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新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新生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康巴什区初一新生基础素养调研
语 文
(完成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同学们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共有32道小题,满分为100分,完成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试卷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亲爱的同学,当你踏入中学校园的时候,便开启了一段充满奇妙与挑战的读书之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为了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愿你在阅读的旅途中看到最美的风景。
活动一:响应活动倡议,开启阅读之旅(20分)
根据要求答题。
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①悠悠万事,阅读为大。阅读,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着无法比拟的分量。即使我们正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但是阅读带给我们内心的那份安宁,从未间断。 ②阅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阅读,是变化多端的万花筒,在一页一册里jué chá到先辈的zhì huì;阅读,是打开的一扇窗,让你窥见充满guāng máng的世界;阅读,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在字里行间就能让你jīng lì人生的风雨…… ③作为新时代的公民,阅读是你的义务,也是你的zé rèn。因此,我们倡议全校同学参与读书活动,大家快行动,莫dān ge,让我们以书为友,以读为乐,让阅读带你欣赏世间美景,让阅读助你修炼做人的气节。请相信,也许你的衣着并不华美,但读书会让你光彩照人。 ④同学们,让我们拿起书本,享受阅读的乐趣吧!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阅读带我们领略广mào的大地,照亮人生的道路吧。少年正是读书时,挺膺担当谱新篇。让我们一起在书海中扬帆启航! 第一实验小学 2025年8月
1. 这份倡议书的第②③自然段里有六个词语是用汉语拼音书写的,请你替换成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注意要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2. 阅读倡议书要把字音读正确。请选出下面词语的正确读音,把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即使A(jí shǐ) B.(jì shī) ( )
(2)间断A(jiān duàn) B.(jiàn duàn) ( )
(3)身处A(shēn chǔ) B.(shēn chù) ( )
(4)扬帆A(yáng fān) B.(yáng fán) ( )
3. 下面词语中“漫”,与“漫长”一词中“漫”的意思相同的是( )
A. 漫谈读书 B. 漫不经心 C. 漫漫黑夜 D. 漫天卷地
4. 汉语的词语构成很有意思。比如“爆炸”一词,“爆”有“猛然破裂”的意思,“炸”也表示“突然破裂”,组成一个词语还表示“物体急剧膨胀破裂”。下面词语中也有这个特点的词语是( )
A. 欣赏 B. 风雨 C. 公民 D. 窥见
5. 第④自然段中“广mào”一词“mào”字,结合句子和下面汉字的意思,应该使用的汉字是( )
A. 茂:草木繁密。 B. 袤:南北的长度。
C. 懋:盛大的样子。 D. 冒:向外透,往上升。
6. 关于第④自然段“挺膺担当谱新篇”中的“膺”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膺”字的结构是左上包右下结构。 B. “膺”字的读音可能与“鹰”相同。
C. “膺”字指一种飞禽,和大雁类似。 D. “膺”字的本意可能与身体有关系。
7. 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替换成下面的诗句是( )
A.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C.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8. 第③自然段提到“阅读助你修炼做人的气节”,不禁让我们想到下面表达追求高尚气节的古诗是( )
A. 杜牧的《山行》 B. 李白的《望天门山》
C. 王冕的《墨梅》 D. 苏轼的《题西林壁》
9. 同学们一起讨论“阅读为大”的含义。下面说法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为大,说明我们要多读书,要有一定数量,要多多益善。
B. 阅读为大,强调人在成长中离不开阅读,它排在优先的位置。
C. 阅读为大,指阅读时能和高尚人物对话,陶冶自己的心灵。
D. 阅读为大,是说阅读能跨越时空,阅读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
10. 阅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请仿照倡议书第②自然段的写法,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写出你的答案。
阅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一位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了一首小诗,可是诗句的顺序错乱了。请你按一定的意思把这些句子重新排序,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她那是带着神秘的微笑在等待你
( )世间一切美妙的图景她那里都有
( )你可以捧她在手也可以悄悄走开
