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6讲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讲义)目录01考情解码 命题预警 202体系构建 思维可视 303核心突破 靶向攻坚 4解题钥匙:比较鉴赏“三步法” 4考点一 人物形象比较 5考点二 物象意象比较 6考点三 意境画面比较 7考点四 思想情感比较 8考点五 表达技巧比较 9考点六 语言特色比较 9考点七 教考衔接比较 1004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11年份 卷别 篇名 设问方式 设题角度2025 全国 二卷 《咏省壁画鹤》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 思想情感比较2024 新课标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第15题B项) 思想情感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2022 全国 甲卷 《画眉鸟》 《画眉禽》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意象物象比较全国 乙卷 《白下驿饯 唐少府》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表达技巧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浙江 高考 《楼前》 《过勤政楼》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思想情感比较 表达技巧比较2019 全国 Ⅲ卷 《插田歌 (节选)》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语言特色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2016 全国 丙卷 《内宴奉诏 作》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语言特色比较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思想情感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考情解码: 古诗比较鉴赏是综合性考题。比较即是或求同,或辨异,或求同辨异。比较考查的角度在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命题预警: 教考衔接比较,是古诗比较鉴赏重要的命题方向。纵向体构图:横向体构图:解题钥匙:古诗比较鉴赏“三步法”古诗比较鉴赏是综合性考题。考题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情感观点等诸多方面。解答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可比点——找出两首诗能比较的方向与角度可比点,即两首诗用来进行比较的方向与角度。可比点一般在试题的题干,会明确指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题干中提到的可比点是大方向,真正答题时,需要认真思考,在更细微处找到可比点。第二步:辨析异与同——辨析两首诗在同一角度上的异同明确可比点后,就在这个点上,结合两首诗的具体诗句,找出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根据考题设计,求同辨异主要在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情感观点等诸多方面。第三步:评价优与劣——分析异同处的作用、意义或效果找出两首诗的异与同之后,需要结合两首诗比较出其中的好处,表达出其作用与效果。如:(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考点一 人物形象比较人物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异同比较,二是人物形象作用异同比较。具体而言,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人物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人物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作意图方面思考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试题。夜归[宋]周密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夜归[唐]白居易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②。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归来未放③笙歌散,画戟④门开蜡烛红。[注]①筇:代指竹杖。②珑璁:金、玉撞击声。③放:让,使。④画戟: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仪设之用。这两首诗刻画的夜归者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考点二 物象意象比较诗歌意象的对比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意象,但是这个意象又具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分析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诗人的情感决定并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并表现着诗人的情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试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考点三 意境画面比较意境的对比鉴赏,主要是对比两首诗的“境”与“意”进行赏析。境即场景、画面;意即情感、情意。意境比较鉴赏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明确画面特点。确认画面(氛围)需要用形容词进行确认,如静谧、雄阔等。明确情感主旨。不同的画面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意,同一画面,因诗人不同,创作时代不同,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意,这是比较鉴赏需要特别注意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考点四 思想情感比较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中或者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个人所处时代及经历的不同而导致的。进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如下: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2025全国二卷,节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省壁①画鹤宋之问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鶱飞②竟不去,当是恋恩波③。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陈子昂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注】①省壁:中央官署的墙壁。②鶱飞:飞腾。③恩波:帝王的恩泽。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考点五 表达技巧比较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认使用了哪些技巧,相同技巧与不同技巧;二是表达技巧的作用,则重于从表情达意方面考虑。不同的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会有所侧重,表达技巧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在具体运用上也有异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 牡 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做简要分析。考点六 语言特色比较语言比较赏析分为两种,一是语言用词,特别是炼字比较,同一首诗版本不同,有时用语也不同,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比较。就炼字而言,炼字比较主要从以下角度分析:1.从表达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境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地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比较,则应从词语选用角度思考,然后进行语言特点概括。 (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考点七 教考衔接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是前述比较的综合。它是教材与考试文本的衔接。这种比较的思维与答题与前述一致。所不同的是,教考衔接比较,不会出现教材的诗歌。基于此,我们应当对教材中的古诗(包括初中教材),要进行系统清理,防止考试时,考生对教材诗歌不熟。