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诚实守信》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诚实守信》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资源简介

八上第五课第二框《诚实守信》教学设计
课题 5.2 诚实守信
教学内容分析 《5.2 诚实守信》是道德与法治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围绕诚实守信的内涵与实践,从“诚信的含义与地位”“诚信的重要性”“践行诚信的要求”展开。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中国好人榜”中孙民诚信经营农业、范美英坚守拥军诺言等事迹,立木为信、曾子杀猪等文学典故,以及考试作弊等失信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诚信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的道德准则与法律原则,明确诚信在个人立身、社会和谐、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掌握践行诚信的具体要求(真诚待人、讲究策略、珍惜信用记录)。课堂上可采用“情境导入——议题探究——知识归纳” 的逻辑结构,结合生活实际和时政新闻,层层递进地帮助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践行诚信的责任感,推动形成崇尚诚信的良好风尚。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诚信已有初步接触,如校园里的诚信考场、家庭中的信守承诺等场景,能感知到要讲诚信的基本要求,但多停留在道德倡导的表层认知,对诚信作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的具体内涵缺乏系统理解。 从学情看,学生虽能列举曾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等诚信典故,也听说过考试作弊等失信行为,却难以清晰区分诚信在道德与法律层面的双重地位,对“诚信如何促进社会和谐”“复杂情境中如何践行诚信智慧”等深层逻辑认识不足。 同时,生活中“讲诚信是否吃亏”的困惑,以及对“善意的谎言是否违背诚信”的模糊认知,易让学生产生价值摇摆。教学中需结合孙民诚信经营致富、范美英坚守诺言等贴近的案例,帮助学生从具体事迹中提炼抽象道理,深化对诚信价值的认同,将诚信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习目标确定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中国好人榜人物案例,了解诚实守信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的传统美德,培养真诚待人、笃守诺言的道德品质。 责任意识:理解诚信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共同践行,通过生活情境,认识到个人在维护社会互信中的责任,培养主动恪守诚信准则、参与诚信建设的责任意识。 法治观念:结合考试作弊、失信者受限等案例,认识法律对诚信行为的保障和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作用,树立诚信守法的法治观念。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诚信在道德和法律层面的地位;认识诚信对个人立身、社会和谐、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践行诚信的基本要求。 难点:在复杂情境中准确判断并坚守诚信,将诚信意识转化为自觉践行的实际行动。
学习评价设计 本课聚焦诚实守信的践行,学习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总评价议题:如何践行“以信立身”的理念?下设两个分评价维度:①在具体案例中能否准确识别诚信的表现并分析其价值?②面对诚信困境能否做出正确选择并体现诚信智慧?评价情境选取课件中的典型案例与生活场景,如孙民32载诚信种粮、范美英坚守拥军诺言的事迹,考试作弊的失信行为,以及“善意的谎言”“保守可能伤害他人的秘密”等诚信困境。通过“案例辨析、小组互评、实践反馈”等方式开展:学生需结合诚信的内涵与要求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是否符合诚信准则,针对诚信困境提出具体应对做法;小组内互评对诚信价值的理解深度与应对方案的合理性;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实践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既关注学生对诚信含义、重要性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重视其在复杂情境中践行诚信的智慧,以及诚信意识与责任担当的体现,最终落实学用结合的理念,推动学生将诚信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 PPT展示新闻案例《诚信种粮32 载——从大傻民到吉粮领航人》。 材料:2025 年首次“中国好人榜”已于6月24日发布,“诚实守信”好人孙民上榜。孙民从1993年从事农业养殖、种植以来,在长达 32 载的经营历程中,始终坚守至真至诚的宗旨。他积极推行诚信经营策略,坚决不做次品,保证产品质量过硬,同时做到价格透明。凭借着这样的诚信之举,孙民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坚实的口碑,从村民口中过于实在的 “大傻民”,逐步成长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孙老乐”。从基础的农业养殖、种植起步,到如今创新发展绿色农业,孙民以诚信为基石,擦亮了“吉”粮品牌,还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播放音频《配套音频1 时政新闻》 提问: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打算如何向“诚实守信”好人学习? 过渡: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实在,都提到了要像孙民那样守诺、负责。