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石屏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红河石屏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石屏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
(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3.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感悟下面的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1-4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______着一髻(jì)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xiāng)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风儿吹动这件花衣,你渴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pín)上______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中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______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______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tǎn)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髻(jì) B.镶(xiāng) C.绿萍(pín) D.地毯(tǎn)
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水纹 B.中年 C.贮蓄 D.清亮
3.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顶 冒 澄清 空灵 B.戴 冒 澄清 空零
C.顶 飘 沉清 空灵 D.戴 飘 沉清 空零
4.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看着看着,风儿吹动这件花衣,叫你渴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B.看着看着,风儿吹动这件花衣,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C.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你渴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D.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脚下悄悄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总站在今天望明天,那么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②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③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④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⑤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③④①② B.①⑤④③② C.①⑤②④③ D.⑤②③①④
6.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在长江之畔,萧瑟的秋风不仅带来了季节的更迭,更让那水面上的波涛随风翻涌起来,恰似曹操在《观沧海》中所描写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大自然无尽的雄浑与力量。远眺江面,潮水平静无波,两岸的景致在视线的尽头交融,一叶扁舟乘风破浪向着彼岸前行,形成了一幅王湾笔下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丽画卷,寓意着人生旅途虽有挑战,但只要方向正确,便能一帆风顺。然而,当那轮红日缓缓向西沉入地平线,此时的长江之畔,虽美却也带着几分孤寂与哀愁,正如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所描绘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旅人思念故乡的深刻体现。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班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完成相关任务。
7.本小组分到的任务是搜集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成语典故,请你写出两个与交友有关的成语。(2分)
8.全班同学都刚从不同的学校走进初一,班主任为了让大家快速熟悉,开展以自我介绍为主的自我风采展示活动,请你自我介绍,给同学留下深刻印象。(2分)
(二)整本书阅读。(4分)
经典名著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滋养我们的心灵。从经典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位位鲜活的人物,还可以收获良多的感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
[文段一] A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A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文段二] B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
[文段三]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9.上面文段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文段一中的A指_____________(人名),文段二中的B指__________________(人名)。(2分)
10.请根据你对该名著的阅读,说说作者通过文段三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2分)
答: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
11.请用正楷简体字将下面的书法作品内容中不同的八个字写在田字格里。(2分)
12.下列对上面这幅作品的书体特点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线条灵动,笔法多变。 B.潇洒典雅,飘逸自然。
C.横平竖直,秀美端庄。 D.行云流水,笔画连贯。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首句诗人选取“杨花”“子规”这两种意象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子规,即布谷鸟,叫声近似“不如归去”,古人将其视为报喜之鸟。
C.本诗第二句用“过五溪”感慨友人迁谪之远。
D.左迁即贬官,降职。李白写此诗寄给被贬的友人,以期带去宽慰,分担他的愁苦。
