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阶段性巩固测验(1.4-1.6)考试范围:1.4-1.6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均指同一物质的是()A. 氧化钙、消石灰、CaO B. 氯化氢、盐酸、HClC. 碳酸钙、熟石灰、 D. 氢氧化钠、烧碱、NaOH2.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B. 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和C. 段(不含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 整个变化过程的溶液中镁离子数目没有改变3.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进行推理,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的有()①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也能与酸反应④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一定是碱溶液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4.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①,,, ②,,,③,,, ④、、、⑤、、、A. ①③④⑤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③④5.小亮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避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A. B. C. D.6.向装有稀硫酸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加 10%的溶液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溶液质量的变化的关系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7.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 在稀硫酸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液温度升高,该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 某溶液用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约为 10),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D. 在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断定硫酸氢钠溶液一定呈酸性8.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不增加新的杂质)。下列药品选用和除杂操作中,正确的是()A. 滴加溶液,至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B. 滴加溶液,至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C. 滴加HCl溶液,至不产生气泡为止D. 滴加溶液,至不产生气泡为止9.小燕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向试剂乙中滴入液体甲,气球膨胀。引起气球膨胀的原因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选项 乙 甲A. 水 浓硫酸B. 锌 稀盐酸C. 氧化钙 水D. 氢氧化钠 水A. A B. B C. C D. D10.甲、乙两厂分布如图所示,箭头代表水流方向。两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六种离子,两厂分别含有其中不同的三种离子。如果在处取水样进行检测,废水的 pH大于7;两厂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将废水中的某些离子转化成沉淀,这样处理后处的废水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处废水中含有、、B. 处废水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C. 处废水显蓝色D. 处废水中溶解的溶质可用作肥料11.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B. 加入克 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C. 加入克 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D. NaOH溶液由克递增到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对应的一项是()A. 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B. 盐酸具有酸性——除铁锈C. 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改良酸性土壤D. 食盐能使细胞失水——腌制肉类13.现有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三种无色溶液,小丽认为可用下列四种物质进行一次性鉴别,你觉得不可行的是()A. 无色酚酞试液 B. 试纸 C. 溶液 D. 紫色石蕊试液14.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①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也能使其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②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中没有金属离子,因此不属于盐类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也能与酸反应④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只有③ D. ①②③④15.将一定质量的溶液与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点时,所得溶液的B. 点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含有C. 至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 至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6.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含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直至过量,实验操作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写符号)。(2)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4)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下列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字母)。A.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B.取样,滴加少量溶液C.取样,加入少量粉末 D.取样,滴加少量溶液17.小政同学在复习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1)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图中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某蔬菜基地在种植蔬菜时,常施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1)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________(填字母)。A.碳酸氢铵 B.草木灰 C.硫酸钾(2)草木灰呈碱性,你认为它能否与所选的氮肥混合施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杭州生产西湖龙井,是全国农产品的地理标志。查阅资料可知,龙井茶园的土壤以弱酸性最为适宜。(1)小金采集到了四种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浸出液的,结果如表所示。其中,最有可能来自龙井茶园的是________(填字母)。土壤样品序号 A B C DpH 3.6 6.8 7.5 8.3(2)龙井茶的采摘部位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佳,要求叶片饱满。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除修剪枝叶外,还需要合理施肥。下列化肥中最适合用于龙井的是_______(填字母)。A. B. C. D.20.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某些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用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性质③中,代表的物质类别为_______。(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用了硝酸银,写出硝酸银与另一种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21.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及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小科按如图甲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往盛有一种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另一种初温相同的溶液,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实时显示数据和曲线(如图乙所示,横坐标表示时间,左边纵坐标表示,右边纵坐标表示溶液的温度)。结合反应过程并分析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_,时烧杯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2)烧杯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一堂科学实验课上,老师为每组同学分别提供了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让他们用1%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几组同学的设想及做法:(1)如图甲所示,甲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用滴管慢慢滴入 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组同学的设想: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试纸多次测定溶液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①下列使用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中B.