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壹贰叁肆积累并理解诗中“昆山玉碎凤凰叫”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典故,学习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反复诵读和联想想象,理解诗歌通过描绘乐声表现音乐魅力的艺术手法感受李贺诗歌奇诡的想象、浓丽的色彩和精妙的音乐描写,体会“诗鬼”独特的艺术风格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借音乐抒发情感的传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素养目标素养目标壹文学常识WEN XUE CHANG SHI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作者介绍ZUO ZHE JIE SHAO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世称“李昌谷”“诗鬼”,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聪慧,七岁能诗,但因避讳等原因仕途受阻,一生郁郁不得志。李贺的诗歌以想象奇崛、语言瑰丽著称,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象征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他的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李凭箜篌引》等。李贺在文学史上地位独特,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三李”,其诗风对后世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链接ZHI SHI LIAN JIE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长吉体”诗在构思、意象、遣辞、设色等方面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在遣辞与设色方面,多用“泣”“腥”“冷”“血”“死”之类字眼,形成“凄艳诡谲”的风格,使诗歌扑朔迷离,所以他的诗歌被称为“鬼诗”。写作背景XIE ZUO BEI JING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文体知识WEN TI ZHI SHI《李凭箜篌引》是一首乐府诗,属于古体诗的一种。乐府诗起源于汉代乐府机关采集的民歌,后来发展为文人模仿创作的诗歌形式。这类诗体语言自由、节奏灵活,常用于叙事或抒情,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表现力。本诗虽非配乐演唱,但其节奏感强、意象丰富、情感浓烈,体现了乐府诗的艺术特征。同时,李贺在诗中大量运用神话典故和夸张想象,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贰整体感知ZHENG TI GAN ZHI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朗读指导LANG DU ZHI DAO朗读指导凤凰叫 ----声调轻柔,语速较慢;芙蓉泣露 ----语调低沉,语速较慢;香兰笑 ----读出欢快的感觉,重读“笑”;石破天惊 ----重读“破、惊”。老鱼瘦蛟 ----语速稍快,重读“跳、舞”。题目解读TI MU JIE DU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箜篌:古代弹拨乐器,形似竖琴,有卧箜篌与竖箜篌之分,盛行于汉唐时期,常用于宫廷与宗教音乐中。引:“引”、“行”、“歌”及“吟”,是古诗的四种体裁,“引”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李凭箜篌引结构梳理JIE GOU SHU LI第三部分(7—14)侧面描写音乐效果第二部分(5—6)正面描写乐声第一部分(1—4)李凭出场全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整体感知ZHENG TI GAN ZHI哪句诗交代了中心事件?李凭中国弹箜篌:人物、地点、事件参加李凭箜篌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这些“听众”有什么特点?云、江娥、素女、长安、紫皇、石、天、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不仅有凡人,还有动物和天上的神仙,更有没有生命力的云、石、天。听众特点叁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吴丝蜀桐〕指精美的箜篌,其弦用吴地所产的丝制作(吴地以产丝著称),其身干用蜀地所产的桐木制作(蜀中桐木适宜做乐器)。〔张〕弹奏。 〔高秋〕深秋九月。〔颓〕下垂、堆积的样子。〔江娥啼竹〕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二妃娥皇、女英得到消息,挥泪于竹,竹尽生斑。江娥,指娥皇、女英。〔素女〕传说中与黄帝同时期的神女,善于弹瑟歌唱。〔中国〕即国中,指在国都长安城里。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第一句:“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第二句:从客体(“空山凝云”)落笔,以实写虚,极富表现力。侧面烘托音乐的神奇动听。“颓”有下沉的意思,形象地描写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凝滞无力的情态,流云仿佛在俯首谛听,突出地表现了箜篌音乐声的神奇美妙。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思考:前三句起什么作用?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高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侧面烘托音乐的神奇动听,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性的交代和直说,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昆山〕即昆仑山,传说中著名的美玉产地。〔玉碎〕美玉碎裂(声音清脆悦耳)。〔泣露〕指滴露。 〔笑〕指花盛开。运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露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 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通感”又叫“移觉”,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产生新奇的效果。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蓉泣,状其声之悲切;兰笑,状其声之欢快。 ——清·王琦《李贺诗歌集注》以声写声(比喻)以形写声(通感)这两句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写音乐的诗句。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十二门〕长安城四面,每一面各有三门。借指长安。(借代)〔二十三丝〕指箜篌。有一种竖箜篌,有二十三弦。(借代)〔紫皇〕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一语双关,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侧面描写音乐的效果,先写近处,采用了借代,用语浪漫夸张,表达了一种真情实感。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石破天惊〕女娲所补五色石为箜篌声破裂,天界为之震惊。 〔逗〕引。石破天惊:原形容演奏箜篌(古乐器)的声音忽而激越忽而低沉,意境奇特,难以描述。现比喻诗文、议论不同凡响或事件发展出奇而惊人。运用典故和夸张等手法,描绘了女娲所补石头为箜篌声破裂、天界为之震惊的场景,表现箜篌声音之高亢和乐声的和缓忧伤。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思考:哪一个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 “逗”。两句诗的情境承接“紫皇”,在天界展开。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场秋雨,“逗”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本该曲终人寂,但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片神奇的天地。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神妪〕指女神成夫人。据说她喜好音乐,善弹箜篌,听见有人依琴瑟咏歌就翩翩起舞。前一句用典,借善弹箜篌的“神妪”衬托李凭弹奏箜篌的技艺高超,以强衬强。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老鱼和瘦蛟被音乐感染的场景,表现箜篌声音的感染力强,使听众进入忘我的境界。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运用反衬手法,突出音乐的魅力和魔力。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作品鉴赏ZUO PIN JIAN SHANG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吴质〕即传说中月宫的仙人吴刚,其字为质。〔露脚〕露滴。 〔寒兔〕玉兔。用典,借助月宫中“吴质”“玉兔”的神话,通过想象吴刚在音乐声中倚树忘眠、玉兔听乐入迷、不觉露珠滴落的场景,表现箜篌声音感染力之强。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手法,表现李凭的琴声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结句以景结情,曲已终而意犹未尽。肆归纳总结GUI NA ZONG JIE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问题探究WEN TI TAN JIU诗歌中围绕“箜篌之声”展开描写,作者是如何通过意象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感染力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意象群的演变过程。诗歌通过一系列奇幻瑰丽的意象来表现箜篌音乐的震撼力。开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以“吴丝蜀桐”点明乐器的高贵,以“空山凝云”暗示音乐的穿透力与凝滞时空的效果。接着“江娥啼竹素女愁”引入神话人物,将音乐与哀愁情感联系起来。随后“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中,意象由破碎的玉、鸣叫的凤凰转向哭泣的芙蓉与欢笑的香兰,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起伏变化,既有悲怆也有欢愉。再往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意象更加宏大,音乐仿佛撼动天地,引发自然异象。最后“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将音乐带入梦境般的神境,连非人生物也被感染。整首诗通过意象由实入虚、由人及神、由哀到奇的层层递进,展现了音乐的超凡魅力。问题探究WEN TI TAN JIU诗歌中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些手法在表现音乐效果上的作用。李贺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运用比喻,将箜篌之声比作玉碎与凤凰鸣叫,既写出声音的清脆悦耳,又赋予其神圣感;“芙蓉泣露香兰笑”则使用拟人手法,让植物也具有情感反应,表现出音乐的感人至深;“石破天惊逗秋雨”是典型的夸张,将音乐的力量夸张到能震破补天之石、引发秋雨,突出其震撼效果;“老鱼跳波瘦蛟舞”同样运用拟人与夸张,让本应沉稳的鱼蛟也因音乐而舞动,进一步强化音乐的感染力。这些修辞手法共同营造出一种奇幻瑰丽的艺术氛围,使读者仿佛亲耳听到箜篌之声。问题探究WEN TI TAN JIU整首诗营造出怎样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诗人对音乐的赞美之间有何联系?整首诗营造出一种神秘、瑰丽、超现实的意境。从“空山凝云”到“石破天惊”,再到“梦入神山”,诗人通过一系列神话意象和自然异象,构建出一个超越现实的音乐世界。这种意境不仅体现了箜篌音乐的非凡魅力,也反映出诗人对艺术力量的极致想象。音乐不仅是听觉享受,更成为沟通天地、感动万物的媒介。诗人通过这种意境,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无限赞美与敬畏,也展现了自己浪漫主义的审美追求。问题探究WEN TI TAN JIU诗中音乐能感动天地万物,甚至引发自然异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感受到某种艺术形式带来的情感震撼?请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谈谈艺术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看到“石破天惊”或“老鱼跳波”,但我们确实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情感震撼。例如,一首动人的歌曲可能让我们落泪,一幅画作可能让我们沉思,一部电影可能让我们热血沸腾。正如《李凭箜篌引》中所写,音乐之所以能感动天地,是因为它承载了强烈的情感与生命力。艺术的本质在于情感的传递与共鸣,它通过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李贺通过夸张的意象描写,让我们理解到艺术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的表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体会他人的情感,理解不同的生命状态,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共鸣与升华。