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本条目的要点是城镇与乡村,有两方面具体要求:一是描述城镇与乡村景观的景观特征。本条目要求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的对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加以描述,一般可以从城镇与乡村景观的外貌特征与内部空间结构特征两方面来描述。外貌特征是指他们的整体形态特征。内部空间结构特征,是指他们内部各要素的布局特征,如城镇交通道路网线的布局等。二是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变化。景观的变化有多种类型,如一个地区由一个城镇发展变化成一个大城市群,表现出城镇景观本身的变化;一个山区由原来的荒山秃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而绿树成荫表现出乡村景观本身的变化;一个地区原来是农村,经过城镇化后,农村景观变成了城镇景观表现出城乡景观的改变。学生需借助记录历史发展的照片、影像资料加以前后比较,看出景观的变化。(二)教材分析新教材新加入“发现”版块设计了位于山顶的“天空之城”云南绿春县作为导入材料,引出地形地貌对聚落景观特征的影响。“聚落的景观特征”框题,新教材用图像资料说明分散型乡村聚落与密集型乡村聚落,用重庆市局部照片说明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聚落与地理环境”框题,新教材新增“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聚落的空间形态和组织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并用“哈萨克族牧区的毡房”和“柬埔寨洞里萨湖渔村的船屋”加以说明。新教材新增“阅读”版块地坑院,以此为例介绍民居的不同建筑风格。(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 初定的学习目标 可能遇到的困难1.前期,通过填写研学实践观察记录单对聚落景观特征有细致观察 2.已查阅资料制作世界各地特色民居 3.已会阅读世界地形图和人口分布图 1.说出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 2.说出景观变化 3.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阅读地图信息片面或不准确 2.景观特征描述不准确或缺失 3.关于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认识不全面三、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景观图像、实地研学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2.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变化,举例说出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等,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综合思维)教学重难点:阅读图像、实地考察,说出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阅读图像、观看视频,能够说出多种城镇与乡村景观特征的变化。阅读图像、观看视频,分析地理环境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与教活动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导入 学生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与地形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例 如平原,人们集中地居住在 一起变形成了聚落。聚落有 两种形式,城镇与乡村。创设情境 观看视频:在中国云南有一个小县城,没有位于平原反而位山顶,被称为“天空之城”。 绿春县内只有一条主干道, 因此也被网友称为“一线城 市”。你认为这座“一线城 市”能否发展成为“一线大 城市”?学完本课,同学们 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任务一:描述聚落景观特征 聚落景观多种多样,从飞行员视角来看聚落的外部空间形态,可以看到点状、带状、团状等空间形态。 展示图像资料同学们结合研学经历,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乡村还是城镇,有什么特点。对比乡村与城镇的组织结构,完成填表。 总结、点评核对答案过渡 结合参观经历与观察记录单,说说你的发现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聚落景观变化。 总结、点评学生猜测除了破败乡村变成美丽乡村,聚落景观还会从乡村变成城镇。任务二:描述景观特征变化 课本 P70-71 活动 小组讨论任务三: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民居博览会] 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某一特色传统民居,查阅其资料、绘制其建筑草图并写明该建筑的外形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利用家中旧物制作该民居建筑模型。学生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特色民居,说出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想一想,绿春县城建在山顶上可能有哪 些优势? 优势: 县城位于山顶易守难攻,在古代便于防 御外敌;光照充足;避免洪涝灾害。 景观特色: 受山地地形影响,城镇空间形态呈带状 分布,一条主干线贯穿全县。 议一议,绿春县城怎样利用地形地貌彰 显其景观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遇 到哪些问题? 阻碍: 城市建设用地少,发展空间有限,交通 等基础设施修建难度大等。 点评情境再现 课本 P68 发现 你认为绿春县这座“一线城市”能否发展成为“一线大城市”? 学生回答课堂小结荷兰画家梵高在法国南部的小城阿尔勒, 创作了百多幅画作。右图是以麦田为主题 的油画。读图,完成1-2题。 1.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有很大差别,造成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是( ) A.居民收入和从事职业的不同B.房屋高矮和道路宽窄的不同 C.地形类型和人口数量的不同D.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2.从图中景观可以推断,梵高当时绘画的地点是( ) A.乡村 B.城市 C.林业为主 D.工业为主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中唱到: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 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 (哟)荷塘,十里果香……据此完成3-4题。 3.歌曲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河流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田野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4.该聚落地处( ) A.地表崎岖的山区 B.冰天雪地的高原 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 5.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冬季多 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形”屋顶 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的主要功能是 ( ) A.防御风沙 B.防御台风 C.防御风雪 D.牧村防御地震 参考答案1-5 DABDC作业 基础巩固类作业——《同步》P67-70 习题 实践探究类作业——“我的家乡变美了” 作业要求: 1.访问家中长辈或查阅资料,结合实地考察,了解家乡聚落发生的 景观特征变化。 2.整理访谈结果,撰写短文《我的家乡变美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