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下期期中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城的春日,总在缱绻云雾中苏醒。当嘉陵江潺潺的流水伴着晓雾,萦绕着朝天门的石阶,十八梯的老茶客已端着盖碗,在江风里细数穿梭的渡轮。货郎挑着竹篾背篓,沿青石板路吆喝“糍粑——”,尾音拖得老长,惊醒了吊脚楼檐角沉睡的铜铃,一时间,小巷里满是人间的 。洪崖洞的黄昏最是旖旎。千厮门大桥的钢索渐次点亮,宛如竖琴悬于暮色;晚归的轻轨列车从楼宇间逶迤而过,恍若游龙驮着星辰。火锅店蒸腾的牛油香气与江面氤氲的雾霭周旋,挑夫们踩着“棒棒”特有的节奏,在九宫格沸腾的咕嘟声中拾级而上,处处透着山城特有的人情世故。磁器口的夜晚最堪玩味。jiǎo洁的月光偶尔透过云层洒下,巷道转角处,竹编灯笼在风中摇曳,忽明忽暗的光晕里,依稀可见老艺人正在裱糊纸鸢,桐油未干的翼翅上,墨迹淋漓,上面写着巴渝童谣。在这远离枯zào都市的古镇,花香鸟语虽已 于深夜,却别有一番清幽韵味。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潺潺( ) 雾霭( ) jiǎo( )洁 枯zào(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喧哗 杳无音信 B. 喧嚷 销声匿迹C. 喧嚷 杳无音信 D. 喧哗 销声匿迹3. 请你细读文段中划线句子,仿照该句,描绘出更多傍晚时分的重庆城市景观。注意句式和修辞,表意完整,符合逻辑。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经典的文学作品,从文本的层面来说,往往离不开富有表达力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动人的故事情节、精巧大气的结构。__________。①它无处不在,渗透在一部作品的全部肌体之中。②唯有借助这种“细节细胞”,环境才能典型,人物才能生动,故事才能可信。③如果说这些因素构成了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文学作品,那么将这些因素黏合在一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细节。④正如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所言:“细节是有生命的细胞。”⑤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叙事文学如长篇小说、戏剧中,细节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部分。A. ⑤②④①③ B. ⑤④③①②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⑤①④②5. 阅读《经典常谈》,完成下列题目。(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平民的通称。B.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C. “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D.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2)《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提到:“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请结合《〈诗经〉第四》中关于“赋比兴”的论述,分析《蒹葭》一诗中“白露为霜”“道阻且长”等句如何体现诗歌从口头歌谣向文人创作的过渡特征。6. 综合性学习“高碳哥”蜕变记亲爱的同学,你好啊,我是“高碳哥”。因为我体内“碳”含量超标,总是没有小朋友跟我玩,我觉得很迷茫。我也想变得跟我的弟弟“低碳弟”一样处处受人欢迎,你能帮帮我吗?阅读材料: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家园,“碳”无处不在。工厂燃烧煤炭、石油等能源发电,汽车尾气排放,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取暖、做饭,这些“高碳”行为都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与之相反,“低碳行为”在生活中则是尽量降低能源消耗,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轻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1)任务一:我也想了解我的弟弟过着怎样的生活,请根据材料,概括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20字以内)(2)任务二:我的弟弟给我发了邀请函,邀请我参与他们的“低碳生活”主题活动,但邀请函有两行被我体内排出的“碳”污染了,请帮我补全。①“低碳作品”读书会 ②“低碳行为”演讲赛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3)任务三:我也想变成人人欢迎的“低碳弟”,请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说一说“高碳哥”变成“低碳弟”的具体做法。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7. 请根据提示,补全空白处的古诗文。诗文宛如一扇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 诗文中的“情感” 既有“求之不得,①__________”的直白炽热(《诗经·关雎》);又有“②__________,悠悠我思”的委婉含蓄(《诗经·子衿》)。