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培优月考卷】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一)(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乐学培优月考卷】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一)(含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乐学培优月考卷】第一次月考(一)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看拼音,写词语。(5分)
xùn qī 将至,为了不让洼地受灾,村干部zhào jí 村民
shāng yì 防洪的事。为了做好xié tiáo 工作,村干部还
专门来到了地方政府,双方的配合非常 shì yí 当前的状况。
二、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写词语。(6分)
理所( )( ) 人影( )( ) 绝口( )( )
同归( )( ) 难以( )( ) 同心( )( )
1、像“人影( )( )”这种结构的词语我还能写一个: 。 (1分)
2、选词填空。(2分)
(1)全体技术人员 ,大干了二十天,终于把复杂的设备安装完成。外方专家看后,直竖大拇指,说:“这效率,简直让人 。”
(2)我不能把同桌的帮助当成是 的事, ,而应该向他表示感谢,并在他有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三、选择题。(16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眼睑(liǎn) 允诺(nuò) B.输赢(yíng) 待会儿(dài)
C.任丘(rén) 半亩(mǔ) D.搁置(gé) 杭州(háng)
2、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缺:A.缺乏,短少;B.残破,残缺;C.该到而未到;D.泛指一般职务的空额。
(1)林林热爱学习,从来不缺课。( )
(2)班级劳动委员这个职位暂时没人,需要补上这个空缺。( )
(3)月亮为什么会有圆有缺呢 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老师。( )
(4)中华大地自古以来从不缺一心为国的英雄儿女,如刘胡兰、邱少云、杜富国等。( )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故宫钟表馆里有许多设计 、造型美观的钟表。
②天文学家用 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③杂技演员的 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A.精巧 精彩 精密 B.精巧 精密 精彩
C.精彩 精巧 精密 D.精彩 精密 精巧
4、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马蹄的嗒嗒声,像轻快的音乐。(拟人)
B.蔺相如的门客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比喻)
C.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夸张)
D.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设问)
5、下列成语和所表达的情景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左右为难——如果和最好的朋友小明一块儿去秋游,就不能到姥姥家忙农活了,可姥姥的身体不好,家里还有那么多的农活需要帮忙。
B.喋喋不休——他只用简单的几句话,就把事情分析得条理清晰。
C.神气十足——拿了奖状的小弟弟走在路上昂着头,挺着胸,大摇大摆的,让人为之侧目。
D.悠然自得——爷爷把水杯放在茶几上,顺手拿起一张报纸,然后躺在摇椅上看起来。
6、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
B.因为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所以敌人的“扫荡”被粉碎了。
C.经过老人的调整,使河中的搭石变得更加平稳了。
D.乘坐喷气式飞机去旅行,速度绝对是够快的了。
7、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2分)
猎豹猎捕时时速可高达110千米。 它以超过100 千米的时速奔跑时,最多只能跑几百米。 超过时生理结构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会因身体过热而死。
A.猎豹虽然跑得快,但跑不远。 B.猎豹最多只能跑几百米。
C.猎豹时速可达 110千米 D.猎豹容易因身体过热而死。
8、下列哪一项不是地道战能够取得成功的因素 ( )(2分)
A.冀中人民有先进的武器,不怕外敌入侵。
B.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
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发挥智慧,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D.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斗志,这是智慧的源泉。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照样子,写句子。(2分)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张张船票,联结着 ,也联结着 。
2、仿照例句的修辞手法写句子。(2分)
例: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2分)
例:(表现赵王“左右为难”的心理)大家说秦王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表现一个人“犹豫不决”的样子)
五、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8分)
1、赞美之情:《落花生》中的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用来说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点,阐明了“
