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课前学基础1.请根据你对本节课实验的观察,填写下表: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1)把试管中的少量水加热到沸腾,在试管口放一片洁净的玻璃片 玻璃片上出现小水珠(2)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 石蜡逐渐熔化(3)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液体中出现_________(4)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石灰石表面有_________产生(5)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归纳整理:以上(3)(4)(5)三个实验中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在生成其他物质时,常伴随有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发生的依据。 2._________的变化叫作物理变化,通常表现为物质的_________或_________发生变化,如块状变为粉末,液体变为气体等;_________的变化叫作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_________,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等,并伴随着_________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3.(1)物理性质:物质_________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2)化学性质:物质_________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4.物质的_________决定物质的_________,物质的_________体现物质的_________。如铁有良好的_________,故常用铁铸成铁锅;天然气能够用作燃料,说明天然气具有_________。5.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成果卓著,下列成果的应用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司南指示方向 B.高温烧制陶瓷C.古代湿法炼铜 D.谷物酿造美酒6.下列有关我们所熟悉的物质的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水在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食盐能溶于水C.蔗糖是甜的 D.铜制容器久置于空气中会产生铜绿7.为了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碳,最合适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测定质量C.观察颜色 D.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中8.将①物理性质、②化学性质、③物理变化、④化学变化的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_________,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_________。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_。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_________。二氧化碳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____,不可燃_________,将其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 课堂学重难点9.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10.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11.(1)性质描述一般带有“能”、“会”、“易”、“难”、“不能”、“不易”等字;变化描述常用“在”、“了”等词。(2)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12.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成语中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CA.破釜沉舟 B.凿壁偷光 C.火上浇油 D.聚沙成塔13.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1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B.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某些现象,如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D.化学变化在生成其他物质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1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在下列物质的应用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有_________(填序号)。 ①利用蜡烛燃烧发光,用于照明 ②利用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充满氦气的气球升空悬挂标语 ③利用铁的导热性,做成铁锅炒菜 ④利用氢气燃烧放出的能量推动运载火箭 ⑤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16.煤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重要能源,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城市里将煤加工成“煤气”。其实煤气不是“煤的气体”,而是煤在隔绝空气和高温的条件下分解得到的一种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煤气是一种热值很高的燃料。使用煤气时要特别小心,千万不能让它泄漏,否则人会在不知不觉中中毒死亡;而且一旦遇明火或电火花,还极易引起爆炸。有人说“可以放一盆水吸收泄漏的煤气”,这是非常荒唐的说法,因为煤气既不能溶于水,常温下又不与水反应。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煤变成煤气属于_________变化。 (2)在上述有关煤气的叙述中,可以推断出煤气的物理性质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3)在上述有关煤气的叙述里,可归纳出煤气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____;②_________等。 (4)在厨房中,发现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填字母)。 A.关闭阀门 B.开窗通风C.打开排风扇 D.多放几盆水课后演练17.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刺绣 B.西瓜切块C.露天烧烤 D.冰冻凉粉18.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能燃烧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19.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铜作导线 B.酒精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铁锅作炊具20.请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纯净的臭氧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的装置。材料2:大气中的臭氧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但目前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一个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烷烃、溴氟烷烃进入平流层后,会释放出能破坏臭氧分子的游离氯原子或溴原子。材料3: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发生反应,常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消毒。(1)写出臭氧的物理性质:_________。(2)由氧气制得臭氧是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用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4)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空洞的设想:_________。21.冰灯节主要流行于冬季气候严寒的东北地区,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冰灯冰雕以冰为材料,以水为粘接剂,运用砌筑、堆垒、雕镂、浇冻和镶嵌等技法,制作出冰建筑、冰雕塑等作品。(1)冰灯的制作过程主要利用了水的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现在的冰灯以内置灯泡、发光二极管等为主,而古代的冰灯光源多是蜡烛,蜡烛燃烧属于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参考答案1.蓝色沉淀 大量气泡 浑浊 生成沉淀 放出气体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形状 状态 有其他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 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能量3.(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 颜色 状态 气味 (2)在化学变化中4.性质 用途 用途 性质 导热性 可燃性5.A 6.D 7.D8.① ④ ① ③ ① ② ④13.A 14.C15.②③⑤16.(1)化学 (2)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溶于水 (3)有毒 具有可燃性(或常温下不与水反应) (4)AB17.C 18.D 19.B 20.(1)天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 (2)化学变化 (3)化学性质 (4)减少使用氯氟烷烃和溴氟烷烃(合理即可)21.(1)物理 (2)化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