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 命题作文(复习讲义)(含答案)2026年高考一轮语文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06讲 命题作文(复习讲义)(含答案)2026年高考一轮语文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6讲 命题作文
目录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3
考点一 命题作文考查类型 4
考点二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5
考点三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8
考点四 材料命题作文考查形式 10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1
考情解码:全命题作文,考查对既定边界的深刻挖掘与精准表达;半命题作文,考查有限开放空间下的精准补题与深度建构能力;材料命题作文,考查双重限定(材料+题目)下的精准关联、深度解读与创造性融合能力。这几种类型都要求考生具备精准审题、深刻思维、严密逻辑、丰富积累、流畅表达的综合素养,最终在限定中展现思想的深度与表达的才华。
命题预警:
①避免浅层解读,注意半命题补题立意深度。
②所选事例、名言要精准诠释题目内涵,材料命题选材需兼顾题目要求与材料启示。
③深刻理解题目(无论何种形式)的核心概念、情感倾向、价值导向和隐含限制。
解题方法: 命题作文解题方法
第一步:拆解题目,厘清核心概念与关系
拆分题目构成要素,界定核心概念内涵与外延,分析限定词与修饰语,揣摩命题意图与潜在要求。
第二步:深度探究,挖掘核心意蕴与思想空间
追问核心概念的本质与价值,分析概念间关系的深层逻辑,解读比喻/象征的深层寓意,提炼核心议题与思考方向。
第三步:联系现实,构建个性化深刻立意
基于核心意蕴定向发散,寻找独特视角与个性化表达,构建观点句。
考点一 命题作文考查类型
【建构知识体系】
命题作文的类型多样,可从结构、形式、内涵等几个层面进行划分,而形式划分中的全命题作文和材料引导式命题作文是考查的重点。接下来,我们将对命题作文的考查类型进行详细划分讲解,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掌握。
【命题作文类型分析】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
【举例】《见证》《熟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
【举例】《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我与故事》《我说九零后》《品味时尚》《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举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全命题作文:题目前没有导入或解说性的材料,题目本身是完整的。
【举例】《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等等。
(2)半命题作文:题目由命题者给出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考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思考方向或写作需求自行补充完整,然后再围绕补充后的完整题目进行写作。
【举例】“站在 的门口”“这也是一种 ”“ 而知之”。
(3)材料引导式命题作文:给出一段引导性材料,同时明确指定作文标题(命题),要求考生围绕命题,并结合材料所提供的背景、思路或限定范围进行写作。
【举例】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的文章要表达的观点。
【举例】“今年花胜去年红”“诗意人生”等。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命题进行分析和切割。
【举例】“说‘安’”“谈意气”等。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也有隐含的意义,审题时一定要深入挖掘出题目的隐含意义。
【举例】“门”“路”“考场”等。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与”“和”等词来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举例】“人与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
考点二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建构知识体系】
审题立意是命题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通过抓标题题眼法、探究寓意法、增补信息法、以问领想法、化意为象法和一分为二法等六种方法进行立意。在之后学习过程中,通过真题不断巩固审题立意的能力。
【审题立意方法解读】
抓标题题眼法。题眼就是标题中的关键信息点,是确定文章立意的重要依据。命题作文的标题可分为词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关系式标题和喻体式标题等五类。
(1)词语式标题。词语式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习惯”“尝试”“安”“和”“让步”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是立意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如“让步”,其内涵和外延应是在发生争执时部分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因此,立意时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从长计议、以退为进的处事智慧和致胜方略,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胸无主见、丧失立场、失却个性的表现,也可以运用辩证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非原则问题上应主动让步,感召对方,实现双赢,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对不退让,坚持到底,争取胜利。