( )书籍在那书架上静静地默不作声
( )那美景会透过眼眸送入你的心底
( )你定会从那文字里看到各种景象
( )可是当你捧着她打开她的一瞬间
活动二:捧读经典名著,开展阅读分享(16分)
根据要求答题。
12. 阅读了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以后,有三位同学分别写了作品梗概,准备在阅读分享会上与大家交流。但是,他们写的都有欠缺。请你依据他们写的梗概,按照一定顺序整理一下,帮助他们写一个作品梗概。
《宝葫芦的秘密》作品梗概(一) 王葆有一天在河边钓鱼,真的得到了一个神奇的宝葫芦。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想要什么,宝葫芦就能立刻变出来,无论是学习上的难题、生活中的琐事,还是要参加的娱乐活动,宝葫芦都能轻松解决他的需求。这让王葆别提多兴奋了。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宝葫芦从别人那里“偷”来的,王葆也逐渐意识到了。后来,他一下惊醒了,原来自己做了一个梦。
《宝葫芦的秘密》作品梗概(二) 王葆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好奇心的孩子,从小就听奶奶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故事听多了,自己也特别想拥有一个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他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后来王葆不但没有得到幸福和欢乐,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烦和苦恼。他把宝葫芦的秘密告诉了大家,表示与这个“宝贝”决裂。他使劲地把宝葫芦一扔,轰然一响,宝葫芦炸成碎片。
《宝葫芦的秘密》作品梗概(三) 王葆从小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特别想得到一个。后来他到河边钓鱼,真的得到了一个宝葫芦。可是宝葫芦给他带来好多烦恼。他和同学下象棋,想吃掉对方棋子,那棋子就飞进他嘴里。他为班里做了一个起重机模型,这个模型马上就出现了,可当模型倒坍后,大家让他重新安装,他却手足无措,当众出丑。他觉得再也不能不劳而获了。
13. 为了更好地分享《宝葫芦的秘密》这部作品,李华同学又查阅到下面的两份材料,想选择一个用在自己的推荐中。你建议他使用哪一份材料,为什么?
材料一:作者张天翼
《宝葫芦的秘密》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张天翼创作的。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说:
“他是真正的童话大王。”张天翼年纪大了以后得了重病,右身瘫痪了,右手也不能拿笔写字了。为了给小朋友创作有趣的故事,送去精神食粮,他坚持锻炼用左手写字,继续为孩子们创作。
材料二:对作品的评价
——《宝葫芦的秘密》充满着成长的力量和智慧,给我们带来非凡的魔力……宝葫芦是每一个孩子的奢望,真正的宝葫芦,在我们双手的创造中诞生。
——作者是带着微笑进行创作的,他以善意的笑来“捉弄”王葆,并使其幡然醒悟。许多幽默和诙谐成分的有效介入,给作品以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作品逸趣横生。
我建议选择材料___________,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同字们准备以《我们心中的“宝葫芦”》为题制作读书展板。如果要使用隶书书体书写这个名称,应该使用( )
A. B.
C. D.
15. 阅读了《宝葫芦的秘密》以后,同学们发现“葫芦”这种事物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有吉祥的寓意。大家把发现梳理了出来,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①葫芦内部籽实繁多,象征家族人丁兴旺,寄托对家族延续的美好期盼。
②葫芦的谐音是“福禄”,“福”指幸福,“禄”指财富,象征富贵吉祥。
③葫芦的形态“外刚内柔”,具有守护功能,可以驱散邪气,阻挡灾祸。
④葫芦是绿色的,代表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顽强的意志与坚韧的品格。
16. 同学们阅读了各种不同书籍,近期还想再召开一次读书分享会。同学们邀请你作为读书分享会的策划人,把下面的策划书补充完整。
读书分享会活动策划书 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9月25日 活动地点:班级教室 活动分工:待定 活动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
(1)为了让此次分享会目的更加明确,也更吸引人,同学们拟定了下面的活动名称,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并说明理由。
①阅读分量 ②我们一起来阅读
③扬帆启航 ④“阅”见世界,“读”享成长
我认为第__________个名称最恰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本次读书分享会的活动流程,至少写三项。
(3)如果你同时是分享会的主持人,在分享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你号召同学们读的收获运用到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中,鼓励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你会说些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做一个总结发言,并写下来。30字以上。
活动三:收集相关资料,研究阅读现状(11分)
根据要求答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17. 材料一、二、三是同学们查找到的三份统计图,都是关于__________情况的调查统计。
