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讲 鉴赏诗歌语言(复习讲义)(含答案)2026年高考一轮语文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2讲 鉴赏诗歌语言(复习讲义)(含答案)2026年高考一轮语文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02 讲 鉴赏诗歌语言(讲义)
目录
01考情解码 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 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 靶向攻坚 4
图表解读①:鉴赏古诗中的十种字(词)与四类句子 4
图表解读②:古诗语言风格解读与鉴赏五法 5
考点一 炼字(词) 7
考点二 炼句(联) 9
考点三 炼篇(语言特点) 11
04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14
近年高考诗歌语言题统计分析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4 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 炼字(词)
2023 全国甲卷 《临江仙》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炼句(联)
新课标Ⅰ卷 《答友人论学》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15题C项) 炼字(词)
2021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语言风格
2020 天津卷 《纪村事》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炼字(词)
2019 全国Ⅲ卷 《插田歌(节选)》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语言风格
2017 全国Ⅰ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炼句(联)
考情解码: 诗歌语言主要包括:炼字(词)、炼句(联)、语言特点(风格)。 命题预警: ①炼字题一般考查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特征鲜明的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叠词等。其中, “诗眼”需要特别关注。 ②炼句题重在考查句中的“意”和句中的“技”,也就是从情感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考查。
图表解读①:鉴赏古诗中的十种字(词)与四类句子
古代诗歌十种字(词)的锤炼
字词分类 锤炼角度 锤炼示例
诗眼字(词) 主旨凝聚,结构统帅 全诗眼晴,意境全出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现出那些忘怀故国之人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动静字(词)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动静相宜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虚词字(词)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虚实互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当年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活用字(词) 词性转换,生动传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绿”,形容词用作动词,诗意开拓一层,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结句的疑问语气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
数量字(词) 富有情趣,诗意隽永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数字的精妙运用,勾勒出了一个夏夜乡村的灵动画面,同时暗含了天气变化与行人情绪起伏的关联。
情态字(词) 神态毕现,境界全出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哀乐字(词) 乐景哀情,以乐衬哀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的“碧(江)”“白(鸟)”“青(山)”“(花)欲燃”等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下句“何日是归年”的思乡伤感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
叠音字(词) 强化语意,协调韵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颜色字(词) 清新秀丽,色泽鲜艳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初夏缓缓到来的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暗示时序转换,青春不再。
拟声字(词) 拟声状物,形象生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古代诗歌四类句子的锤炼
常考类型 示例
内容情感句 所给句子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自比,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特殊形态句 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之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之美;有的句子省略、叠加、铺展,有抑扬顿挫之妙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表达技巧句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行文结构句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图表解读②:古诗语言风格解读与鉴赏五法
风格 解说 示例 赏析
冲淡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工丽   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开头的描写颜色的词语“红”“青”,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绚丽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
真率   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
委婉   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并没有直接写出,而是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清新   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明快   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
自然   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雄奇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比喻奇伟,气象宏大。
豪放   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悲慨   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语气高昂,感情悲壮,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凝练   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
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全诗四联八句统统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
鉴赏古诗语言风格的“五个角度”
角度 分析
题材 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
意象 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用词 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情感 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