诗文中的“距离” 既有“海内存知己,③__________”的千里咫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有“④__________,在水一方”的隔岸相望(《诗经·蒹葭》。诗文中的“场景” “⑤______,⑥_______”勾勒出泥潭中辛苦劳作的困苦之景(《诗经·式微》);“⑦_______,⑧_______”描绘出村落里老少皆欢的安乐之景《桃花源记》。诗文中的“景观” “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寥寥数笔极尽夸张,白雾怒涛,震天动地之态便跃然眼前(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①。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②。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③,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④停蓄⑤,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⑥于山水间。(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注释】①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②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③居闲:指公事清闲。④泛滥:文笔汪洋恣肆。⑤停蓄:文笔雄厚凝练。⑥肆:纵情。8.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3)悄怆幽邃( ) (4)益自刻苦(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10.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不可知其源”,借景抒情,通过小溪源流的神秘莫测映射作者的迷茫心境。B. 【乙】文简介了作者生平,透露出作者厌倦官场,无心名利,寄情山水悠闲。C. 【甲】文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 【甲】文重写景,【乙】文重叙事,两篇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却异曲同工。11. 【甲】文中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他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结合【甲】【乙】文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简要梳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山中的小草郭震海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②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除了喜欢阳坡外,黄芩似乎不再择地,荒石缝隙,道路旁边,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农人们懂得,此时的黄芩格外娇嫩,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芩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芩,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⑥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不过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这种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上一年的枯枝还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认出。不过太行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⑦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到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⑧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风在苍茫的群山中、空旷的原野上奔跑,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老桃树、大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惊喜。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阳坡上的黄芩,灌木丛中的小柴胡,田埂边的益母草,点点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2. 文章第②段提到“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何理解这里的“雄伟”和“温柔”?13.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14. 仔细阅读文段,思考作者在对故乡山中小草的细致描写中涌动着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15. 