(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022·浙江卷,节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楼 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 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6讲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讲义)目录01考情解码 命题预警 202体系构建 思维可视 303核心突破 靶向攻坚 4解题钥匙:比较鉴赏“三步法” 4考点一 人物形象比较 5考点二 物象意象比较 6考点三 意境画面比较 7考点四 思想情感比较 9考点五 表达技巧比较 10考点六 语言特色比较 11考点七 教考衔接比较 1204真题溯源 考向感知 13年份 卷别 篇名 设问方式 设题角度2025 全国 二卷 《咏省壁画鹤》 《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 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 思想情感比较2024 新课标Ⅱ卷 《雨后为山亭独卧》 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第15题B项) 思想情感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2022 全国 甲卷 《画眉鸟》 《画眉禽》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意象物象比较全国 乙卷 《白下驿饯 唐少府》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表达技巧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浙江 高考 《楼前》 《过勤政楼》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思想情感比较 表达技巧比较2019 全国 Ⅲ卷 《插田歌 (节选)》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语言特色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2016 全国 丙卷 《内宴奉诏 作》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语言特色比较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思想情感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考情解码: 古诗比较鉴赏是综合性考题。比较即是或求同,或辨异,或求同辨异。比较考查的角度在形象、语言、技巧、情感等方面都有所涉及。 命题预警: 教考衔接比较,是古诗比较鉴赏重要的命题方向。纵向体构图:横向体构图:解题钥匙:古诗比较鉴赏“三步法”古诗比较鉴赏是综合性考题。考题涉及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情感观点等诸多方面。解答诗歌比较鉴赏题,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可比点——找出两首诗能比较的方向与角度可比点,即两首诗用来进行比较的方向与角度。可比点一般在试题的题干,会明确指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题干中提到的可比点是大方向,真正答题时,需要认真思考,在更细微处找到可比点。第二步:辨析异与同——辨析两首诗在同一角度上的异同明确可比点后,就在这个点上,结合两首诗的具体诗句,找出两首诗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根据考题设计,求同辨异主要在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情感观点等诸多方面。第三步:评价优与劣——分析异同处的作用、意义或效果找出两首诗的异与同之后,需要结合两首诗比较出其中的好处,表达出其作用与效果。如:(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解析】第一步:明确可比点考题说得非常明确,就是比较两首诗中的意象作用,应结合诗句,分析出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文中的作用。第二步:辨析异与同结合全诗,分析出两首诗中的画眉鸟是如何写的,有何不同之处。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第三步:评价优与劣欧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烘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考点一 人物形象比较人物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异同比较,二是人物形象作用异同比较。具体而言,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人物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人物形象作用异同主要在写作意图方面思考分析。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试题。夜归[宋]周密夜深归客依筇①行,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夜归[唐]白居易半醉闲行湖岸东,马鞭敲镫辔珑璁②。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楼角渐移当路影,潮头欲过满江风。归来未放③笙歌散,画戟④门开蜡烛红。[注]①筇:代指竹杖。②珑璁:金、玉撞击声。③放:让,使。④画戟:有彩画的戟,唐宋时做官署仪设之用。这两首诗刻画的夜归者的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①周诗刻画的夜归者是思家怀乡、急于归家的游子形象。“夜深归客”突出夜归者的思乡心切;“倚筇行”勾画出归客深夜倚杖蹒跚而行的艰难和劳累;“冷磷依萤”烘托出归客孤身夜行的凄凉,也反衬出归客不顾一切、急切回家的心境。②白诗刻画的夜归者是欣赏自然美景后从容闲适、怡然自得、内心宁静喜悦的形象。白诗颔联写青山下一片松林,郁郁葱葱;明月当空,洁白的清光映照在十里沙堤之上。景色清新明快,表现了诗人夜归时从容闲适、怡然自上得的心境。【解析】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把握其性格、情感、心理等形象特征。结合“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写出孤身夜行、急于归家的游子形象;结合“半醉闲行”“十里沙堤明月中”,可得出“从容闲适、怡然自得”。考点二 物象意象比较诗歌意象的对比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意象,但是这个意象又具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分析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诗人的情感决定并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并表现着诗人的情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试题。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答案】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本题要求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作答本题,一定要关注两首诗中“灯前”的语境,分析它们与诗人情感的关系。第一首诗中注意“抱膝”“影伴身”,再结合前面“邯郸驿里”,可知诗人漂泊在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其次再结合“逢冬至”以及“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第二首诗中,从 “笑说”“芦花”“明月随船送到家”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愉悦。考点三 意境画面比较意境的对比鉴赏,主要是对比两首诗的“境”与“意”进行赏析。境即场景、画面;意即情感、情意。意境比较鉴赏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明确画面特点。确认画面(氛围)需要用形容词进行确认,如静谧、雄阔等。明确情感主旨。不同的画面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意,同一画面,因诗人不同,创作时代不同,也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意,这是比较鉴赏需要特别注意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1)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照下处处可闻琵琶声的凉州城,突出其宏大繁华、和平安定的特点,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2)范词写的是日落到深夜的边城,笼罩着苍茫凄凉的气氛,在悠扬的羌笛声中透露的是作者思家忧国的怀愫,是萧瑟悲凉、战事频繁的情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岑诗前两句写了“月光”这一意象,三四句写月光下的凉州城,荡漾着一片琵琶声。诗的前四句写出了凉州城的歌舞繁华、和平安定,同时带着浓郁的边地情调;五六两句通过“风”“夜”两个意象,写出了西北地区夜晚给人的感受。这六句通过写环境背景,透露出的是作者的豪迈气概,是和平安定的盛唐气象。