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岳阳楼记 课件(共6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岳阳楼记 课件(共68张PPT)

资源简介

(共68张PPT)
范仲淹
新课导入
(1)自幼孤贫,勤学苦读;
(2)庆历新政,政治革新;
(3)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4)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5)先忧后乐,心系天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及节奏并背诵全文。
赏析精练、生动的语言及精彩语段。
学习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结合的写法。
深刻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知人论世
走进文本
活动一
字希文,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本文就选自《范文正公集》。他一生坎坷,出身贫寒,两岁丧父,和母亲随任小官吏的继父四处迁徙,其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常常只能吃一点韭菜末,但他昼夜苦读,从小就自诵“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989—1052)
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
走近作者
走进背景
滕子京和范仲淹同榜考上进士,两人的友谊从此开始。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黜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支持范仲淹改革的滕子京也因此被贬谪到岳州。第二年,滕子京重新修建的岳阳楼即将落成,想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欣然受命,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此诞生。
走进岳阳楼
岳阳楼为湖南岳阳古城西门城楼,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谪守岳州的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走进文体
“记”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 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读准字音
读顺结构
活动二
指导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指导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②予(yú)/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指导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③若夫(fú)/淫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ánɡ)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ɡ),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指导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ɡ)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hào)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指导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⑤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自由读,读出情绪
(1)听读感受情绪(播放优秀范读)。
(2)个读,读准停顿、重音、语气。
(3)点读,小组内评价朗读。
(4)齐读,交流重点句读,全班齐读。
寻找读,积累成语名言
(1)找出文中出现的成语,并探究它们在今天的意义。
气象万千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
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政事顺遂,人民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在现代汉语 中,“具”写作“俱”)
水势浩大的样子。(在现代汉语中,多写作“浩浩荡荡”)
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寻找读,积累成语名言
(2)找出文中的名言警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整体感知
理解文意
活动三
词句翻译-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 具兴。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到。
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同“俱”,全、皆。
翻 译: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荒废的事业。
词句翻译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托。
翻 译: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于是
形作名,贤能的人。
连词,来。
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介词,在
代指重修岳阳楼。
词句翻译
予观 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胜景,美景。胜,美好。
水势浩大的样子。
翻 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不定,气候变化多端。
宽阔无边。际涯,边际。
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晖,日光。

全,整个
代词,那
词句翻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壮丽景象。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如此……那么。
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至、到达。
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得无,表推测。
助词,的
助词,的
词句翻译
翻 译: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的景象啊,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词句翻译
若夫 淫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
冲向天空。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芒。
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倾,倒下。摧,折断。
连绵不
断的雨。
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指天气放晴。
傍晚天色昏暗。
冥冥,昏暗。
词句翻译
翻 译: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在阴云中;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词句翻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国,指国都。
翻 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会觉得)满眼尽是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就悲伤了。