14.李白此诗的意象“明月”与《静夜思》中的“明月”分别蕴含着李白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2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10 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
及①遭孙恩②之难,举厝自若③,既④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⑤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⑥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⑦,乃不害涛。
(《晋书·谢氏传》)
[注]①等到。②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后聚众作乱,四处攻州破府。③指言行举止如常,像原来的样子。“举厝”亦作“举措”。④已经。⑤乘坐轿子。⑥亲手。⑦神色。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俄而雪骤 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3)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 命: (4)贼又欲害之 欲: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
(2)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
翻译:
17.结合甲文说说谢太傅更倾向于谁的比喻 从哪里看出的 (2分)
答:
18.两文从不向方面让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请分析两文讲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7分)
长夏茉莉入梦香
徐升
①近来天气炎热,家中阳台上种着的茉莉却不畏暑气,开得尤为热烈。每到傍晚,西沉的红日熔化成晚霞漾满了半边天空时,茉莉早已悄然绽放。它洁白细腻的花瓣上盈满了鎏金似的夕晖,令夏天的晚风多了一丝醉人的馥郁,暮色也显得愈发温柔。轻轻采一朵茉莉花,任它的芬芳在指尖缱绻缠绕,脑海中那遥远而模糊的童年记忆随着这一缕幽香逐渐清晰。
②记得儿时,外婆家的竹篱旁,也曾种过三五株茉莉。一到晌午, 外婆挑选饱满的茉莉花苞摘下,再用粗针穿了白棉线,将它们串成一个小花环。西边小屋里的老式木架子床是我们祖孙俩睡午觉的地方,每天午睡前,外婆会仔细塞好蚊帐,再把花环挂在帐钩上。茉莉花芭在夏季午后热浪的催促下缓缓绽开,一阵清幽雅致的香气自淡转浓,氤氳在纱帐间。外婆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蒲扇,将氤氲着清香的凉风送至我枕畔。
③傍晚时分,篱笆旁的茉莉花苞全开了,正随着盛夏温热的晚风轻轻摇曳。茉莉花是黄昏的使者,它的盛开意味着一天中家人团坐灯火可亲的温柔时光即将到来。果然,不多时,院子外传来一串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是父母下班回家了,小小的我欢呼着迎上前去。孩提时的幸福如此简单而难忘,一如茉莉的幽香,经久不散。
④晚饭后,院中闲坐纳凉时,我照旧缠着母亲要听故事。母亲望着篱墙边开得正盛的茉莉花,颇为感慨地回忆起她少年时摘茉莉花的往事。在母亲十来岁的时候,村里生产队种了几千株茉莉,附近的茶厂常来收购花苞制茶。母亲说,茶厂收去的茉莉花苞,闷进茶叶后便慢慢绽放,花香就融入茶香之中。暑假里,每天吃过午饭,年幼的母亲便顶着烈日出发去摘花,她无暇欣赏几千株茉莉齐放的盛景,也无心流连于香海,只顾飞快地挑拣采摘。采着采着,指尖就被花的汁液染上了一层浅绿色,很难洗净。母亲回忆道,她每天约莫能采上一两斤茉莉花苞,每斤价格一毛钱,摘满一个假期,不仅学费有了着落,还能有余钱补贴家用。母亲的同龄伙伴里常有怕晒怕累的,受不了摘花的辛苦,唯有母亲无惧酷暑辛劳,日日坚持。小小的茉莉花苞里饱含着对生活的无穷希望,母亲满怀感激,将它们一一采撷。
⑤“薰风如有情,吹帘散香雪。”如今,童年时光已然飞远,唯有那一朵纯白的茉莉花,在岁月的长河里常开不败,流香如故。年年夏夜,我始终盼望这一缕熟悉的馨香能与明月清风一齐入怀,为长夏的幽梦添上饱含诗意的一笔。
19.请简要概括文中主要描述了哪几个与茉莉花相关的场景 (3 分)
答:
20.请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 分)
每天午睡前,外婆会仔细塞好蚊帐,再把花环挂在帐钩上。
答:
21.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这观点的理解。 (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1分)
街角卖瓜人
鲍海英
①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总是让人热得喘不过气来。吃过午饭,我站在自家阳台上,伸头朝窗外的街角望去,虽说外面烈日高照,酷热难耐,但那个骑三轮车卖西瓜的老人,中午也没有收摊,仍守在那儿等待顾客。
②也许刚吃过午饭,口中有点干渴,儿子吵着要吃西瓜。我赶紧打着遮阳伞,不太情愿地朝楼下的卖瓜老人走去。
③卖西瓜的老人是一对夫妻,远远望去,三轮车上插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西瓜便宜卖了”几个大字。
④“师傅,给我选个西瓜。”站在四十多度的水泥地面上,我着急地朝老人说道。“好好,你是要无籽西瓜,还是要花皮西瓜 ”两个老人几乎同时问我。“无籽的吧, 买一个大一点的。” 我对他们说道。男人挑了一个,放下,接着,又去挑第二个。只见他用手敲了敲,很有把握地笑着对我说: “这个瓜,口感肯定好。”
⑤我有所质疑,愤愤地说:“ 卖瓜的人都这样说,上次我在菜市场门口,买了一个西瓜,那个卖瓜的,也是和你一样,对我信誓旦旦,可回家切开一看,西瓜半生不熟,我上当了。”
⑥“我们给你挑的西瓜,保证瓜瓤飘红,肉质细腻,如果不熟,我不要钱。”女人赶紧帮腔说。“卖西瓜的人,我见得多了,谁会说自己的西瓜不好 ”我嘴里嘀咕着。“姑娘, 要不我帮你切开,你看看,看中了,你再买,怎样 ”男人说着,就叫女人拿刀,准备切开那个西瓜。
⑦“不用了,我说的是别人,我相信你们,再说我就住在这个楼上,如果西瓜不热,我还可以下楼来找你们。”见两个老人如此实诚,我也完全信任了他们,怕伤了他们的心,赶紧劝他放下手中的刀。
⑧西瓜很沉,足足有好几斤重。男人用一个很结实的塑料袋,帮我装好后, 还不停嘱咐我,要我提西瓜小心点,千万别摔了。看着他为我着想的样子,我心里不由得敬佩起来。
⑨当我把西瓜提回家,老公告诉我,在街角卖西瓜的两个老人以前有一个儿子。前几年,儿子陪老父亲进城卖西瓜,结果出了车祸,儿子去世了。
(10)当时,老人的孙子到了上学年龄,家里太穷,城里又没有房子,于是老人与儿子靠进城卖西瓜赚点辛苦钱,供孙子读书。想不到,因为进城卖西瓜,搭进了儿子的一条生命。
(11)听了这两个老人的故事,我感到心痛不已。那一刻,我为自己刚才在买西瓜时,竟然当面质疑他们的西瓜而感到难过不已。
(12)得知了两个老人的遭遇,再次去老人那儿买西瓜时,我再也不会质疑他们的西瓜好坏了。事实上,他们每次帮我挑的西瓜,真的如老人所说,个个瓜瓤飘红,肉质细腻。有一次,在用手机付款时,我还故意多付了他们几元钱。可老太太发现后,转身追了我好远,直到看见我用手机点了她退给我的钱,她才肯让我走。“你要这样, 这西瓜不能卖给你,是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没想到,这个老太太这么古怪,脾气还这么倔。
(13)暑天总是酷热难耐,日子特别难熬。转眼过了好些日子,有一天,我无意发现,街角那个卖西瓜的两个老人中的老太太不见了。“今天怎么是你一个人出来守摊 ”我买好西瓜,正准备返家时,没忍住问男人。正在我身边的李嫂,赶紧将我拉到旁边,一边走,一边说道:“你不知道吗 他的老伴,半个月前得了脑溢血,人还没到医院就死了。”
(14)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头如刀割般疼痛,眼泪流了下来。想不到,老人失去了儿子,如今又失去了老伴,为了生活,他还坚守在这里卖西瓜,这个老人需要有多坚强呀!