文章线索明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16. 文章结尾写道“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这样写有何妙处?(二)(20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过去与现在:AI时代的中国文化传承材料一:非遗项目与AI技术应用情况(2019-2024年)年份 春晚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比例 AI辅助非遗技艺学习比例 非遗文化线上展览的AI应用比例 AI辅助非遗创意设计比例2019 20% 10% 15% 10%2020 25% 15% 20% 12%2021 30% 20% 25% 15%2022 35% 30% 30% 18%2023 45% 40% 35% 22%2024 55% 65% 40% 28%材料二:春晚非遗遇上AI,千年技艺焕新生①2024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科技与非遗碰撞出耀眼火花。泉州提线木偶戏《龙凤呈祥》惊艳全场,AI动作捕捉技术让木偶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精准流畅,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灵动地演绎着故事。苏绣大师张兰的作品更是别出心裁,她携手AI算法,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生成动态刺绣背景,丝线穿梭间,古韵与科技感完美融合。②导演组透露,AI在其中扮演的是“幕后英雄”,采用“虚拟学徒”模式,细致入微地记录技艺细节,好比为年轻传承人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降低了非遗学习的难度,让古老技艺得以延续。网友们纷纷点赞,感慨这一场盛会真正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深度交融,是一场“双向奔赴”。材料三:新技术赋能文化的多元探索1.虚拟现实(VR)技术:能为文化体验带来沉浸式感受。以博物馆参观为例,戴上VR设备,观众好似置身时空列车,置身于文物所处的历史场景之中,近距离观赏文物细节,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为文化传播开辟新路径。2.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在现实场景上叠加虚拟信息,为文化展示活动增添趣味。如在景区游览时,用手机扫描古迹,就能呈现出其昔日的繁华风貌,古建筑的修缮过程、历史变迁一目了然,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文化内涵。3.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可用于古籍、文物的修复与识别。面对破损古籍,它能精准还原文字、图案,识别文物上模糊的纹饰、题字,助力文化研究,挖掘隐藏在岁月尘埃下的信息。4.自然语言处理:一方面,能翻译古籍经典,让古老文化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可创作古韵诗词,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创作热情,还能智能解读诗词意象、典故,加深人们对诗词的理解。5.区块链技术:为文化数字资产保驾护航。保障数字艺术品、非遗作品等的版权,记录其创作、流转全过程,让创作者权益得到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材料四:电影《哪吒》中的科技与文化融合范例①电影《哪吒》堪称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结合的佳作。②从形象塑造看,哪吒的独特外貌设计,如标志性的烟熏妆、不羁的发型,虽是现代动漫风格,却又暗合传统神话中哪吒叛逆、反抗的性格特点,这一设计借助先进的3D建模技术得以完美呈现,让角色跃然银幕。在场景构建上,影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陈塘关、龙宫等奇幻场景,既参考了古籍插画、民间传说中的环境描述,又融入现代审美,美轮美奂。而打斗特效更是借助AI算法,模拟出震撼的光影效果与灵动的动作轨迹,使观众沉浸于热血沸腾的神话世界。同时,影片的配乐也巧妙融合传统民乐与电子音乐元素,由智能编曲软件辅助创作,为剧情增色不少,全方位展现了科技助力下传统文化的新魅力。17. 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可知,2019-2024年期间,AI辅助非遗技艺学习应用比例呈上升趋势。B. 材料二表明,春晚非遗项目借助AI实现创新,得到观众认可,体现科技与文化融合价值。C. 材料三介绍的新技术中,区块链技术主要用于保障文化数字资产创作者的经济收益。D. 由材料四可见,电影《哪吒》全方位融合科技与传统文化,为文化传承提供新思路。18. 材料三提到“以博物馆参观为例,戴上VR设备,观众好似置身时空列车,置身于文物所处的历史场景之中,近距离观赏文物细节,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为文化传播开辟新路径。”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9. 材料四中电影《哪吒》在新技术与传统文化传承结合上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简要概括。20. 在班级“古诗苑漫步”活动中,你要以《蒹葭》为例,阐述AI在古诗文传承中的应用。请结合上述材料,从多个角度进行阐述,每条不超过15字。21. 