孙民32年不做次品、价格透明,从被笑“大傻民”到成“孙老乐”,这份转变正源于诚信的力量。但诚信不只是一句承诺,它有更深的内涵,也藏着践行的智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揭开诚信的面纱,看看它到底是什么、为何重要,以及我们该如何真正把诚信刻进言行里。学生活动1 积极回答老师提问,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新闻案例与音频,引发学生对诚信行为价值的思考,关联学生自身对“向好人学习”的想法,直观呈现诚信从个人践行到产生社会影响的力量,自然导入新课。环节二:学习新课 总议题:以信筑基,共筑社会文明 分议题1:溯源与认知——解码诚信内涵与价值 知识关联:1.诚信的含义。 2.诚信的地位。 3.诚信的重要性。 4.个人与诚信的关系教师活动2 【新闻案例】 PPT展示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人物范美英案例:“响水县陈家港镇居民范美英,现年91岁。70多年前,为感谢八路军的救命之恩,她许下“奉献一辈子、拥军一百年”的诺言。此后,范美英坚持为官兵亲手缝制鞋垫,累计纳鞋垫4万余双;义务为部队缝洗衣被8000 余件。尤为令人钦佩的是,她先后动员丈夫、儿子、孙子等家中三代共11位亲属参军报国,被邻里亲切称为“兵奶奶”。并且,范美英要求每位退伍亲属不向政府提出任何安置要求,以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的承诺,彰显出纯粹的爱国奉献精神与诚实守信品质 。” PPT播放视频《配套视频1 诚实守信好人榜—范美英》 【知识总结】 诚信的含义 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信守承诺。 【文学典故】 PPT展示四个和诚实有关的文学典故。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诚信的典故或名人名言? 总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关链接】《民法典》将诚信原则确立为民事活动的核心准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这一原则不仅是道德倡导,更具有法律强制力,被称为民法的“帝王条款”。 PPT播放视频《配套视频2 诚实原则》 【知识总结】 诚信的地位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共同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道德层面) 补充笔记:诚信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法律层面)学生活动2 【议学任务1】 小组任务:结合2025年“中国好人榜”中孙民诚信经营农业、范美英坚守拥军诺言等案例,梳理诚信的表现。(答案示例:从孙民“32 载诚信种粮,不做次品、价格透明”,看诚信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他人负责。从范美英“70 余年坚守拥军一辈子诺言,纳鞋垫、动员家人参军”,看诚信是信守诺言、履行责任、长期坚守。)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呈现范美英坚守拥军诺言的新闻案例与视频、诚信文学典故,结合《民法典》中诚信原则的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诚信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具象化理解诚信的含义及在道德与法律层面的双重地位,为后续探究诚信的重要性与践行方法做铺垫,激发学生对诚信深层价值的思考。教师活动3 【新闻案例】 PPT播放视频《配套视频3 考试作弊案》 展示漫画图片: 过渡:刚刚的视频里,组织考试作弊者受到法律的制裁,考试作弊者取消相应资格;漫画中,失信者处处受限、举步维艰。而孙民因诚信赢得口碑,范美英用坚守收获敬意。一正一反的对比,其实都在告诉我们:诚信从来不是小事。它到底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说人要以诚信立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聊聊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 【知识总结】 诚信的重要性 (1)对个人:人以诚信立身。 ①诚信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一种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体现我们的内在修养与道德品质。 ②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平台。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 【新闻案例】 PPT展示“社区诚信共治”:泰安市宁阳县站前社区通过“信用+社区治理”模式,将诚信建设融入居民日常生活。社区打造诚信主题公园,设置文化展示区、积分兑换区等五大功能区,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文明守规积累积分,可兑换日用品或社区服务。例如,退休教师王女士通过“诚信议事区”提议增设体育器材,经凉亭议事会协商后,驻地企业捐赠器材落地实施。这种“信用积分+居民自治”机制,使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至 92%,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提高 40%,形成“人人讲诚信、事事有信用”的治理新格局。 【知识总结】 3.诚信的重要性 (2)对社会:诚信促进社会文明。 社会成员之间只有以诚相待、以信为本,才能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补充笔记: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探究与分享】 PPT展示一小孩观点:有的人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能获得好处,讲诚信容易让老实人吃亏。 【知识总结】 个人与诚信的关系 ①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是诚信的受益者,也应成为诚信的践行者。 ②每个人要立身成事、生存发展,都要恪守诚信这一准则,努力做一个诚信的人。学生活动3 【议学任务2】 结合视频中的新闻案例、右侧的漫画以及之前中国好人榜的故事人物讨论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 【议学任务3】 对于左侧小孩的观点,说说”讲诚信会吃亏吗?”(答案示例:短期看,诚信者可能让利,但长期看,诚信能积累信任、赢得机遇,是吃亏是福;而失信者虽暂时获利,终会因失去信任陷入困境,从根本上吃亏。)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呈现考试作弊受惩的新闻视频、失信者受限的漫画,对比中国好人榜中诚信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让学生直观感知诚信与失信的鲜明反差,具象化理解 诚信对个人立身的关键作用及失信的危害;再结合泰安社区“信用+治理”的案例,延伸解读诚信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价值。通过多维度案例对比,为后续探究“如何践行诚信” 做铺垫,激发学生对诚信重要性的深层思考与价值认同 。环节三:学习新课 分议题2:践行与思辨——探寻诚信落地方法 知识关联:5.践行诚信的要求教师活动4 【情境模拟与讨论】 生活场景一: PPT展示学生说:讲诚信,就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哪怕吃亏! 老师说: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说一些善意的谎言,这并不违背诚信原则。 生活场景二: PPT展示学生1说:考试遇到难题,其他同学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就会考得很差,可能影响成绩排名,怎么办? 学生2说:答应同学保守秘密,但秘密可能伤害他人,如何抉择? 过渡:同学们的讨论戳中了诚信最鲜活的矛盾!有人坚守“老实到底”,有人困惑“善意谎言算不算骗”,还有人纠结“两难怎么选”。这恰恰说明:践行诚信,既要守住“真诚履约”的根—答应的事拼尽全力做到,也要解开“智慧抉择”的结—面对复杂情境,在诚信与善意、原则与现实间找平衡。接下来,咱们就从真诚和智慧两个角度,拆解践行诚信的行动密码。 【知识总结】 践行诚信的要求 (1)真诚待人,积极履行承诺。 做法: a.要增强诚信意识,真心实意地与他人交往,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要轻易许诺一些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b.作出承诺后,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c.如果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兑现承诺,应该不逃避、不推脱,坦诚与他人沟通,争取他人的谅解。 (2)讲究策略,注重方式方法。 原因: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选择。 做法:遵循道德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为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着想,又恪守诚信的要求,做一个有智慧的诚实守信者。 【探究与分享】 PPT播放视频《配套视频4 “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 依次展示文字材料: 依法查处抄袭、窃、伪造、改等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实行纳税申报信用承诺制,提升纳税人诚信意识。 依法打击骗取最低生活保金、社会保险待遇、保障性住房等行为。 建立标准统一、权威准确的信用档案。 【知识总结】 5.践行诚信的要求 (3)遵纪守法,珍惜诚信记录。 原因:当今社会,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日益受到重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做法:身体力行弘扬诚信文化,珍惜个人信用,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推动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良好风尚。学生活动4 【议学任务4】 小组任务:结合两个生活场景中人物的观点或者他们难于抉择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观点。最后总结“践行诚信,我们应该怎么做?” (答案示例:诚信是做人根本,说实话、办实事是基础。但在保护他人情感、尊重隐私等前提下,如对重病患者隐瞒病情 ,善意的谎言并非违背诚信,而是诚信的智慧。复杂情况下要遵循道德与法律,权衡利弊,做到 “既守诚信,又护他人与社会利益”。) 【议学任务5】 阅读文字材料并结合视频内容,谈谈我们应如何守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 活动意图说明:本环节围绕 诚信践行的现实困境——善意谎言争议、考试作弊抉择、保密矛盾等场景展开,通过呈现卡通情境对话、议学任务中的思辨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辨析观点。借助对“诚信是否等于绝对老实”“复杂情境如何取舍”等核心问题的探究,让学生理解:践行诚信既要坚守“真诚待人、履约负责”的根本,也要掌握“权衡道德与法律、兼顾他人利益”智慧,还需关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认识遵纪守法、珍惜信用记录的时代要求 。在分析与讨论中,梳理“践行诚信”的三层逻辑,培养辩证思维与解决实际诚信难题的能力,推动诚信意识从认知向行动转化 。课堂总结:诚信是个人的名片,是社会的基石,是国家的底色。从文学典故的传承,到当代好人的践行,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诚信贯穿始终。让我们以“中国好人”为榜样,以传统美德为指引,把诚信融入言行,用诚信点亮生活,共建诚信中国!
7.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①课堂练习 详见PPT ②课后任务 完成配套教辅相关内容
9.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