(2)短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是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快与好”“留给明天”。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题眼,因而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3)句子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今年花胜去年红”等。一般说来,观点式标题的立意重点比较容易把握,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只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寻找典型的论据来证明文题,或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诠释文题就可以。
(4)关系式标题。关系式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面对这类文题,首先要认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似乎没有轻重之分,但细细琢磨,却并非并列关系,“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因此,确定这个文题的立意重点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5)喻体式标题。喻体式标题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考生对应补充,把喻体具像化。如“凤头、猪肚、豹尾”就是一个典型的譬喻性标题,古人用这六个字来谈写作,推广开去,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皆是如此。“凤头”喻起始阶段,强调好的开头,打好基础,迈出关键的一步;“猪肚”喻中间历程,强调充实丰富,脚踏实地,创造辉煌;“豹尾”喻结束阶段,强调善始善终,画上圆满句号。将喻体形象化后,再用来观照学习、事业、生活、人生,或就其中一个阶段下笔,兼顾其他方面,应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二)探究寓意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需注意两点:
(1)可以写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本义,需要重点写出其寓意。
(2)寓意性的命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而其寓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三)增补信息法。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的目的。
(四)以问领想法。“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五)化意为象法。有些命题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就需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或事例,称为“化意为象法”。此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六)一分为二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题目1】请你运用探究寓意法,写出题目为“肩膀”的命题作文立意。
【题目2】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运用增补信息法,写出题目为“见证”的命题作文立意。
【题目3】运用以问领想法,写出题目为“走出这个圈子”的命题作文立意,立意不少于3个。
【题目4】“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运用以意化象法,写出题目为“谈意气”的命题作文立意,立意不少于2个。
【题目5】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运用一分为二法,写出2个题目为“好奇心”的命题作文立意。
考点三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建构知识体系】
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作文的一种,虽然考查频率没有全命题作文高,但是一旦考查,补题内容的好坏,则对命题作文的立意、写作甚至整体分数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下面我们将详细半命题作文的一些补题技巧。
【补题技巧系统解读】
半命题作文补题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贴切性原则,新颖性原则,深刻性原则。可参考如下补题技巧。
(一)去俗取新辟蹊径
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题材出新。如果人云亦云,取“陈芝麻、烂谷子”来写,就犹如吃别人的残羹剩菜,没有味道,只有避俗取新,另辟蹊径,才能夺魁。
如《________,请听我倾诉》,大部分考生写的无非是“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请听我倾诉”之类的,尽是一些普通的题材。可有的考生在立意补题方面很有新意。如《孔子,请听我倾诉》,他去俗取新辟蹊径,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作为倾诉的对象,感谢孔子他那充满哲理意味的话语挽救几近悬崖边的自己。题目醒目,立意新,这样的作文自然会引起阅卷者的极大兴趣。