小高同学学习了《桃花源记》以后,用AI工具仿写了一段文字:居数日,余虽沉醉其间,然念及尘世尚有亲友牵挂,终难释怀。乃辞众人,循旧路而出,处处志之。及归尘世,欲再寻此岛,然沧海茫茫,风云变幻,标记皆失,终不复得,唯余那岛中美景、质朴人情,常萦心间,令余每念及之,喟然长叹,怅惘良久。后世人闻余所言,亦有好奇探寻者,然皆无果而归,净空岛遂成一段缥缈奇谈,沉埋于岁月尘埃之中。请绘制出合适的思维导图或表格,从形神两方面评价这段文字的优劣。并为你的答案拟一个兼顾评价对象和图表类型两方面的小标题。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22. “重庆”之名始于南宋“双重喜庆”,朝天门得名于“朝向天子码头”,邹容路铭记着革命先驱。地名是凝固的诗篇,人名是行走的史诗。你的名字里藏着怎样的故事?你生活的土地上镌刻着哪些值得书写的名字?请以“名字的重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23. 你的外地好友小华一直对重庆充满好奇,近期李子坝“吞轻轨”爆火的视频也勾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可他暂时无法亲自前往体验。请你以书信的形式,向好友介绍李子坝这一独特景观,分享错位拍摄的乐趣,邀请他未来到重庆游玩。注意:请在作文答卷第一行居中写“给小华的一封信”,落款为“高新小语”,时间为“4月21日”。高新区2024-2025学年下期期中调研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3题答案】【答案】1. ①. chán ②. ǎi ③. 皎 ④. 燥 2. B3. 示例:南滨路的街灯沿着江岸依次亮起,宛如金带缠绕江湾;黄葛古道的石阶在余晖中渐次显影,宛如古卷舒展于山间。【4题答案】【答案】D【5题答案】【答案】(1)A (2)示例:《蒹葭》中“白露为霜”“道阻且长”等句体现诗歌从口头歌谣向文人创作过渡特征如下:1、运用比兴手法:“白露为霜”以自然景象起兴,营造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惆怅、迷茫的情感基调,这是口头歌谣常用的手法。但诗人又借此象征主人公追求伊人过程中的艰难与阻碍,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追求相联系,赋予其更深层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文人创作对意象的深化运用。2、情感表达更含蓄:“道阻且长”直接描述追求道路的艰难,这是口头歌谣直白表达情感的方式。但在诗中,它又暗示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以及追求过程的漫长与艰辛,情感表达更具含蓄性,这是文人创作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使诗歌内涵更丰富。【6题答案】【答案】(1)“低碳生活”就是尽量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2)示例:③“低碳环保”手抄报评比 ④“低碳生活”金点子征集(3)示例:“高碳哥”可通过以下具体做法变成“低碳弟”:①多乘坐公共交通或步行、骑自行车出行;②节约用电用水,随手关灯、及时关闭水龙头;③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用可循环用品;④积极参与植树等环保活动,努力减少碳排放。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7题答案】【答案】 ①. 寤寐思服 ②. 青青子佩 ③. 天涯若比邻 ④. 所谓伊人 ⑤. 微君之躬 ⑥. 胡为乎泥中 ⑦. 黄发垂髫 ⑧. 并怡然自乐 ⑨. 气蒸云梦泽 ⑩. 波撼岳阳城(二)(15分)【8~11题答案】【答案】8. ①. 大约 ②. 静止不动的样子 ③. 幽深 ④. 更加9. 1、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创作文章,文笔或汪洋恣肆,深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 10. B11.从【乙】中可知,柳宗元仕途不顺,长期迁谪,心情抑郁苦闷,只能将自己放于山泽之间。在此期间他曾进行大量的创作,作品读来多“悲恻”。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愉悦快乐,但后来坐潭上,看到冷清的小石潭,内心感到忧伤惆怅,所以其心情是从“心乐之”转而“悄怆幽邃”,这体现,快乐是短暂的,而忧伤是柳宗元作品情感的主基调。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20分)【12~16题答案】【答案】12. 因为太行山的山峰巍峨,所以说它“雄伟”;因为太行山默默无言,如母亲一般哺育着各种草木和动物,所以说它“温柔”。13.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益母草人格化,赋予它“性格外向”“喜欢与灌木比高低”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益母草生长旺盛、充满生机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益母草的喜爱之情。14. 喜爱之情:作者细致描写了小草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和生长过程等,如写黄芩“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表达了对山中小草的由衷喜爱。赞美之情:文中提到小草为苍山披绿,是山里人的“救命草”,作者赞美了小草的实用价值和奉献精神。思乡之情:作者每次回乡都要去看这些草木,把它们当作老友,如“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15.