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豫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湘豫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下表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遗存统计。由此可知,龙山文化时期( )
遗存 状况
陶器 以黑陶为主,有蛋壳陶等精美陶器,器型多样,包括鼎、鬲、豆、壶等,部分陶器有刻划纹、镂孔等装饰
石器 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刀等,还有石箭头,刃部锋利
骨器 骨针、骨锥、骨鱼钩等,制作工艺较为精细,骨针针孔细小而均匀
建筑遗迹 发现有房屋基址,多为半地穴式,有柱洞和灶坑等结构,部分房屋有门道
A.社会分工十分明确 B.经济活动形态呈多元特征
C.审美观念日益多样 D.农业生产已经占主导地位
2.《礼记述注·乐记》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此观点认为“乐”( )
A.规范贵族日常生活行为 B.能够反映时代政治生态
C.彰显礼仪制度等级规范 D.利于维系封建统治秩序
3.据《宋书·百官志》记载,刘宋时期御史台和尚书台(二台)对官员发起弹劾时,相关部门会发布“禁止”命令。这一命令由光禄寺负责执行,具体表现为被弹劾的官员将被限制行动自由,不得进入殿省(皇帝的居所或处理政务的核心区域)。据此可知,当时( )
A.监察运行深受政治影响 B.中枢决策权力高度集中
C.官僚体系腐败现象严重 D.监察机构之间相互制衡
4.下图示意唐代不同时期科举录取生源比例的变化。据此可知,该时期( )
注:生徒指唐代官方举办的馆学学生(主要是官僚贵族家庭的子弟)通过学校考试后参加科举的资格;乡贡指地方选拔通过州县考试的非官学生员(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参加科举的资格。
A.科举录取日趋严格 B.官员选拔方式单一
C.门阀优势仍然存在 D.社会风气愈加开放
5.宋代张载认为:“义,天下之本也;利,天下之用也。二者不可偏废。”程颢提出:“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二者都( )
A.义利兼备明辨关系 B.存理去欲坚守纲常
C.清心寡欲修养心性 D.重义轻利提倡明道
6.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前,奕 在与之设立相关的奏折中指出,当时的外交事务“头绪纷繁”,如果不“专一其事”,必定会导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材料表明( )
A.中央集权体制强化 B.传统外交面临着崩溃
C.洋务运动全面推行 D.国家机构适应新需求
7.梁启超在1903年发表的《新民说·论尚武》中指出:“合四万万人,而不能得一完备之体格,呜呼!其人皆为病夫,其国安得不为病国也”,“我以病夫闻于世界,手足瘫痪,已尽失防护之机能,东西诸国,莫不磨刀霍霍,内向而鱼肉我矣。”这反映出梁启超( )
A.倡导军事改革救亡图存 B.关心国民体质影响国运
C.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D.注重启迪思想革除陋习
8.下表中的诗句摘自1940年5月朱德创作的诗歌《出太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 )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A.领导的反扫荡运动凯歌高奏 B.积极开展百团大战
C.竭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东渡黄河积极抗日
9.1950年《人民日报》刊登《王立春强占土地案,鄄城县政府应负责调查解决》《公营新华面粉公司,占用民地不付地价,满子村农民来信申诉》《荒山应如何处理?——答抚宁三区杨德新问》等文章,一方面揭露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官僚主义做派,另一方面解答农民的具体诉求。这体现了( )
A.舆论监督逐渐走向制度化 B.土地改革面临重重阻力
C.突破基层治理瓶颈的探索 D.舆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10.下表是新时期以来我国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统计情况。这反映出我国( )
领域 相关情况
航天 神舟系列飞船多次成功发射,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长足进步,空间站建设逐步推进
通信 5G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高速率、低延迟的网络推动多行业数字化转型
高铁 高铁技术不断创新,速度提升、运营里程大幅增加,高铁网络遍布全国并走向世界
A.科技革命中心的转移趋势 B.新兴产业引领经济的发展
C.自主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D.科技发展战略的全球趋同
11.公元前169年,罗马政府通过《沃科尼亚法》,明确限制妇女财产,禁止妇女接受遗产。但罗马的继承法总体上越来越有利于妇女,到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男女权利基本相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法律受政治局势左右 B.妇女斗争改变了法律走向
C.罗马法体系臻于完善 D.意识形态随时代不断嬗变
12.下表为8—10世纪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的主要贸易站点分布情况。这些贸易站点( )
地区 主要贸易站点 主要商品 贸易形式
东亚 广州、泉州 瓷器、丝绸 海运、朝贡贸易
南亚 卡利卡特、奎隆 香料、宝石 中转贸易
东非 摩加迪沙、基尔瓦 象牙、奴隶 沿岸贸易
西欧 威尼斯、热那亚 奢侈品 陆海联运
A.形成了全球贸易网络 B.主导跨区域大宗贸易
C.促进了多元文明交融 D.完全控制了海上商路
13.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提香创作的《人的三阶段》《神圣与世俗之爱》等作品,不仅展现了世俗之爱主题,还使肖像画成为独立画种。这体现了( )
A.人文思潮影响艺术创作 B.宗教改革推动绘画革新
C.科学革命启迪艺术新风 D.启蒙思想促进艺术转型
14.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泰晤士报》常报道工人酗酒引发的各类事件,如木工酗酒后交通肇事、船员喝醉导致两船相撞等。同时,社会调查也多次将矛头指向工人阶级的酗酒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工人阶级生活开始恶化 B.工业化催生社会新问题
C.社会舆论矫正价值取向 D.阶级矛盾出现激化态势
15.下面为1917年10月(俄历)俄国《滩》杂志刊登的漫画《会面》。该漫画从侧面揭示出当时俄国( )
漫画虚构了两位俄国领导人——彼得一世与克伦斯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人)穿越时空进行权力交接的会面。画面中的彼得一世身材高大,顶天立地;克伦斯基身材矮小,高度不及彼得的膝盖。下方是彼得一世的嘱托:“哦,弗多洛维奇!我会给你我的棍子,但你在哪里?你用不了它!”