(二)反弹琵琶唱新调
反弹琵琶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俗称“唱反调”,它突破常规思维,创立一种跟原意相反的新意。如《我渴望________》,很多学生的思维都是从渴望美好的事物开始思考来补题,如《我渴望上学》、《我渴望理解》等等。但有的学生就补题为《我渴望苦难》,把经历苦难作为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和人生的一笔财富,来表达自己不畏苦难、积极向上的精神。此作文正是违反了人们的常规要求和正常思维模式补题的,十分吸引人。对于学生来说,一下跳出了常规思维,仿佛到了另一个天地,会有许多想说的话,有许多想表述的想法,也有许多想经历而没有经历的事情,在想像中遭受苦难,新奇有趣,作者有了展示自我、体验苦难的广大空间。
(三)小中见大找切点
这里所说的切点,是指补题的角度、出发点。“小”是具体、实在的意思,它是相对于空泛、笼统而言。初中生人生阅历尚浅,对一些宏大的社会事件、场面、问题等还缺乏记叙和把握能力,因此在选材时要力求从小角度切入,用心写出大意义来,即所谓的“以小见大”。如作文题《_________,我们最需要的》,一位学生就补题为《鸟窝,我们最需要的》,作文从村中的一片树林被胡乱砍伐,鸟儿失去了窝,写到自己由于黄昏时不见昔日的鸟儿,不闻昔日鸟儿的鸟鸣,而产生了一种孤独、异样的感受,结尾点明“环保,在乡村同样迫切需要”这一主题。这固然与它的构思、立意、写作技法(文中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烘托)等有关,但标题的作用也功不可没——寻找切点很好:鸟窝虽“小”,“小”中见大,感人至深。假如换成“森林,我们最需要的”,“环保,我们最需要的”,就显得空洞而平凡了。
(四)袒露真情写实感
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例如作文题:《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有位学生补题《当我面对第一封男同学来信的时候》,学生面对早恋这个敏感的话题,把自己的那段情感经历真切地袒露出来,没有丝毫的掩饰和紧张、羞涩,写得丰富具体,真实可感。
聚焦热点写社会
当今世界,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层出不穷,我们若能把这些“热点”引进自己的作文,定能使自己的文章出新出彩。如作文题《______真好》,很多学生都补题为“妈妈、老师、读书、自由真好”,这样的补题很普通。可有一位学生补题为《新农村,真好》,这个补题就聚焦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社会热点,这个精彩的补题,就是一亮点。
吃透题意巧构思
首先要将题目本身意思全面理解,分析透彻,不能漏看一个字,不要误释一词,如作文题《读_____》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之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因而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作者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如补题为《读父亲》,标题就新颖、独特,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着眼实际高立足
如作文题为《学会_____》,一位学生补题为《学会异想天开》,文中大胆结合时弊,在对“填鸭式”教育进行批判的同时,呼吁“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建设事业需要这样的一种异想天开”,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思考改革前景的思想深度和力度,言足点较高,加上文采、结构好,真是锦上添花。
【题目】世界塑造着我们,我们也在认识着世界。我们的感受、理解都在决定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感受会变化,理解会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请以《这才是最__________的世界》为题,补充标题。
考点四 材料命题作文考查形式
【建构知识体系】
材料命题作文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分别是名言哲理类、现象情境类、图文漫画类和混合类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灵活掌握,结合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快速构建作答思路。
【考查形式系统解读】
对材料命题作文中的材料一定要逐句研读。根据材料的指向,确定文章中心,并结合材料内容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一)名言哲理类。提供一句或多句名言警句、古典诗词、哲学观点等作为材料,要求考生围绕给定的题目,阐释、生发或思辨材料蕴含的哲理。
(二)现象情境类(含任务驱动型)。一句话概括: 呈现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生活场景、历史事件或虚构情境作为材料,并设定明确题目,要求考生分析现象本质、探讨成因影响、提出解决方案或表达立场态度。
(三)图文漫画类。一句话概括: 以一幅或多幅漫画、图表、图片等视觉材料作为命题依据,配以特定题目,要求考生解读画面寓意、揭示社会问题或阐述人生道理。
高考题目常出现混合类型,例如“名言+现象”(用名言评论现象)或“漫画+任务”(看图写议论文或书信)。关键在于识别主导材料类型,并灵活运用相应解读方法。
【题目】“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分析题目“人与路”的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及立意。