作者 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朴素自然,王维清新明丽,李商隐含蓄委婉,苏轼豪迈雄奇,辛弃疾、陆游慷慨悲壮
中学教材常见诗人风格一览表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陈子昂 古朴雄浑 李商隐 委婉含蓄 王勃 雄放刚健 温庭筠 精巧艳丽 孟浩然 娴静淡远
韦庄 清丽疏淡 王之涣 清朗雄健 晏殊 娴雅婉丽 王昌龄 自然雄浑 梅尧臣 朴素平淡
王维 闲适恬淡 欧阳修 清新舒隽 李白 清新飘逸 秦观 清丽典雅 高适 雄厚浑朴
柳永 伤感缠绵 岑参 雄奇瑰丽 苏轼 豪放旷达 杜甫 沉郁顿挫 王安石 雄健高峻
白居易 通俗明快 黄庭坚 瘦硬新奇 韩愈 古朴奇险 周邦彦 富丽精工 刘禹锡 清新豪丽
李清照 凄婉清丽 柳宗元 明净幽峭 陆游 慷慨悲凉 李贺 奇丽诡诞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杜牧 俊爽明快 姜夔 峭拔雅丽 张若虚 清丽自然 曹操 雄壮慷慨 杨万里 清新自然
考点一 炼字(词)
炼字是诗歌考题的一种重要题型。炼即赏析,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赏析诗眼是炼字题中的一种独特存。
1.炼字的三步骤:
2.确定诗眼“五角度”
内容上 最能揭示诗人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修辞上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词性上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等往往是“诗眼”
结构上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位置上 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
3.赏析诗眼步骤:
1.(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赏析《谢亭送别》一诗“红叶青山水急流”中“急”字的妙处。
考点二 炼句(联)
炼句类考题题型包括赏析句子和理解句子含意。赏析句子重在句中“技”,主要从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和表达技巧密不可分;理解句子含意重在句中“意”,主要从内容、情感等角度赏析,和内容情感息息相关。 炼句题的答题一般如下:这句诗运用××的手法(注意从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结构特点等多角度赏析),写出了××的景象(人物特点、物象特点等),表达(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情操”)。
炼句题步骤:
1.(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试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请简要赏析最后两句。
考点三 炼篇(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就是诗(词)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诗(词)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就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题材 语言风格 题材 语言风格
田园诗 恬淡宁静 羁旅诗 沉郁悲慨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 闺怨诗 婉约凄切
咏史诗 雄浑壮阔 宫廷诗 缠绵婉转
确定语言风格的解题步聚
1.(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遇三十八首(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②荒途。
亭堠③何摧兀④,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⑤起,白日隐西隅⑥。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 ①丁零:古国名。②缅:遥远,渺茫。③亭堠(hòu):岗亭和瞭望敌情的土堡。④摧兀:毁坏。⑤幕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⑥西隅:指西天边。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
(2017·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02 讲 鉴赏诗歌语言(讲义)
目录
01考情解码 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 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 靶向攻坚 4
图表解读①:鉴赏古诗中的十种字(词)与四类句子 4
图表解读②:古诗语言风格解读与鉴赏五法 5
考点一 炼字(词) 7
考点二 炼句(联) 9
考点三 炼篇(语言特点) 11
04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14
近年高考诗歌语言题统计分析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4 全国甲卷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 炼字(词)
2023 全国甲卷 《临江仙》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炼句(联)
新课标Ⅰ卷 《答友人论学》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15题C项) 炼字(词)
2021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语言风格
2020 天津卷 《纪村事》 “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炼字(词)
2019 全国Ⅲ卷 《插田歌(节选)》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语言风格
2017 全国Ⅰ卷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炼句(联)
考情解码: 诗歌语言主要包括:炼字(词)、炼句(联)、语言特点(风格)。 命题预警: ①炼字题一般考查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特征鲜明的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叠词等。其中, “诗眼”需要特别关注。 ②炼句题重在考查句中的“意”和句中的“技”,也就是从情感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考查。
图表解读①:鉴赏古诗中的十种字(词)与四类句子
古代诗歌十种字(词)的锤炼
字词分类 锤炼角度 锤炼示例
诗眼字(词) 主旨凝聚,结构统帅 全诗眼晴,意境全出 “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醉”字表现出那些忘怀故国之人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愤。
动静字(词)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动静结合,动静相宜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中的“喧”和“动”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恬静的内心世界。
虚词字(词)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虚实互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当年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活用字(词) 词性转换,生动传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绿”,形容词用作动词,诗意开拓一层,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寄托了诗人浩荡的情思,结句的疑问语气更增添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
数量字(词) 富有情趣,诗意隽永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数字的精妙运用,勾勒出了一个夏夜乡村的灵动画面,同时暗含了天气变化与行人情绪起伏的关联。
情态字(词) 神态毕现,境界全出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
哀乐字(词) 乐景哀情,以乐衬哀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中的“碧(江)”“白(鸟)”“青(山)”“(花)欲燃”等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与下句“何日是归年”的思乡伤感形成对比,以乐景衬哀情。
