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5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5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属于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的核心部分,是电学知识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学生已学习了电路的基本概念、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等基础知识。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分布规律,既是对前序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后续学习欧姆定律、电功率及复杂电路分析奠定基础。本节教学以实验为主导,是学生首次在电学部分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流程,强调电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数据分析和归纳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实践载体。本节所学是理解家用电器连接方式、电路故障排查及工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两个部分“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本节以实验为核心,帮助学生构建电流规律的物理观念,知道“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通过“现象→猜想→设计→验证→总结”的流程,带领学生体会探究电学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培养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2.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刚刚接触到电学知识。初步了解了电流概念、电路组成、电路图符号的绘制与识别,能够区分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对电流表的量程选择、串联接入电路的方法及读数规则有一定了解,具备连接简单电路的能力,但实际操作中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仍存在困难。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迷思概念和学习障碍。部分学生可能会错误认为“串联电路中用电器越多,电流会越来越小”。其次,部分学生对串、并联电流规律的数学表达式(I=I1=I2和I=I1+I2)的记忆往往会忽略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这一重要前提条件,导致分析问题时出现问题。 从思维和方法上看,初三学生在声、光、力、热部分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学习素养,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这些能力素养有待迁移应用到解决电学问题中。学生经历过多次探究实验,但是并不熟悉电学实验探究过程,缺乏减小电学实验误差、应对特殊情况的方法;设计实验方面可能存在考虑不周全、不合理的情况,实验操作规范化可能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能准确描述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2.能准确描述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科学思维 能够基于实验证据分析推理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发展归纳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中各处电流关系的过程中,能够基于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足够证据、做出解释,在交流评估中修正完善进而得出科学结论。 2.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基于设计的电路图准确、规范连接实物电路。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提高证据意识,养成保持客观理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分享与交流中,勇于表达和修正自己的观点,养成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正确连接电路,会正确使用电流表,会正确基于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知识回顾 在上一节课《电流的测量》中,通过一系列实验的发现: (1)在只有一个小灯泡的电路中,流出小灯泡的电流与流入小灯泡的电流________; (2)在同一个电源供电的条件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通过小风扇的电流___________; (3)在不同电源供电的条件下,通过同一个小灯泡的电流__________。 以上的这些结论,都是在“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的。 2.提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际电路中有些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的,有些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如图所示的串联电路,流过小灯泡L1和L2的电流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回顾结论: (1)在只有一个小灯泡的电路中,流出小灯泡的电流与流入小灯泡的电流相等; (2)在同一个电源供电的条件下,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通过小风扇的电流不相等; (3)在不同电源供电的条件下,通过同一个小灯泡的电流不相等。 2.学生基于实验现象或推理提出猜想:串联电路中,流过小灯泡L1和L2的电流相等或不相等。 通过复习单一用电器电路的电流规律,为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探究奠定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电流守恒的初步观念。 激发学生基于已有知识提出合理猜想,培养逻辑推理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观点,培养质疑精神。
新知探究 一、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1.分析问题 电源和两个小灯泡把电路分为三部分,为方便研究,在三部分内各任取一点记为A、B、C。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2.设计实验 (1)设计电路图 (2)设计实验数据表格 3.进行实验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测量,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和不同的电源规格,再多进行几组实验。 (3)分析数据,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IA=IB=IC 4.实验反思 本实验中能否优化一下实验方案,实现在一个电路中同时测取A、B、C三点的电流? 那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有怎样的规律呢? 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1.分析问题 这是一个由两个小灯泡组成的并联电路,电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干路和两条支路。这是干路部分,这是两条支路。请同学们思考,流过干路和两条支路的电流相等吗?如果不相等,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要寻找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也可以在干路上和两条支路上各任取一点,即电路图中的A、B、C三点。根据探究串联电路的经验,如何利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呢? 2.设计实验 请设计并画出你的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表格。 3.进行实验 (1)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测量,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操作中若出现问题可简明记录。 (2)更换不同规格的小灯泡,或更换电源规格,再多进行几次测量并记录各点的电流。 (3)分析数据,思考以下问题: ①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大小相等吗? ②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大小有什么定量关系吗? ③支路电流的大小一定相等吗?什么条件下支路的电流相等? (4)整理实验结论。 由于受时间和器材所限,实验中,我们每次只用两个小灯泡,其实前人已经做过大量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公式表示为I=I1+I2。 4.实验反思 观察自己的实验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本实验能否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同时测量和读取A、B、C三点的电流呢?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只要在三点处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出不同位置电流大小,就可以得到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2.绘制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表格。 3.(1)连接电路的过程中观察并回顾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2)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3)改变小灯泡规格,保持电源不变;或改变电源规格,保持小灯泡规格不变,多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4.进一步确认结论的可靠性。 1.猜想:干路电流应该大于支路的电流。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思考并回答:只需在三点处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出干路和支路的电流大小。 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表格。 3.(1)连接电路,进行实验。 (2)改变小灯泡规格,保持电源不变,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数据:①不相等,干路电流比任何一条支路电流都大。 ②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支路电流之和,即IC=IA+IB。 ③支路电流的大小不一定相等。支路中小灯泡规格相同时,支路电流相等。 4.进一步确认结论的可靠性。 明确探究目标,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设计实验,体现科学探究的连贯性。 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如量程的选择、电路连接),强化科学探究的严谨性;掌握电路连接与电流表使用的核心技能,提升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验证,直观感受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分布规律,形成科学概念。通过团队合作与数据共享,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协作精神;强调客观性与可重复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通过不同实验方案的双重验证,培养学生归纳与创新相结合的思维能力;培养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类比法将抽象的电流关系具象化,培养形象思维与迁移能力。 掌握多支路电路的实验设计方法,提升探究复杂问题能力。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形成对电流分配的完整认知。 进行本实验时,为了得到误差较小的数据,可以尽可能简化移动电流表的步骤。在不同支路切换电流表位置时,注意只调整电流表的一个接线柱。具体操作可参见本节课件中视频。 通过误差讨论与结论修正,培养批判性反思与科学责任感。
规律小结 总结一下这节课的规律。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I=I1=I2。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1+I2。 通过语言与符号的双重表达,内化核心概念;强化归纳与抽象能力。
学以致用 1.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A1的示数为1.8 A,A2的示数为1.2 A,A3的示数为1.6 A,这是通过L2的电流为______A,通过L3的电流为______A,通过L4的电流为______A。 2.小明用三个电流表和两个小灯泡做实验,检验并联电路干路电流是否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其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这个电路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在这根导线上打“×”,表示这根导线不能这样连接,然后画出正确的连接位置。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应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解决问题。 通过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提升识别电路、应用规律分析的能力。 通过电路纠错,培养逆向思维与问题诊断能力。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回顾整节学习过程。 学生从知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通过自主总结,巩固核心概念提升方法能力。
板书设计
15.5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