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精准命题·取得高分
前锋区高2026届高考模拟月考试题(三)
九 月 · 历 史
(暨前锋区高2026届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考试)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预祝你们考试成功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武丁多次派妇好统领军队参加征伐战争。妇好多次征募军队,创下商代一次征兵数量的最高纪录;她亲自主持庄严神圣的祭祀,代表商王室祭祀列祖列宗。这反映出商代( )
A.“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 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C.“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 D.“先王有服,恪谨天命”
2.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包括成套漆器、丝织品、竹木器等千余件随葬品,同时发现的T型帛画描绘出“引魂升天”的场景。当时的文献记载中有“形魄归地,魂气升天”,“厚葬重币者则称为孝”等。这说明西汉初年的丧葬观( )
A.符合道家追求的丧葬理念 B.体现制度化的等级性差异
C.反映多重观念的融合趋势 D.彰显神权支配的厚葬风俗
3.韩愈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佛教与“天命”不一样,它不具有降灾或赐福的能力。程颢和程颐则认为“佛氏之道,一务上达而无下学,本末间,非道也”,即佛教并没有“体用合一”、“上下合一”的思维模式。韩愈和“二程”提出这些主张意在( )
A.阐明自然界规律 B.融合儒佛两家思想精髓
C.传播无神论思想 D.维护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4.“墨敕斜封”是唐代特有的一种政治现象。唐中宗时,常不经两省而径直拜封官职。但中宗究竟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带,不用常规形式,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墨敕斜封”的出现反映了( )
A.专制皇权的强化 B.三省制约的失效
C.政治腐败的加剧 D.行政效率的提高
5.宋代城市户口出现,当时城镇居民被称为“坊郭户”。政府首次将坊郭户作为一种法定的户籍分类编定。这主要源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门第观念的淡化 D.贱民阶层的消失
6.在反击沙俄入侵的过程中,清政府将原来在东北边疆繁衍生息的赫哲、达斡尔、鄂伦春等众多部族大批内迁,编设“新满洲”。此后,吉林、黑龙江的八旗驻防部队主要由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东海女真与索伦、达斡尔等部的“新满洲”组建而成。“新满洲”的编设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治边理念 B.区域民族交融进程加速
C.移民政策拓展了版图 D.户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7.19世纪中叶,西方开始关注中国西南边疆,制造了“云南神话”叙事话语,认为“云南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在财富的省份”。诸多西方人士涌入中国西南边疆,并在西方出版系列游记、调查报告等。这些行为( )
A.引起了中国的海疆危机 B.助推中国西南边地的开发
C.致使法国势力范围扩张 D.便利了列强对西南的侵略
8.20世纪初,有些人认为城墙是“落后”的象征,是“闭关自守时代”的产物。以成都为例,晚清和民初的改革和重建令成都大城和小城的旧城墙遭到巨大破坏,且随着人口增长,四个城门无法承担交通枢纽的重任,人们开始抱怨城墙弊端。这反映出近代化转型期的中国( )
A.对城市功能定位的新认识 B.社会舆论左右政治决策
C.城市自治传统的传承延续 D.对传统抱彻底否定态度
9.1937年以后,陕甘宁边区特别注重选举的宣传工作,如耐心细致地从基层开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将选举的政策、意义、方式、具体操作办法以及好处,通俗易懂地告诉广大民众。陕甘宁边区的做法意在( )
A.反击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B.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接轨
C.践行井冈山革命的道路 D.巩固和扩大全民族抗战局面
10.1953年底,上海市政府成立“新国营剧团”,大力推动民间剧团的改制。除在政治上把关、思想上引导外,从1954年到1957年,市政府向非国营剧团的演职员发放了救助金和冬衣冬被等物质上的补助。这些( )
A.推动了文艺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贯彻了文艺领域的“双百”方针
C.突显政府对人民思想教育的重视D.表明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11.1980年初,薛暮桥在为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起草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意见》中主张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但这一思路未能在决策层形成共识。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经济体制改革以思想解放先导 B.中央决策对改革方向起根本作用
C.改革开放的实践推动思想解放 D.理论突破需经过实践检验方能确立
12.在罗马帝国东部,通用希腊语,是所谓希腊化的世界;在罗马帝国西部,通用拉丁语,是所谓罗马化的世界。不论在帝国东部或西部,希腊语或拉丁语(在除希腊或意大利外)都只是通行于政府机关和城市之中,在广大农村则仍是各地语言的世界。这说明罗马帝国时期( )
A.罗马化的程度较深 B.罗马民族居优势地位
C.帝国文化并不统一 D.罗马人文化成就较大
