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上册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学设计课题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民主的足音”“新型的民主”两目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历史选择的过程,每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由其国体决定,其实现方式依据具体国情有其自身特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基本特点,从而能够保证人民的最大利益,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学情分析 随着学生生活范围的延展和能力的提高,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扩展到国家和社会。从生活经验来看,大部分中学生有参与班干部选举、给班级或者学校提建议的经验。但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还没有选举权,缺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直接经验。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在八年级已从宪法的角度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及其内容均有所了解。但是如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理解民主,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建立认同。本课通过介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实现方式,引领学生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帮助学生认同民主的价值,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核心 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我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和探索民主的艰辛历程,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我国的民主制度。 道德修养:了解民主,认同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 法治观念: 拥护我国的各项民主制度,努力成为民主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健全人格:自觉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自觉、理性参与民主生活。重点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难点 近代以来中国民主发展历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导入:观看视频《湖南82岁老人写在烟盒上的建议获采纳》 引入课题: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在我国参与民主政治的方式是多元的。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民主的足音 (一)如何正确认识民主 (PPT图片+材料呈现)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政得其民”——孟子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思考:我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什么? 教师总结: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思想源头。 (PPT图片+材料呈现)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思考: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是不是人人享有民主? 教师总结:②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PPT图片+材料呈现)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王无实权,首相领导内阁管理国家。 美国:民主共和制,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我国:人民优表大会制度,人民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思考:民主价值要靠什么实现 为什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 教师总结:③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④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二)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PPT图片+材料呈现) 近代先贤的民主思想 郑观应指出:“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梁启超认为:“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君主者何 私而已矣;民主者何 公而已矣。” 孙中山认为:“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而实行其权者,则发端于选举代议士。倘能按部就班,以渐而进,由幼稚而强壮,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 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民主思想的进步意义和历史局限性的。 教师总结:① 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的心声。 ②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有实现。 (PPT图片+材料呈现) 教师总结:③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④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⑤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1956年) 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1978年—至今) (三)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 (PPT图片+材料呈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于当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并前后经历5次修改,把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八二宪法”切实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昭示了人民民主原则。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载入宪法。 思考: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靠什么来保障? 教师总结:①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②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目标导学二:新型的民主 (四)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 (PPT图片+材料呈现) “2025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出炉”:民生保障、正风反腐、社会治理最受关注,位列前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此前的23次全国两会调查中,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社会保障”一词曾20次跻身十大热词之列,今年改为“民生保障”后,其关注热度位列榜首。 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汇聚北京,共商国事,一份份议案、提案,直指住房、医疗、教育等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让人民感受到温情暖意。 思考:为什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 教师总结:①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PPT图片+材料呈现) 材料一:2025年全国两会,近5000名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民族,有科学家、医生,也有工人、农民。人口最少的民族也至少有1名全国人大代表。有效保障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最广泛地反映民意。 材料二:广东广州:“代表随手拍”,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天河区人大代表李肖媚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照片上传到天河人大微信号中的“随手拍”,约两个小时后,该问题得到解决;市人大代表梁丽珍通过“随手拍”反映临江大道缓跑径沿途直饮水设施损坏,当天下午即修缮完好…… 一张张民生“成绩单”,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思考:材料反映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②民主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PPT图片+材料呈现) 材料:两会代表委员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解决的问题带到两会,让“百姓关心的话题”与“党和政府的决策”高度契合。这个过程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民情、收集民意、反映民声,确保人民的意见和建人大代表真实反映,相关部门及议能够充分表达,时响应。 思考:新型民主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教师总结:③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 (PPT图片+材料呈现) 观看视频:民主的光芒 思考:结合视频谈谈我国实现人民民主的民主形式有哪些 教师总结:④民主形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其中,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PPT图片+材料呈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教师总结:⑤民主制度: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并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并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并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并感悟 各抒己见 阅读材料 思考并感悟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观看视频 各抒己见 材料阅读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正确认识民主 了解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发展历程 了解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为何民主需要法治的保障。 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新”在哪里。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完成分层作业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