连词,表承接,就
词句翻译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日光。
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广阔。
时而飞翔,
时而停歇。
集,停息。
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芷,白芷。汀,小洲。
形容草木茂盛。
和煦
词句翻译
翻 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时而潜伏时而浮出;岸边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而青绿。
词句翻译
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翻 译: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着水面闪着的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呢!
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这是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的玉。
哪有尽头。极,尽头
有时,偶尔
词句翻译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
偕,一起。
翻 译: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感到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
端着酒,迎着风。
把,持、执。
词句翻译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 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探求。
古代品德
高尚的人。
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以,介词,因为
处在高高的朝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名词,表现
助词,的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词句翻译
翻 译: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词句翻译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微,如果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词句翻译
翻 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文言积累——通假字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南极潇湘(至、到达)
极:
此乐何极(尽头)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在洞庭一湖(全,整个)
一:
一碧万顷(数词,一)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偶尔)
或: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来)
以:
不以物喜(介词,因为)
政通人和(和乐)
和:
春和景明(和煦)
长烟一空(全)
文言积累——一词多义
文言积累——古今异义
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微小
越明年
古义:及,到 今义:越过
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日光 今义:风景
予观夫巴陵胜状
古义:代词,那 今义:丈夫
沙鸥翔集
古义:停息 今义:聚集
文言积累——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形容词作名词 ,贤明之人。
动词作名词,表现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或异二者之为
文言积累——特殊句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省略主语“滕子京”。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应为“吾与谁归”。
属予作文以记之。
“……也”,表判断。
判断句:
倒装句:
省略句:
理解思路
体会主旨
活动四
划分层次,理解段意
第1段:
第2段:
第3,4段:
第5段: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政绩,交代作记缘由。
概括描写洞庭湖全方位的胜景,是登楼所见。
细致描写洞庭湖阴晴之景带来的悲喜之情,是登楼所感。
抒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忧后乐的人生抱负,是劝勉言志。
(叙事)
(融情于景)
(写景抒情)
(议论)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一段)
政绩为“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滕子京是因何来到巴陵郡的?
3.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什么?
4.作者作记缘由是什么
2.滕子京在巴陵郡政绩如何
“谪守”(“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埋伏笔。)
(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二段)
衔远山,吞长江,(气势非凡)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晴变化)
1.岳阳楼的“大观”体现在哪里
“北通巫峡,南极萧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2.为什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领起下文第3、4段的是那句?
作者是怎样描绘洞庭湖的全景的?
衔远山,吞长江
衔远山,吞长江
从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所看到的景色,是远景。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空间上描写湖面的广阔浩渺。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二段)
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异”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二段)
4.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二段)
5. 作者在这里没有对岳阳楼详加描绘,原因是什么?
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备矣”,因此不必再去重复;
第二,从全文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岳阳楼的建造经过和它的构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引发出自己的观点。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三段)
1.这段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2.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
抒发了迁客骚人凄凉、悲伤的情感。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三段)
淫雨霏霏,薄暮冥冥
览物之情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缘由:患得患失,悲景生悲情。
4.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四段)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这段写的是怎样的景色
3.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2.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
抒发了迁客骚人欢乐、喜悦的情感。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四段)
春和景明
长烟一空
览物之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缘由:因美景而忘乎官场的喜悦之情
4.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四段)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了什么修辞?
这句话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有风时湖光泛金、无风时月影如璧的美好景象,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四段)
5.课文的三、四段分别描绘了洞庭湖怎样的画面?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什么心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四段分别描绘了洞庭湖阴冷、晴朗的不同画面。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6.“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将二者进行对比?
作者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忧乐观进行对比,突出古仁人的高尚情怀,表明了自己对古仁人的推崇和效法之心。
迁客骚人
古仁人
阴风苦雨则悲
风和日丽则喜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执着个人得失
忧民忧君
先忧后乐
览物之情
思想胸襟
小我
大我
④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学 习 任 务 单
岳阳楼之景
巴陵胜状图 洞庭风雨图 ③___________
景物
特点
情感 ——
意图
衔远山……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虎啸猿啼
春和景明……此乐何极
①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__________
温暖明媚,柔美秀丽
壮美磅礴,变化万千
阴冷晦暗,压抑沉郁
洞庭春晴图
远谪的悲苦郁闷之情
心旷神怡、遗忘得失荣辱的乐观情怀
将岳阳楼之大观简略带过,引出迁客骚人并无不同的览物之情,开启下文
承接上文,对比下文,体现了迁客骚人“悲”的一面
对比上文,体现了迁客骚人“喜”的一面。与第3段一起,为对比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忧乐观做铺垫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五段)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主旨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五段)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作者一时冲动而说吗?
不是。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这次他只是想借《岳阳楼记》一文使其广为人知罢了。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五段)
3.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勤政亲民,积极进取,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的伟大抱负。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五段)
4.从下面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范仲淹?
2岁丧父,家境贫寒,但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他发愤苦读,冬日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26岁登进士科后,因敢于直言,屡遭贬斥,不被重用。
52岁时,任陕西经略副使,改革军制,巩固西北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
54岁时,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建议十事,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徭役。但因此为守旧派所不容,再度遭贬,流转任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一生四起四落。为官三十七年,在京城生活却总共不到四年,皆因“理或当言,死无所避”。在贬谪期间,范仲淹几乎每到一地,就会建学校、兴教育,他创建过的学校中有名的有苏州府学(现为苏州中学)、绍兴稽山书院和邓州花洲书院。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五段)
4.从下面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范仲淹?
看到了一个拥有豁达胸襟、远大抱负的范仲淹: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研读课文,思考问题(第五段)
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你读出了一份什么味道?
一份敬慕——表达了对“古仁人”的向往与敬慕,作者愿与古仁人有同样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一份劝勉——表达了作者希望滕子京具有旷达的胸襟,志存高远。
一份孤寂——表达了作者曲高和寡的孤独之感。
一份期待——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多涌现忧国忧民之人的期待。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板书设计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写景抒情)
洞庭湖
(写景)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叙事)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议论抒情)
对比
体会语言美
骈散
结合
句内对
政通人和、唐贤今人、朝晖夕阴、迁客骚人、樯倾楫摧、虎啸猿啼、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春和景明、岸芷汀兰、心旷神怡
句间对
段间对
衔远山,吞长江;进亦忧,退亦忧;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第3段和第4段,这两段是排比段,也是骈偶段。
平仄交替,多以平声收束,读之悠扬婉转,余音徐徐。
韵脚字具有珠圆玉润的美感,如形、明、惊、顷、青等,清脆而悠长;汤、湘、忘等,绵长而嘹亮。
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偶句。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多用四字句
体会语言美
大量使用双声叠韵词
大量使用同
义、反义词
如双声词“潇湘”“隐曜”“满目”“游泳”,叠韵词“远山”“长江”“万千”“静影”“锦鳞”,收到了金声玉振、回环往复的共鸣效果,形成了极强的视听冲击。
同义词“衔—吞、际—涯、通—极、隐—潜、啸—啼、心—神”等,使表意更加精细准确,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反义词“废—兴、朝—夕、宠—辱、喜—悲、进—退、忧—乐”等,在对比和衬托中,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课堂衍生
知识拓展
活动五
拓展延伸
联系现实: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代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也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具备的道德情操。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先忧后乐”的优良传统,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现实。
课堂练笔——拟写课文联
上联: ,仁人岂会喜物悲己。
下联:滕子京修岳阳楼寄托胸怀 , 。
拟写课文联
参考提示:
范仲淹绘洞庭湖抒写抱负
志士怎可先乐后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