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案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案 (1)

资源简介

4.2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本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第二单元的第6条编写,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如下: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2、学习目标
课题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识记
理解
分析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何为依法行政(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3)依法行政的任务和措施
(1)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2)行政监督体系的内容是什么(3)政府怎样接受监督
(1)理解权力和责任的关系(2)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3)人民民主和法制对政府监督的作用(4)多种监督形式与政府依法行政的关系
能充分运用民主权力、法律厂知识监督政府的立法、执法过程;全面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明确政府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多种监督形式对政府依法行政的作用
树立主人翁意识,充分行使民主权力,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二、教学重难点
1、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2、如何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三、学习过程
1、阅读课文,完成《政治学习评价手册》P034【知识梳理】部分的填空。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一、群众喉舌
政府镜鉴
探究与共享P46:(1)为什么《焦点访谈》备受众人关注
(2)在我们国家,还有哪些途径可以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
(3)尝试归纳《焦点访谈》的作用,进而说明民主监督对改进政府工作的重要意义。
探究提示:(1)《焦点访谈》专门报道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为群众鸣冤叫屈,替百姓呐喊,代表了群众的呼声,保障了群众的利益,是群众喉舌,所以备受百姓关注。这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方式。
(2)目前,我国已经依据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对政府权力的监督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新闻舆论监督外,还有人大及常委会、人民政协、社会公众、群众通过法定渠道、司法机关、政府系统内部等多种监督途径。
(3)《焦点访谈》是政府观察民情、倾听民意的一个窗口,是调节公众情绪的一个"减压阀",同时,也是社会公众民主监督政府的一个重要渠道。我国政府通过民主监督,可以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可以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可以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可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二、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膏的必要性。
(1)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实质是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利益,建设为民、廉洁、务实的政府。
(2)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可以使政府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廉洁奉公,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3)如果缺乏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就有可能使权力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2、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
(1)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如何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①要建立健全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②充分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
③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内容。
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杜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2)各种监督形式是怎样对政府行政进行监督的
①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在它的基础上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监督政府工作。监督的具体形式是:政府要定期向人大报告其工作;接受人大及常委会的质询;依法向有关人大常委会备案行政法规、规章。
②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政协可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方式进行监督,也可以通过做好有关课题,通过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
③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监督权是公民政治自由和权利的内容之一。公民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监督。具体的形式是提出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新闻舆论通过调查、采访,暴露政府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从而监督政府的行政行为。
④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当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法行政而侵害了群众利益时,群众可以到相关政府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对政府行为实行监督;也可到司法部门提出行政诉讼,发挥司法部门对行政的监督作用。
⑤司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是国家行使审判、监督守法的机关,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起到镇压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作用。
⑥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监察、审计等部门是行政机关内部的行政监督部门。监察部门通过加强廉政监察、执法监察、效能监察,督促政府公职人员廉洁从政,保证政令畅通,防止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审计部门是通过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政府投资管理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及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处理。
课堂探究P47:结合实例,对这两种观点作进一步说明。
探究分析:观点一:2003年省部级贪官档案:贵州省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方仁,云南省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嘉廷,河北省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浙江省原副省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钟麓,因收受贿路,侵吞公款,生活腐化堕落,受到开除党籍、革除职务、移送司法机关的处分。
上述高级政府官员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民公仆,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违法乱纪、滥用权力现象 其原因首先固然是其思想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不注重思想意识改造,法治理念淡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生,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但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政权力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是滋生腐败的制度根源。
因此,在政府行政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健全行政监督体系,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确保人民赋予政府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建设为民、廉洁、务实的政府,才能使政府公职人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为人民谋利益。
观点二,2004年4月23日,湖南省嘉禾县珠泉商贸城拆迁工程誓师动工。这个以极端理想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嘉禾县委上下干部看好的工程,严重地脱离了嘉禾县实际承担能力,极大地损害了工商业户的利益,遭到了工商业户的一致抵制,甚至演化为社会冲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干预下,2004年6月4日,珠泉商贸城拆迁工程下马。
政府行政是否依法,决策是否科学,手段是否适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人民群众是政府行政的直接对象,政府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政府依法行政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的监督。另一方面,更要发扬民主,切实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行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积极鼓励并支持公民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实施监督和制约,发挥民众的力量,推进政府依法行政。
课堂探究P47:请你列举实例,就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某一方面进行说明,并与同学交流共享。
探究提示:2004年6月23日,审计署最新年度的政府审计报告,以短短万言曝光了大量问题,在社会上引发了“审计风暴”般的效应。人们难以相信,本来肩负国家重要使命的一些部委和地方政府,为了小集体利益,竟然监守自盗,致使国家财产大量流失。“审计风暴”暴露出体制上的诸多漏洞,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制度建设的关注。