叠音字(词) 强化语意,协调韵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
颜色字(词) 清新秀丽,色泽鲜艳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一“红”一“绿”,将春光渐渐消逝、初夏缓缓到来的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暗示时序转换,青春不再。
拟声字(词) 拟声状物,形象生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嘈嘈”“切切”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古代诗歌四类句子的锤炼
常考类型 示例
内容情感句 所给句子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廉颇自比,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选用人才的慨叹
特殊形态句 有的句子倒装,有错位之美;有的句子对仗,有整饬之美;有的句子省略、叠加、铺展,有抑扬顿挫之妙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倒装句,按现代汉语语法顺序,应调整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表达技巧句 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以秋日菊花喻人消瘦,暗示出相思之苦,耐人寻味
行文结构句 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蹊径,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用于开篇,交代时间、地点,点明季节特征,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图表解读②:古诗语言风格解读与鉴赏五法
风格 解说 示例 赏析
冲淡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工丽   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开头的描写颜色的词语“红”“青”,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绚丽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
真率   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直抒胸臆,反映了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
委婉   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并没有直接写出,而是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清新   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明快   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
自然   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写出了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雄奇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比喻奇伟,气象宏大。
豪放   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悲慨   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语气高昂,感情悲壮,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凝练   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
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全诗四联八句统统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
鉴赏古诗语言风格的“五个角度”
角度 分析
题材 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
意象 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
用词 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
情感 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
作者 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朴素自然,王维清新明丽,李商隐含蓄委婉,苏轼豪迈雄奇,辛弃疾、陆游慷慨悲壮
中学教材常见诗人风格一览表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诗人 语言风格
陈子昂 古朴雄浑 李商隐 委婉含蓄 王勃 雄放刚健 温庭筠 精巧艳丽 孟浩然 娴静淡远
韦庄 清丽疏淡 王之涣 清朗雄健 晏殊 娴雅婉丽 王昌龄 自然雄浑 梅尧臣 朴素平淡
王维 闲适恬淡 欧阳修 清新舒隽 李白 清新飘逸 秦观 清丽典雅 高适 雄厚浑朴
柳永 伤感缠绵 岑参 雄奇瑰丽 苏轼 豪放旷达 杜甫 沉郁顿挫 王安石 雄健高峻
白居易 通俗明快 黄庭坚 瘦硬新奇 韩愈 古朴奇险 周邦彦 富丽精工 刘禹锡 清新豪丽
李清照 凄婉清丽 柳宗元 明净幽峭 陆游 慷慨悲凉 李贺 奇丽诡诞 辛弃疾 沉郁豪放
杜牧 俊爽明快 姜夔 峭拔雅丽 张若虚 清丽自然 曹操 雄壮慷慨 杨万里 清新自然
考点一 炼字(词)
炼字是诗歌考题的一种重要题型。炼即赏析,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赏析诗眼是炼字题中的一种独特存在。
1.炼字的三步骤:
确定诗眼“五角度”
内容上 最能揭示诗人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修辞上 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词性上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等往往是“诗眼”
结构上 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位置上 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
3.赏析诗眼步骤:
1.(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炼字艺术效果的能力。
用字精当以追求表现力的最大化,是历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视的问题,诗歌中尤其如此。本题要求赏析“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需要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软”字用来形容斜风,传达出春风的温柔和轻柔。斜风拂过野桥上的柳条,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春风的特质,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低”字用来形容夕照,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光线逐渐变低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曲折的栏杆和花朵上,光线柔和而低垂,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特质,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整个景象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通过“软”和“低”两个字,诗人成功地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温柔的氛围。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刻画了自然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宁静。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 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赏析《谢亭送别》一诗“红叶青山水急流”中“急”字的妙处。
[答案] “急”指“水急流”,间接地写出舟行迅疾。诗人目送行舟,觉得舟行太快,表达出对友人的不舍。承上启下,承接首句的“解行舟”,引出下句的“人已远”。
