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达标训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达标训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4课时)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B.炼丹术、炼金术为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C.现代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D.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
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的原理
B.通过实验可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C.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新的化学知识
D.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勤于动手,不必记录现象
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如图三个集气瓶中,a、b、c中依次出现的现象是(  )
INCLUDEPICTURE "../../../qq文件接收/FT22HXTBZY1-4Q.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T22HXTBZY1-4Q.TIF" \* MERGEFORMAT
A.熄灭、更旺、不变 B.更旺、熄灭、不变 C.更旺、更旺、熄灭 D.更旺、熄灭、熄灭
5.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探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 ②燃烧时有水生成 ③外焰的温度最高 ④这是一个化学变化,但伴随有物理变化 ⑤熄灭时有白雾产生
A.①②③ B.只有③④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
6.将彩漂液倒在地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小刚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形成假设 B.设计并实施实验 C.形成结论 D.反思评价
7.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注射器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接下来该同学应该(  )
INCLUDEPICTURE "../../../qq文件接收/FT22HXTBZY1-5Q.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T22HXTBZY1-5Q.TIF" \* MERGEFORMAT
A.得出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的结论 B.得出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C.继续用注射器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 D.撤去注射器,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泪”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水 B.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C.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灰”是指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炭粒等
9.观察酒精灯燃烧时,王明描述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湿润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0..在讨论研究计划时,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小明认为可以通过去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
B.小亮认为可以去请教老师,得到他们的指导
C.小强认为可以上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
D.小英认为不需要查找资料,只要进行实验就可以完成研究
二、非选择题
11.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生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二氧化碳;B.白烟是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如下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将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珠,说明白烟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字母)。但这样做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原因是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被重新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填字母)提供了证据。
12.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欲探究“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哪一层火焰加热”,请你帮他们设计如何控制变量。
(1)影响加热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
(2)根据所要探究的问题,需要改变的因素(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_____________。
可设计哪几种情况来考虑?_____________。
而其他影响加热的变量因素应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
13.大白同学以“研究蜡烛的高度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为课题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填写有关空白。
【实验步骤和方法】
①点燃两支_____________的蜡烛(实验自变量)。
②用两只大小相同的烧杯同时分别倒扣在两支燃烧的蜡烛上(控制变量),用秒表计时。
重复实验四次,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高蜡烛燃烧的时间 矮蜡烛燃烧的时间
第一次 23"18 26"06
第二次 23"19 24"94
第三次 20"02 21"45
第四次 15"16 19"10
【分析】燃烧的高蜡烛和矮蜡烛在倒扣的烧杯内最后都要熄灭,原因是_____________。
【结论】分析以上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对结论的解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反思】实验条件不同,可能现象不同,结论也不同。
大白原来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
他的理由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会沉到烧杯的底部,使得矮的蜡烛先熄灭。
【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成站立姿势逃出还是伏低身子逃出?____________。
14.化学小组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小粤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于火焰中,约1 s后抽出,观察到的现象如图1所示,证明了焰心_________。
(2)焰心气体所含物质探究: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如图2)。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该气体的主要成分作出三种猜想:①含有二氧化碳;②含有水蒸气;③含有石蜡蒸气。猜想①②的依据是_________,猜想③的依据是石蜡先受热熔化成液态后再汽化才能燃烧。
【设计并进行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a.立即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中 _________ 猜想①成立
b.立即将注射器内气体注入一个干冷的烧杯中 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 猜想②不成立
c.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 注射器口产生火焰,气体燃烧 猜想③_________
【实验反思】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一定成立,理由是_________。
【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缓缓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白烟”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是固态石蜡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处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
15小明通过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接着对酒精灯燃烧、家庭液化气燃烧现象产生的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
⑴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_________,酒精是_________,液化气是____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⑵点燃液化气,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_________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⑶用一支木筷迅速插入液化气火焰中片刻取出,观察到木筷表面出现的现象和蜡烛燃烧出现的现象相同,在最外层呈圆弧状焦黑斑,说明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也_________ (填“是”或“不是”)分层的,_________温度最高,平时用水壶在煤气灶上烧开水应将水壶放在_________部位加热。
⑷为了探究液化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液化气燃烧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液化气燃烧后的生成物中含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⑸小明发现家用液化气燃烧有时在锅底会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冷却后触摸有滑腻感,此颗粒是_________,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D 6.A 7.C 8.A 9.D 10.D
11.(1)不是水蒸气 (2)A 不能 不能确定该二氧化碳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还是熄灭时产生的 (3)C
12.(1)加热是用酒精灯的外焰、内焰还是焰心;被加热物质的多少;试管的规格 (2)加热物质用哪一层火焰 ①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②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加热;③用酒精灯火焰的焰心加热 用相同规格的3支试管分别盛装3mL水加热至沸腾,记录所需的时间
13.【实验步骤和方法】①高矮不同
【分析】燃烧消耗氧气,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结论】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高的蜡烛燃烧的时间短,较矮的蜡烛燃烧的时间长(合理即可)
【对结论的解释】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高蜡烛先熄灭
【反思】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矮的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启发】伏低身子逃出
14.(1)温度最低 (2)【做出猜想】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设计并进行试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成立 【实验反思】石蜡蒸气遇冷也会凝结成固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补充实验】能
15(1)固体 液体 气体 (2)①③⑤ (3)是 外焰 外焰 (4)水蒸气 二氧化碳 (5)炭黑 液化气燃烧不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