18. 从材料可以看出,选择在家里进行阅读的人最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在__________进行阅读的人最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19. 一提起阅读,人们一般就会想到阅读纸质书,可是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__。
20. 从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青少年每周阅读能达到的时间是__________小时;
2025年与2024年相比,阅读能达到5小时以上的人数有所__________。
21. 材料四是同学们围绕“AI时代,我们应该坚守哪些好的阅读习惯”这个话题进行的交流记录。请你根据大家的发言梳理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分条目写下来。
22. 如果请你也参与同学们的讨论,你认为在AI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坚持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呢?请你补充1-2点,分条目写下来。
活动四:走进古今文章,学习读书榜样(23分)
(一)(6分)
王充读书
王充,汉①之博学者也。少孤②,乡里称孝。后至京师,受业太学,师班彪。充好学不死守③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④肆⑤,阅所卖书,一见辄⑥能诵忆,遂博通百家之言。
注释:
①汉:汉代。②孤:幼年丧父的孩子。③死守:不知变通地遵守。④市:集市。⑤肆:店铺。⑥辄:马上,于是,就。
23. 关于“王充,汉之博学者也”一句中的“博”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取:取得 B. 姓 C. 大 D. 多;丰富
24. 根据上下文内容,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少孤,乡里称孝。
(2)后至京师,受业太学,师班彪。
25. 一位同学读了这篇文言文后,梳理了在读书方面要向王充学习的地方。其中梳理的与文章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不死板地学习文章的内容,要懂得变通 B. 要刻苦学习,生活有困难也要想办法读书
C. 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与观察生活结合起来 D. 记忆背诵书本内容对深入学习很有帮助
(二)(17分)
深潜无声
①2025年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在武汉逝世。回想起采访黄旭华院士的经历,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让我不禁泪湿眼眶。
②2019年新春,我怀着敬仰与忐忑的心情,走进黄旭华院士的办公室。他身形清瘦,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眼神格外明亮,仿佛能看穿一切。他的办公室堆满了书和文件,一摞摞整齐摆放在书架上、办公桌周围;甚至房间的角落里,也都码放着各种资料。纸张间密密麻麻印刻着文字和公式,散发着淡淡墨香。
③黄旭华出生于1926年,求学之路极其坎坷,自小就在战火淬炼中立下远大志向。
④小学毕业后,因全面抗战爆发,黄旭华曾半年多未能上学。得知县城中学搬迁到山区,他和二哥走了四天山路,脚都磨出了血泡。后来,几经波折,他才考上桂林中学。
⑤桂林作为当时大后方的重要城市,深受日军轰炸之苦。每次防空警报一响,人们就得躲进防空洞。黄旭华回忆说,警报一天不解除,就要在山洞躲一天,挨一天饿。跑出山洞,有时在路边的树上看到悬挂着的残肢断臂,一派惨不忍睹的景象,心中充满怒火。
⑥“我原来是想跟长辈一样去学医的,后来感到国家太弱了,弱国就要挨打,就要被侵略、被宰割,我要科学救国。”黄旭华先后考上了当时的中央大学航空系和国立交通大学船舶系。他毅然选择了船舶专业,大学期间,还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⑦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命运。他连行李都没带,只背了一个小背包,就从上海到了北京。去了才知道,国家要研发核潜艇,他成为最早参与研制的29人之一。
⑧当时科学技术薄弱,科研手段和试验设备不是空白就是待建或正建,但他们等不起。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一个数据,经常要动员一批人,夜以继日苦干若干天。为了确保计算结果准确,往往还分两组同时进行,如果结果不一样,就得从头再来,直到相同为止……
⑨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当“黑色巨鲸”奔入大海之际,在场的人无不热血沸腾,黄旭华更是喜极而泣。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自己的行动狠狠回击了外国媒体说中国“永远造不出核潜艇”的傲慢断言。
⑩1988年,黄旭华已过花甲之年。当年4月,我国首次开展核潜艇深潜试验。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亲自上艇坐镇,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参与极限深潜试验。钢板承受巨大水压,发出“咔咔”响声。要知道,在极限深度,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承受的压力达1吨多,超过100米的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足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
“当潜艇完成极限深潜试验,起浮到安全深度时,全艇参试人员沸腾了。握手的握手,拥抱的拥抱,有的人都激动得哭了。”黄旭华讲起当时的情景依旧难掩激动,他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
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黄旭华30年隐姓埋名,60载风雨兼程。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神秘,却担负神圣的使命:无声,却蕴藏无尽的力量。
无数网民跟帖致敬,寄托哀思——
“为国铸剑,黄老一路走好!”