A.革命形势颇为有利 B.群众暴动势不可挡
C.新旧势力激烈交锋 D.专制传统束缚深重
16.20世纪70年代,美苏达成《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和《美苏关系基本原则》,规定双方放弃部署反导系统,承认彼此安全利益平等。这( )
A.有利于世界战略秩序稳定 B.使美国丧失了军事优势
C.激化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 D.促成了苏联的政治转型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户籍制度起源于先秦法家,商鞅变法为其奠定基础,至秦汉时期进一步发展。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使黔首自实田”,标志着土地私有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也促使户籍制度成为维护小农经济的重要手段。汉承秦制,西汉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每年八月进行“案比”,核对户口、征收算赋、口赋,并以此作为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在管理机制上,实行“户籍相伍”“令民为什伍”的编制方式,五户为一伍、十户为一什,什伍内各家互相纠察;户籍划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另有针对外来者的管理和宗室人口登记制度。这些措施使秦汉政府能够有效控制人口,保障赋税征收与社会稳定。
——摘编自涂明凤《秦汉户籍制度的管理机制与功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户籍制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户籍制度发展的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博物馆筹办“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览,筹集到以下文物或文物复制品等作为展品。
1 1920年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14 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2 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原件 15 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过的武器
3 中共一大会址复原场景 16 我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
4 李大钊等革命者就义时的绞刑架 17 焦裕禄用过的破洞藤椅
5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 18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手稿
6 《井冈山的斗争》的早期版本 19 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7 井冈山时期红军分给农民李尚发的食盐陶罐 20 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锣
8 陈云撰写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 21 深海探测采样样品
9 赵一曼在牺牲前给儿子的遗书 22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模型
10 八路军用击落的日机机身做的铝碗 23 多种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1 中共七大投票箱 24 《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等著作的各种版本
12 老农民在土墙上书写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25 脱贫典型十八洞村模型
13 淮海战役中人民的“支前小车” 26 习近平总书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文件
请为展览的某一单元拟定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选择展品并说明选择理由。(要求:至少写出三件展品,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表格中未列出的文物作为展品)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代中叶起,中国政府货币主导权消退,逐渐形成银钱并行的货币体系。白银作为称量货币,面临分割不便等问题,铜钱存在供给短缺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市场参与者和民间机构形成独特的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方式。各地形成种类繁多的宝银制度,民间行会确立行业内部的货币标准,并创造出“钱帖”“庄票”等信用凭证。18世纪末至19世纪,归化城的谱拨体系、宁波钱庄的过账制度等地域性信用货币体系建立,通过记账转账等机制,实现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形成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
材料二 15—18世纪,欧洲在重商主义影响下,竭力获取金银等贵金属。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欧洲商业银行与政府债券发行结合,推动银行账户的创建和银行券的发行。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黄金作为货币本位发行纸币,1844年《银行特许条例》为英格兰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奠定基础。19世纪后半叶,西方国家相继实行金本位制,银行存款创造货币的供给机制不断强化,到1913年实现10倍的货币创造,形成中央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燕红忠、庄砚《货币创造与中西方货币制度分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中西方货币制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5世纪至20世纪初中西方货币制度的积极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15—16世纪: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的国家主要进行海洋探险和贸易垄断,建立早期殖民据点(如中国澳门、马尼拉)。
二是17—18世纪:荷兰、英国崛起,成立东印度公司,推行商业资本主义,控制香料、奴隶贸易,并初步建立殖民地(如印度、印尼)。
三是19世纪:工业革命后,列强转向直接殖民统治(如英国在印度建立“英属印度”),并推动全球市场一体化。
四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瓦解,但新殖民主义(经济控制、文化渗透)仍影响前殖民地国家。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围绕“近代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这一主题,就材料整体或部分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进行阐释。(要求:见解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准确)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A
6.D
7.B
8.D
9.D
10.C
11.C
12.C
13.A
14.B
15.A
16.A
17.(1)起源早,承前启后;与土地制度结合;管理严格,分类登记;服务于赋税徭役。
(2)加强对人口的控制,保障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为后世户籍制度奠定基础。
18.示例:主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
展品:3(中共一大会址复原场景)、5(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6(《井冈山的斗争》早期版本)、8(陈云撰写的《(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13(淮海战役中人民的“支前小车”)。
理由:展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领导武装起义、开辟革命道路、召开重要会议、依靠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历程。
19.(1)中国:银钱并行,民间主导,区域化;西方:金本位,政府与银行结合,统一化。
(2)中国:缓解货币短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西方: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确立全球货币体系。
20.示例:见解: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兼具破坏性与建设性。
阐释:15-16世纪西葡殖民掠夺造成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但客观传播了欧洲文化;19世纪工业革命后列强殖民统治破坏殖民地经济,但也带来工业文明和近代化因素;20世纪新殖民主义仍控制前殖民地经济,但也促进全球化交流。综上,殖民扩张影响复杂,需辩证看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