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第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第一中学等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6届高三9月月芳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门多萨:你着手写《百年孤独》的时候,什么是你的创作初衷?
马尔克斯:我要为我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的文学归宿。
门多萨:许多评论家说,你这部作品是对人类历史的一种隐喻或讽喻。
马尔克斯:不是这么回事。我只是想艺术地再现我童年时代的世界。你知道,我的童年是
在一个境况悲惨的大家庭里度过的。我有一个妹妹,她整天啃吃泥巴;一个外祖母,酷爱占卜算
命;还有许许多多彼此名字完全相同的亲戚,他们向来搞不太清楚幸福和疯癫的区别。
门多萨:评论家总会在你的作品里找到更加复杂的创作意图。
马尔克斯:评论家和小说家完全相反,他们在小说家的作品里找到的不是他们能够找到的
东西,而是他们乐意找到的东西。
门多萨:一谈到评论家,你总是充满嘲讽的口气,你为什么这么讨厌评论家?
马尔克斯:因为他们总是摆出一副主教大人的臭架子,冒着大放厥词的危险,承担解释《百
年孤独》之谜的全部责任。他们没有想到,《百年孤独》这样一部小说,根本不是什么一本正经的
作品,书中有很多给最亲密的朋友的暗号,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发现。
我举个例子。我记得,有一位评论家看到书中人物加夫列尔带着一套《拉伯雷全集》前往巴
黎这样一个情节,就认为发现了作品的关键。这位评论家声称,有了这个发现,这部作品中的人
物所有无节制的、极其夸张的表现都可以得到解释,原来都是受了拉伯雷的文学影响。其实,我
提到拉伯雷的名字,只是扔了一块香蕉皮,结果不少评论家都踩上了。
门多萨:评论家高谈阔论我们可以不加理会。不过,你这部小说倒不仅仅是你童年时代的
艺术再现。有一次,你不是也说过,布恩迪亚家的历史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吗?
马尔克斯:是的,我是这么看的。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系列代价高昂然而徒劳的奋斗的
集合,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刷的集合。至今,在我们中间,“健忘症”仍然存在。只
【高三9月月考语文卷第1页(共8页)】
6025C2026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题号
1
2
6
7
10
11
12
15
18
19
答案
C
D
C
B
BEG
D
c
c
A
B
1.C(A项,“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家族成员的荒诞”错误,马尔克斯提及童年往事,是为了说明创作是“艺术地再
现童年时代的世界”,并非“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家族成员的荒诞”,这是评论家可能过度解读的内容,不符合
马尔克斯本意。B项,“象征家族的希望”错误,文中仅提到长猪尾巴的奥雷里亚诺是“唯一因爱情孕育出的
后代”,并未说其“象征家族的希望”,属于无中生有。D项,“探讨创作瓶颈期是否会催生作者对作品深层内
涵的思考”错误,门多萨谈及创作最困难的时刻,是为了了解马尔克斯创作过程中的具体感受,而非“探讨创
作瓶颈期是否会催生作者对作品深层内涵的思考”,原文未体现这一关联。)
2.D(D项,“担心作品商业价值会掩盖文学价值”错误,马尔克斯是担心自己受商业因素影响,背离创作纯粹性,
而非担心作品商业价值会掩盖文学价值,影响读者关注内涵。)
3.①他们乐意找到的东西②给最亲密的朋友暗号③作者对作品中所有不幸人物的深切同情(每处1分,意
思对即可)
4.问题:有没有哪个人物最后写得完全背离了你的本意/初衷/构思?(2分,意思对即可)
理由:承上启下,推动对话深入,承接上文人物塑造偏离创作初衷的话题,引出下文对于作品中完全背离作者
本意的人物的解说。(2分,意思对即可)
5.①集体失忆的现象。布恩迪亚家族患有“健忘症”,家族的重要事件和人物都会逐渐被淡忘:拉丁美洲的历史
是注定要被人遗忘的,如香蕉工人惨案等重大事件也逐渐被遗忘了。②奋斗无果的共性。布恩迪亚家族的
历史与拉丁美洲的历史一样,是一系列代价高昂然而徒劳的奋斗的集合。(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6.C(C项,“更烘托出中队官兵的赤诚如火”错误,过度解读,只有“远方晚霞似火,映照着他们的脸庞”能起到一
定烘托作用,其他两处只是描写太阳。)
7.B(B项,“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错误,应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
描写。)
8.①天气严寒,船艇玻璃容易结霜,影响视线。②龙口位置变化不定,遇到龙口和冰凌,气垫船行动受到阻碍。
③气垫船会被尖锐冰凌划破,抢修艰难。④遭遇大风时,气垫船驾驶困难。(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9.①“冰湖上那抹红”指冰湖上标记龙口平缓处的红旗和巡逻气垫船上飘扬的国旗。②“冰湖上那抹红”象征着
巡逻艇中队官兵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以及不惧严寒、燃烧着的心。③“冰湖上那抹红”蕴含着作者对巡逻
艇中队官兵们忠贞爱国、不惧严寒、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的敬仰与赞美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E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1.D(D项,“意思相同”错误,“唯昭质其犹未亏”中的“犹”表示情况尚未改变,相当于“仍、还”。)
12.C(C项,“于是丁固便带领刘邦避开了”错误,原文“丁公引而去之”是说丁固带领士兵避开了。)
13.(1)如果心中不愿意而勉强去做,以向天下标榜自己的名声,那么天下人就会觉得义是与人心相违背而不合
乎情理的。(“忍”“拂”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西楚灭亡后,丁固前去拜见刘邦,刘邦将他斩杀示众,说:“后世的人不要效仿丁固。”(“及”“徇”“效”
各1分,句意1分)
14.①王夫之认为刘邦斩杀丁固是借义的名义以谋私利,丧失了恻隐之心,会引导天下人忘恩负义。②周树槐
认为刘邦斩杀丁固的真正原因在于,丁固能将刘邦逼入窘境,又能放他走,刘邦对此感到耻辱。(答对一点
给3分,两点5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用大义来使天下归服的人,依靠的仅仅是诚心而已,没有听说过是靠权术的;如果尊奉大义却使用权术,那
么义也就变得不正派了。所谓义,是用来制约心的,而不是作为向天下标榜的名义的。如果心中不愿意而勉强
去做,以向天下标榜自己的名声,那么天下人就会觉得义是与人心相违背而不合乎情理的。当刘邦处境窘迫的
时候,难道果真会认为丁公应当处死而一定要杀死他吗?当他诛杀丁公的时候,难道果真能忘记丁公曾解救自
己于危难,而不把这看成丁公对自己的恩德吗?刘邦想惩戒臣子背叛君主的罪过,却先背叛了这个臣子曾经救
自己一命的大恩,而且还理直气壮地宣称这是出于天下的公义。这实质上是借义的名义来谋取私利,而自己心
中的恻隐之情早就消失殆尽了。
【高三9月月考·语文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6025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