“致敬,您帮我们每个人直起了腰!”
“有一种人生,深潜无声,却震耳欲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请按照时间节点,梳理相关事件,并填写黄旭华院士的情感,完成下表。
时间 相关事件 情感
小学毕业后 目睹日军轰炸惨象 怒火
报考大学 (1) 坚定
1958年 (2) 全力以赴
1970年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3)
1988年 参与极限深潜实验 (4)
27. 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
28. 请你联系上下文,在第⑨自然段横线处补充人物的内心想法。
29. 文中有一位网友留言“有一种人生,深潜无声,却震耳欲聋。”请你联系文章内容(黄旭华具体事迹)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材料:
自从1958年参与核潜艇项目后,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没有回过一次家。因为工作要求,他从未对家人、对母亲说起过自己的工作。家里多次写信,问他在北京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都避而不答。家人病逝,他也没能回去,兄弟姐妹埋怨他,他没有任何言语。
30. 以下三个结尾你更喜欢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结合文本结构或情感表达)
A.2025年2月6日,黄旭华院士,这位为祖国“深潜”一辈子的人走了,但他的精神却如星辰般永远闪耀。
B.黄旭华院士正如他办公桌上的那盆红掌,火红而又翠绿。 阳光洒落下来,在斑驳的光影中,那抹鲜艳的红与绿,与老人伏案工作的身影交相辉映,仿佛在诉说着一位九旬科学家永不褪色的报国热忱与长青的科研生命。
C.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黄旭华院士那句“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言犹在耳,如深海中的声呐,在时光的浪潮里回响不息。
31. 文章记录了许多网友的跟帖致敬留言,读完故事,请你也撰写跟帖来寄托哀思。
活动五:参与征文撰写,讲述读书故事(30分)
32. 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接近尾声,最后请每个同学撰写一篇征文。题目是《读书带给我___________》,请先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把题目补充完整。比如,读书带给我快乐,读书带给我解决问题的答案,读书带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读书带给我友情,读书带给我想象的翅膀……然后围绕题目,结合具体事例写一篇作文。
2025年康巴什区初一新生基础素养调研
语 文
(完成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同学们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共有32道小题,满分为100分,完成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试卷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亲爱的同学,当你踏入中学校园的时候,便开启了一段充满奇妙与挑战的读书之旅。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为了营造书香氛围,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将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愿你在阅读的旅途中看到最美的风景。
活动一:响应活动倡议,开启阅读之旅(20分)
【1~11题答案】
【答案】1. 觉察 智慧 光芒 经历 责任 耽搁
2. ①. A ②. B ③. A ④. A 3. C 4. D 5. B 6. C 7. B 8. C 9. A
10. ①. 是打开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 ②. 在你探索未知时帮你解锁知识的宝藏
11. ①. 4 ②. 1 ③. 2 ④. 3 ⑤. 7 ⑥. 6 ⑦. 5
活动二:捧读经典名著,开展阅读分享(16分)
【12~15题答案】
【答案】12. 示例:王葆是个充满幻想与好奇心的孩子,从小就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便渴望拥有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后来他在河边钓鱼,真的得到了一个神奇的宝葫芦。有了宝葫芦,王葆想要什么,宝葫芦都能立刻变出来,无论是学习难题、生活琐事,还是娱乐活动需求,都能轻松解决,这让他十分兴奋。但宝葫芦带来的东西都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还给他增添了不少烦恼。比如和同学下象棋时,他想吃对方棋子,棋子就飞进他嘴里;他为班里做的起重机模型瞬间出现,可模型倒坍后,他却因是宝葫芦变出来的而手足无措,当众出丑。王葆逐渐意识到不能不劳而获,后来他一下惊醒,原来只是做了个梦。
13. ①. 示例:二 ②. 材料二围绕作品内容和主题展开评价,能帮助听众理解作品的成长意义与艺术特色,更贴合阅读分享会推荐作品的需求。 14. B
15. ④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④ ②. 这个名称巧妙运用谐音,将“阅”“读”嵌入其中,既点明了读书分享会的主题是阅读,又体现出通过阅读可以认识世界、收获成长,富有文采且能吸引大家参与。