”的道理。《蝉》中别具慧心,强调“居高”自能致远,表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的诗句是“居高声自远, ”。(2分)
2、思乡之情:《桂花雨》一文描写了“我”帮大人 、 的快乐情景,使我们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分)
3、时间是最宝贵的,一旦流逝,将永不复返。孩童要珍惜时间,如果一个孩童每天只知玩乐不知学习,我们可以用葛洪的“ ,不弃功于寸阴”来劝诫他;少年要珍惜时间,如果一个少年虚度光阴,我们可以用岳飞的莫等闲, ,
”来劝诫他;青年人也要珍惜时间,如果一个青年人荒废时间,不思进取,我们可以用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 ,及时当勉励, ”来劝诫他。时光易逝,“天地转, 。 , ”,我们应珍惜每一天。 (4分)
阅读理解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据调查,2000年后出生的人中有超过15%的人在熬夜,其中一部分人经常熬夜学习。实际上,熬夜对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
要合理分配时间。我们可以尝试把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连续记录一周左右,再按照学习、活动等方面分类统计,之后根据统计结果重新安排学习、活动时间。
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通过进行时间统计,我们发现每天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利用。例如,坐车回家时,可以和同学商量综合性学习的小组计划。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会使用效率高的时间。据生物学家研究,一天中效率高的时间一般是清晨起床后、8:00~10:00、18:00~20:00、入睡前一小时,如果我们抓住这些时间专心地学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
1、如材料一中所示,熬夜对人的身体最大的影响是使人( )。(2分)
A.疲乏困倦 B.视力下降
C.身体素质变差 D.失眠抑郁
2、材料二画“ ”的句子举了一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请你再举一个例子:
。(3分)
3、判断下列说法或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①明明同学认为学习、活动等时间无须合理分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②玲玲同学离校较远,她偶尔利用上下学坐车的时间听听力。( )
③琳琳同学晚上通常在18:00~20:00学习,入睡前一小时还要读书。 ( )
4、小亮同学为了取得好成绩经常熬夜学习。请你结合材料对他进行劝说。(至少提出两点建议)(2分)
七、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9分)
桂花雨(节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用“ ”画出表示桂花用途的句子。(1分)
2、选文中加点字“浸”的原意是 ,用在这里的好处是
。(2分)
3、阅读第二自然段中母亲所说的话,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人闲桂花落 B.桂子飘香月下闻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月是故乡明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母亲的话的理解。(2分)
4、作者在选文结尾写自己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目的是( )。(2分)
A.突出桂花雨的美丽。
B.表现自己童年生活的欢乐。
C.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
八、现代文阅读理解。(11分)
故乡的石磨
回乡下探望岳父母,在他们家的院门口发现了一对石磨。
石磨很大,由红褐色的花岗岩制成。它们各自躺在大门两侧的柿树下,被一些碎木棍半掩着。石磨上的沟槽清晰可辨,雨水把它朝上的一面冲刷得干干净净。每逢夏秋季节,三三两两的村民来此纳凉,喜欢坐在石磨上谈天说地。有人建议把石磨砌进路沟的护坡,省得碍眼碍事。岳母不同意。我知道,她对石磨怀着深深的感情。凡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不会忘记石磨的功劳——石磨方便了农民的生活,咿咿呀呀转动的石磨成了历史的剪影,定格在一代两代人的心中。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广大农村,每个村庄都有一两盘石磨。靠着这石磨,金黄的麦子才变成了白花花的面粉,做成了令人眼馋的馒头。我们村只有一个磨坊,两盘磨轮流“上岗”。那时磨面得提前“挂号”,轮到了就使劲儿磨上一套,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经常是五更起磨面,天明正好卸磨,不仅磨了面,还不耽误白天下地干活。轮到磨面的前几天,母亲淘了粮食,在苇席上摊开,晒到轻轻一咬“嘎嘣”一声就收起来。既不能晒得太干,也不能晒不干。太干了磨出来的面黑,不干出面率低。磨面的时候,要给驴子套上夹板,戴上蒙眼(一块透光性不好的黑布),这样驴子就只知道围着石磨转圈,不会偷嘴吃。筛面是在一个大木箱里进行的,箱子里架两根圆木杆,手抓着筛圈在上面来回滑动,雪白的面粉就会从筛底漏下,堆在面箱里。麦子经过几遍研磨,最后剩下的是麸(fū)子,可以喂猪养鸡。卸磨后,不能急于赶驴走,要抓几把草木灰撒在地上,待驴翻来覆去地打几个滚后,才能牵出去喂养。
如今,石磨早已退役,我们吃的面粉都是面粉厂加工的,许多农民甚至把小麦存到面粉厂里,需要时直接去取,少了存储的麻烦。现在,在农村很少见到石磨了,退到幕后的它们自甘寂寞,任凭人们冷落和处置。也许,它们明白,完成了应尽的历史使命,适时谢幕就是最大的幸福。