文章以“山中的小草”为线索。结构上: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作者围绕小草,依次写了太行山的草木、自己识草采药的经历以及回乡看草木等内容,条理清晰。内容上:突出主题,通过对不同小草的描写,展现了山中小草的多样和独特,以及它们与山里人的密切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草木的深情和对故乡的思念。16. 内容上: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微风中摆动的姿态,仿佛在与作者交流,表现出作者与小草之间深厚的情感,也体现了作者对山中草木的亲切之感。情感上: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中小草的喜爱与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热爱之情。效果上:给文章增添了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使文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回味无穷。(二)(20分)【17~21题答案】【答案】17. C 18. 运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VR技术能为文化体验带来沉浸式感受,并生动形象地突出了VR技术能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场景,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说服力。19. ①形象塑造:借助3D建模呈现独特形象;②场景构建:运用虚拟现实打造奇幻场景;③打斗特效:借助AI算法模拟光影与动作;④配乐创作:智能编曲融合传统与现代音乐。20. ①AI助力诗词意象解读;②AI辅助诗词翻译传播;③AI创作《蒹葭》衍生诗词。21. 示例:小标题:《<桃花源记>AI仿文思维导图评价》。思维导图内容:形:优,语言风格模仿《桃花源记》古朴简洁。劣,情节与《桃花源记》过于相似,缺乏创新。神:优,传达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劣,未深入挖掘《桃花源记》社会理想等深层内涵。以下两题,选做一题。(55分)【22题答案】【答案】例文:名字的重量我名字里的“稷”字,曾是童年的小烦恼。小伙伴们总念不清,有时喊成“季”,有时念成“谡”,我不止一次缠着爸爸改名字。“这字金贵着呢。”爸爸总摩挲着我的头,指腹划过字典里“稷”的注解——“古代粮食神,也指五谷之神”。他说,给我取名时,爷爷拄着拐杖敲了三下堂屋的泥地:“咱祖祖辈辈种庄稼,就盼着娃能像稷神一样,扎根土地,踏实做事。”那时我似懂非懂,只记得爷爷布满老茧的手,握着我的小手在田埂上写这个字,笔画间沾着泥土的湿气。直到十岁那年暑假,我跟着爷爷去侍弄菜园。七月的日头烤得地面发烫,他佝偻着背薅草,蓝布褂子湿得能拧出水。“歇会儿吧。”我递过水壶,见他膝盖上的旧伤又在渗血——那是年轻时抢收麦子,从拖拉机上摔下来留下的。“这点疼算啥。”爷爷咧嘴笑,指节叩了叩身旁的谷穗,“你看这稷,埋在土里能发芽,旱时能扎根,风里雨里照样结籽。名字带‘稷’,就得有这股劲。”那天的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我忽然懂了,这个难写的字里,藏着庄稼人对土地的敬畏,对坚韧的注解。我们镇子叫“望贤镇”,老人们说,这名字打明朝就有了。镇口的石桥上,刻着模糊的“守义”二字。去年镇里修桥,挖出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二十多个名字,都是抗战时守桥的青年。王爷爷说,他爹当年才十七,就跟着镇上的人守在这里,用土炮打退过三次日军,最后把命丢在了桥墩下。“他们没留下啥,就这名字,刻在桥石上,也刻在咱心里。”现在每次走过新桥,总能看见小学生们摸着石碑上的名字,听老师讲那些滚烫的故事。原来名字从不是轻飘飘符号。爷爷的“稷”,是泥土里长出的韧性;守义桥的名字,是烽火中熔铸的担当。它们像沉甸甸的种子,落在心里,便长出了对责任的理解,对传承的敬畏。这重量,要靠一辈子的行动去承载。【23题答案】【答案】例文:给小华的一封信亲爱的小华:您好!最近看到你在朋友圈转发李子坝“吞轻轨”的视频,我就知道你一定对重庆这座魔幻城市充满了好奇。作为你的好友,我可得好好给你介绍一下这个神奇的地方,让你先“云体验”一番!李子坝轻轨站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的一个站点,但它之所以爆红网络,是因为它“穿楼而过”的奇观。从远处看,轻轨列车就像一条巨龙,缓缓驶入居民楼的“肚子”里,然后再从另一侧钻出来,仿佛整栋楼把轻轨“吞”了进去。其实,这座楼是专门为轻轨设计的,楼上是住宅,中间是轻轨轨道,楼下是商铺,三者和谐共存,不得不佩服重庆人的智慧!说到拍摄“吞轻轨”的最佳角度,那一定是在李子坝观景台。这里每天都有无数游客举着手机或相机,等待列车进站的瞬间。最有趣的是“错位拍摄”——你可以摆出各种搞怪的姿势,比如用手“捏”住轻轨、用嘴“咬”住车头,或者假装被列车“撞飞”,拍出来的照片既有趣又充满创意。上次我去的时候,还看到有人带了泡泡机,在列车经过时吹出一串泡泡,照片效果梦幻极了!除了李子坝,重庆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比如洪崖洞的夜景,千厮门大桥的江景,还有解放碑的热闹商圈。当然,最不能错过的就是重庆火锅,麻辣鲜香,保证让你吃得大汗淋漓却又停不下来!小华,虽然你现在暂时不能来重庆,但我相信未来一定有机会。到时候,我一定带你去李子坝打卡,教你拍最酷的错位照片,再请你吃最地道的火锅!期待你的到来!祝 :学业顺利,天天开心!你的好友:高新小语2023年4月21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