(15)提着袋里的西瓜,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虽然西瓜不是很重,但我的脚步却特别沉重。那个曾将我追出好远,坚持要把我多给的几元钱退还给我的老太太,总在我脑海里不停显现,让我唏嘘不巳。
22.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球,总是让人热得喘不过气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23.文中第②到⑧段记叙了“我”和卖瓜老人交流的情节,请写出“我”对卖瓜老人的态度变化过程,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 分)
答:
24.通篇都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展开叙事,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3 分)
答:
25.关联文章和以下链接材料,简要陈述你的探究发现。(3 分)
材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答:
四、写作(40分)
26.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温暖的记忆
题目二:__________我的引路人
要求:
(1)若选题目二,须将题目补充完整;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1.C 2.B 3.A 4.D 5.A
6. (6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综合性学习(7~12题,共12分)
(一) (4分)
7.(2分)示例:情同手足、义结金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荣辱与共、肝胆相照、志同道合、生死之交、莫逆之交等。
8.(2分)示例:我叫张星,长得并不出众,但很爱笑。爱看书、口才超好。喜欢运动,会努力带领班级夺取年级篮球第一。
(二) (4 分)
9. (2分) 衍太太 寿镜吾
10. (2分) 写出了孩子对父亲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三) (4分)
三、阅读(13~25题,共32分)
(一) (4分)
13. (2分) B 14. (2分)此诗后两句通过想象,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李白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1分) :而《静夜思》中,通过写李白翘首凝望明月,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之下,体现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1分)。
(二) (10 分)
15. (2分) (1)骤:急 (2)因:趁、乘 (3)命:命令 (4)欲:想要
16. (1) (2分)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 (2分)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
17. (2分)谢太傅更倾向于兄女的比喻(1分)。从“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对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为赞赏(1分)。
18. (2分)甲文侧重表现了谢道温的才华;乙文侧重表现了谢道媪的临危不惧和大义凛然的气节。
[乙文参考译文]
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举动自如,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 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 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竟不杀刘涛。
(三) (7分)
19. (3分)一是家中阳台上茉莉花的热烈绽放,营造出夏日傍晚的温馨与芬芳;二是儿时外婆家用茉莉花制作花环,与外婆共度午睡的悠闲时光;三是母亲回忆年少时摘茉莉补贴家用的艰辛经历。
20. (2 分)“仔细”一词,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外婆在挂花环前认真细致地塞好蚊帐的动作,表现了外婆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之情。
21.(2分)文中通过母亲回忆年少时摘茉莉花补贴家用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母亲不畏酷暑、坚持不懈地采摘茉莉花,不仅为自己挣得了学费和生活费,还学会了坚韧与自立。这让我认识到,无论环境多么艰苦,只要通过辛勤劳动,就能创造价值,改善生活。劳动是价值的源泉,我们应该珍惜并尊重每- -份劳动成果。
(四) (11分)
22.(3分)①交代夏日的酷热背景。②渲染出一种炎热难耐的氛围。③在这样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卖瓜老人仍然坚持在街角卖瓜,这种对比更加衬托老人为了生计而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④为下文“我”因为天气炎热,才会因为口渴而决定下楼找卖瓜老人买西瓜做铺垫。(每点1 分,答出三点即可)
23. (2 分)“我”对卖瓜老人的态度经历了从不太情愿、质疑到信任、敬佩的变化过程(1分)。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老人展现出的诚信、坚强和无私精神深深打动了“我”(1分)。
24. (3 分)①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增强真实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通过“我”的视角,作者能够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变化,便于抒发真情实感。③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与叙述者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而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认同。
25. (3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其余答案酌情给分)
①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都选择了积极面对。卖瓜老人失去亲人后,没有放弃生活,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好好儿活”的意义。而《秋天的怀念》中的儿子,虽然身体残疾,但在母亲的鼓励下,也逐渐学会了接受现实,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这种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两篇文章共同传达的重要信息。
②两篇文章都强调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街角卖瓜人》 中,老人为了供孙子读书,不惜冒着酷暑卖瓜,体现了对后代的深深关爱。而《秋天的怀念》中,母亲对儿子的爱更是无微不至,她用自己的方式默默陪伴和支持着儿子,即使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疲惫,也从未有过怨言。这种无私的亲情,是两篇文章共同颂扬的美德。
四、写作(40 分)
26. (40 分)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