范诗中的“长烟”“落日”“孤城”是作者看到的意象,这些意象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边疆萧瑟悲凉,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战事频繁。“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通过悠扬的羌笛声抒发作者思家忧国的情怀。考点四 思想情感比较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中或者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个人所处时代及经历的不同而导致的。进行内容、情感的比较鉴赏,前提是读懂诗歌,把握各自的感情基调。其方法如下:1.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2.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3.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2025全国二卷,节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省壁①画鹤宋之问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鶱飞②竟不去,当是恋恩波③。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陈子昂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注】①省壁:中央官署的墙壁。②鶱飞:飞腾。③恩波:帝王的恩泽。两首诗各自展现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境界?请简要分析。【答案】 ①宋之问诗:诗人借画鹤表达了自己对皇帝的感恩和忠诚,同时也流露出希望得到皇帝更多恩宠的心理。侧重政治隐喻,思想境界以忠君颂恩为主,带有封建官僚的价值取向。 ②陈子昂诗:诗中处处以鹤自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鹤的描写中,反映出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诗歌侧重人性批判与精神追求,思想境界更具哲理性与超脱世俗的色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宋之问《咏省壁画鹤》思想境界分析:诗中“仙鹤”被赋予“昂藏真气多”的形象,既描绘其姿态昂扬、气质超凡,又暗喻贤才的品格。然而,关键在于“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仙鹤本应展翅高飞,却“不去”,诗人认为是因留恋“恩波”——帝王恩泽。诗人以画鹤隐喻自身,将对皇权的感恩与忠诚直接融入笔下。表面写鹤“恋恩”,实则表达臣子对君主的依附与效忠,甚至隐含渴望持续获得恩宠的心理。这种以“忠君颂恩”为核心的表达,体现了封建官僚对皇权的高度认同,思想境界局限于传统政治伦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与功利性。②陈子昂《咏主人壁上画鹤寄乔主簿崔著作》思想境界:“独舞纷如雪,孤飞暖似云”以鹤的孤独起舞、孤飞云端,暗喻自身才华出众却无人赏识的寂寞。“自矜彩色重”刻画了鹤对自身美丽色彩的一种自我欣赏和骄傲,而“宁忆故池群”则表明它宁愿不回忆过去在故池中的同伴;这里的鹤其实是有隐喻意义的,结合诗人自身经历,可看作是诗人以鹤自比,暗示自己有着高尚的品格和出众的才华,不屑与世俗之人同流合污,体现了一种孤高的气节。结尾“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以鹤渴望振翅江海、长鸣天际却无人倾听,直抒胸臆,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诗以鹤自比,将个人情感与对人性、世态的批判结合。诗人既通过鹤的“独舞”“孤飞”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又借鹤的困境揭露社会对贤才的压抑,思想境界超越个人得失,上升到对人性异化、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哲思,具有超脱世俗的精神高度与深沉的批判意识。考点五 表达技巧比较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认使用了哪些技巧,相同技巧与不同技巧;二是表达技巧的作用,则重于从表情达意方面考虑。不同的诗歌,在情感的表达上会有所侧重,表达技巧作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在具体运用上也有异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 牡 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做简要分析。【答案】①《咏牡丹》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②《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惭形秽而努力展现自己的精神的赞美。【解析】咏物诗,托物言志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但题干已明确提示,这一手法就不能作为答案出现;题干设问的重点在于“各自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意味着,应分别去答两首诗除托物言志手法之外的一种主要的手法。根据对两首诗的具体分析可知,《咏牡丹》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苔》则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即可。考点六 语言特色比较语言比较赏析分为两种,一是语言用词,特别是炼字比较,同一首诗版本不同,有时用语也不同,不同用语在该诗中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理解鉴赏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有所不同;二是语言风格比较。就炼字而言,炼字比较主要从以下角度分析:1.从表达运用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联系诗歌描写的情境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表达思想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地表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比较,则应从词语选用角度思考,然后进行语言特点概括。 (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描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考点七 教考衔接比较 教考衔接比较是前述比较的综合。它是教材与考试文本的衔接。这种比较的思维与答题与前述一致。所不同的是,教考衔接比较,不会出现教材的诗歌。基于此,我们应当对教材中的古诗(包括初中教材),要进行系统清理,防止考试时,考生对教材诗歌不熟。(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排遣离愁,乐观豁达,这是属于直抒胸臆;《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这是通过用典来抒情。(2022·浙江卷,节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楼 前[中唐]王建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过勤政楼[晚唐]杜牧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注】 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答案】(1)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2)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营造荒凉氛围。【解析】本题为比较鉴赏题。第一步,明确可比点:题干说得清楚,是从情感与写法上进行比较。情感上,应从情感主旨或情感作用上进行比较;写法上,主是从表达技巧上考虑。第二步,辨析异与同:先看情感:“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杜诗“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这两句采用《诗经·王风·黍离》的笔法,用宫院中的植物茂盛生长暗示王朝兴衰之意再看写法:王诗后两句借助老马“总举头”的细节传情达意;杜诗寓情于景,通过拟人手法写紫苔“称意”,暗示王朝繁华不再。第三步,评价优与劣:先看情感: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做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再看写法:王诗为了刻画人物,杜诗为了营造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06讲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复习讲义)(原卷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docx 第06讲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复习讲义)(解析版)202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