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 历史试卷(时间:70分钟 满分75分)题号 一 二 总分16 17 18 19得分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选项1.他出身于广东香山,曾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通过行医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了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材料中的“他”是A.洪秀全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鲁迅2.邹容的《革命军》强调:“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该材料反映的观点是A.追求平均社会财富 B.恳请清政府自强求富C.反抗西方列强入侵 D.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3.小历同学在学习本单元内容时,搜集了如下表格资料。据表中的内容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4.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材料说明黄花岗起义A.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统治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5.如图是风阻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其中得票率最高的城市是由于在当地爆发了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安庆起义6.梁启超说:“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B.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7.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个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改变了社会性质C.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D.具有明显的妥协性8.1912年1月1日,景耀月致辞:“今日之举为五千年历史所未有……孙先生为近代革命创始者……今日任职,愿孙先生始终爱护国民自由,毋负国民期望。”景耀月亲历的这一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取得胜利 B.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C.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D.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9.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下图所示史料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是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专制走向民主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材料旨在说明A.辛亥革命完成了历史任务 B.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成果C.辛亥革命未打倒帝国主义 D.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局限性12.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迫于形势,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为限制袁世凯权力,遂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的观念是A.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13.民国成立后,清末所称的“土货”“土产”大多开始改称为“国货”“国产”;劝业会也基本演变为国货展览会,其展品明确规定“以国货为限,出品人须为中华民国人”。这种现象反映出A.近代中国科技成果显著 B.中国国货土特产走向世界C.国家民族意识不断增强 D.民国的成立推动国货畅销14.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延续与变迁中,你能感受到的近代史特点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 1912年1月,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议员合影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A.专制统治的腐朽 B.外国列强的入侵C.民主革命的艰巨 D.救亡图存的奋斗15.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D.说明了洋务运动的局限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思想启蒙·救亡图存。八年级(1)班的同学以“借助历史材料,探寻真实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项目名称】救亡图存的不懈探索【项目目标】借助各种类型的历史材料.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见证中华民族在屈辱、抗争、探索中不断前行。【项目任务】任务一 一组同学围绕“启蒙·救亡”为主题搜集到下面两份报刊。(1)分别指出两份报刊宣传的主张,并分析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产生的共同作用。(4分)任务二 二组同学围绕“屈辱·探索”为主题搜集到下面两幅关于南京的图片。(2)分别指出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4分)17.历史巨变·辛亥革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华兴会等纷纷成立,孙中山又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1906—1910年,先后爆发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3分)材料二 孙中山比改良派又更进一大步,他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本人也曾经参加了这次民主革命,当了一名战士,吃七块二。当时程潜先生就参加了,他是师长,虽不是我的顶头上司,但地位比我高。——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2)根据材料二,归纳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改变,并以史实例证“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这一结论。(3分)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孙中山先生说:“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他总是以“爱国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国”等鞭策自己。……他关心民众疾苦,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人民所做不到的,我们要替他们去做,人民没有权利的,我们要替他们去争”。他谆谆告诫大家,“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摘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3)材料三中孙中山先生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些精神 (4分)18.维护共和·浴血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宣统帝退位后,南京临时政府派蔡元培、宋教仁等为迎袁专使,赴京迎接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不肯离开他的北京老巢,表面上表示“极愿早日南行”,暗地里却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制造“兵变”,纵火抢劫,造成混乱。接着,保定、天津等地也发生类似事件……在这种形势下,南京参议院只得作出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材料三 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宣布复辟封建帝制,激起各阶层民众的反帝反封建情绪,各地酝酿的武装反袁斗争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装讨伐袁世凯。革命党人也在广东、上海、四川等地组织民众打击袁世凯势力。最终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摘编自殷俊燕《云南护国首义档案》(1)根据材料一,在下面的史料分类中填入恰当的图片号。其中图二、图三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分)影像史料: 文献史料:(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程有何影响 (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护国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识。(2分)19.民主共和·不懈探索。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毕生致力于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的探索。【展示图片·逐一介绍】(1)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下面两幅图片撰写介绍词。(4分)【阅读文献·制作卡片】(2)阅读下面两部法律文献,并任选其中一部文献完成知识卡片制作。(4分)【理清脉络·续写篇章】(3)如下为孙中山革命活动示意图,请你自拟题目,并从下图中任选三个历史事件,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7分)标题: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