艺术特色YI SHU TE SE①描绘感受,惊心动魄。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②想象奇特,瑰奇绚丽。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引人入胜。③活用典故。这首诗用典灵活,将众多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熔铸在诗人独特的奇峭词句和想象中,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文章主旨WEN ZHANG ZHU ZHI从对意象内涵以及作者身世、性格、写作背景的分析可知,这首诗除赞美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和知音难觅的苦闷,全诗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所以,这首描摹音乐的诗,其实是作者人生的真实写照,蕴涵了诗人坎坷多难的人生感慨。这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作。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李凭箜篌引正面侧面玉碎 凤凰叫清脆和缓芙蓉泣 香兰笑惨淡清丽浮云凝滞 娥女悲愁冷光沉浸 皇帝感动女娲入迷 石破天惊神妪折服 鱼龙起舞吴刚不眠 玉兔忘归想象奇特意象丰富大胆夸张伍当堂检测DANG TANG JIAN CE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当堂检测DANG TANG JIAN CE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描写箜篌声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能让善弹箜篌的神仙求教;乐声感物至深,致使“________________”。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梦入神山教神妪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当堂检测DANG TANG JIAN CE2. 下列对《李凭箜篌引》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写人,收到了一箭双雕的功效。B. 五、六两句反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C. 结尾两句用静物进一步烘托:每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D. 本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情感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B解析:“五、六两句反面写乐声”错,是正面写声。从后面分析中的“以声写声”“以形写声”也可以看出。当堂检测DANG TANG JIAN CE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梦天李贺老兔寒蟾①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②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③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注】①老兔寒蟾:神话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兔和蟾。②鸾珮:雕刻着鸾凤的玉珮,这里代指仙女。③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当堂检测DANG TANG JIAN CE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诗人梦中上天,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忽然云开月出,明亮起来。B. 第四至六句描写诗人想象飞入月宫后同仙女谈话,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感觉“千年如走马”。C. 第七、八句描写诗人遥望人间,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东海如同被打翻了的一杯水。D. 诗人先通过描写天上仙境来表情达意;进而俯视人间,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A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错误。结合诗句“老兔寒蟾泣天色”可知,应是“阴冷雨寒,仿佛是月宫的兔和蟾在悲泣”。当堂检测DANG TANG JIAN CE4. 李贺的诗歌具有变幻奇谲的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①想象奇特:诗人把阴冷雨寒想象为玉兔和寒蟾在悲泣,把云层裂开清月明亮的景象想象成房屋楼阁,把明月在水汽上面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还幻想自己在月宫与仙女相遇并交谈。②构思巧妙: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现实生活的苦闷。当堂检测DANG TANG JIAN C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开篇四句,描写梦中上天。第一句写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冻雨,仿佛是月宫中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第二句写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芒斜穿过云隙,仿佛是房屋楼阁显出了白色的轮廓,有如屋墙受到月光斜射一般。第三句写下雨以后,水汽未散,天空充满了很小的水点,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碾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给打湿了。第四句是说诗人幻想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和一群仙女相遇。这四句想象非常奇特。诗歌的第五、六句写诗人同仙女谈话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所以整首诗天上人间浑然一体,通过写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呈现出变幻奇谲的浪漫艺术特色。感谢观看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