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秋四川江油市九年级开学测试试卷(八校联考)(历史)一、选择题(共48分)1.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开始于( )A. 开国大典的举行 B. 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C. 祖国获得了统一 D. 西藏进行了土地改革2. 1950年秋,东北地区掀起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仅20多天的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A. 抗日战争 B. 淞沪会战 C. 辽沈战役 D. 抗美援朝3. 为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 以土改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 档案馆保存的关于土改的档案C. 对农村老人的访谈记录 D. 关于土地改革的电影片段4. 1954年,一位记者在记录一场盛事时写道:“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耜,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商量着国家大事。”这场盛事是( )A.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B. 资本主义企业的公私合营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5. 据统计,1953年平均每个农户占有的耕畜只有0.64头,犁0.54部;贫农购买生产工具的钱款平均只有3.5元,个体生产难以进行,更难抵御自然灾害。以上材料说明的是( )A. 农业合作化的背景 B. 人民公社的背景C. 农业合作化的影响 D. 人民公社的影响6.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精神财富”主要是指( )。A.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 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C.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D. 要以阶级斗争为纲7. 与“多快好省”“超英赶美”“以钢为纲”等词语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 “一五”计划 B. 大跃进运动 C. 公私合营 D. 文化大革命8.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 )A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D. 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9. 1979年,福建晋江陈埭镇的村民林土秋在海外姐姐的建议和帮助下,联合14位家有侨汇(侨汇:侨居在国外的本国公民汇回祖国的款项)的村民集资近3万元,从国有鞋厂中请来师傅指导村民,建立晋江第一家民办企业。企业当年就创造了160%的利润,同时带动晋江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波创业潮。这反映了(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 B. 华侨成为乡镇企业的主体C. 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0. 实行对外开放,是党根据工作重点转移需要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并进而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内地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开放城市 ④沿海经济开放区A. ②③④①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1.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国家还实施了旨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一些少数民族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A. 文化传承 B. 科技发展 C. 经济建设 D. 文旅开发12. 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上形成对台基本方针是( )A.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 不承诺放弃武力C. 政治协商 D. 使用一切手段13. 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①③②14.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 )A. 推动会议达成共识促进亚非国家团结合作B. 标志着中国外交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限制C. 表明中国开始实行不结盟和平外交政策D. 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发展1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掌握时间的办法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的手机).这主要反映出我国人民( )A 思维方式改变 B. 传统观念更新 C. 科技发明增多 D. 生活水平提高16. 经过多年反复观察、试验,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成功培育出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80年代以来,他们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表明( )A. 世界饥饿问题得到解决 B. 粮食储备技术显著提升C. 科技革新助推粮食安全 D. 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二、材料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材料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1)根据材料一,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什么?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2)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崭新的姿态”是什么。(3)材料二中的“改革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什么上来?(4)根据材料二,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的国家领导人是谁?他开创的道路是什么?(5)根据材料三,使“东方巨龙”日益“强起来”的国家领导人是谁?他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6)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同学们根据台湾问题编制了一份大事年表,如下: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今台湾地区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政府退守台湾1979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2022年《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的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1)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台湾两次与祖国分离的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材料二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是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设立跟哪一政治制度有关?(3)请你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提炼观点,从中国古代史中选取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2025年秋四川江油市九年级开学测试试卷(八校联考)(历史)一、选择题(共48分)【1题答案】B【2题答案】D【3题答案】B【4题答案】C【5题答案】A【6题答案】A【7题答案】B【8题答案】C【9题答案】D【10题答案】A【11题答案】C【12题答案】A【13题答案】D【14题答案】A【15题答案】D【16题答案】C二、材料题(共52分)【17题答案】(1)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毛泽东。(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建设。(4)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5)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6)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实践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才智;敢于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18题答案】(1)事件:第一次: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导致台湾与祖国分离。第二次: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政府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再次分离。努力: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怎么做:全面贯彻党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观点:中国古代各民族不断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述: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如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结论:中国古代各民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融合,增进了民族间的联系与认同,使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