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学习目标:
■语言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句。
■思维能力
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情感。
■审美鉴赏
从修辞手法等角度品析文章的写景手法;通过想象体悟月色之美。
■文化自信
领会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
预习检测
1、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
2、翻译带横线的字词。
欣然起行 月色入户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3、翻译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说说你所了解的苏轼。
zǎo xìng bǎi
高兴的样子 门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院子里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
柏树的影子吧。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人物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诗文集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苏轼
1037—1101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才华横溢的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时间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原因 月色入户
人物 苏轼与张怀民
地点 黄州承天寺
课文 内容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苏轼和张怀民在承天寺的院子里散步,欣赏月景。
初读课文 共游承天寺
任务:请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并结合表格内容,
说说作者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地归纳课文内容。

1.从标题《记承天寺夜游》中找出一个关键字。
2.夜游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
再读课文——字斟句琢品“闲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前人点评此句,谓其“无一月字却无处不见月光”。请谈谈你对这一点评的理解。
鉴赏角度:
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
字斟句琢品“闲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字斟句琢品“闲景”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月光比作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横的藻、荇,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明净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营造出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这个句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点染出一幅幽静又不乏灵动的月下美景图。
(3)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积水空明”是对月光本身的形容,用竹柏的影子侧面衬托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
夜游承天寺心情变化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高兴
孤独
惊喜
悠闲平静
愉悦
感慨万千
雕章琢句悟“闲情”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资料:
21岁高中进士:“奋励有当世志”,“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38岁任密州太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岁任徐州太守:治理水患,力挽狂澜。
43岁(元丰二年)任湖州太守。同年,以诽谤嘲讽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
44岁(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租数十亩荒地经营,筑水坝,建鱼池,移树苗,种植稻麦和蔬菜。
背景资料:
元丰二年,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几遭杀身之祸。后来获释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文”,不得随意外出,无住所,无薪俸,生活贫困,只能租城东荒地自己耕种,在坡边自筑茅屋(故称东坡居士)
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
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雕章琢句悟“闲情”
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相与步于中庭
积水空明,竹柏影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雕章琢句悟“闲情”

雕章琢句悟“闲情”
清闲的人
有闲情雅致的人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旷达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五)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 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长江环抱着城郭,可知江鱼的味道鲜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
贬官儋州(海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海南。历经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 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晚年的苏轼以自嘲的口吻,总结自己的一生,将平生功业归之于被贬谪的三个地方 。这看似是对自己一生坎坷遭遇的无奈调侃,实则也蕴含着他对自己在困境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精神升华的一种独特肯定。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从苏轼
身上学到什么?
拓展延伸:
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课后延伸拓展
向苏轼诉衷肠
东坡先生:
见信舒颜!我是来自辰溪二中的 ,冒昧写下这封信,是想与您倾诉衷肠。
今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拜学了您的大作《记承天寺夜游》,我了解到了您是一个 的人。
近来,我心情很不愉快,因为 可是,从您身上,我知道了面对生活的困境,挫折时,要 。
辰溪二中2409班 XXX
2025年9月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