(202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06讲 命题作文
目录
01考情解码·命题预警 2
02体系构建·思维可视 3
03核心突破·靶向攻坚 3
考点一 命题作文考查类型 4
考点二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5
考点三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9
考点四 材料命题作文考查形式 11
04真题溯源·考向感知 13
考情解码:全命题作文,考查对既定边界的深刻挖掘与精准表达;半命题作文,考查有限开放空间下的精准补题与深度建构能力;材料命题作文,考查双重限定(材料+题目)下的精准关联、深度解读与创造性融合能力。这几种类型都要求考生具备精准审题、深刻思维、严密逻辑、丰富积累、流畅表达的综合素养,最终在限定中展现思想的深度与表达的才华。
命题预警:
①避免浅层解读,注意半命题补题立意深度。
②所选事例、名言要精准诠释题目内涵,材料命题选材需兼顾题目要求与材料启示。
③深刻理解题目(无论何种形式)的核心概念、情感倾向、价值导向和隐含限制。
解题方法: 命题作文解题方法
第一步:拆解题目,厘清核心概念与关系
拆分题目构成要素,界定核心概念内涵与外延,分析限定词与修饰语,揣摩命题意图与潜在要求。
第二步:深度探究,挖掘核心意蕴与思想空间
追问核心概念的本质与价值,分析概念间关系的深层逻辑,解读比喻/象征的深层寓意,提炼核心议题与思考方向。
第三步:联系现实,构建个性化深刻立意
基于核心意蕴定向发散,寻找独特视角与个性化表达,构建观点句。
考点一 命题作文考查类型
【建构知识体系】
命题作文的类型多样,可从结构、形式、内涵等几个层面进行划分,而形式划分中的全命题作文和材料引导式命题作文是考查的重点。接下来,我们将对命题作文的考查类型进行详细划分讲解,希望大家可以认真学习掌握。
【命题作文类型分析】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
【举例】《见证》《熟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
【举例】《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我与故事》《我说九零后》《品味时尚》《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举例】《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全命题作文:题目前没有导入或解说性的材料,题目本身是完整的。
【举例】《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等等。
(2)半命题作文:题目由命题者给出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考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思考方向或写作需求自行补充完整,然后再围绕补充后的完整题目进行写作。
【举例】“站在 的门口”“这也是一种 ”“ 而知之”。
(3)材料引导式命题作文:给出一段引导性材料,同时明确指定作文标题(命题),要求考生围绕命题,并结合材料所提供的背景、思路或限定范围进行写作。
【举例】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以下四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的文章要表达的观点。
【举例】“今年花胜去年红”“诗意人生”等。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命题进行分析和切割。
【举例】“说‘安’”“谈意气”等。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也有隐含的意义,审题时一定要深入挖掘出题目的隐含意义。
【举例】“门”“路”“考场”等。
(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与”“和”等词来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举例】“人与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
考点二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建构知识体系】
审题立意是命题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可以通过抓标题题眼法、探究寓意法、增补信息法、以问领想法、化意为象法和一分为二法等六种方法进行立意。在之后学习过程中,通过真题不断巩固审题立意的能力。
【审题立意方法解读】
抓标题题眼法。题眼就是标题中的关键信息点,是确定文章立意的重要依据。命题作文的标题可分为词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关系式标题和喻体式标题等五类。
(1)词语式标题。词语式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习惯”“尝试”“安”“和”“让步”等。这类标题本身就是题眼,就是立意重点。审题立意时,要理解这个词语或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如“让步”,其内涵和外延应是在发生争执时部分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因此,立意时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从长计议、以退为进的处事智慧和致胜方略,可以把让步作为一种胸无主见、丧失立场、失却个性的表现,也可以运用辩证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非原则问题上应主动让步,感召对方,实现双赢,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绝对不退让,坚持到底,争取胜利。