13.哲学家维柯(1668-1744年)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终生都生活在异族统治下。他认为不同民族尽管起源和发展道路不同,在社会发展上却具有某些基本一致的规律可寻,他在对人类文明进程研究中提出了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是人类步入文明社会的动力。维柯的思想( )
A.根植于意大利民族国家的形成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C.科学地阐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D.闪耀着理性主义的光芒
14.1844年,美国参议员詹姆斯·布坎南宣称:“美国人民一个伟大而重要且注定要完成的使命,就是把基督教自由和法律的赐福从这块广袤大陆的一端传播到另一端。”布坎南其后就任美国第15任总统(1857—1861年)。布坎南的宣言意在( )
A.推动新教思想的影响扩散 B.代表美国国内主流的扩张舆论
C.掩盖西进运动的资本逻辑 D.转移国内对奴隶制问题的关注
15.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指出,一战时期英国的宣传体系经历了错综复杂的长期变化,这是因为生性多疑的各党派政客害怕对手把钱花在为自己谋利益,因此至战争将要结束时才成立了宣传政策委员会。这表明英国政党制度( )
A.阻碍了战时总动员体制的建立 B.分权制衡传统制约政府集权化
C.不适应世界大战下的政治运作 D.能有效避免执政党的信息操控
16.控制论是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组织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通信的科学,由美国数学家维纳于1948年提出,同时期苏联很快出现了大量批判控制论的文章。但1961年,苏共中央党代会正式为控制论正名,称其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工具”,进而将控制论写入党纲。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美苏关系影响科学理论地位 B.苏联改革影响科学理论地位
C.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科学理论 D.苏联重视理论对经济的作用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政府认为“招徕远人,阜通货贿”,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繁荣社会经济,于是积极招徕“蕃商”,绥怀礼待“蕃客”,曾“分四路招致南海诸蕃……至者倍其初,珍货大集,朝廷遣中使赐宴以劳之”。宋代沿海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万国商中也包括大量穆斯林商人,“诸蕃国之富盛多宝货者,莫如大食”;随着穆斯林“蕃客”来宋人数和长期定居人数的增加,穆斯林“蕃学”逐渐形成,主要集中在广州和泉州。
——摘编自张艳《宋代穆斯林“蕃学”的特质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文明冲突了上千年,互相都不能接受对方。文明冲突理论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发展出来的。后来的学者,非要把信奉“君子和而不同”的儒家文明也加到这个理论中,就出现了各种削足适履的事例。除了在历史细节上经不起推敲,基于清初传教士来华而衍生出的各种文化冲突理论还有一个先天缺陷;就是无法解释传教士事业在康熙时代的辉煌。哪怕在雍正禁教以后,也没有任何传教士认为这是中西文化冲突所致。
——摘编自孙立天《康熙的红票:全球化中的清朝》(成书于20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穆斯林“蕃学”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总结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简要评析该观点。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发明的传统”具有一种仪式或象征特性,试图通过重复来灌输一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而且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事实上,只要有可能,它们就试图与某一适当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过去建立连续性。
——摘自[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等《传统的发明》
材料二 1868年,日本爆发王政复古政变,武装倒幕派夺取政权,拥立16岁的明治天皇。政变发生后,佐幕势力并未自动瓦解,很多中立藩也处于摇摆、观望状态。在当时情境之下,宣示武装政变的正当性,打破武家政权存在的合理性,争取观望中的各藩加入倒幕阵营,对维新政权能否存续至关重要。基于形势的需要,再加上岩仓具视等公卿和新加入中央政府的长州、萨摩中下级武士的推动,王政复古政变至明治初期政府采取了诸种举措塑造了天皇作为政权主体和主导变革的核心形象。这些举措包括:宣示政归朝廷,围绕天皇亲政设立官制;迁都东京,组织大规模天皇巡幸;宣扬“祭政一致”,完备宫中祭祀体系及设施,强调天皇亲祭和最高主祭地位;改革宫中制度和实施带有近代色彩的天皇教育。若非武装政变及颠覆性的制度变革,在古代日本严格的等级制度下上述变化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这个角度看,“王政复古”是以复古之名进行的政权重构。
——摘编自张艳茹《王政复古政变至明治初期的日本皇室改革》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简要论述霍布斯鲍姆等有关“传统的发明”的理论。(要求:观点明确,自拟主题,史论结合。)
19.(20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1845年,英资丽如银行在香港、广州设立分支机构,该行曾在香港发行纸币。