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C.将试纸润湿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②由于用试纸需多次测定,较繁琐,且所测数值不够精确。在老师指导下,乙组同学取了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数字化实验,由计算机描绘出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则图乙中 a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同学要计算出本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除了要用到已有数据外,你认为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23.粗盐的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的、、、泥沙等杂质。如图所示是由粗盐获取较纯净精盐的一种方法:请分析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除去可溶性杂质、、,操作 Ⅰ中依次加入的物质(所加物质均过量)和顺序,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B.、、C.、、 D.、、(2)操作Ⅰ中所加物质均过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获取较纯净精盐,操作Ⅱ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B、C实验中均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写出任意一个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上实验,未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3)小明提议,将D实验中的换为 KCl,也可验证酸与盐的反应,但小丽认为此改进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在拓展性课程活动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见物品验证酸的一些性质: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剂(主要成分是)、鸡蛋壳(含)、牵牛花汁液、铁钉、苏打(碳酸钠)。[查阅资料] 牵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在中性溶液中显紫色,在碱性溶液中显蓝色。[实验过程](1)在鸡蛋壳上滴加白醋,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_____________。(2)小明知道酸能与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氢气,但当他将铁钉放入足量的白醋中后,并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气泡不明显可能与酸的浓度和种类有关。为了验证与酸的浓度有关,还需用到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A.1%的醋酸 B.3%的盐酸 C.5%的醋酸(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还想验证酸与碱的反应,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步骤 操作 现象1 将食品干燥剂加入适量清水中,搅拌后静置 放出大量的热2 取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先加入牵牛花汁液,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再变为紫色,最后变为红色[评价反思] 科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科学。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26.将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溶液混合均匀,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1)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__________℃左右。(2)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4)通过计算确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7.烧碱有部分变质,测定烧碱的纯度(假设样品中只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这两种成分,且碳酸钠是变质产生的),做了如下实验:取烧碱样品,分四次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数据如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每次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5 5 5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40.4 44.3 54.3生成质量 /g 1.1 1.1 0 0请根据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表格数据显示,盐酸在第________次反应中耗尽。(2)表格中的数值为________。(3)请计算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28.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然后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_____________。(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①的值是__________。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29.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归纳总结的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其中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3)请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30.某同学在探究酸碱盐反应实验时,向和混合液中逐渐加入的 NaOH溶液,所得溶液质量与所加NaOH溶液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点的溶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段溶液质量上升变缓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页,共10页【答案】1. D 2. C 3. A 4. A 5. C 6. B 7. D8. A 9. B 10. B 11. C 12. C 13. A 14. C15. C16. (1)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 (4)AC17. (1) (2)18. (1)A (2)不能;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会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19. (1)B (2)D20. (1)产生蓝色絮状沉淀(2)酸 (3)(合理即可)21. (1)稀盐酸 和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22. (1)指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①B ②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盐酸的密度23. (1)AD (2)确保可溶性杂质全部被除去( 3)加入适量的盐酸不断搅拌,将溶液的调为 724. (1)或 (2)D (3)KCl和稀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25. (1) (2)C (3)再滴加白醋至过量26. (1)21 (2)酸与碱反应是放热反应( 3)NaOH、NaCl(4)解:由图像可知,时, HCl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设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解得答: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7. (1)2 (2)49.3(3)加入样品产生的质量设样品中变质产生碳酸钠的质量为。解得,烧碱样品中 NaOH的质量分数:答:烧碱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7%。28. 解:(1)由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红色消失,说明酸与碱发生了反应;(2)酸碱中和的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H2O;(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80.4-60.4=20;②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58.5 20g×7.3% xx=2.34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2%.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故答案为:(1)无色酚酞试液;29. (1)[或,合理即可] (2)(合理即可) (3)黑色固体逐渐消失(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⑥⑨ ②③⑤⑥⑨30. (1)硫酸铜、硫酸钠、硫酸或(、、)( 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则溶液质量上升缓慢(2)H+和OH-结合生成H2O;(3)①20;②5.2%。(1)根据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分析;(2)根据酸碱反应是粒子的变化分析;(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②根据氯化氢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阶段性巩固测验(1.4-1.6).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