(2)短语式标题。短语式标题是以一个偏正、并列、动宾等结构的短语形式出现,如“心灵的选择”“快与好”“留给明天”。这类文题限制性更多,审读题眼尤为重要。如“心灵的选择”,作出某种选择不是题眼,面对选择时,“心灵”产生的触动、斗争,选择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才是题眼,因而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3)句子式标题。句子式标题常常以一个观点式的形式出现,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一枝一叶一世界”“近墨者未必黑”“今年花胜去年红”等。一般说来,观点式标题的立意重点比较容易把握,标题本身就是文章立意的中心,只需要把着眼点放在寻找典型的论据来证明文题,或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来诠释文题就可以。
(4)关系式标题。关系式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构成,概念之间形成某种关系。面对这类文题,首先要认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树木·森林·气候”,三者之间似乎没有轻重之分,但细细琢磨,却并非并列关系,“树木”决定“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影响“树木”和“森林”,三者是互为因果关系。因此,确定这个文题的立意重点有两种:一是抓住这三者互为因果的关系来谈,一是以其中某一概念为主,兼及其他,如结合现实,重点论述“树木”(个体)对“森林”(集体)和“气候”(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5)喻体式标题。喻体式标题留下更多的空间让考生对应补充,把喻体具像化。如“凤头、猪肚、豹尾”就是一个典型的譬喻性标题,古人用这六个字来谈写作,推广开去,生活、学习、事业、人生皆是如此。“凤头”喻起始阶段,强调好的开头,打好基础,迈出关键的一步;“猪肚”喻中间历程,强调充实丰富,脚踏实地,创造辉煌;“豹尾”喻结束阶段,强调善始善终,画上圆满句号。将喻体形象化后,再用来观照学习、事业、生活、人生,或就其中一个阶段下笔,兼顾其他方面,应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二)探究寓意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题目的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需注意两点:
(1)可以写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本义,需要重点写出其寓意。
(2)寓意性的命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而其寓意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三)增补信息法。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的目的。
(四)以问领想法。“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五)化意为象法。有些命题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就需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事物或事例,称为“化意为象法”。此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六)一分为二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题目1】请你运用探究寓意法,写出题目为“肩膀”的命题作文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需要分析“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分析,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
【立意】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
【题目2】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运用增补信息法,写出题目为“见证”的命题作文立意。
【审题】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材料提示我们可以从写现实人生和写社会变迁的角度切入,也可以从历史中人或物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说,既可关注现实,又可回顾历史。但一定要补充什么见证了什么,谁成为了谁的见证。开口要小,越具体越好。这个题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计民生。总之,从社会热点角度可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但一定要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
【立意】①日记见证我的心路历程。②历史,将见证“中国梦”的实现。③姓名的变化,见证国家社会和人们意识的变化。④家乡可喜的变化,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变的见证。
【题目3】运用以问领想法,写出题目为“走出这个圈子”的命题作文立意,立意不少于3个。
【审题】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需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立意】①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②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③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