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准在广东开设造币厂铸造银元,所铸银元与外国银元一并行用,正式开始了中国官铸银元的历史。此后,各省以广东银币模式为标准,纷纷设厂铸造, 自铸银元不断增加。
1897年,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在上海成立,发行银两票和银元票。
1900年,广东造币厂在铸造银元的同时,开始铸造铜元,其后,各省纷纷仿效,广铸铜元。近代中国货币又添一种金属铸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遂由过去主要使用银两制钱变为主要使用银元、铜元。
1905年,清政府在天津设造币总厂,中央政府始加入银元铸造行列。
1908年,清政府设立交通银行,发行纸币,规定无论公私出入款项,应缴一切库款官款,纸币都与现银无异,一律通用。民国建立后,国家银行实力增强,地方银行和商业银行大量建立,纸币的发行更为广泛。
1920年,上海有银炉24家,银炉的组织形式,都是家庭手工业性质,区别只是规模大小。银炉铸出的银锭必须送到公估局评估重量和成色,达到或者超过最低标准者方可进入流通领域。公估局是近代才出现的新机构,是适应近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而产生的。
1924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出版了《国家商业汇兑要览》,编制了“十九省重要城市流通货币的概况表”,罗列了不同地区货币使用情况。如上海,通用银币以袁头币最为流行,其次为江南、湖北、广州、大清龙洋……银两虽只有二七宝银一种,但平砝(重量标准)却有六种。通用纸币的本国银行就有十多家。
——摘编自贺水金《不和谐音:货币紊乱与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民生》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况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货币紊乱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货币紊乱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此线以下无试题内容
九月·历史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九月·历史
前锋区高2026届高考模拟月考试题三前锋区高2026届高考模拟月考试题(三)
九 月 · 历 史 参 考 答 案
(暨前锋区高2026届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考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C D A A B D A D A C C D C B B
17.(1)条件:国家政策支持为“蕃学”创设提供制度保障和文化宽容氛围;海上贸易繁荣形成物质支撑;稳定的侨民社群催生文化教育需求;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蕃商云集,促成“蕃学”区域性集中发展。
(2)核心观点:文明冲突理论有其局限性(文明冲突理论不适用于儒家文明)。
评价:文明冲突理论实际上源自西方学者对欧洲国家历史的研究,以宗教为依据强调不同宗教文明的冲突,忽视了中国历史的特殊性。(从文明冲突理论源起的局限性切入)
中国儒家思想强调“和而不同”,受儒学深刻影响的中华文明对异质文明具有包容性,因此用文明冲突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是不严谨的。(从文明冲突理论适用性上的局限性切入。也可以选取材料中关于“无法解释传教士事业在康熙时代的辉煌”的内容进行论述)
超越文明冲突理论的束缚,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对当下的中西对话也有一定的启发和警示。
18. 发明“传统”与改革正当性的寻求
中外各国改革历程中,从历史中寻找改革的依据,借助古代传统或权威以谋求顺利推进改革的做法屡见不鲜。
中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托古改制”的策略,周代制度礼仪、孔孟儒学常常作为被发明的“传统”的对象,后代改革者们常常借助与这段历史建立联系推行改革。王莽以恢复“周礼”为名推行改革,实行土地国有,废除奴隶制,推行计划经济等,但因政策脱离实际而失败。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通过《孔子改制考》等书,将孔子塑造为“托古改制”的先驱者,为鼓吹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欧洲的改革者常常从古典希腊、罗马以及早期基督教教义寻找与过去的连续性。文艺复兴是典型的假借“复兴”古典文化以求实现市民阶层的人文主义的变革,人文主义者以其为名,推动思想解放和世俗化。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等人则从早期基督教教义中寻找合法性,主张回归《圣经》原始教义,反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由此可见,通过灵活诠释古代经典,对古代制度和思想进行选择性解读,有选择地与古代建立起相关联性,借助古代传统并对其进行“再发明”,是削弱保守派反对,降低改革阻力的常见策略。然而并非所有“被发明的传统”都会被人们所接受,能否平衡传统与现实的需求,以及统治者的执行能力是成败的关键。
19.(1)特征:本位不明,主辅币不清;传统性货币与近代性货币并存;中央、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与非官方发行的货币并存;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并存;货币流通的区域性与区域内货币流通的多样性并存。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长期动荡的社会局势;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国封建势力的倾轧。
(2)延缓了货币的近代化进程;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不利于统一、公平、高效的财政税收制度的建立;加剧了通货膨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