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民心思变:太平天国运动被动求变:洋务运动二课程目录CONTENTS三艰难应变: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四风云剧变: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一、民心思变: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早期经历1814年:生于广东花县,家境贫寒。幸得族人相助,7岁入私塾读书。1828年:14岁,赴广州应试落第。1836年:22岁,应试再落第,收到基督小册子《劝世良言》,未读,藏之。1837年:第三次落第;沮丧返家;大病,产生幻觉:见上帝和耶稣;始读《劝世良言》1843年:29岁,第四次落第,创拜上帝教。假如洪秀全科举成功,还会有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吗?为什么?一、民心思变:太平天国运动封建主义封建主义列强侵略战争赔款自然灾害战前战后如何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一、民心思变: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1851-1864)时间 过程 纲领 败因18511853 1855 1856 1861 1864 失败:天京陷落爆发:金田起义建都:定都天京全盛:西征北伐转折:天京变乱农民阶级的自身局限性重创:安庆失守《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一、民心思变: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政治主张。由于领导集团内讧,不能突破封建秩序,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一、民心思变: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乾隆十三年(1748)共设11个总督(包括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其中满9汉2。乾隆四十四年(1779),设11处总督,满7汉4 。——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总督:1872—1875年间,除1人为满人外,其余7人全为汉人。1876-1883年间,8处总督全为汉员。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问题: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一、民心思变:太平天国运动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清政府中央权力下移,专制统治大为削弱。湘系为总督的如曾国藩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刘长佑为直隶总督,左宗棠为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骆秉章为四川总督,毛鸿宾为两广总督,曾国荃、刘坤一为两江总督等。据统计,湘军将领先后出任总督者有19人之多。——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湘系如此,淮系亦然,淮系出任总督巡抚的情况如下:李鸿章曾任湖广总督、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张树声曾任江苏、贵州巡抚、两江总督、署理直隶总督、两广总督;刘秉章曾任四川总督;刘铭传曾任台湾、福建巡抚;潘鼎新曾任河南、广西、云南巡抚;丁日昌曾任江苏、福建巡抚等。——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问题: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一、民心思变: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外历史纲要 上》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广开言路未实施(农民阶级)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近代史》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2版否定了封建地主旧社会试图构建一个新社会二、被动求变:洋务运动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奕訢桂良文祥奏统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呈览请议遵行折》购买外洋器物,…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发起了洋务运动。二、被动求变: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自强”——官办军事工业19世纪70-90年代“求富”——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改革教育(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筹划海防(建立新式海军)1.背景:内忧外患2.思考:据图找出“洋务”的主要内容?二、被动求变:洋务运动1872年,首批30名赴美留学幼童开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留学教育的里程碑“万里蹈海赴花旗”二、被动求变:洋务运动这些留美学生回来后,绝大多数人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才。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詹天佑著名工程师唐绍仪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二、被动求变: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评价:(1)积极性:①引进了外国的技术和设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②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局限性:只引进西方军事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制度,失败是必然的。(“自强未强、求富未富”)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三、艰难应变: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1.边疆危机: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安全遇到严重危机1865-1877年英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沙俄占领伊犁西北边疆1884年,在新疆正式设省陆上:镇南关大捷,法军战败西南边疆1883—1885,中法战争(不败而败)签订《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对越南的占领1879,日本吞并琉球,宗藩体系的逐渐瓦解东南边疆中法战争马尾海战,福建水师全军覆没1885年,在台湾设省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三、艰难应变: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2.甲午战争:1894-1895根本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壮大,蓄谋侵略中国。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故意挑起战争。内容 危害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设工厂问题:《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进一步把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 ——陈独秀《说国家》激发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引发了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体现了台湾军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与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救国梦”三、艰难应变: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一)甲午战争的余波“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 ——陈独秀《说国家》②激发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引发了一系列救亡图存运动。③ 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①民族资产阶级开启了救亡图存的探索----康有为、梁启超等---“立宪救国梦”。三、艰难应变: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一)甲午战争的余波——中国人民的觉醒四、风云剧变: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1.背景:甲午战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列强侵华野心。2.表现:①三国干涉还辽;②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资本输出——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③美国:门户开放政策3.影响: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课堂小结农民阶级探索失败地主阶级探索破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敢问路在何方?依靠谁?走什么道路?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分水岭。促使中国人民思考对社会制度进行彻底变革,甚至抛弃清朝统治,按照近代民族国家的模式建立新的国家的观念已经开始出现。从此以后,维新与革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题。课堂检测1.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A.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B.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C.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D.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A2. 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B课堂检测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