【题目4】“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运用以意化象法,写出题目为“谈意气”的命题作文立意,立意不少于2个。
【审题】“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
【立意】①英雄的意气;②为国奉献的意气。
【题目5】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运用一分为二法,写出2个题目为“好奇心”的命题作文立意。
【审题】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这样一分析,综合立意就轻而易举了。
【立意】①英雄的意气;②为国奉献的意气。
考点三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建构知识体系】
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作文的一种,虽然考查频率没有全命题作文高,但是一旦考查,补题内容的好坏,则对命题作文的立意、写作甚至整体分数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下面我们将详细半命题作文的一些补题技巧。
【补题技巧系统解读】
半命题作文补题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贴切性原则,新颖性原则,深刻性原则。可参考如下补题技巧。
(一)去俗取新辟蹊径
作文贵在出新,关键是题材出新。如果人云亦云,取“陈芝麻、烂谷子”来写,就犹如吃别人的残羹剩菜,没有味道,只有避俗取新,另辟蹊径,才能夺魁。
如《________,请听我倾诉》,大部分考生写的无非是“爸爸、妈妈、班主任、同桌请听我倾诉”之类的,尽是一些普通的题材。可有的考生在立意补题方面很有新意。如《孔子,请听我倾诉》,他去俗取新辟蹊径,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作为倾诉的对象,感谢孔子他那充满哲理意味的话语挽救几近悬崖边的自己。题目醒目,立意新,这样的作文自然会引起阅卷者的极大兴趣。
(二)反弹琵琶唱新调
反弹琵琶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俗称“唱反调”,它突破常规思维,创立一种跟原意相反的新意。如《我渴望________》,很多学生的思维都是从渴望美好的事物开始思考来补题,如《我渴望上学》、《我渴望理解》等等。但有的学生就补题为《我渴望苦难》,把经历苦难作为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和人生的一笔财富,来表达自己不畏苦难、积极向上的精神。此作文正是违反了人们的常规要求和正常思维模式补题的,十分吸引人。对于学生来说,一下跳出了常规思维,仿佛到了另一个天地,会有许多想说的话,有许多想表述的想法,也有许多想经历而没有经历的事情,在想像中遭受苦难,新奇有趣,作者有了展示自我、体验苦难的广大空间。
(三)小中见大找切点
这里所说的切点,是指补题的角度、出发点。“小”是具体、实在的意思,它是相对于空泛、笼统而言。初中生人生阅历尚浅,对一些宏大的社会事件、场面、问题等还缺乏记叙和把握能力,因此在选材时要力求从小角度切入,用心写出大意义来,即所谓的“以小见大”。如作文题《_________,我们最需要的》,一位学生就补题为《鸟窝,我们最需要的》,作文从村中的一片树林被胡乱砍伐,鸟儿失去了窝,写到自己由于黄昏时不见昔日的鸟儿,不闻昔日鸟儿的鸟鸣,而产生了一种孤独、异样的感受,结尾点明“环保,在乡村同样迫切需要”这一主题。这固然与它的构思、立意、写作技法(文中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烘托)等有关,但标题的作用也功不可没——寻找切点很好:鸟窝虽“小”,“小”中见大,感人至深。假如换成“森林,我们最需要的”,“环保,我们最需要的”,就显得空洞而平凡了。
(四)袒露真情写实感
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首先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例如作文题:《当我面对______的时候》,有位学生补题《当我面对第一封男同学来信的时候》,学生面对早恋这个敏感的话题,把自己的那段情感经历真切地袒露出来,没有丝毫的掩饰和紧张、羞涩,写得丰富具体,真实可感。
聚焦热点写社会
当今世界,新事件、新现象、新话题层出不穷,我们若能把这些“热点”引进自己的作文,定能使自己的文章出新出彩。如作文题《______真好》,很多学生都补题为“妈妈、老师、读书、自由真好”,这样的补题很普通。可有一位学生补题为《新农村,真好》,这个补题就聚焦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社会热点,这个精彩的补题,就是一亮点。
吃透题意巧构思
首先要将题目本身意思全面理解,分析透彻,不能漏看一个字,不要误释一词,如作文题《读_____》此处的“读”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之外,还含有“观察、欣赏、体味、咀嚼、探究”等意思,因而读的对象可以是书报杂志,也可以是人、大自然,或作者某种生活经历和某种社会现象。如补题为《读父亲》,标题就新颖、独特,出人意料,耐人寻味。
着眼实际高立足
如作文题为《学会_____》,一位学生补题为《学会异想天开》,文中大胆结合时弊,在对“填鸭式”教育进行批判的同时,呼吁“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建设事业需要这样的一种异想天开”,表现了作者关心国家大事,思考改革前景的思想深度和力度,言足点较高,加上文采、结构好,真是锦上添花。
【题目】世界塑造着我们,我们也在认识着世界。我们的感受、理解都在决定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感受会变化,理解会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请以《这才是最__________的世界》为题,补充标题。