那些曾经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的石磨啊,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永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1、短文画“ ”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是( )。(2分)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 D.表示突出强调。
2、仔细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4分)
(1)根据提示,将母亲磨面的经过补充完整。(2分)
(2)联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磨面的经过 (2分)
3、本文借石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及过去岁月的怀念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继续使用石磨的号召。
C.表达了作者对人们不爱惜石磨的惋惜之情。
4、为什么说石磨“虽然走出了历史的舞台,却走不出我记忆的长河,它永远是其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 (3分)
综合实践
九、综合性性学习。(4分)
校报针对平时校园中存在的问题特别编排了“班级公约”栏目,请你一起来完成相关练习。
最近有同学反映,窗台上的花草被损坏了,或枝被折
断,或花被摘走……针对这种情况,请你在“班级公约”中补
充一条。(2分)
2、涵涵总是在教室里玩纸飞机,却不把它们捡回来,导致
地上常常有纸片,对照“班级公约”,你会对他说:“
”(2分)
习作天地
十、习作。(25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也许有与《桂花雨》的作者类似的经历,如摘柿子、打枣子、吃樱桃、掰玉米、挖红薯……这些经历也许会比作者童年时代的“摇桂花”更有趣,更值得留恋和回忆。请你敞开心扉,打开记忆的闸门,用手中的纸和笔写下对童年的美好记忆。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汛期 召集 商议 协调 适宜
二、当然 绰绰 不提 于尽 置信 协力
1、风尘仆仆
2、(1)同心协力 难以置信 (2)理所当然 绝口不提
三、1、C
2、CDBA
3、B
4、B
5、B
6、C
7、A
8、ABCD
四、1、海峡两岸 血浓于水的亲情
2、荷花遗世独立,高雅清洁,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引众人趋之若鹜。
3、小伙子站在门口徘徊着,他先朝左看了一眼,又朝右看了一眼,良久才试探性地向前迈了一步,却又迟疑地退了回来。
五、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非是藉秋风
2、摇桂花 收桂花
3、不饱食以终日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 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六、1、A
2、我们每天有很多碎片时间可以利用示例:排队时,复习学过的古诗
3、×√√
4、熬夜会让人疲乏困倦、视力下降、身体素质变差……为了取得好成绩,你应该合理分配时间,并利用好碎片时间。清晨起床后、8:00~10:00、18:00~20:00、入睡前一小时,人的学习效率高,你可以在这些时间学习。
七、1、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2、泡、使渗透 “浸”字将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突出了花香的浓郁
3、(1)D
(2)在这句话中,母亲比的不是桂花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4、C
八、1、B
2、(1)磨面 筛面
(2)作者写母亲磨面的事情,表现了石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突出了石磨的功劳。
3、C
4、因为石磨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人们提供了生活所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石磨装点了“我”的童年生活,承载着“我”儿时的回忆,“我”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感,永远也不会忘记。
九、1、爱护班级绿植
2、涵涵,在教室里玩纸飞机却不捡起来,不仅让教室地面变得脏乱,还会违反‘保持教室整洁’这一班级公约,这样可不好。
十、 挖红薯的欢乐时光
童年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装满了无数的欢乐和趣事。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挖红薯的经历尤为难忘。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跟着爷爷奶奶来到田间的红薯地。红薯地一片翠绿,红薯藤像一条条绿色的小蛇,蜿蜒地爬满了地面。爷爷告诉我,红薯就藏在这些藤下面呢。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小锄头,学着爷爷的样子开始挖。可是小锄头在我手里却不听使唤,东一锄头西一锄头的,没挖几下,红薯还没见到,红薯藤倒是被我挖断了不少。爷爷笑着说:“孩子,挖红薯可不能这么莽撞,要先找到红薯藤的根部,然后沿着根部慢慢挖。”我按照爷爷的话去做,果然,不一会儿就看到一个红红的红薯脑袋露了出来。我兴奋极了,小心翼翼地继续挖着,直到把这个红薯完整地挖出来。这个红薯又大又圆,就像一个胖娃娃。
有了经验之后,我挖红薯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又一个红薯被我从土里“解救”出来。虽然手上沾满了泥土,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但我心里却充满了喜悦。不一会儿,我们就挖了满满一篮子的红薯。
回到家后,奶奶把红薯洗干净,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红薯的香气就弥漫了整个屋子。我吃着自己亲手挖的红薯,觉得格外香甜。那香甜的味道,不仅是红薯本身的味道,更是童年欢乐的味道,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