(2)开场致辞:由主持人介绍活动主题、目的和流程,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读书分享:同学们轮流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心得体会和推荐理由,每人3—5分钟。
互动讨论:听众针对分享内容提问,分享者解答,并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书籍的理解。
总结颁奖:主持人总结活动亮点,并评选最佳分享者颁发小奖品,以资鼓励。
(3)示例:同学们,今天的读书分享会让我们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和智慧。希望大家将书中的启示转化为行动,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应用,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的风帆。让我们一起努力,从书中汲取营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活动三:收集相关资料,研究阅读现状(11分)
【17~22题答案】
【答案】17. 中国青少年阅读
18. ①. 家里方便、舒适 ②. 地铁或公交车上 ③. 环境嘈杂,不利于专注阅读
19. 电子书阅读是青少年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占比很高
20. ①. 1—3 ②. 减少
21. ①阅读时要专心致志,专注投入。②经常参加读书分享会,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③每天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长期坚持。④采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如大声朗读等。
22. 示例:①做好阅读笔记,将阅读中的感悟、好词好句等记录下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②阅读后进行思考与反思,联系自身生活或其他知识,深化对作品的认识。
活动四:走进古今文章,学习读书榜样(23分)
(一)(6分)
【23~25题答案】
【答案】23. D 24. (1)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2) 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 25. C
(二)(17分)
【26~31题答案】
【答案】26. (1)为科学救国,毅然选择船舶专业(2)参与核潜艇研制(3)喜极而泣(4)激动自豪
27. ①. 外貌 ②. 环境
作用:外貌描写展现出黄旭华院士的身形与岁月痕迹,体现他为科研的付出;环境描写通过其办公室堆满书籍、资料的场景,侧面烘托出他热爱科研、勤奋钻研的形象。
28. 示例:我们做到了!中国有了自己的核潜艇,再也不用受他国的核威慑了,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29. 黄旭华参与核潜艇项目后,30年隐姓埋名,对家人也绝口不提工作,默默奉献,这是“深潜无声”;但他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国拥有了核潜艇,挺直了民族的脊梁,影响深远,可谓“震耳欲聋”。这种默默奉献却创造伟大成就的人生,令人敬仰。
30. 示例:我更喜欢A结尾。从结构上,它与文章开头黄旭华院士逝世的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从情感表达上,将黄旭华院士的精神比作星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对他精神永远闪耀的赞美与崇敬之情,情感真挚强烈。
31. 示例:黄旭华院士,您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默默奉献一生,“深潜”为国,功绩彪炳。您虽离去,但精神永存,我们会永远铭记您!
活动五:参与征文撰写,讲述读书故事(30分)
【32题答案】
【答案】例文:
读书带给我快乐
季羡林老先生说过: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读书带给我们快乐,读书让我们遇见最好的自己……,一提起读书,我就不由得想起那次窃读的经历来。
也许是我与书有着特殊的缘分吧,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爱看书,可看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以至于在学校里住校的一个晚上萌发了偷偷躲在被窝里看书的念头。
熄灯钟一响,我便假睡骗过了值班老师。悄悄挨了半个小时左右,我像一个夜猫子偷偷起来,拿起一个手电筒,打开我早已藏好的课外书,扑在床上,盖好被子,便开始了我的窃书之旅。
我把被子仅仅按住,让被子裹着我的全身,唯恐那个地方透出一点光线来,被值班老师抓个正着。从这以后,便开始了我的窃书行动,在这些宁静的夜晚,我贪婪地吮吸着书中的各种知识。我兴高采烈地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看到书里有人难过,我会为他流泪;看到书中有人开心,我会为之欣喜;看到书里有人被冤枉,我会为他抱不平。同学们都进入了梦乡,而我却进入了书乡。在这些寂静的夜晚,只有我的真真翻书声在隐隐回荡……
读书,使我获得许多知识;读书使我大开眼见;读书,更使我快乐!我愿此生与书为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