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三章三角形 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单元测试(人教版2024)一、单选题1.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 )A. B. C. D.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等腰3.如图,根据图中的角度和边长,能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 )A. B. C. D.4.现有长度分别为2、3、4、5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BDC等于( )A.44° B.60° C.67° D.77°6.如图,将一副学生用三角板(一个锐角为的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重合并如图叠放,当,则( )A. B. C. D.7.如图,在△ABC中,∠ACB=110°,∠A=20°,D是AB上一点,将△ABC沿CD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的点B'处,则∠ADB'等于( )A.40° B.20° C.55° D.30°8.如图,在中,已知点D、E、F分别是、、的中点,且,( )A.2 B.1 C. D.9.如图,AD∥BC,∠D=∠ABC,点E是边DC上一点,连接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H,点F是边AB上一点,使得∠FBE=∠FEB,作∠FEH的角平分线EG交BH于点G.若∠BEG=40°,则∠DEH的度数为( )A.50° B.75° C.100° D.125°10.如图,点D,E分别是△ABC边BC,AC上一点,BD=2CD,AE=CE,连接AD,BE交于点F,若△ABC的面积为18,则△BDF与△AEF的面积之差S△BDF﹣S△AEF等于( )A.3 B. C. D.6二、填空题11.在中, ,则 .12.如图所示,直线,,,则的大小是 .13.如图,是的边延长线上一点,过点作,若,,则的度数为 .14.如图,在中,为边上的中线,已知,,的周长为20,则的周长为 .15.如图,已知直线被直线所截,且,,分别平分,,,分别平分和,,分别平分,…依次规律,得点,则的度数为 .三、解答题16.(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满足|a-4|+(b-9)2=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已知a,b,c是△ABC的三边,化简:|a+b-c|+|b-a-c|-|c+b-a|.17.已知在中,、、的对边分别为a、b、c.(1)化简代数式:______.(2)若,,求的各内角度数.18.如图为7×9的网格,每一小格均为正方形,已知△ABC.⑴画出△ABC中BC边上的中线AD;⑵画出△ABC中AB边上的高CE;⑶直接写出△ABC的面积为 ▲ .19.图①、图②、图③均是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线段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以为边画,要求:(1)在图①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在图②中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在图③中画一个钝角三角形.(2)点C在格点上.20.大刚利用一根长的竿子来测量路灯的高度.他的方法如下:如图,在路灯前选一点P,使,并测得,然后把竖直的竿子在的延长线上左右移动,使,此时测得.请根据这些数据,你帮大刚求出路灯的高度.21.如图,沿着的方向平移至,,.(1)求的度数;(2)若的周长为,平移距离为则四边形的周长为 .22.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组织班上的同学开展了探究两角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活动,如题24图,已知射线AM∥BN,连接AB,点P是射线AM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不重合),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且分别交射线AM于点C,D.[探索发现](1)当∠A=60°时,求证:∠CBD=∠A.(2)”快乐小组”经过探索后发现:不断改变∠A的度数,∠CBD与∠A始终存在某种数量关系.①当∠A=40°时,∠CBD= 度;②当∠A=x°时,∠CBD= 度(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3)[操作探究]”智慧小组”利用量角器量出∠APB和∠ADB的度数后,探究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他们惊奇地发现,当点P在射线AM上运动时,无论点P在AM上的什么位置,∠APB与∠ADB之间的数量关系都保持不变.请写出它们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3.【课本再现】已知:如图1,P是三角形内一点,连接,.求证:.证明:如图2,延长,交于点D.是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是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知识迁移】如图3,求证:(1);(2).(3)【拓展延伸】如图4,五角星五个“角”的和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B3.【答案】B4.【答案】C5.【答案】C6.【答案】D【解析】【解答】解:∵,∴,∵,∴,∴,故答案为:D.【分析】先利用对顶角的定义可得,再结合,求出即可.7.【答案】D【解析】【解答】解:在三角形BAC中,因为∠ACB=110°,∠A=20°,所以∠B=180°-110°-20°=50°,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CB'D=50°因为∠B'是三角形AB'D的外角所以∠ADB'=∠CB'D-∠A=50°-20°=30°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继而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出∠CB'D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出∠ADB'的度数即可。8.【答案】A9.【答案】C10.【答案】A11.【答案】12.【答案】13.【答案】14.【答案】1715.【答案】16.【答案】(1)22;(2).17.【答案】(1)(2),,18.【答案】解:⑴AD即为所求;⑵CE即为所求;⑶7【解析】【分析】(1)根据中线的意义以及网格线的特征作图即可;(2)根据高线的意义以及网格线的特征作图即可;(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作图即可.19.【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即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答案不唯一).【解析】【分析】根据网格画出符合条件的三个三角形即可,答案不唯一.20.【答案】路灯的高度是21.【答案】(1)解:,,,,沿着的方向平移至,(2)19【解析】【解答】解:(2)∵△ABC的周长为 15,∴AB+BC+AC=15,∵△ABC沿着BC的方向平移至△DEF,平移距离为2,∴DF=AC,AD=CF=2,∴四边形ABFD的周长=AB+BF+DF+AD=AB+BC+CF+AC+AD=15+2+2=19,故答案为:19.【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B=40°,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BAC=80°,最后根据平移的性质计算求解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周长求出AB+BC+AC=15,再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出DF=AC,AD=CF=2,最后求解即可。22.【答案】(1)证明:∵AM∥BN,∴∠A+∠ABN= 180°.又∵∠A=60°,∴∠ABN=180°-∠A=180°-60°=120°.∵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CBP=∠ABP,∠DBP=∠PBN.∴∠CBD=∠CBP+∠DBP=∠ABP+∠PBN=∠ABN=×120°= 60°.∴∠CBD=∠A(2)70;(90-)(3)解:∠APB=2∠ADB.理由如下:∵BD平分∠PBN,∴∠PBN=2∠NBD.∵AM∥BN,∴∠PBN=∠APB,∠NBD=∠ADB.∴∠APB= =2∠ADB.【解析】【解答】解:(2)①根据(1)中证明过程,当∠A=40°时 ,∠ABN=180°-∠A=180°-40° =,∴∠CBD=∠ABN=×=;②同理,当∠A=x°时 ,∠ABN=180°-∠A=180°-x° ,∠CBD=∠ABN=(180°-x° )=-;故答案为:70;(90-).【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得∠A+∠ABN= 180°,可以得到∠ABN;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BP=∠ABP,∠DBP=∠PBN;根据等量代换原则,可得∠CBD=∠ABN=60°=∠A;(2)根据(1)中证明过程,当∠A=40°时 ,∠CBD= ;当∠A=x°时,∠CBD=-;(3)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PBN=2∠NB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PBN=∠APB,∠NBD=∠ADB;根据等量代换原则,即可得∠APB= =2∠ADB.23.【答案】(1)解:如图,延长交于Q,是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是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即..(2)解:是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即..(3)180°【解析】【解答】解: 拓展延伸:如图,标注五角星的顶点及交点B,C,是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等量代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量代换)【分析】(1)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2)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再求出,即可得到;(3)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再利用角的运算和等量代换可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