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源自湘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教材在“发现”版块设计了“旅行者号”发射升空时携带的“地球之音”声像片的内容作为导入材料,引出文化的范畴和主要表现形式。“世界的语言”版块,教材提供了文字资料,说明了世界上共有七千多种语言,现在使用比较广泛的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也都是联合国的官方语言,并且通过“阅读”中的文字资料说明这 6 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世界的宗教”版块,教材提供了文字资料和建筑照片资料,说明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版块,教材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两个方面进行了多样性的阐释。其中,民族节日重点介绍了春节。“探究与实践”版块,从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三方面展开,使得学生进一步意识到尊重和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二、 学情分析前期,学生通过国家课程或日常积累,已了解关于文化的相关内容,已会描述分布地区的方法,已会阅读地图,人种分布已出现在第四章第一节。三、 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联合国官方语言、三大宗教、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区域认知)2.了解世界上民族节日的主要习俗。(区域认知)3.运用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综合思维)4.通过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了解部分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措施,树立尊重和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四、 学与教活动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评价活动导入 1.观看视频,了解文化的范畴包括人种、语言、建筑等(视频中包含不同语言、不同人种、不同建筑特色)。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民居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2.阅读学习目标。 1977 年,旅行者号发射升空时携带的地球之音声像片 包含了大量关于人类文化的照片和问候语等。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文 化的范畴。 在课前完成评价量表中的“内容 1”何以文化—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1.用自己会的语言与同学打招呼。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联合国官方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 4.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5.欣赏同学们的节日卡片作品,交流节日习俗。 6.回忆学校运动会入场式精彩瞬间,交流民族服饰和民族舞蹈中的文化元素。 1.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学 会看图例和注记;描述分 布,学会从大洲+方位和国 家两个尺度表达分布特征。 2.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 说一说自身经历和所见所 闻所感。 活动结束后完成评价量表中的 “内容 2-5”美美与共—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1.运用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2.思考、交流并分享:基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应建立怎样的文化观念? 引导学生:基于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描述文化特点;基于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应建立的文化观念。 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平等的;每一种文 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值得其他文化学习的地方;理解和 尊重不同的文化,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分重要。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 活动结束后 完成评价量 表中的 “内 容6”经典流传—— 文化的保护与 传承 1.分析阿布辛贝神庙和阿斯旺水坝该何去何从,思考如何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提升辩证思维。 2.通过角色扮演“住房建设局 /农业水利局/村 民/游客”,分析哈尼梯田可以如何发展规划,为哈尼梯田的发展与保护出谋划策。 1.提供图文、视频资料和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如何平衡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 2.组织小组交流。课堂小结 从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描述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总结本节课内容作业 1.基础作业:完善学案内容。 2.拓展作业:世界文化遗产被认为是“人类献给未来的礼物”。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意义”为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