审计机关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机构。它通过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和收支、政府投资管理和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及税收征管的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依法处理。该事例体现了审计署通过行使其职责对政府行政情况的监督,说明了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监察、审计等部门)对监督和制约政府依法行政的重大作用。
4、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重要性)。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保证。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
(l)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对政府的有效监督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监督政府是社会主义制度良性运行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就是为了实现政府权力运作合法化、民主化,不断修正政府的执法行为,减少和防止工作中的错误。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由于权力的所有者(人民)与权力行使者(政府公职人员)相对分离,且政府权力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这就使得政府和人民的意志存在着可能不一致的情况。在缺乏有力的监督控制、掌权者又缺乏道德约束力的情况下,一些政府官员把权力变为个人或小团体牟取私利的工具,导致权力的滥用。所以,人民依据自己的利益和意志制定准则以规范政府的行为,对权力的实施、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可以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的行为。
(3)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政府行为只有表达民众的意志和利益,才能树立行政权力的威信,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主动接受政府的公共管理。政府要实现反映民意、为人民服务和公民参与的民主行政,必须靠健全的监督机制的有效监督来实现。
(4)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国家的侵犯。凡是搞特权、搞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从而保证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
三、为"阳光工程"喝彩
1、政府为什么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首先,国家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只有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才能更好地捍卫人民的利益,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其次,只有自觉地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赋予的权限,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表现。
政府实施"阳光工程",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将政府的"红头文件"向群众开放,有利于群众了解政府的执政情况,便于群众对政府行政工作进行监督,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具体表现。
3、政府实施"阳光工程",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2)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课堂探究P48:(1)在你看来,政府开放这些文件与你或你的家人有关系吗
(2)你对查询哪些政府文件的内容比较感兴趣 说说你的理由。
(3)调查本地政府在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探究提示:(1)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涉及城市建设、文化卫生、劳动人事;扶贫帮困、工商税务、物价管理等许多方面,以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键康、就业、保险、房改等内容为重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作为中学生,关心政府文化教育方面的政策,可以使我们了解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如,关于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经济负担、对特困生进行帮扶政策等。当遇到违反政府法规的情况时,可以利用相关条文保护自己的利益。又如,了解关于文化市场方面的规定,我们可以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影响,全面健康地发展自己。
(3)①参观本地政府的"政务公开栏"。②登录本地政府网站,查询相关政策、文件。③访问身边的成年人,听听他们对本地政府的评价。
1、正确理解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这是根据宪法授权迸行的,是最具权威、最高层次的监督。权力机关是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政府接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实质上是接受人民的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
(2)司法机关的监督。这种监督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是人民法院通过行政诉讼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政府依法行政;二是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通过追究惩治职务犯罪,防范和纠正政府公职人员违法犯罪行为,保证落实依法行政。
(3)人民政协的监督。政府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党的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
(4)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包括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的监督、公民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形式。
(5)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这主要由上级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组成。政府要加强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和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2、建立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1)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公民必须参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这是对政府监督的必要性。同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人民有权监督是对政府监督的可能性。
(2)目前我国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应该说是比较全面和严密的。它在实际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朋,然而实践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表明了这个体系存在缺陷。这个缺陷就是没有完善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3)我国必须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这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这个机制,一靠民主,鼓励公民参与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这才是最好、最有效的监督。二靠法制,使政府的决策、执法和执法检查都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3、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政府的监督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国家的行政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圾会拥有监督政府等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这种监督主要体现在审查政府工作计划和报告,监督政府日常工作等。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政府的监督还表现在人民代表所拥有的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质询权上。人大代表或人大常委会委员有权在人大会议期间或人大常委会开会期间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政府提出质询案,受质询的政府机关有责任根据人大代表或委员的要求作出必要的口头或书面答复。
提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因此,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
4、正确理解人民政协对政府的监督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性质决定了人民政协不同于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对政府的监督。人民政协通过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方式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5、正确理解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监督
人民群众通过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通过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违法和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来行使监督权。
批评和建议,即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缺点提出批评,对改进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
申诉,指人民群众对政府给予的行政处分不服或者受到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请求免除、减轻处理,给予公正待遇。
控告,指人民群众受到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侵害时,有权对他们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指控、告发,要求依法处理。
检举,指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揭发、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人民群众依法监督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示:公民的监督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一项政治权利,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课前
预习
知识建构
要点突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