交”指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距离和独立性(1分),节约社交成本,避免社交焦虑(1分)的一种社交方式(1分)。(单句形式1分,几个要点大意符合即可。)哈三中2025一2026学年度
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一次验收考试
语女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创作方式与作品题材均有明显变化,从而对叙事艺术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小说作家把学识、修养融入创作之中,作品反思人生、批判社会的意识渐
趋浓厚,同时也在艺术手法上求新求变。他们借鉴传统文学,主要是古文的叙事技巧,
而又掺以戏曲手法,使小说叙事艺术取得多方面进展。
就创作而言,全篇采用新叙事模式的作品尚未出现,但作者有意尝试于局部者却颇
有几部,而在一些小说修订本中,针对叙事模式的加工则更为明显,如金圣叹的贯华堂
本《水浒传》等,就理论批评而言,金圣叹的见解很值得研究。他明确把作者讲述成分
同人物主观叙事区分开来,强调书写人物之叙事要“设身处地”,并提出了局限性叙事
的“影灯漏月法”。在他对《水浒传》再加工时,这些理论观,点都贯彻于实践之中了。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比较。容与堂本《水浒》二十七回“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中,
武松佯饮了蒙汗药,作品写道:
武松也把眼来虚闭紧了,扑地仰倒在凳边。那妇人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
了老娘的洗脚水。”便叫:“小二、小三快出来!”只见里边跳出两个蠢汉来,先把两
个公人扛了进去。这妇人后来桌上,提了武松的包裹,并公人的缠袋,捏一捏看,约莫
里面是些金银。那妇人欢喜道:“今日得这三头行货,倒有好两日馒头卖,又得这若干
东西。”把包裹缠袋提了入去,却出来,看这两个汉子扛抬武松。…那妇人一头说,
一面先脱去了绿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
在贯华堂本中,金圣叹把这段文字改写作:
武松也双眼紧闭,扑地仰倒在凳边,只听得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
的洗脚水。”便叫:“小二、小三快出来!”只听得飞奔出两个蠢汉来,听他把两个公
人先扛了进去。这妇人便来桌上提那包裹,并公人的缠袋,想是捏一捏,约莫里面已是
金银。只听得他大笑道:“今日得这三头行货;倒有好两日馒头卖,又有这若干东西。”
高三语文试卷第1页共12页
听得把包裹缠袋提入去了。随听他出来,着这两个汉子扛抬武松。…听他一头说,一
头想是脱那绿纱衫儿,解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
两相对比,计有十处改动,而关键在于开头的一处。原文“把眼来虚闭紧了”,金
氏改为“双眼紧闭”。依前者,似乎是武松眯缝着眼,故店中一切变故皆收眼底,未免
近于儿戏。而“虚闭”且“紧”,也有些费解。详观全文,作者并不强调武松是否看到
店中情景,下面的“只见里边”云云,是说书体的习用语,全知的叙述人以之引导读者
的视线而已。金圣叹改作“双眼紧闭”,一则避免了上述费解、儿戏之弊,二则为自己
提供了探索叙事角度的机会。金氏的改动强调店中的所有变故都是武松听到与猜想的。
由于武松的“双眼紧闭”,叙事人的视线与读者的视线同时被切断。而武松的听觉与想
象力仍然活跃,因而事态只能在“只听”与“想是”中叙述。于是,文章的叙事角度由
全知的散漫多变状态集中固定到了武松身上,随武松的感知局限而调整叙事的内容、方
式,成为比较典型的第三人称局限叙事。
叙事模式的变化产生了相应的艺术效果。局限叙事,叙述人的观察角度固定在作品
某人物身上,读者随此人见闻而见闻,很自然在想象中认同于叙述人,产生身临其境的
感觉。而全知叙事,由于叙述人上帝般无所不能,使读者被动地居于“听故事者”的地
位。而话本与说书体小说更由于说书人不断直接插入介绍、说明、议论等,使读者明确
感到自己局外人的被动身份,拉大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随叙事角度的局限化,叙事的
主观色彩增加,作品还可以产生“一喉两歌”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总之,明清之际,由于白话小说叙事艺术多方面的发展,作品的表现能力与艺术品
格都相应有所提高。
(摘编自期刊《博览群书》)
材料二:
叙事要引人入胜,就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从这个立足点去观察和叙述,也就是
要选择合适的叙述视角。叙事视角一般分为外视角、内视角和交叉视角。外视角就是故
事的叙述者不参与故事情节发展,只以“局外人”的身份去讲故事;内视角是叙述者从
故事中的某个人物的角度去讲故事,叙事者参与或目睹故事情节;交叉视角就是内视角
和外视角的交叉。内视角的优,点是对读者有亲切感,但内视角的叙事者不是故事的操纵
者,其视角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常常能巧妙地丰富故事内容。外视角叙事者的身
份是不确定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较为灵活,因此人们习惯将外视角称为全知视角。
不同的叙事视角,能够带来不同的叙事效果。
高三语文试卷第2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