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24张PPT)-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课 共建网络美好家园
营造
-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营造风清气正的空间
清朗
空间
资讯在线-“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思考:国家为什么要部署开展此类专项行动?
《第6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1.96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 97.3%。
本次“清朗”专项行动将持续严肃查处涉暴力迷信、淫秽色情、侵害未成年人隐私等违法信息,全面清理低俗庸俗、炫富拜金、极端情绪等不良内容,严厉打击涉嫌针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01
理性参与网络
1.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02
传播网络正能量
2.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析网络乱象,理性参与网络
活动一:辨析人工智能应用,提升素养
现在,人们有空就看手机、玩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人之同相互陪伴、交流的时间都变少了。
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充分利用时同。
作息紊乱、远离现实生活、虚假内容误导判断


便捷获取信息、丰富娱乐方式、提升生活效率
思考:结合奶奶和爸爸对网络的不同观点,谈谈网络是天使or魔鬼?
(从个人生活、家庭交流、学习成长等角度)
网络改变了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活动一:辨析人工智能应用,提升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DeepSeek、豆包、Kimi等AI 产品深入人们的生活。
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使用AI的方式?
平时遇到不会做的题,我喜欢用DeepSeek生成答题步骤,学习思路。
暑假提前预习新知识点,我喜欢用Kimi生成预习课件和配套习题,提前学习。
每次遇到令我头痛的英语作文,我就用豆包生成整篇作文,直接照搬。
A.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P19
活动二:调查网络使用,突破“茧房”
思考:1.分析小军的忙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你是如何解决的?
有了网络,小军的日子变得格外“充实”:天气资讯觉得有趣,他收藏了起来,“道法”知识很好,收藏起来;古代诗词、精美的图片、名人故事、百科知识……,都要收藏。在小军的生活中,网络“收藏”成为了生活重心,甚至严重成瘾。曾经最喜欢的篮球被抛在脑后,根本没时间去看书以及写作业了!
B.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不能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P20
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活动二:调查网络使用,突破“茧房”
“信息节食”: 是指通过主动控制和管理信息摄入量,避免信息过载的生活方式,核心在于筛选高质量信息并提升使用效率。
“信息茧房”:是用户在网络上被“定制化”信息包围的状态。算法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点击偏好等,量身定制出一个信息流,使用户只能接触到自己想看的信息久而久之,用户就如同被封闭在了“茧”里。
思考: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筛选出对自己有效的信息?
制定上网计划 设置上网时间 卸载不必要的娱乐软件 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 避免无目的浏览等
活动三:识别网络谣言,抵制不良信息
2025年2月,杜某某为博眼球,在他人发布的放烟花视频下评论“盐津县水田坝放烟花炸死人”,乔某某看到后,为博人眼球,吸引关注,未经核实,即在上述内容基础上编辑发布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云南省盐津县水田坝烟花炸死5、6个人”的谣言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昭通公安机关依法予以乔某某、杜某某行政处罚。
分析:网络中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杂乱,我们如何识别谣言?
P21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
(2)关注官方信息。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别信息内容。
(5)向他人求助。
活动三:识别网络谣言,抵制不良信息
网民徐某强编造“顶流明星豪赌输光十亿”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
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侵害他人利益;
警方:诈骗分子可以使用这些APP获取敏感支付信息并操控手机进行转账。
某AI聊天软件诱导未成年人聊色情、暴力的内容,被网信办约谈并要求整改。
分享:网络上还有哪些不合法、不合理的信息以及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C.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P21
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我们又如何防范网络谣言?(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等角度分析)
①对他人:侵犯他人或组织的合法权利;
②对自身:传播谣言者可能触犯法律,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对社会:加剧社会恐慌;引发信任危机;污染网络环境;扰乱公共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
④对国家:损害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
网络谣言的危害
① 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理网络环境,加大惩处力度;
② 社会: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
③ 网站:加强监管,强化信息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
④ 网民: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及时制止或举报。
网络谣言的防范
防骗小妙招
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通知“中奖”、领取“补贴”却要你先交钱的。
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让你开通网上银行接受检查的。
陌生网站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活动四:熟悉网络法治,学会遵德守法
材料延伸:在网络生活中,你会像乔某某一样未经证实便跟风转发谣言吗?那么,我们转发了谣言,会被处罚吗?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P21
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法条解读: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探网络正气,传播正能量
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活动五:贡献友善力量,传播网络正能量
思考:“学者”群体通过网络进行知识传授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
6月5日,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在入驻抖音,引发全网热议。据家人透露,创建个人账号的初衷,是希望韦东奕能借助平台传播数学知识,帮助更多数学爱好者。
近年来,从法学教授罗翔用形象生动的案例将刑法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再到大量青年学者入驻短视频平台,知识型网红、学者们逐渐打破学霸滤镜,推动专业知识走向大众化。
E.传播网络正能量。P22
E1.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活动五:贡献友善力量,传播网络正能量
思考:我们还可以参加哪些活动传播网络正能量
通过“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献策
网络公益捐款活动
爱心直播助农义卖
宣传反诈骗的做法
为水灾救援者点赞
E2.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网上“寻人启事”
知识总结
课堂笔记—2.★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P22 E1-E2
E1.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E2.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知识总结
课堂笔记—1.★怎样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P19-P22 A-E
A.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P19
B.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不能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P20
C.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P21
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P21
E.传播网络正能量。P22




本课课堂小结
营造清朗空间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①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网络正能量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
② 要学会“信息节食”。
③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⑤传播网络正能量。
1.(25-26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网民猫一杯与同事薛某共同策划、编造“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系列视频脚本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徐某某、薛某及二人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网红猫一杯捏造虚假信息事件引发公众对于自媒体创作的反思。这警示我们( )
①自由就是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
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③一切违法行为都将受到刑罚处罚
④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堂训练
C
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刑事违法行为
2.(2025·山东·中考真题)根据漫画内容,青少年保护自身信息安全应该( )
①远离网络生活,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②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严厉打击信息倒卖,净化网络环境
④明辨是非善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随堂训练
C
说法绝对
主体错误:相关执法部门和网络监管机构
3.(2025·河南·模拟预测)“用中性笔组装狙击步枪,90%超高仿真度,可发射,在学校就能做。”近一段时间,社交媒体平台上出现了一些教大家制作“笔枪”的视频,3支普通的中性笔被拆解,重新组装后,一把迷你“笔枪”便完成了。然而,看似简单有趣的制作背后,却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上述现象,青少年应该( )
①为“手工教学”视频设立红线,规范其行为
②学会辨别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切勿盲目从众
③创作者享有创作自由,尊重作者的智力成果
④增强安全意识,对身边的潜在危险保持警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随堂训练
D
主体错误:平台或监管部门的职责
涉及安全隐患的内容不应被盲目尊重
4.(2025·山东淄博·-模)2025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人工智能发展促进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中国人大网、立法意见征集系统等平台提出建议。截至3月1日,共收到8.6万条意见建议。这一做法体现了( )
A.网络为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提供便捷渠道
B.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网络是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核心环节
D.网络推动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
随堂训练
A
重要环节
重要途径
与题无关
5.(2025·贵州铜仁·中考真题)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医疗短视频非常受老年人欢迎
B.医疗短视频容易窃取个人信息
C.学会“信息节食”辨别短视频
D.坚决抵制医疗短视频广泛传播
随堂训练
C
无关
说法绝对
无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