[解析] 第一步,析本义。“急”字的本义是“很快而且猛烈;急促”。第二步,描情景。“红叶青山水急流”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意思是“两岸是青山红叶,江水急急向东流”。“急”字表面上刻画了水流的迅疾,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可以想见舟行的迅疾,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两岸是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第三步,说效果。“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依依不舍的心理状态。从结构上看,首句“解行舟”,第三句“人已远”,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所以“红叶青山水急流”写舟行迅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点二 炼句(联)
炼句类考题题型包括赏析句子和理解句子含意。赏析句子重在句中“技”,主要从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和表达技巧密不可分;理解句子含意重在句中“意”,主要从内容、情感等角度赏析,和内容情感息息相关。 炼句题的答题一般如下:这句诗运用××的手法(注意从语言特点、表达技巧、结构特点等多角度赏析),写出了××的景象(人物特点、物象特点等),表达(或“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或“情操”)。
炼句题步骤:
1.(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
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题干的意思。评论家称赞词作结尾两句“绝妙”,“妙处”即巧妙高明、不同寻常之处。
然后,需要就这两句词进行内部分析。结尾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考生要能对词句的风景描写进行想象和评析。“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既有柳垂江面的画轴长卷全景,又有梅花凋落的细腻特写。柳、梅为春日常见意象,词人这里的描写点染结合,出人意表。
接着,需要着眼全篇分析结尾两句。这两句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中的虚景。考生需要结合词作整体情感基调的变化,认识尾句的作用。这两句是词人想象,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试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 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请简要赏析最后两句。
[答案] ①最后两句动静结合,辽阔的蓝天碧水之上飞起一群沙鸥,给人以寥廓飞动之感;②以景结情,意境深远,词人将沉郁之情寄于令人陶醉的美景之中,余味无穷。
[解析] 第一步,理解意蕴。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第二步,多角度赏析。从动静结合角度赏析。整幅画面一静一动、点面交映,充满了蓬勃的生机,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与鸥同盟的深意。从以景结情的角度,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言外,从而成为全词意境旷远、余音绕梁的结笔。
考点三 炼篇(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就是诗(词)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诗(词)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诗(词)人或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就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
题材 语言风格 题材 语言风格
田园诗 恬淡宁静 羁旅诗 沉郁悲慨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 闺怨诗 婉约凄切
咏史诗 雄浑壮阔 宫廷诗 缠绵婉转
确定语言风格的解题步聚
1.(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浅近直白,通俗易懂。
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语言特色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抓住本词的重点语句“来吾告汝”“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虾跳鳅舞”,可见本词并非辛词一贯的沉雄豪迈,而是清新明快的词风。
明确本词的语言特色后,结合诗中相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并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即可。
本词开篇就写到“溪边白鹭,来吾告汝”就像作者边抚摸着鹭鸶边同它谈话,并且话中称鹭鸶为“汝”“君”,告诉它要去鱼虾多的地方去捕食,要有鸿鹄之志。采用这种对话式的描写,营造出了轻松亲切的氛围。
本词采用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如“鱼儿”“堪数”“剩有”“来”等,这些口语的运用,不加雕饰的语言,使语言更清新自然,表达更加的直白,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遇三十八首(其三)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①塞,今古缅②荒途。
亭堠③何摧兀④,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⑤起,白日隐西隅⑥。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 ①丁零:古国名。②缅:遥远,渺茫。③亭堠(hòu):岗亭和瞭望敌情的土堡。④摧兀:毁坏。⑤幕南: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地区。⑥西隅:指西天边。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
【答案】
①本诗语言质朴,沉郁悲壮。②诗人用“苍苍”“荒途”等词语表现出边塞的荒凉;用“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描写战场情境,语言质朴有力。③“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描写阴沉凄凉的景象,充满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发人深省,语言沉郁,蕴含悲壮之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陈子昂参与边境平叛而有此诗,他目睹了西北边塞政治与军事的危急形势,激发了忧时报国之心。诗句多采用赋的手法,如“暴骨无全躯”“谁怜塞上孤”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慷慨沉郁之情,语言质朴,强劲有力,并且沉郁悲壮。“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写苍苍茫茫的丁零族要塞,从古至今道路荒僻遥远。其中“苍苍”“荒途”等词语则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暴骨无全躯”“汉甲三十万”“沙场死”等都是描写战争的情景,没有过多的修饰,语言却质朴有力。五、六两句描写了一幅阴沉凄凉的景象——狂风卷起黄沙,漫天飞扬,夕阳西坠,惨淡无光,渲染了古战场的悲凉气氛,充满了低沉抑郁之悲。“但见”“谁怜”相呼应,用质朴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在塞外为国捐躯的士兵的无限感伤,语言浓郁,发人深省,蕴含悲壮之气。
(2017·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比喻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衬托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
第一步:理解意蕴。试题下发后,举子们奋,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
第二步:多角度赏析。本题主要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点出修辞手法,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具体分析,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