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年度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统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综合评价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 )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驱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2.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我国古代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商业文明 C.海洋文明 D.游牧文明
3.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4.“大禹治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故事。下列关于“大禹”及“大禹治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大禹治水是远古传说
B.大禹最早创立禅让制
C.大禹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D.大禹治水的故事传递了人们对大禹的尊敬爱戴之情
5.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与匹畴的。其中将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6.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
7.清朝末年,河南安阳的农民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后来被北京的官员王懿荣买了下来。经过研究发现,这些符号最早出现在 ( )
A.炎黄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夏朝 D.商朝
8.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这充分表明春秋时期 ( )
A.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B.手工业高度发达
C.炼钢技术发展 D.畜牧业发达
9.“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制度逐渐瓦解,天子先前至少从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的国家,这时分裂成五颜六色的碎块。”材料中的“此时”是 ( )
A.史前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0.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较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在其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
A.严明法度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
11.商鞅从“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这一原则出发,坚持“国以功授官予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的这一措施 ( )
A.促成了尚武风气的形成B.确立了官僚政治体制
C.消除了宗室贵族的影响 D.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12.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 ( )
A.始建于公元前221年 B.在当今仅存旅游价值
C.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D.消除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水患
13.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原因
14.孔子认为只有统治集团的贤明,才能够实现“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这体现的孔子思想是 ( )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 “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15.国学大师张其成说,少年读《论语》,中年读《道德经》。还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德经》是万经之首的说法。《道德经》和
《论语》是哪两家学说的经典 ( )
A.道家和儒家 B.道家和法家
C.儒家和法家 D.法家和墨家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历史信息。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房屋的复原图,请你据此推断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概况,并说明这两种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4分)
(2)图3所示为我国传说中的人物炎帝的塑像,我们今天仍然尊崇炎帝的原因是什么 (3分)请写出与他同一时期的另一个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的名称。(1分)
(3)图4中的建筑位于山西临汾,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相传在其之后依次成为该部落联盟首领的是哪两位 (2分)他们有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2分)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了解史前史(没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可以借鉴的资料有哪些。(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图1青铜器是哪个朝代铸造的 (2分)它有何地位 (2分)
(2)请识别并写出材料一中图2所示甲骨文中的任意一个,联系所学知识说说甲骨文和我们现今汉字之间的关系。(4分)
材料二 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 ————夏鼐(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材料三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的考古工作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使我们对于商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概况,有了较为翔实和深刻的认识。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土与发现的共同重要意义。(2分)
18.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社会转型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生产发生巨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发生的变化。(2分)
【改革成就霸业】
材料二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三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2)材料二中,“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伟业 (2分)在这一过程中,齐桓公打出怎样的旗号,成为成就伟业的关键策略 (2分)
(3)材料三中的“商君”指的是谁 (2分)他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场改革所产生的共同影响。(3分)
【思想产生碰撞】
材料四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②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③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④兼相爱,交相利。
(5)阅读材料四中的名言,将序号填写在与学派对应的空格内。(只填序号)(4分)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言
19.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14分)
【行为与抱负】
材料一
(1)相传孔子曾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请列举出一例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2分)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 (2分)
【名家与伟人】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传》
(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2分)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
【思想与现实】
材料三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
(3)“这样一个大背景”指的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的原因。(2分)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影响 (2分)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D)2.(A)3. (A)4.(B)5.(C)6. (C)7. (D)8. (A)9.(C)
10.(D)11.(D)12.(C)13.(D)14.(B)15.(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图1、图2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房屋的复原图,请你据此推断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概况,并说明这两种房屋样式不同的原因。(4分)
答:概况:原始农业产生,过着定居生活。(2分)原因:自然条件的影响。(2分)
(2)图3所示为我国传说中的人物炎帝的塑像,我们今天仍然尊崇炎帝的原因是什么 (3分)请写出与他同一时期的另一个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的名称。(1分)
答:原因: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3分)人物名称:黄帝。(1分)
(3)图4中的建筑位于山西临汾,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相传在其之后依次成为该部落联盟首领的是哪两位 (2分)他们有哪些品德值得我们学习 (2分)
答:首领:舜、禹。(2分)品德:品行高尚,为民解忧。(2分)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了解史前史(没有文字记载前的历史)可以借鉴的资料有哪些。(2分)
答:考古遗址,远古传说等。(2分)
17.(1)材料一中的图1青铜器是哪个朝代铸造的 (2分)它有何地位 (2分)
答案答:朝代:商朝。(2分)地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2分)
(2)请识别并写出材料一中图2所示甲骨文中的任意一个,联系所学知识说说甲骨文和我们现今汉字之间的关系。(4分)
答:甲骨文:田、牛、鱼。(2分)关系: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出土与发现的共同重要意义。(2分)
答:有助于我们了解商朝(或商周时期)的历史。(2分)
18.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发生的变化。(2分)
答:铁制农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2分,意思相近即可)
(2)材料二中,“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伟业 (2分)在这一过程中,齐桓公打出怎样的旗号,成为成就伟业的关键策略 (2分)
答:伟业: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2分)旗号:“尊天子,攘四夷”。(2分)
(3)材料三中的“商君”指的是谁 (2分)他代表了哪一阶级的利益 (2分)
答:“商君”:商鞅。(2分)阶级:新兴地主阶级。(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场改革所产生的共同影响。(3分)
答:增强了国家的实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霸业的实现奠定了基础。(3分,言之有理即可)
(5)阅读材料四中的名言,将序号填写在与学派对应的空格内。(只填序号)(4分)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言 ① ③ ④ ②
19.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14分)
(1)相传孔子曾坐在杏坛上弦歌讲学、教弟子读书,请列举出一例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2分)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是什么 (2分)
答:成就:创办私学。(2分)目的: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2分)
(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2分)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2分)
答:评价:认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分)主要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2分)
(3)“这样一个大背景”指的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的原因。(2分)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有何影响 (2分)
答:“这样一个大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或兼并战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2分)原因:各家学派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最终是想要用自己的学说解决当时所面临的社会问题。(2分)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各家思想推动了社会的变革;等等。(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