【审题】补写标题,首先要理解材料的含意。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话阐明“世界”与“我们”的塑造与认识的紧密关系;第二句侧重我们的主观感受和理解对认识客观世界的决定性作用;第三句更进一步,“感受会变化,理解会加深,对世界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变化”是文章出彩的关键,要通过我们感受和理解的变化,写出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对于写作的对象“世界”一词,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丰富的包孕性,可以是自然风光,可以是人文社会,可以是科学海洋,可以是任何可以写作的范围。而空格补充的内容则是本次写作的聚焦。
【标题】①“这才是最真实的世界”;②“这才是最光明的世界”;③“这才是最温暖的世界”。
考点四 材料命题作文考查形式
【建构知识体系】
材料命题作文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分别是名言哲理类、现象情境类、图文漫画类和混合类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灵活掌握,结合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快速构建作答思路。
【考查形式系统解读】
对材料命题作文中的材料一定要逐句研读。根据材料的指向,确定文章中心,并结合材料内容对题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它主要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一)名言哲理类。提供一句或多句名言警句、古典诗词、哲学观点等作为材料,要求考生围绕给定的题目,阐释、生发或思辨材料蕴含的哲理。
(二)现象情境类(含任务驱动型)。一句话概括: 呈现一个具体的社会现象、生活场景、历史事件或虚构情境作为材料,并设定明确题目,要求考生分析现象本质、探讨成因影响、提出解决方案或表达立场态度。
(三)图文漫画类。一句话概括: 以一幅或多幅漫画、图表、图片等视觉材料作为命题依据,配以特定题目,要求考生解读画面寓意、揭示社会问题或阐述人生道理。
高考题目常出现混合类型,例如“名言+现象”(用名言评论现象)或“漫画+任务”(看图写议论文或书信)。关键在于识别主导材料类型,并灵活运用相应解读方法。
【题目】“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请分析题目“人与路”的命题作文考查形式及立意。
【审题】题目前有三句提示语。第一句“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很好理解,它告诉我们:路(包括“革命之路”“改革之路”“个人发展之路”等)是人走出来的,“走的人多了”可以无路开路,开创出道路。第二句,为什么“人多”会导致“无路”?不妨多角度思考,比如“千军万马”都往“独木桥”上挤,自然会造成“此路不通”的尴尬状况;大家都固守着原有的套路不思开拓,必然会产生前途被“堵”的弊端。在这种情况下,须“排除堵塞”或“另辟蹊径”。由前两句提示语不难发现,命题意图在于鼓励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第三句省略内容,我们还可以继续联想。
【答案】考查形式:名言哲理类考查形式;立意:①打破思维,另辟行径;②开拓创新,敢为人先。
(2024·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个人成长需要打开视野,人际交往需要打开心扉,科技创新需要打开思路……打开,发现新的自己;打开,带来新的气象。每一次“打开”,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打开”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范文示例】
打开
我是一只燕子,现在正飞行在秋风中,矫健如箭,轻快而自由。看着下面错落低矮的屋顶、贴地蠕行的猪羊、蹒跚而行的鸭鹅,我庆幸:我勇敢地打开了稚嫩的翅膀。
谁曾经还不是个“宝宝”?
我也曾在爸爸妈妈的羽翼的庇护下,没心没肺地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们在别人的屋檐下,筑了巢,让我一出生就处在温暖、安全、封闭的保护之下。
每天,我们只需在那唯一的通向外面世界的洞口,张开乳黄的嘴巴,享受爸妈的投喂。
每当外出觅食时,妈妈总要告诫我们:一定不要走出家门,外边,有猫,有鹰,有悬崖,有狂风、闪电、暴雨,有各种看不到的危险,随时都会让你断命。
我和几个兄弟姐妹,都被吓得瑟瑟发抖,对外边的世界充满恐惧。除非爸妈觅食归来,听到他们的召唤,我们才敢探出头来,在叽叽喳喳争地抢食物的间隙,一瞥外边的世界。
但是,燕,总会长大。慢慢地,我们身上的绒毛,变成了羽毛,散发出悠悠的蓝紫的光泽。慢慢地,我们发现,我们的翅膀也在变长变强,像爸妈的那样,伸展开来,羽片修长有力、排列整齐、富有弹性。
渐渐地,我感觉到,我们的巢穴有点狭小拥挤了。在如此逼仄的空间里,兄弟姐妹挤在一起,充满了各种争吵、冲突。
这个温暖、安全的襁褓,现在,似乎成了一种束缚。
有一天,爸妈又一次扇动着翅膀,飞离了家门。我在门口看着它们远去的背影,感受着被他们的翅膀掀起的气流,不由自主地说:“为什么我们不飞出去看一看呢?”
家里瞬间安静了。
过了一会儿,二哥轻轻地附和了一声:“是啊,我们也有翅膀,为什么不打开它们,飞出去呢?”
随即,又有几个声音响起。
大姐嗫嚅着说:“可是,妈妈说外边的世界很危险,我们不要走到外边去……”
我马上高声反驳:“可是,我们为什么要长翅膀呢?难道翅膀不是用来飞翔的吗?爸爸妈妈能飞,我们肯定也能!”
七妹轻声问道:“我还没有飞过,能行吗?会不会被摔死?”
“我先来!”我脱口而出。
当走到洞口时,看到离地那么远,我心里开始打鼓。但是,转念一想:难道不应该试着打开一次翅膀吗?
于是闭上眼睛,纵身跳出,同时奋力地拍击双翅。随即,我听到身后响起了一阵欢呼声。
等张开双眼时,我看到,鸡窝、牛舍、绿树、民房,都在我的下面,矮小如斯。
那是我第一次飞翔。虽然飞行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却让我知道,打开翅膀,打开通向外界的大门,对一只燕子的成长多么重要。
而今,到了深秋。我要拍击着翅膀,跟爸妈,跟兄弟姐妹,一起穿过万里长空,去往南方,去经历风雨的洗礼,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我感谢自己,感谢自己曾经勇敢地打开了翅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